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枭雄
字体: 16 + -

219,产业政策1

    随着铁路和通讯产业的开始建设,在李旭控制下的东南五省的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发展势头,各地陆陆续续形成了新的发展风潮。伴随而来的也开始暴露出了一些经济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的问题---竞争加剧、劳资纠纷、中外竞争、资源分配、盲目投资等各种矛盾开始出现激化的苗头,报纸上陆续出现负面新闻,民间舆论也开始出现诟病现状的情况。

    这一切也引起了李旭的注意,他知道历史上工业化过程就是血泪斑斑的社会史,欧美各国都因为工业化而付出了沉重的社会代价和环境代价!李旭当然不希望东南五省的工业化带来严重的社会灾难,虽然他也明白工业化的过程中也会不可避免的对社会有一些负面影响,比如环保问题!

    可是现在的技术水平根本就不可能谈什么环境保护---他只能尽量控制环境少受到破坏。但是,另一方面他决心要坚决避免工业化对社会矛盾的激化,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来避免重蹈历史上的欧美覆辙。

    光绪二年年底,政务院在江宁召开了东南五省及西北地区经济工作大会,来自义勇军控制下的东南五省和西北地区主管经济工作的方面大员和部门主管等数百人汇聚一堂,聆听李旭、匡济民等中央领导关于全局经济工作的讲话和重要指示,并且展开了未来经济布局和建设、发展的研讨。大会持续了三天,成果丰硕,出台了一系列重要原则和讲话精神,为起草产业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旭始终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农工商缺一不可,必须共同发展。然而这三各方面必须有所侧重,不可能也没必要三者齐头并进!

    李旭认为粮食生产是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社会稳定的重中之重,更是义勇军统治的基石,必须常抓不懈,始终放在经济发展的第一位!为此每年年初都要首先下发一份关于加强农业生产的重要文件---在义勇军系统内部这份被称为一号文件,年年必发,显示了以李旭为首的义勇军领导层对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在工业方面,李旭强调大力发展有助国力军力的重工业的同时,将发展事关民生的轻工业摆在了第一位!在他的后世记忆中,前苏联的教训令人印象深刻---盲目而高度发展重工业产业的后果就是国力外强中干,经济底气不足,无法持久发展和缺乏进一步推动生产力前进的动力。同时他认为轻工业的发达有助于他需要的社会中坚力量---中产阶级的形成和平衡社会资源再分配,因为轻工业产业大都涉及百姓生活,而且适合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

    如果说重工业需要的是规模化生产,那么轻工业则

    需要灵活性和广泛性。还有一点对李旭很重要,那就是轻工业往往能迅速地进行原始资本积累,比如棉纺产业几乎都是欧美各国工业化起步阶段的重要助力。历史上日本人也是依靠棉纺产业完成了工业化的资本积累!

    为此,李旭将轻工业的代表性产业如棉纺、毛织、服装、造纸等产业列为东南五省的重点推广行业,不仅在政策上大力鼓励民间投资办厂,也积极帮助各地轻工业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政务院工业部最大最忙的单位就是轻工司。

    在商贸方面,李旭几乎彻底放开了市场管制,允许民间商贸企业从事任何法律法规允许的商业行为,就连军火买卖都实行批准制同意民间公司经营---除了严禁人口、毒品交易!

    李旭对商贸放开也迫使走私利润大幅降低,以前盛行于东南、华南沿海的走私行为大为减少---既然能够名正言顺做生意,谁还愿意冒着杀头的风险去走私啊!现在的走私除了鸦片就没别的了---而对鸦片等毒品,义勇军是毫不客气地严禁贸易,一经发现依法严惩!

    李旭领导下的义勇军对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高度重视,充分利用满清朝廷法律漏洞大打擦边球,不断以政策代替满清法律规定,极大的促进了义勇军控制下的农工商的兴旺和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成了大清国的经济高地。

    黄金岁月不仅是对国内民间工商而言,也对外资洋商充满了巨大的吸引和诱惑!哈里森在他那本极富史学价值因而名闻遐迩的书中如实地写到“随着义勇侯大人控制下的广大地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巨大的崭新的统一市场正在逐步形成。这是一个远比大英帝国殖民地市场的总和还要巨大的市场,而且其经济活力完全可以媲美太平洋彼岸的亚美利加---上帝啊,古老的东方终于象传说中那样遍地黄金了!”

