最后的枭雄
字体: 16 + -

257,江南经济

    光绪七年初春,义勇侯李旭视察完福建工作,乘坐南洋水师旗舰福州舰从海路返回江宁。一路上又详细视察了沿海情况,特别是海防部署和沿岸防御等措施,多次指示随行的义勇军总参和海军要加紧准备防御工事,重点地区一定要做到万无一失。

    李旭还特意绕道舟山群岛视察海军选定的新基地地址,仔细查看了周边情况,反复和相关人员探讨了海军基地的选址要求及施工要求,强调基地建设靡费巨资,一定要保质保量。

    孙三官表示海军基地的建设主要由要塞工程兵部队负责,加上部分工程交由地方和部队合作多年的建筑公司承担,在质量方面还是能得到保证的。

    福州舰驶抵上海,李旭一行决定从上海坐火车返回江宁。上海道台听说两江总督突然驾临,急忙率领上海道的主要官员赶往吴淞码头恭迎。大队人马走到半道上就碰到了义勇侯的车驾,上海道台急忙下了马车率众在道旁恭迎接驾。

    李旭下了车,和蔼可亲地和上海的地方官们一一寒暄,没有一点官架子,众人无不如沐春风。然而每个人都知道这义勇侯的厉害,别看义勇侯现在满面春风,可一旦翻脸比翻书还快,脸上的春天就直接到了冬天,杀意凛然!

    所以大家都小心翼翼地伺候着这位爷,人人都是满脸堆笑却心里打鼓,不知道义勇侯突然跑上海来是干啥,万一被义勇侯发现了什么工作上的失误或者生活中的小把柄…人人心里都不由自主地哆嗦了一下!

    好在义勇侯表示只是路过此地,准备乘火车回江宁,顺便了解一下上海方方面面的简单情况,没有什么大事。众人无不心里送了一口气,顿时放下心来,立马脸上的笑容便轻松了许多,阿谀奉承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场面一时间喜气洋洋祥和一片,大有官场和谐同仁友爱的欢乐气象。

    李旭谢绝了官员们的接驾酒,让上海道台坐进自己的马车,大队人马直奔道台衙门。途中,李旭向上海道台了解了上海的一些情况,重点了解了工商企业和金融发展等情况。

    当天晚上,上海道设宴给义勇侯接风洗尘,方方面面的头面人物齐聚城里最大最豪华的荣顺饭馆。正在上海的江南总商会一帮大佬更是蜂拥而至,方世平、卢长富、任大聪等人纷纷前来。方世平告诉义勇侯这家饭店乃是光绪初年所建,向以本帮菜著称,风味纯正。李旭虽然口味偏重可也觉得本帮菜清淡不腻,甚是不错,频频点头,赞赏有加。

    荣顺馆的老板听闻义勇侯驾临,打起十二分精神督促大厨们小心伺候。现在见义勇侯对菜肴十分满意,更是眉开眼笑,偷偷找到老主顾任大聪,央求他帮忙请义勇侯爷赏个字---侯爷的墨宝可是金字招牌,不仅脸上有光而且还

    能避邪---义勇侯的墨宝在此镇店,谁敢来店里撒野!

    吃得开心的李旭也喝了好几杯绍兴十八年的女儿红,微有酒意。听了任大聪的请托,哈哈一笑,遂命人取过纸笔,不假思索,大笔一挥,龙飞凤舞的几个大字---上海菜老饭店。

    众人看得发懵,这上海菜可以理解,这老饭店啥意思?李旭笑而不答。方世平一拍手,笑曰侯爷的意思是说这店长久开下去岂不是一家百年老店吗?

    众人顿时恍然,连连说道真是好兆头!那老板也是喜笑颜开,恭恭敬敬地将义勇侯的题词捧了下去找人装裱,准备供在店里!

    一夜热闹不提,次日李旭召来各界人士座谈,继续了解上海的情况。作为后世天朝最重要的经济之都和金融中心,李旭在这个时代对上海的定位也基本上延续了后世历史。他希望上海作为远东最大的租界地和临海优势,仍然成为未来国家的经济首都和金融中心!

    自从李旭出任两江总督掌管东南五省后,上海的经济建设和发展规划就列入了李旭的工作日程。这些年来,得益于义勇军的政策扶持和资金倾斜,上海的发展十分快速,俨然已成了远东最大的经济中心。企业密布,经济活跃,外资不断涌入,银行林立。上海已经成为了东南五省的经济发展龙头,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巨大市场!

