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枭雄
字体: 16 + -

240,救灾钦差

    在光绪四年夏天的救灾专题会上,商业部长田茂生建议此次救灾除了必要的行政措施外,能否考虑采取一些商务性手段和办法来充分利用民间经济力量应对大灾。多年的商业管理使田茂生这个老牌秀才已经改变了思维意识,更善于站在商业立场上考虑经济杠杆的利用。对于他的建议,李旭深表认同---救灾本来就应该发动社会的力量而不能单靠政府行为,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嘛!

    李旭指示政务院根据现有情况和条件,迅速制定具体的救灾方案和行动计划,准备提交朝廷批准。李旭特别强调,对于救灾不能仅仅停留在单纯的救灾一事上,河南乃中原腹地,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山西乃北方资源大省,控扼京畿。这两省都是至关重要的重地,但因为历史原因和条件所限,义勇军的影响在此两省较为薄弱。为此要充分利用这次救灾之机加强义勇军渗透和扩大影响,要将救灾和渗透紧密结合,争取人心,争取势力!

    数日后一份详细的救灾计划送到了朝廷,这是以两江总督的名义上报的全套救灾方案。李旭在奏折中表示江南作为大清国的组成部分对兄弟省份遭灾自然有义不容辞的赈灾责任,也愿意调拨大批钱粮。但是为了保证灾民得到及时救助,严防贪官污吏劣行,要求派江南的官员监察救灾,而且所有赈灾活动都必须按照该计划执行---李旭声明此乃确保江南百姓的血汗钱不会被贪污挪用,而且也只有按照此计划实施赈灾方能起到真正的救黎民于水火之效。否则,两江总督也没法向江南百姓交待。

    慈禧太后、奕?等人看了这份内容详实的赈灾计划,心里都是暗暗点头。大家还是第一次看见如此严密周详的救灾计划,和以前朝廷只管派员发放赈灾钱粮的做法完全不同,甚至计划里面还有着详细的恢复生产的措施。

    朝中众人都以为如果完全按照义勇侯的方案执行,赈灾的效果肯定很好。可问题是这份计划执行起来,除了江南的那帮官员得心应手外河南、山西的官员们还真搞不定!

    而且义勇侯已经要求派员监督赈灾也说得过去---人家出钱救灾,自然要知道这救灾钱粮的去向。虽然因此没法从中手脚捞好处,可也得想想义勇侯的好处是谁都敢捞的吗?算了,这麻烦差事还是让义勇侯去操心吧,大家乐得清闲自在。

    很快,朝廷就下旨命李旭出任救灾钦差大臣,负责统管晋豫两省赈灾事宜---反正赈灾这事最多也就一年半载,李旭就是插手二省事务也搞不出啥名堂,给他个钦差大臣的头衔而已,尽快稳定局面才是当务之急。

    李旭接到朝廷旨意后,立刻开展了赈灾工作。这年夏末即亲自赶往河南视察当地灾情,另派田茂生赶赴

    山西主持当地救灾工作。为了方便田茂生的工作,还专门请朝廷给田茂生委了个从三品郎官救灾大使的头衔。同时李旭命监察部长卢平山出任钦差行辕帮办,专门负责监察各地赈灾工作。

    时任山西巡抚曾国荃、河南巡抚涂宗瀛皆为湘军旧部,素与李旭有过交道。曾国荃不必说了,和义勇侯渊源极深,自然对李旭出手赈灾大感欣慰---山西的灾情早就让曾国荃一个脑袋三个大,正不知如何是好呢。现在李旭出面负责救灾,他乐得将一干赈灾繁杂事务一股脑地丢给了田茂生---那些赈灾钱粮对曾国荃这个大发战争财的军头来说还真没看上眼。而且他也知道李旭为人严正,最恨不义之财。曾国荃可犯不着为了一点黑心钱粮得罪了权高势大的义勇侯,更犯不着砸了曾李两家的交情!

    至于河南巡抚涂宗瀛本是湘军主管后勤粮草的小官,因为勤勤恳恳而得到了曾国藩的赏识进而平步青云,爬上了巡抚高位。

    涂宗瀛倒是和李旭交情一般,却也知道这位当今汉官大佬的脾气,心想朝廷派了义勇侯来做救灾钦差,自己可得摆好位置,这位爷可不好伺候,小心当差才是!

