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枭雄
字体: 16 + -

218,首条铁路

    金秋十月,义勇军政务院联席会议通过了《义务教育条例》,随即李旭签字批准,开始在东南五省强制实行六年制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条例》一经公布,立刻引发了强烈反响。举国上下都对义勇侯将教育看得如此重要感到不可思议!老百姓和东南五省的开明人士都表示支持,全国其他地方虽然不能享受义务教育的好处,但也大都羡慕不已,不少人下定决心搬家去东南五省。湖广、两广等地开始鼓噪向东南看齐或者直接援用《义务教育条例》!

    朝廷对义勇侯推行强制义务教育不置可否,一来李旭在给朝廷的奏折里说了现在东南五省试行,摸索出经验后再请朝廷考虑下一步;二来,东南五省的强制义务教育又不花朝廷的钱,朝廷也没法说三道四。

    不过朝廷不说不等于没人不说,一帮顽固保守派对洋务派极端仇视,一听说义务教育就风言风语,或曰义勇侯心怀叵;或曰义勇侯测沽名钓誉;或曰义勇侯邀买人心等等!

    时任翰林院掌院学士的徐桐听闻义勇侯大搞国民教育,不论贩夫走卒皆可子女入学,而且还学费全免!顿时感到说不出的别扭---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如此高尚之事岂能小民为之?岂不纲常颠倒哉!再说了翰林院本是国家人才汇聚之所在,要搞什么国民义务教育也该翰林院出头组织,你义勇侯仗着有钱就敢不将翰林院放眼里自行其是?遂上书朝廷强烈抨击义勇侯的义务教育,认为小民不可使之通晓文理,否则于国家治世不利!要求朝廷明文取缔义务教育,处置义勇侯!

    慈禧一看徐桐的奏折就知道这是个惹事精---义勇侯在东南五省试行国民义务教育碍你翰林院什么事了?还要处置义勇侯?你徐桐想逼朝廷和义勇侯翻脸?遂将徐桐奏折留中不发。

    徐桐见朝廷没反应,还不死心,不仅在京师大肆非议国民义务教育,更在报上发文抨击---旭报肯定不会理他,商报也不鸟他,新报也没理他,只有申报全文刊登了徐桐的批评文章。

    很快义勇军宣传部组织舆论开始反击徐桐等人的非议,三大报连篇累牍宣传国民义务教育的好处,批评保守派无知无礼的观点。最后弄到四大报都拒绝让徐桐等人发文了,把徐桐气得够呛,心一横遂联络一班保守派人士在京师开办了一家报纸---京报。专门发表保守派文章,和江南四大报唱对台戏。不过由于京报刚出现,影响力极其有限,在这场关于国民义务教育的论战中保守派还是败下阵来了。

    除了因为国民义务教育引发的风波外,这年秋季还有一件轰动全国的大新闻---大清国第一条正规的标准铁路建成通车了!这是一条江西省内铁路,从萍乡到九江,途经袁州、南昌等城

    ,称为萍九铁路或萍九线。

    这条铁路的建设目的就是为了将工业起步较早的赣西地区的钢铁、水泥、纸张、玻璃等大宗工业品通过长江水路输往全国各地和海外市场,尤其是萍钢、新钢的特种钢材是福州船厂和基隆船厂的必需品,没有铁路难以大量运送和保障供应。

    李旭早就想开建铁路了,只是苦于技术水平不行,只好一拖再拖。后来借着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之际,李旭买下了美国的一家小型铁路公司及其全套技术设备,连人带物一股脑搬到了江南,开始筹办铁路建设。

    对于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条铁路,李旭极其重视,不仅成立了军地要员参加的铁路筹办处,还亲自下令工兵旅作为铁路建设的主力,全程参与铁路建设。同时选用民间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不错的路桥公司参与,安排南方技校等一批学校加入铁路建设,着手培养自己的铁路人才。

    对于这第一条铁路线路的选择,李旭也多次组织开会研讨,经过反复比较,最终还是决定先在江西境内铺设铁路。一来江西经济发达,铁路建设有助物流;二来,江西民间风气开放,容易接受铁路这种新鲜事物,不至于闹出什么铁路破坏风水之类的笑话;第三,萍煤公司已经有小铁路运行多年,具备一定的铁路运行经验,便于铁路迅速运转;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铁路具有相当的战略意义,军事用途和国防建设非常重要。目前只有江西的钢铁满足舰船制造使用,因此必须解决江西钢铁、军工产品外运的问题。