    正在四处寻找市场和商机的洋人们不会没看到东南五省的巨大变化。时任英国首相---那个大名鼎鼎的保守党领袖迪斯累利在给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的指示中明确要求必须确保大英帝国的商人可以进入东南五省经商、开厂,这事关帝国在远东的重大利益!

    于是威妥玛在烟台和李鸿章处理完了马嘉理案后,便亲自赶到江宁拜会李旭。在南下的轮船上,留着英式络腮胡的威妥玛站在船甲板上,满腹心事地思索着怎样去和那个大名鼎鼎的权贵义勇侯交涉。他关注这位大清国实权派可不是一天两天了,深知此人内外皆通,可不像李鸿章之流好糊弄啊!

    就在威妥玛抵达江宁不久,美法俄德等国的驻华公使们也纷纷赶到了江宁。自从听说义勇军要大修铁路和兴建一批电话等通讯企业,特别是威妥玛赶到了江

    宁要和义勇侯面唔,各国洋商们就嗅到了不同寻常的味道---这些混迹远东已久的洋商们个个与大清国的精英们有密切关系,早就明白了东南五省的巨大价值!他们在通过各种关系和义勇侯套交情的同时也纷纷要求本国政府出面,和义勇侯谈判协商洋商进入东南五省市场甚至大清国内地市场。

    欧美各国刚开始还遵循国际惯例直接和满清朝廷的总理衙门交涉,以为搞定了满清政府自然也就搞定了义勇侯这个地方当局。不料总理衙门丝毫做不了主,成天打哈哈。及至威妥玛千里迢迢赶往江宁,公使们才反应过来义勇侯才是正主儿!于是纷纷赶往江宁,准备拜会义勇侯这个土皇帝。一时间两江总督衙门附近的旅馆客栈都被欧美各国公使团包下了,成天就见大群的洋人们在总督衙门进进出出,比京城总理衙门能见到的洋人都多!

    李旭听说各国公使不约而同求见自己,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不以为意,吩咐负责外交的联络部先出面接待,听听洋人们的要求和条件。涂远山陪同郭嵩焘远赴英伦出差,联络部副部长出面接待。这家伙是当年和涂远山一起上任赣西的县官,跟着义勇军厮混多年,也是见过世面的,太极拳打的如火纯青,对洋人们的要求光打哈哈不表态。

    洋人们有点急眼,急于掌握义勇侯的态度,遂通过各种渠道试探。义勇军中那些洋人成了重点公关对象,连从不过问政治的福大炮也被德国公使烦死了,直接面见李旭报告了情况。李旭见老外们被晾得差不多了,遂同意集体召见各国公使面谈。

    在总督办公室的小会议室里,挤满了欧美各国公使。李旭打眼一看,好家伙,英法美俄德奥意全齐了,差个小日本没来就是后世的八国联军啊---不过这次他们不是来打仗的,是来谈判经商的!

    李旭吩咐好酒好烟招呼着,然后笑眯眯地和各国公使们开始谈判,边上有秘书和联络部参加,还特地叫来了哈里森作陪---这次谈判事关国家民族,必须有明确记载,李旭可不想被后人误会是汉奸!

    威妥玛代表各国公使提出了洋商进入东南五省的要求,希望义勇侯同意。李旭点点头,说本部堂欢迎各国洋商来东南五省合法经商办厂,合作双赢嘛!

    各国公使顿时大喜,心说义勇侯还是好说话啊!正准备按照东方的习惯拍拍马屁然后回去表功。不料,李旭话锋一转,表示洋商来华必须遵守我们的法律法规,必须依法经商。当然洋商们也将得到义勇军的保护!如果不按规矩办事,呵呵,事情可就不好办了!

    各国公使一听就傻眼了---怎么着?洋商还得依法经商?这什么意思?咱们洋人什么时候要遵守大清国的法律了?威妥玛眼珠一转,问

    道:“尊敬的义勇侯阁下,您的意思是洋商必须遵守大清国法律?”

    李旭微微一笑,说道:“各国都和朝廷签有条约,享有领事裁判权,本部堂虽然不满意但也遵守条约!然而经商不同于外交,商业行为也不是一纸条约就能包治百病。诸位公使先生,本部堂在商言商,为了保证洋商的利益和市场的公平环境,义勇军已经制定了许多政策制度,想必各国洋商也不希望有人扰乱市场害大家都赚不到钱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