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枭雄
字体: 16 + -

206,支持慈禧

    就在同治帝驾崩的当天晚上,两宫太后将军机大臣、王公权臣二三十人紧急召集在养心殿暖阁内开会,商议新皇帝的事情---年轻的同治帝走得太快,没儿没女,新皇帝只能从宗室中的近亲挑选。

    恭亲王奕?不仅是领班军机大臣,更是咸丰皇帝的亲弟弟,身份贵重,在宗室中说话份量最重。他说根据祖宗家法,大行皇帝之后应该从溥字辈中挑选一人继位。说完便推选了几名候选人如溥侃、溥伦之流。

    慈禧一听,心里就明白了。心说好你个鬼子六,跟老娘打马虎眼!溥字辈继位,老娘不就成了奶奶辈了吗?虽然太皇太后名分好听,可没实权了啊---自古以来也就太后有名义垂帘听政,可没有太皇太后垂帘听政一说!况且溥侃、溥伦等人都是十七八岁的小伙子了,按规矩登基就能亲政,也用不着太后垂帘听政了---鬼子六这是要夺权啊!

    慈禧心里大怒,把奕?暗骂了一通。可是表面上却不动声色,只是乘人不备狠狠剜了奕?一眼!她对奕?的建议不置可否,只是让众人继续表态。惇亲王奕誴首先反对奕?的提议,认为溥侃虽是宗室但非近支,疏属不可!

    慈禧一听,立马来了精神,马上表态说溥字辈无可立者!一句话彻底堵死了自己当奶奶辈的太皇太后的可能。

    众臣一听,立刻明白了慈禧太后还不想放权归政。奕?心想这老娘们还想占着茅坑呢!刚死的同治帝是你儿子没办法让你垂帘听政了十几年,现在儿子没了还想赖着不走啊?不成,一定要趁着现在这个机会把你弄下去!

    奕?眼光一扫左右,几个心腹军机大臣立刻明白了恭王爷的意思,纷纷开口表态,都是主张朝廷应以江山社稷为重,遵循祖制另立新君。甚而有人抬出了奕?那个花花公子载徵当皇帝!

    慈禧这个气啊,怎么着,载徵也能当皇帝?宫里风言风语都说同治帝就是被这家伙带坏的,李莲英也密报载徵几次给皇帝带路出宫鬼混,真以为老娘不知道?没治他诲淫诲盗就不错了还敢让他进宫当皇帝?这帮家伙还嫌让那害人虫祸害大内不够吗!

    慈禧压抑着内心的怒火,强自镇静---玩了这么多年的政治,她已经学会了笑里藏刀,不到最后关头绝不轻易撕破脸面。

    木头木脑的慈安太后已经被众人的七嘴八舌弄得头晕眼花,这段时间为同治帝的事情她已经昏头昏脑了。遂对慈禧说道:“这等立君大事,万不可操之过切。且细细商议,不妨让朝廷上下多议议,总要周全些…妹妹意下如何?”

    慈禧心说议个屁!本就皇家之事,岂能天下议论?不过既然慈安开了口,她也不好不听---毕竟慈安可是名正言顺的咸丰皇后啊。遂表态新君一事事涉社稷,下旨听听其

    他朝廷官员的意见,特别是外省督抚的态度。

    很快朝廷下旨征求众臣们对新君选立的态度。时任内务府大臣的荣禄上书言新君可为咸丰之后以保咸丰一脉不绝,俟嗣皇帝有子,承继同治。

    慈禧闻奏大喜,认为荣禄的办法解决了自己垂帘听政的难题!但是她还要看看各省督抚的态度,特别是李鸿章、左宗棠、李旭汉官三巨头的态度---尤其是李旭能支持自己,朝中还有谁敢反对!为此,慈禧命人密旨李旭,试探义勇侯的态度。

    奉慈禧密令赶赴江宁试探李旭态度的正是吏部汉侍郎王闿运。他一路快马加鞭赶到江宁两江总督衙门,向李旭传达了两宫太后的懿旨。李旭眉头微微一皱,沉吟半响,命召来匡济民、涂远山等人商议。

    在两江总督办公室内,几个人吞云吐雾,密商新帝一事---自从满人入关二百多年以来,破天荒第一次出现了皇室征求汉官关于新帝人选的情况!这说明满清朝廷已经明白汉官的势力和重要性。

    众人一方面对义勇侯在朝廷眼中的重要性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也不得不认真对待两宫太后的咨询。匡济民等人都认为眼下朝廷局势不明,义勇侯不必急于表态。毕竟嗣皇帝的人选事关重大,不是得罪太后就是得罪恭亲王为首的权贵,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事,稍有疏忽就是后患无穷!

    王闿运谙熟京师情况,更劝李旭不如等李鸿章、左宗棠等众臣的表态后再说!

