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枭雄
字体: 16 + -

256,间谍中亚

    何向贤是义勇军的老人了,李旭对他也熟悉,大家熟不拘礼,便在福州藩台衙门一起吃饭并商量工作---不知从何时开始,江南的官场开始流行工作餐了,许是大家工作都忙,只好在吃饭的时候边吃边谈事情了。

    何向贤在饭桌上谈到了福建铁路的建设情况,自光绪二年交通部铁道司开始筹备鹰潭到厦门的鹰厦铁路,目前业已动工开建。南昌到鹰潭的铁路已经通车,福建多山但现在铁路已经突破了山区,正在向厦门延伸。由于厦门环海,需要修筑堤坝架设铁路。现在的问题是这段堤坝要修多大---一种意见是考虑到经费有限,只修能通过铁路的较小堤坝。而何向贤却主张要将堤坝修大一点,不仅铁路要有,也要考虑到官道,彻底改善厦门的进出交通情况。何向贤谈了自己的想法,希望能得到义勇侯的支持。

    李旭笑了,称赞何向贤有发展的眼光和大局观!指出厦门的堤坝不能仅仅为了一条铁路线服务,应该要有更大的作用。厦门要作为未来闽南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带动周边泉州、漳州、金门等地的发展。要想富先修路!在考虑厦门的基础设施建设时要适当地从长远规划,要有发展的眼光来布局建设。

    何向贤得到了义勇侯的支持,满心欢喜,就在饭桌上递交了给交通部的要求扩建堤坝增加费用的报告,请义勇侯批示。李旭仔细看了报告,对何向贤笑道:“虽然这是给交通部的公文,本不该本侯签阅。但吃了你老何的饭总不能白吃啊!呵呵,本侯就破一次例给你签了!”

    何向贤也笑道:“侯爷,卑职要替闽南百姓多谢侯爷了!有了侯爷的批示,可省了不少事啊!”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何向贤的话让李旭心里一动,什么叫侯爷的批示省了不少事?但他不露声色,继续吃饭。饭后,李旭告诉秘书回江宁后通知罗文才查查行政部门现在的工作作风。

    1881年二月,大清国和俄国互相做出了妥协达成了伊犁条约,满清以付出了九百万两白银和小部分利益为代价顺利收回了伊犁地区。消息传来,李旭虽然仍然感到不满但也无可奈何,毕竟朝廷的外交主导权在总理衙门和李鸿章手里,他这个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的手还伸不到那么长,只是依靠自己的影响力发挥点作用而不能最终决定!

    同时,李旭再一次看清楚了满清朝廷的心态---在对外关系上就是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花钱消灾,至于国家利益只要不是威胁到朝廷安危,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李旭感到了一丝悲凉,在这个晚清时代,他亲眼目睹了国家的软弱和民族的衰亡,眼睁睁地看着古老的文明任人欺凌。李旭长叹一声,提笔在一张公文纸上写下寥寥数字,命人交给

    陈长风。

    三月的江南,草长莺飞,柳绿花开。几辆车身上镶着奔驰徽标的四轮马车不紧不慢地驶进了玄武湖畔情报局的大院,然后陆陆续续下来几个人,彼此寒暄着向情报局长陈长风的办公室走去。这是来参加每月一次的情报协调例会的各大情治单位的首脑,分别是军情总局郑一虎局长、安全局李能通局长、警察总署杨三总监、侍从室伊赤心卫士长、铁血会统战部主持日常工作的一名副部长,还有这些首长的副手和秘书等人。

    众人走进情报协调会主持人陈长风办公室边上的小会议室,只见情报局与会的两名分管国外和国内业务的副局长已经等候在那了,但是陈长风还没到。大家纷纷落座,点上香烟,小声交谈。不一会儿,陈长风在秘书的陪同下,不慌不忙地准点走进了会议室,一边微笑着和众人寒暄致意,一边走向主持人的位子。

    在处理完日常性情报交流工作事务后,陈长风轻轻咳嗽一声,从秘书手里接过一张薄薄的公文纸,然后轻轻向在座众人一扬,开口说道:“诸位,这是大帅的手令!”他停了一下,满意地看见众人都一下子提起了注意力,继续说道:“大帅的手令很简单,寥寥八个字---中亚重地,情报先行!”众人连连点头,表示心领神会。

