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枭雄
字体: 16 + -

239,华北大旱

    八月盛夏,骄阳似火,火辣辣的日头炙烤着大地,那些院子里的柳树似乎都蔫了,低垂的枝条一动不动。只有知了们还在疯狂的鸣叫,更是令人燥热。

    午后小憩了片刻的李旭在总督衙门的内宅卧房里很没形象的穿着一条肥大的裤衩,一件棉纱老头衫,摇着一把硕大的蒲扇,光脚拖鞋,没有一点两江总督的样子倒和街边胡同里的抠脚大汉一样。

    唉,要是有空调就好了!李旭想起了后世的空调,感慨不已。但他知道空调的发明还远在下个世纪初,这会儿连电都没有,扯什么空调啊!好在老祖宗聪明,早就知道利用地窖储冰,然后在这炎炎夏日将冰块放在室内降温,也算是一种纯天然的“空调”吧!

    房门一响,伺候李旭午睡的贺红玉从丫鬟手里接过洗脸水,洗了毛巾过来给李旭擦脸,然后梳理辫子。李旭微闭双眼享受着妻子的服侍,一边说着闲话---在这个炎热的午后,在静谧的卧室里夫妻闲话也是生活的乐趣吧。

    “老爷,盛儿已经二十了,已经军校毕业了,老爷有何打算呢?”贺红玉在丈夫身后仔细地打理着长辩。

    “哦,让他下部队,到教导师去带兵。”李旭漫不经心地回答,呷了口茶,唇齿间回味着西湖旗枪的清香。

    “那盛儿的婚事呢?已经有几家来提亲了,都是大户家的小姐呢!”贺红玉转到李旭跟前,给丈夫按摩脑袋---这可是当年她爹教她的手法,醒脑明目。

    “急什么!盛儿还小,男孩子急着成家干嘛!过几年再说嘛,先干好工作。”

    “老爷,怎么还小了?在乡下象盛儿这年纪的都做爹了---伢子都几个了!”

    “哼,两江总督的公子是乡下孩子吗?妇人之见!”李旭睁开眼睛,却被老婆薄萝衫子里的波涛汹涌吸引了目光---炎热的天气难得有敦伦的兴致!他笑嘻嘻地撩起老婆的衣衫,凑上嘴去…(此处删去若干字,各位看官自行脑补)

    李旭心满意足地摇晃着大蒲扇,踢拉着拖鞋,晃晃悠悠的哼着一曲“乡间小路”走进了书房。点上一根雪茄烟,他看见桌上摆着秘书刚送来的几份文件。李旭一一批阅,在工业部的报告上做批示的时候,他又想起了电力问题,提笔加了几个字要求工业部尽快建立发电厂,可以首先在江宁实验建厂发电。

    然后他看了联络部送来的关于伊犁问题的报告,嗯,不错!连德国也表示了支持,看来和俄国人的外交交涉应该没有太大的难题了---朝廷派出的使臣只要不是太窝囊废,应该可以比较顺利地解决伊犁的收复问题。

    远在千里之外的紫禁城里,两宫太后和军机处大臣们也在商议派何人出使俄国交涉收回伊犁一事。义勇侯推荐了曾纪泽,而恭亲王奕?则提名署理盛京

    将军崇厚为特使。理由是崇厚先前办理过洋务,和洋人多有交道且曾经率团出使过法国,是一名有经验的“外交官”。

    慈禧太后想了半天,决定还是任命崇厚为特使出使俄国---曾纪泽是曾国藩的儿子又是李旭推荐的,可不能把什么事都让那些汉人去办了,不然以后还怎么控制他们呢?再说满人也该多历练一些,全靠汉官可不行!

    当然,义勇侯的面子不能不给,那派驻英国的公使郭嵩焘不是被人非议吗?刚好调他回国也省得那些清流老是议论纷纷,就派曾纪泽接任驻英公使吧。

    现在还有一件更头痛的急需处理的事情摆在了两宫太后和朝廷面前,那就是延续几年的华北大旱!

    自光绪初年始的华北大旱,迄今愈演愈烈。各地官府报急,尤以河南、山西受灾最重。河南巡抚报告称“河南全省大旱,夏秋全无收,赤地千里,大饥,人相食”、“晋豫奇灾,居民死者百数十万”---史称“丁戊奇荒”。

    更令朝廷忧心忡忡的是大灾之下,社会不稳。各地已经相继出现贫民暴乱、匪寇横行之祸,官府弹压不住,隐然有乱象之态。如果再不解决粮食救济,稳定民心,只怕洪杨之乱再现!

    可是如何解决粮食和灾民呢?粮食要买,朝廷的粮仓里可没那么多粮食救济。钱哪来?刚刚打完新疆,朝廷也没钱!养心殿里的众人都挠头,哪有钱买粮呢?而且哪地方有那么多粮食卖呢?

