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枭雄
字体: 16 + -

第三卷 崛起 187,新官上任

    李旭翻来覆去看着黄天爵的拜帖,脑海里并没有这个人的印象,可以肯定自己不认识此人。不过也不奇怪,这段时间以来登门拜访自己的人大都不认识,都是亲贵介绍或者打着其他旗号上门拉关系的---就是后世的走后门,跑路子要官的!

    李旭后世对这样的人并不陌生,想当初自己那个图书馆长也是给分管的副校长送了几次礼才到手的。想必这位黄天爵也是哪位朝中大臣介绍来走门路的吧---谁让自己即将成为炙手可热的两江总督呢!唉,物是人非,后世自己陪着笑脸求人,现在倒是被人哭着喊着求己了。李旭嘿嘿一乐,心想人活世上都不容易,没事就见见吧,可别让人家骂咱官架子太大了。

    李旭遂笑着问王闿运知不知道这位黄天爵?王闿运管着吏部文选清吏司,全国文官的品级及选补升调等事宜皆归该司管辖。不过一个区区后补道员实在是想不起来---全国有多少后补道员啊!

    王闿运认真想了想,惭愧地摇头一笑,说道:“回侯爷,卑职实在想不起来此人。”

    张之洞笑道:“此人倒是听过,原是四川的道员,得罪了上司罢职候用,在京也闲居了七八年。和同年清流偶有往来,人倒老实。听说此人官声尚好,还是江宁人氏。”

    李旭听到江宁人氏又是姓黄,心中一动,遂命秘书请黄天爵进来叙话。黄天爵四十来岁年纪,但外表颇显苍老,想必这些年苦熬日子之故。身材消瘦,目光晦暗,一缕山羊胡竟然白了一半!他进了客厅,见三位大员望着自己,连忙大礼请安。

    李旭拦住他笑道:“黄先生不必客气,请坐!”

    张之洞也笑道:“天爵兄久违了!未想今日在侯爷这里见到了,呵呵…”

    王闿运不认识黄天爵,但也含笑寒暄。

    李旭笑吟吟问道:“听说黄先生是江宁人氏,怎么到了四川为官?又是如何在京候补?江宁老家可有亲戚?”

    黄天爵恭谨回答---考中进士后选为四川县令,后升为四川盐道但旋因得罪同僚被劾,罢职回京候用,一直闲居京师。江宁老家本有姐姐一家,后因长毛乱起而音讯皆无。当年也派家人去四处打听,可是江宁城外十室九空,想是遭了不测!

    言及至此,黄天爵不禁落泪,哽咽道:“姐姐姐夫都是本分书香人家,一双孪生女儿分别时尚在年幼,可惜啊!”

    李旭点点头,问道:“你可记得外甥女的姓名?”

    黄天爵说道:“回侯爷,姐夫姓柳,外甥女姐妹两个,姐姐叫柳大双,妹妹叫柳小双---因其母名叫黄双双,故女儿如此得名。”

    李旭抚掌大笑,王闿运和张之洞都不明所以,黄天爵也不知道义勇侯为何大笑,坐那发呆。李旭笑道:“真是天意啊,没想到今日遇见了舅老爷!

    ”遂将柳氏姐妹之事告诉了众人。

    王闿运和张之洞急忙恭喜李旭和黄天爵亲戚相认,黄天爵也是又惊又喜---没想到一双外甥女嫁给了义勇侯,虽然不是正室可也是明媒正娶的平妻,而且孩子都生了两对双胞胎---看来自己这舅老爷的身份是跑不掉了!顿时觉得身在五彩云中---再也不用瞧吏部那些狗眼看人低的家伙们的嘴脸了!

    李旭把手一挥,说道:“舅老爷也不必呆在京里候用了,跟本部堂回江南去,让你们舅舅外甥团聚!闿运兄,吏部请你关照一下,两淮盐道的缺就不用派别人了!”

    王闿运连忙含笑点头答应---义勇侯的舅老爷要当两淮盐道,这个面子朝廷肯定要给。再说现在江南的盐业统由江南总商会的贸易公司把持,照章买卖,谁也不敢乱了义勇侯的规矩。盐道的油水已经大不如从前,俨然成了一个清闲官职---谁也不会为了一个闲散职位得罪义勇侯啊!

    张之洞倒不认为两淮盐道是个清闲职位,反而认为这个官位是替义勇侯监管盐务的,貌似清闲实则重要,不是一般人能做的。看来还是朝中有人好做官呢,义勇侯一句话,名不见经传的黄天爵就出了头---天底下还有多少候补官员等的头发都白了啊!自己要不是认识义勇侯且又和王闿运交好,只怕现在也在京里打混!

