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枭雄
字体: 16 + -

238,秘访柏林

    一列火车喷吐着浓烟风驰电掣地疾驶在辽阔的西欧平原上,五月初的原野上花繁叶茂,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涂远山坐在头等车厢里,远眺车窗外起伏的丘陵和大片的农田,不时的有农夫的身影闪过。

    但是宜人的风景并没有让他感到心旷神怡,他的心头始终沉甸甸的。自从接到国内发来的密电,受领了赶赴德国游说的任务,涂远山深知肩上的担子不轻---德国人刻板而严谨的性格是不那么容易被人说服的!

    尽管如此,但他还是即刻从伦敦启程,在不莱梅下船后便乘上了几乎横穿西欧平原的火车赶往柏林。数日来的奔波令他感到了身体的疲惫,但更令他忧虑的是怎么说服德国政府帮助大清国收回伊犁。

    怎么才能完成说服德国人的使命呢?涂远山点上雪茄烟,静静地陷入了沉思。多年来涂远山代表义勇侯和德国保持着相当密切的联系,也在德国各阶层建立了不少人脉关系。他仔细地梳理了一下手头的关系户,认为能够有助于影响德国政府决策的关键人物只有两个,一个是德国军方的标志性人物老毛奇---这位德军的总参谋长自从指挥普鲁士军队在普鲁士丹麦战争和普法战争中大获全胜,为德国的统一立下赫赫战功,其对德国社会的影响已经超出了军队的范围。

    涂远山认为如果能够说服老毛奇将极有利于游说德国政府,毕竟老毛奇代表了军队的意志---这使德国人不得不重视军方的意见!

    涂远山觉得一定要想方设法和老毛奇谈谈,虽然他作为外国人和军队的交往有限,但他和克虏伯公司以及德国造船界关系密切,而这些军火商们无一不和军方关系深厚---涂远山忍不住微笑了一下,看来各国的军火商们都一样啊,东南五省那些民办军械厂的老板们哪个不是天天跑义勇军总部呢?他想起了一次和大清国最大的私营军火商,就是那位赫赫有名的徽商大佬卢长富赴宴聊天。

    儒商风范的卢长富告诉涂远山他已经在江宁、安庆、九江等地开办了数家军工企业,不仅生产刺刀、铁锹、被装等军用物资,还开始制造海军的后勤船、巡逻艇等中小型舰船,正准备和总后装备厅、科研所、院校合作,推出一批新装备新产品。

    涂远山想到这里,感慨不已---十多年前的那个只会卖丝纱的安徽小老板已是今非昔比啊!

    涂远山收回思绪,继续思索能够决定德国政策的另一位关键人物,这就是俾斯麦首相。作为成功领导了德国统一大业的功勋人物,俾斯麦在德国可谓德高望重又身兼首相,大权在握。俾斯麦对德国的影响力几乎遍及朝野,不仅德国皇帝威廉一世对其言听计从,就是那些议会议员们也狂热地相信俾斯麦是德意志帝国的领航

    人!

    而作为义勇侯的外交代表,涂远山和俾斯麦并不陌生,相信他能够通过柏林某些渠道的安排,顺利地和俾斯麦在某个下午喝茶聊天或者傍晚共进晚宴。

    涂远山抵达了柏林,开始了一系列的旋风式的拜访和交谈。作为义勇侯的私人代表,他无法获得官方认可的身份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一身西装革履地在柏林的政府部门进进出出,或者在那些有影响力的达官贵人的府邸进进出出。

    在五月的一天晚上,涂远山将脑后的长发随意地挽了一个马尾,带着一身东方韵味风度翩翩地走进了柏林的军官俱乐部,和老毛奇在一间密室里详谈了两个多钟头。他给老毛奇带来了李旭关于俄国人的未来动向以及对世界影响的分析,当然还有一套精美的景德镇瓷器以及一具产自江西上饶光学仪器厂的八倍军用望远镜---老毛奇惊讶地发现这具望远镜竟然是双筒样式而不再是那种古色古香的单筒望远镜了。

    数天后的一个下午,在柏林首相官邸的小花园里,涂远山和俾斯麦在友好的气氛中温文尔雅地交谈。他同样将李旭的观点如实地向那位铁血宰相一一陈述,并且也送上了来自东方的精美礼物以表示义勇侯的友谊。