    李旭笑道:“朝廷旨意早就下了,各位可见到李中堂、左总督的意见?大家都在观风色,只怕还在等我们的态度啊!”

    涂远山默然半响,说道:“大帅预见不错,方今天下虽然有汉官三巨头之谓,然真正令天下关注的还是咱们义勇军啊!”

    李旭点点头,起身在办公室一圈沙发的中间空地上踱步转了两圈,决然地说道:“既然天下都在等咱们的态度,本部堂以为不妨先表态,支持两宫太后的主张!”

    匡济民一愣,忙说道:“大帅,咱们支持太后一边,可就得罪了恭王一党啊,还望三思!”

    王闿运向来和奕?交好,内心也是倾向支持奕?等人。遂忙说道:“大帅,虽然恭王爷只是军机大臣,可毕竟是王公权贵的代表,在朝廷上下说话分量不轻啊---咱们义勇军得罪了他,会不会有所后患?”

    众人纷纷点头,一起望向李旭,人人狐疑,不知道大帅怎么突然支持两宫太后了---义勇侯不是和恭王爷关系密切吗?大家都很清楚,只要义勇军支持恭亲王一派的意见,两宫太后不过女流之辈,纵有不满也只能同意。这也是慈禧太后为什么要急着知道李旭的态度之原因,只要有义勇军的支持,谁有实力和义勇军叫板呢!

    李旭听完众人意见,不慌不忙地又点

    上一根雪茄,深深地吸了一口然后吐出了烟圈---唔,不错,古巴烟草公司的新产品义勇侯雪茄比原先的义勇伯雪茄味道更纯。

    李旭扫了众人一眼,心想如果不是我早知道历史的轨迹,这会儿自然不敢乱下决定!他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说道:“各位兄弟,你们的意见都很中肯,也符合当前的实际情况。”他先表扬了一通众人,然后话锋一转,说道:“但是从长远来讲,我们应该支持太后!垂帘听政毕竟还隔了一层帘子,如果奕?之流上台主政,那可就是亲政国事了!”

    李旭停顿了一下,意味深长地看着众人,沉声说道:“假使这样,试问以奕?的精明干练,这大清国未必不会真正的中兴起来!可是,咱们怎么办?难道还要继续再等二百年吗?护国安民的大业难道还能等那么久吗?”

    众人恍然大悟,不禁面面相觑。还是大帅高瞻远瞩啊!是啊,如果号称鬼子六的奕?主政了,义勇军怎么办?辛辛苦苦十几年的基业保不定将来便宜了谁!

    赵向东双掌轻轻一拍,说道:“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大帅所言极是!咱们不能支持恭亲王,哪怕因此得罪了所有的满朝权贵也没什么!”

    众人纷纷点头。王闿运心道义勇军怕谁?只怕满朝权贵都得拍义勇侯的马屁才是!谁不希望从义勇侯这里沾点便宜啊。

    李旭笑道:“咱们这不是为了朝廷江山嘛!为了大清国的江山社稷,也就只好得罪一次恭王爷了!不过,以恭王爷的大人大量,本部堂以为恭王爷必会以国事为重,断不至于因此事而和义勇军过不去吧!”

    众人遂笑,纷纷说道还是大帅深知恭王爷的为人,国事为重嘛,想必恭王爷也是明白人啊!办公室里哈哈大笑,众人都清楚奕?知道了义勇军的态度后,必定吹胡子瞪眼却无可奈何。

    数日后两江总督、义勇侯李旭的奏章快马传到朝廷,率先表态认为新帝人选乃皇家之事,外臣尊奉循例,岂能信口插手皇室耶!不论何人登基,义勇军自当效命帝室以卫护江山社稷。李旭的态度很清楚,他支持两宫太后代表的皇家,只要是太后选定的皇帝,义勇军就会效命---其他的人,义勇军一概不认账。

    那些正在观望风色的汉官们早就等的心里发毛,大家都等着看三巨头的态度。现在李旭率先表态支持太后一方,立刻李鸿章、左宗棠等人也纷纷表态支持两宫太后,随即各地督抚们纷纷上书支持两宫太后。

    慈禧见着雪片般飞来的表态奏折,心里乐开了花---哼,鬼子六啊,这回看你怎么办!有这些汉官大臣的支持,你们那帮老家伙们还能拿本宫如何!

    奕?见汉官们大都支持两宫太后,特别是实力派的三巨头一起支持慈禧,心里明白大势已

    去了!他郁闷地在屋里呆了一天,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李续之要忽然支持慈禧呢?难道李续之不明白大清国再让那娘们继续掌权,还有的救吗?奶奶个熊,李续之一贯标榜护国安民,难道不明白慈禧只顾自己不顾国家吗?真是瞎了他的狗眼!

    奕?气得将李续之送给他的那只晶莹剔透据说是江南玻璃厂精心制造的水晶玻璃红酒杯摔得粉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