    黄天爵倒不在乎两淮盐道现在有没有油水,好歹也是朝廷四品官,能实授不再候补就行---他已经被候补二字折腾怕了!

    李旭在京滞留了大半年,终于在同治十一年九月底朝廷明发谕旨,任命义勇侯李旭为两江总督,匡济民接任闽浙总督---匡济民出任闽浙总督是李旭的力荐,理由很简单,匡济民懂经济之道,熟悉闽浙情况,闽浙总督一职非其莫属。慈禧和奕?一商议,觉得在义勇军内部扶植一些人也有利于朝廷分而治之的原则!于是同意了李旭的力荐。至此,东南闽浙赣苏皖五省皆由义勇军掌控。

    李旭接到上谕后,进宫陛辞两宫太后和同治帝,在慈禧复杂的眼神目送下离开了紫禁城。然后于十一月份返抵杭州,开始筹备赴江宁就职事宜。

    柳氏姐妹见到舅舅,又悲又喜,哭成一团。贺红玉没心没肺地劝道一家人团聚是好事啊,哭什么,切!

    李旭笑道:“这叫喜极而泣,你没文化不懂!”

    贺红玉反驳道:“老爷你有文化!这么久没见咱娘几个,你咋不喜极而泣啊?哦,是不是在京里有了相好的了?是不是又看上哪个狐狸精了?呸!”李旭被贺红玉的白眼翻得落荒而逃,且战且退躲进了书房。

    李旭在书房里点上雪茄,慢慢踱步,默默地思考未来。目前自己已经掌控了大清国东南五省,地域不小,人口几达七千余万!而且

    千百年来的精耕细作,江南土地之肥沃举世罕见。如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所在,如果精心调理辅以时机确是王霸之地。难怪朱元璋因此以成帝业,虽然历史上也就只有明朝这一次成功!但这也证明南方未必不能北伐成功,关键是要看如何把握机会---而机会往往只有一次!正如曾国藩所言,现在还不是推翻满清政权的最佳时机,李旭必须等待,等待那个最佳时机的到来然后给予朝廷致命的一击!

    那个最佳时机在哪呢?李旭现在还不知道。但他知道有了东南五省的地盘,他就有了和朝廷叫板的本钱。现在两宫太后为首的那帮王公大臣应该不得不重视他义勇侯的声音了---大清国最强悍的军队和半数税赋都在李旭的掌握之中,谁敢小瞧这个力量呢?今后的国家大政不能没有李旭的声音!

    更重要的是这片地盘及其人力足以匹敌欧洲那些列强的本土,而且有巨大的潜力形成一个巨大的市场从而助推这片地域的实力---完全不输于欧陆列强的实力!李旭决心将东南五省打造成国中之国,一个完全不同于大清国的地区之国,并依靠这个“国中之国”来对抗未来的外来侵略。

    当然,李旭知道这是一场冒险,甚至是一场代价不菲的赌博!不要说那些冥顽不化的保守派会激烈地反对和攻击,一旦满清朝廷发现或者意识到了李旭的企图,恐怕也不会轻而易举地让他的“阴谋”得逞!甚至有可能某个西洋或者东瀛的有眼光的政治家发现了李旭的企图,说不定也会想方设法将他的“阴谋”扼杀在摇篮里---有眼光的战略家是不会愿意出现一个强悍的对手的,总会千方百计将那个对手干掉或者阻扰对手的企图!

    但是李旭无路可退,他知道自从自己穿越而来,就注定了要改变历史---问题只是如何改变和何时改变!他深深地吸了一口烟,然后缓缓地将烟圈吐出,看着那些慢慢变大扩散的烟圈在空中飘荡,仿佛自己的决心越飞越高---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李旭猛地将烟头摁灭在漂亮的景德镇青花瓷烟缸里---下定决心,虽千万人吾往矣!

    同治十一年年末,李旭率领侍从室抵达江宁,正式就任两江总督。江宁乡绅百姓对义勇侯的到来心情复杂,有欢天喜地者也有心怀忧虑者。义勇侯可是比他的老师曾国藩要强势多了,言出必行,律令如山。对于敢跟他捣蛋之人从不心慈手软,往往是战场上人头滚滚,官场上哀鸿遍野。特别是那些不服管教的土豪劣绅更是被义勇军整得屁滚尿流---这家伙入主江宁,天知道是好是歹!还是拭目以待,看看义勇侯新官上任的这第一把火怎么烧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