    作为一个老奸巨猾的政坛老手,俾斯麦并没有当场给予明确的表示,只是礼貌性地重复了没有实际意义的外交辞令。这个德国老狐狸彬彬有礼地表示德意志帝国将会全面衡量自己的利益并作出正确的选择。对此涂远山深表理解,当他离开首相官邸的时候,涂远山知道自己该做的事情都已经做完了,剩下的就是等待德国人的选择。当他走出首相官邸的大门,下意识地看了看天,薄薄的一层乌云笼罩着柏林的天空,预示着傍晚时分也许会有一场阵雨吧。

    六月初的一天,在柏林首相官邸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在关于是否支持大清国的外交请求和如何对待俄国的议题上出现了比较激烈的争论。

    老毛奇认为俄国人在巴尔干和外高加索的战争胜利使得俄国的势力极大地影响了东南欧的局势,在不远的将来势必会和数百年来一直将巴尔干视为自己后院的奥匈帝国产生直接对抗。而届时德国只能支持同文同种的奥地利人而必将和俄国人产生尖锐的矛盾!

    既然如此,为什么现在不开始限制俄国人的实力呢?虽然当前德国的主要任务是防止法国人再度崛起进而威胁到德国的根本利益,但是坐视俄国人日趋强大也绝不是德国的福音!

    老毛奇同样认为应该在伊犁问题上表明德国的态度,要求俄国人归还伊犁---任何有助于打击俄国人实力的行为都是符合德国国家利益的事情!

    但是另一派意见认为为了避免德国面临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应该鼓励俄国人在

    世界的另一边拓展地盘从而将俄国人的眼光从东欧和巴尔干引开---让那些中亚的野蛮人和远东的东方人去承受北极熊的利爪吧,德国不仅可以避免两线对敌,也可以在东欧等地获得更加有利的战略态势和更多的地盘!德国不应该为了遥远的东方一块对德国毫无价值的土地和俄国人产生龌蹉并进而激发俄国人对德国的反感。

    对于这个意见,俾斯麦并不能完全苟同,他表示虽然德国目前在远东的利益还不大但不等于德国彻底放弃了远东。要知道远东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巨大市场,那些德国资本家们早已经将目光投向了那里并且开始了和义勇侯的合作,而且这些资本家们已经对德国政府漠视远东的利益而抱怨不已。

    虽然鼓励俄国人向远东发展有利于打击和威胁英法等国的利益,但是德国未来的利益呢?难道要德国资本家们眼睁睁地看着北极熊独霸那个巨大的市场吗?俾斯麦摇了摇头,他不能放弃远东的利益!

    还有一个因素是俾斯麦需要认真考虑的,那就是大清国的那个独霸一方的军阀。这些年来的合作使俾斯麦意识到义勇侯对德意志帝国的重要意义---完全可以利用义勇侯来应对英法等国在远东的影响,而且义勇侯不也正是德国在远东的最佳代言人吗?这个举足轻重的地方权臣完全有能力保护或者破坏任何西方国家在当地的利益!

    多年的合作令双方保持了融洽的关系,如果因为一件小事情而破坏了这种亲密的合作关系对一个高瞻远瞩的政治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得不偿失的打击!

    俾斯麦不能容忍这种打击,他知道这不符合德国的利益---作为一个后起之秀的帝国,在错失了瓜分世界的最好时机后就再也不能误了这最后的机会!而一个强有力的代言人和合作伙伴将是德国参与远东利益再分配的重要保障。

    俾斯麦看了看桌上的那幅摊开的世界地图,伊犁那个位置毫不起眼。在他看来这个小地方相对于德国的全球战略无疑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细节---那么就用这个伊犁作为德国人民对义勇侯表示友谊的礼物吧!嗯,或许可以在即将召开的柏林会议上跟俄国人谈谈,如果他们归还了伊犁,德国将支持俄国人收回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去的那些土地。

    俾斯麦笑了,这是个不错的主意!在满足了义勇侯的要求的同时也可以给俄国人一个台阶,而德国将鼓励北极熊在地中海方向的发展。嗯,如果法国人不再纠缠于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割让,德国也将支持法国在东南亚的特殊利益---法国人不是正对越南垂涎欲滴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