    陈长风又轻轻咳嗽了一下,说道:“伊犁已经收回来了,但不表示新疆就此太平无事!英俄中亚斗法,都对我新疆虎视眈眈,不可不防!西北关联中亚,中亚为亚欧腹心,沟通四方,不可不争!”他微微一停,扫了众人一眼,冷冰冰的眼神让所有的人都感到心里一凛。

    陈长风接着说道:“根据大帅的指示和目前西北及中亚局势,本局以为布局中亚要二手准备。一要防,二要进。防主要是加强西北的反谍防间,这是安全局的工作,西北各地警察要大力配合,不可大意!西北民族混杂,情况复杂,要加派精兵强将,要多用当地人,要布控,要联防!”陈长风说着,目视李能通和杨三,两人连连点头,表示明白。

    陈长风又接着说道:“至于进,就是我们不能被动等待敌人的进攻和骚扰,要主动出击深入中亚,提早布局暗伏棋子,建立我们的网络!”

    陈长风起身,慢慢踱步,在众人的目光中继续说道:“大帅曾经数次谈及中亚,认为未来数十年该地区将是我们和俄国人必争之地,战略意义非同寻常!故此,中亚的情报工作要有前瞻性,要有大局观,要有紧迫性---也许未来的中亚将是我们打击俄国的桥头堡!”

    陈长风说到这里,停下了脚步,走回位子边,点上雪茄,注视着会议桌上摊开的一张大地图,缓缓说道:“郑局长,军事情报是你们的任务,本局不需废话。中亚宗

    教势力深厚,统战部要加强和中亚各方势力上层人物打交道,尽快建立起我们的统一战线。情报局将负责主导中亚情报网的全面建立和维护!诸位,还有什么补充意见吗?”

    陈长风面无表情地望着众人,作为义勇军的元老和一手建立起了情报工作体系的资深领导,他在情报系统的权威无人敢质疑,这也是他在情报系统中德高望重和势大权重的原因!

    统战部那位主持部里日常工作的副部长恭谨地问道:“大人,目前部里在中亚方面的工作人员不够,是否可以支援一下?”

    陈长风本身就兼任统战部副部长,对统战部的重大事情也要经常过问。他想了想,点点头表示情报局会提供相应支援,另外统战部也可以从各地干部学校挑选合适人员充实工作一线。

    陈长风又对众人宣布,情报局决定将那些内部的培训班加以整合,成立一所高级情报学校,专门培养高级情报干部,同时系统地完善情报教育工作和进行情报装备的研发。这所学校设在江宁,对外名称叫江宁外国语学院,公开向社会招收学生,毕业后分配到各情治单位和相关涉外机构。

    另外,安全局也要设立自己的内部学校,培养专门的安全干部,加强安全官员的专业化、系统化和职业化培训教育工作。

    杨三在会上提出签于新疆等地已经与外国接壤,边境情况复杂。为了更好的维持边疆地区的治安,警察总署希望情报局、安全局等单位及时提供社会治安方面隐患的情报。陈长风当即拍板每周由西北各地情报站按时向当地警察部门提供消息和情报支援。

    情报协调会结束后,陈长风又召来中亚处的官员,具体部署在广大中亚地区建立情报网点。他对手下说道:“当年平定回乱,收复新疆,中亚处的工作多次得到大帅的嘉奖和肯定,成绩巨大!现在你们要从大西北向国外挺进,要将工作重点转向国境线的另一边,为将来的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亚处的处长是一名老资格的情报官员了,常年活动在大西北让他的皮肤也是黑乎乎的粗糙,为了方便工作化装,他干脆留了一把阿拉伯式的大胡子。他站起身来,恭谨地说道:“局长,中亚处有信心完成任务!白彦虎率领残部流窜中亚,我们的人已经混进去了。另外,和当地的各方人士也多有接触,已经发展了一批合适的情报人员,争取尽快建立各地的网站…请局里给予资金上的支持。”

    陈长风点点头,若有所思地说道:“钱不是问题!中亚各地多有马匪,各种宗教矛盾也不少,你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本局希望在五年内全面建立起中亚情报网…各位,英国人和俄国人正在中亚你争我夺,我们不能眼巴巴地看着干瞪眼做一个局外人…诸君,努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