    目前以上海为中心,逐步形成了往南的沪杭经济带,往北的沪宁经济带,并沿着长江向内地辐射,而且开始和湘赣等地的经济区接轨,共同构建了江南的经济发达地区!对此,李旭感到非常高兴,他希望的就是一个繁荣活跃的经济市场不断扩大,同时带动内陆各地的发展。而上海正在发挥这种带头作用,而且作用会越来越大!

    随着光绪二年确定的铁路发展五年规划的落实,东南五省内的铁路建设如火如荼,到今年为止已经基本完成了规划目标。目前已经开通了以上海为中心的沪宁线、沪杭线;连接杭州和南昌的浙赣线,并正在将浙赣线往湖南长沙延伸。连接江宁和安徽庐州的铁路也即将通车,南昌到厦门的铁路也预计在年内通车。现在交通部正在筹备将沪宁线向北延伸到山东济南,为此李旭还专门和李鸿章商量此事,也得到了李鸿章的首肯---反正不要李鸿章掏钱而且李鸿章也意识到了铁路的重要性。

    几条铁路干线的修通对江南经济的拉伸作用十分明显,不仅有力地方便了物流也显著地带动了铁路沿线的经济发展。现在,众多的工商企业纷纷在铁路沿线地区出现,充分利用铁路方便快捷运输量大的优点,特别是那些大中型钢铁、冶金、纺织、机械设备和材料等企业更是对铁路依赖日深!

    一些采矿、建材等企业由于条件所限无法

    紧靠铁路,便在交通部的支持和协调下,通过银行贷款或几家联合,纷纷自建企业专线铁路和干线连接,也充分融入大市场环境。象老牌企业萍煤公司就是自筹资金开建企业铁路专线,顺利地将产品通过铁路快速运抵江南各地。

    在大力发展铁路拉动经济的同时,李旭也十分重视水运和公路交通建设。他多次指示交通部要充分利用长江等江南发达的水系资源,大力拓展水运交通能力。同时加强各地公路建设,毕竟铁路只能是有限的连接主要城市,广大的城乡联系和物流还是要依靠江河船运和公路交通!

    因此在光绪二年提出铁路发展规划的同时,交通部也制定了东南五省的水运和公路发展建设规划。经过五年的努力,在多种方式筹款支持下,东南五省的交通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已经完成了全部省会、府城和百分之九十的县城开通标准的双向四道马车公路,百分之八十的乡村修通了适合人车通行的乡级公路或者水运通道。

    要想富先修路是李旭长年累月吊在嘴边的话,也是政府部门的座右铭之一。随着东南五省交通环境的巨大改善,各地经济发展也上了一个台阶,不仅民间兴办企业方兴未艾,来自欧美国家的外资也是潮水般蜂拥而入。

    李旭不仅有意识地引进外资企业,也专门出台了对外资的管理政策和办法,并且在光绪三年借鉴后世的经验专门推出了工业园开发区理念,在有条件的地方划出一些交通便利、基础设施良好的地块成立工业园开发区,派出专人负责管理并提供政府服务,引进外资企业入驻园区办厂。

    这些环境不错,条件合理,政策优惠的工业园开发区受到了外资的极大欢迎,在苏州、上海、厦门、安庆、宁波等地推出的开发区工业园迅速被远道而来的外资企业一抢而空。不少外资按照地域国籍等情况组团入驻,开始出现了英国工业园、美国开发区等俗称的成片外企园区。

    由于各地开发区工业园毕竟有限,一些晚来的外资就没法入驻园区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失去了优惠条件,这也引起了不少外资的抱怨,强烈要求官府给予相同待遇,要一视同仁。他们多方活动,发动各方人士向义勇军游说甚至要求欧美各国政府驻华使团出面说项,连大清国的海关总办赫德也亲自跑到江宁拜会义勇侯,希望东南五省继续吸纳外资企业云云。

    与此同时,国内的民族企业也有意见了,认为义勇侯对外资企业的条件和政策太过优惠了,对民族企业在市场竞争有不利影响,会影响国内企业的发展!政务院内部也有不同意见出来,觉得对洋人企业的优惠应该适度而不能弄成超国民待遇,优惠过头反而适得其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