    故此当得知义勇侯的钦差行营即将抵达开封时,忙率领合省大小官员出城十里相迎。但见清一色的马队滚滚而来,当先一面义勇军大旗开路,其后紧随钦差旗牌,马队官兵皆是两江总督侍从室义勇侯卫队,人人一色黑色宪兵制服,长短枪械,高头大马,威风凛凛。尘土飞扬中是数辆银白色豪华六轮马车,四匹健马挽曳,奔驰而至。

    李旭在河南花了将近一个月考察了灾情,感到情况比预想的还要严重,遂在开封再次召集救灾专题会议,商讨重新调整部署赈灾工作。

    数日后以钦差大臣和河南巡抚的联名上报朝廷请求在赈灾的同时为保证社会稳定,调派义勇军二师进驻河南协助河南绿营清剿匪盗,保证救灾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开始在河南巡抚衙门的旗号下以赈灾机构的名义开始按照陕西等地的模式组建新的地方行政机构和警察机关,大批东南五省干部和干校毕业的河南籍子弟纷纷来到开封、洛阳等地进行赈灾工作和部门组建。

    随着大批赈灾钱粮的到来,河南民间人心渐渐稳定,加上义勇军部队在河南全省境内开展的大规模剿匪行动,社会秩序也开始慢慢好转,恢复生产也到了启动时候。

    首先就是恢复河南的农业生产,可是连年大旱,当地的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破坏和打击,到处农田荒芜,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毁弃殆尽。

    李旭在各地转了一圈,看着荒芜的田地和破败的乡村,心情沉重。他向涂宗瀛了解河南全省流离失所的难民情况,涂宗瀛回答十室九空,流离失所者几近

    数百万众!即使留下来的人也因为条件所限,难以自救。

    李旭默默无语,站在黄河岸边凝视着无声的河水默默地流向远方。他在河边徘徊良久,似乎在思考着一个重要的问题。官员们都站在不远处,小心翼翼地不敢出声,涂宗瀛心想义勇侯大概在想怎么收拾这个烂摊子吧!

    随后几天李旭在开封召集了来自江南总商会、中原总商会和部分官员的座谈会,讨论恢复河南经济生产和灾民自救等问题。李旭拿出了政务院的恢复经济和灾民自救方案,指出河南大灾,当前的工作目标就是救济灾民和恢复生产。前者以政府为主,但后者光靠政府不行,必须群策群力,发动民间,共同行动。另外河南地少人多,土地资源有限,需要改变生产经营方式以提高生产效率和抗御自然灾害。决定大规模迁移河南灾民以改善土地矛盾。

    向哪移民呢?当时地广人稀的地方主要是东北和西北。东北历来被满清朝廷限制汉人移民以确保所谓满人龙兴之地的安全,虽然咸丰年间那条禁止移民的“柳条边”已然废弃,但朝廷还是对移民东北严格限制。

    所以大规模汉人移民东北在目前肯定得不到朝廷的认可,只有移民西北了---当年的陕甘回乱导致了大西北人口巨减,急需劳动力补充,而且大西北汉人比例过低也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李旭决定将晋豫二省的灾民大规模移民西北,既缓解这二省的土地矛盾,便于发展规模化农业,也有利于大西北的发展和边疆安全。

    李旭还在会上宣布将大力扶持在二省及北方建立农业公司,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优惠,经营模式可以借鉴江南那些已经运作了多年的大型农业公司的经营特点等。

    对于李旭的这个政策,中原总商会的商人们个个兴奋不已---他们早就想和江南那些同行们一样搞农业公司了,只是一直没有得到当地官府的支持,也一直遭到一些保守派地主的反对。现在有义勇侯的支持,还怕什么?钱不是问题,关键是有强力势力当靠山,经商永远离不开强有力的支持!

    这些年来中原总商会虽然也是名列大清国四大商会之一但也是最弱小的商会,不要说远远不及财雄势大的商会之首江南总商会,也不如得到了李鸿章扶持的北方总商会,连虽然偏隅西南崇山峻岭但得到了当地官府支持的西南总商会也比不过。

    多年来中原总商会一直夹在江南总商会和北方总商会之间默默挣扎生存,迫切希望能找到一个强力的政治靠山。现在义勇侯因为河南赈灾而抛出了橄榄枝,傻瓜才会拒绝呢!

    当即中原总商会的会长、中原地区商界头面人物等纷纷表态,一定紧跟义勇侯的大旗,遵照义勇侯的指示和要求,和大江南北的同行们密切合作,做大做强中原农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