    老资格的军机大臣沈桂芬虽然已经年逾六旬但心眼活,眉头一动,计上心来,出班奏道北方旱情之重出人意料,如不纾解恐不利于社稷!眼下朝廷虽然粮资困难,但江南的银行有钱,而且江南的农业公司有粮。只要朝廷下旨,想必可以化解危局矣!

    众人听了都是一呆,大家心说银行是有钱,可为什么要借朝廷啊?谁都知道江南的银行都是义勇军在背后撑腰,万一不借呢?朝廷脸面何在?难不成还敢抄家拿人?

    年初刚晋升军机处行走的王文韶摇头说道:“那些银行都是商业银行,没有抵押不会答应借款。况且朝廷所需不菲,只怕银行也不敢轻易答应借款啊!”

    武英殿大学士宝鋆老态龙钟地说道:“银行不过是商人们追铜逐臭之所在,岂会无利而为哉?朝廷借款如何偿还哉?且朝廷向小民借款,体面何在哉?”

    大伙儿听了都不吱声了,一起望着奕?。奕?心说都看咱干啥?难不成要咱出面借款?咱才不整这破事那!他为难地叹了口气,然后语气沉重地说道:“眼下社稷有难,不能不管!但是朝廷的体面也不能不顾!以本王之意,不如和义勇侯商量一下,是不是由义勇侯代朝廷出面向银行筹款,毕竟义勇侯也是朝廷之臣嘛!眼下国家有难,大臣岂能不为国分

    忧呢?太后、各位,你们说呢?”

    众人一听奕?的话,无不心中暗叹还是恭亲王高啊,烫手的山芋转手就丢给了义勇侯。光绪二年入职军机大臣的景廉连忙点头说道:“恭王爷言之有理啊!义勇侯向以护国安民为己任,想必值此国难当头必不会袖手旁观也!嗯嗯,微臣附议恭王爷所言,还请太后圣断!”

    众人也都跟着连忙附议,养心殿内一片嗡嗡声。

    慈安太后不善政务,看着慈禧等她拿主意。慈禧太后心下叹气,暗道这些个军机大臣平常都是人五人六的,一碰到国难当头就全都抓瞎了---还是离不开远在江南的那个死鬼办大事!唉,也罢,容馨那丫头也在秘折上说了李旭眼下忠心朝廷,心忧国事,值得信赖!既然如此,就还让义勇侯办这差吧。

    于是慈禧清了下嗓子,大声道:“既然诸位爱卿都同意恭王的建议,那就给义勇侯下旨,命其筹划借款买粮诸事,尽快救济灾民,纾解大难!至于还款可由江南赋税冲抵,如有他议再行定夺。”

    十几天后李旭接到了朝廷上谕,他心情沉重地在办公室里默默踱步。对北方的旱情早有所闻,只是没有想到会如此严重。现在朝廷让他这个两江总督来处理救灾的钱粮一事,责无旁贷啊!

    钱粮倒不是问题,东南五省这些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富甲天下。这上千万的救灾钱粮并不是多大的事,只要他一声令下,各种物资就会源源不断地送往灾区。然而他也明白,这些救灾钱粮真正能到灾民手中的怕是没多少,那些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人人都会雁过拔毛。

    哼,江南的血汗钱岂能便宜了匪类!而且李旭也不想白白给朝廷解难---这场历史罕见的天灾也许是一个不错的机会,要想办法把灾难的有利价值充分使用,要把灾难转化为人心争夺的一个契机,要让义勇军的影响走出江南而在北方生根发芽,更要让保守落后的北方借此灾难而发生一定的改变!李旭决定充分利用这次北方大灾带来的机会,做一些改变历史细节的事情。

    李旭召来政务院相关部门开会,了解具体的灾害情况和东南五省的应急准备。民政部报告在安徽已经收容了不少南逃的灾民,皖省民政厅在该省北部和西部陆续建立了一些灾民安置点,发放救灾物资和粮食。

    农业部报告东南五省各地的应急粮仓贮备充足,而且还在按计划从海外各地购买粮食,在不影响东南五省粮食供应及军队用粮的情况下,可以保证对晋豫两省重灾区提供大批救灾粮。其他部门也纷纷表示正在根据早先规划的救灾预案工作,进入东南五省的灾民都会得到妥善安置。

    李旭点点头,对目前的救灾安置工作表示满意。但是他指出救灾不是简单地发放钱粮就算了

    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组织灾民自救,要想办法恢复生产。山西、河南人多地少,大灾之下赤地千里,怎么办?光靠官府救济的那点钱粮不过杯水车薪!同时小农经济形态下的农业生产也难以抵御大灾大难,一定要改变这种靠天吃饭的局面。要靠规模化集约型农业生产来加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