    同治十三年初夏,全长四百二十余公里的萍九铁路正式动工。中美两国的技术人员和工兵旅四千多官兵及民间路桥公司、各地民工等近万人开始了两年多的铁路建设工程。作为一条带有试验性质的铁路,萍九线也是困难重重。美国人在铁路设计之初就提出了宽轨标准,李旭认同。虽然宽轨造价比英式窄轨铁路要高不少,都是巨大的运力是其突出的优点。当然刚开始只能建设单线铁路,但李旭已经明确了将来一定要建设复线铁路的原则。

    在铁路铺设的同时,在南昌建立了机车修理厂、铁路设备厂等铁路配套工厂。李旭还要求尽快建立自己的铁路机车制造厂,不能永远向洋人买火车。为此,工业部决定官府投资在九江办一个机车厂,同时鼓励民间也投资办厂。作为李旭的老朋友和工业大亨,卢长富自然清楚义勇侯对铁路的高度重视。他一听说工业部鼓励开办机车厂,便立刻宣布在南昌建立南方机车厂,投资额不少于五百万元!

    当萍九线通车之际,南方机车厂也正式投产开工。李旭在给萍九线通车典礼剪彩后还专程来到南昌郊外的南方机车厂参观考察,对作陪的卢长富花巨资引

    进当时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工艺水平办工厂极为满意,高度表扬了卢长富的实业报国精神。

    陪同李旭参观的江西巡抚刘坤一望着被义勇侯表扬而兴奋得满脸放光的卢长富,在旁暗想九江机车厂可是我花了不少心思才从工业部争来的项目,看来也得好好打理,可不能被卢胖子压下去一头,不然侯爷跟前不好看啊!

    参观完南方机车厂,李旭一行在刘坤一等江西官员的陪同下坐火车前往九江,亲自体验一下这条新建铁路的情况。从美国购进的全新火车头拖着三节绿皮车厢静静地等候在南昌火车站的站台上,李旭详细询问了火车的相关情况,然后健步登上车厢。随着一声汽笛长鸣,喷着浓烟的火车缓缓驶出南昌站,沿着铁轨向北驶去。

    坐在装潢漂亮的火车车厢内,李旭一边听着随行官员们的汇报,一边眺望着车窗外慢悠悠移动的景色。火车的速度不快,时速只有二十公里左右,这对后世坐过动车的李旭来说简直是慢如蜗牛!然而在这个时代,这个速度已经不错了---李旭心里苦笑,能在十九世纪的大清国顺利地铺设铁路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了,不能要求太高了!何况这种蒸汽火车想快也快不到哪去,只能等待内燃机的出现来改变火车慢的现状。

    在震耳欲聋的隆隆声中,李旭的专列缓缓停靠在九江站的站台旁。在众人的簇拥下,李旭走下车厢,接见了随车而来的萍九铁路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其中包括一些美国人。

    李旭对铁路运行情况表示满意,并且感谢大家对铁路建设作出的贡献,希望再接再厉,为今后的铁路发展再创佳绩!随后李旭还和全体人员合影留念,御用记者哈里森和助手抬着还比较笨重的凤凰专业相机拍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照片---虽然这张照片因为当时的技术水平而导致人物需要放大镜才能一一辨认,但其历史价值体现在近百年后的克里斯蒂拍卖行惊人的天价!

    萍九铁路通车后不久,李旭下令政务院将建设部原属的交通司单列成立交通部,下设铁道司负责铁路建设。李旭还批准《铁路条例》实行,从法律法规上明确铁路建设、管理、运营等权责。下令交通部筹划建设东南五省范围内的铁路干线,要求在未来五年必须开通南昌到杭州的浙赣线、杭州到上海的沪杭线、上海到江宁的沪宁线;筹备南昌经鹰潭到厦门、福州的闽赣线、江宁到庐州的苏皖线等。为此,财政部再次对外公开发行铁路公债三个亿。

    在积极准备大兴铁路的同时,李旭在义勇军统帅部召开了军事工作会议,要求总参、总后及军校等单位组织开展研究如何利用铁路展开军事行动,要求军方不仅要开展图上作业,还要准备专题军事演习,以便获

    得第一手资料和经验。同时,李旭签署命令规定特殊情况下,军方有权征用铁路为部队服务,各级铁路部门必须服从军方指挥。

    为了加快铁路建设和发展,李旭决定铁路运营私有化,允许民间开办铁路公司但公司执照目前只有三个,公开拍卖。于是江南总商会拍下了一个执照,成立了江南铁路公司;中原总商会和北方总商会联合拍得了一个执照,成立了北方铁路公司;西南总商会得到了最后一个执照,成立了西南铁路公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