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枭雄
字体: 16 + -

188,环境卫生

    各方各界都在关注着新上任的两江总督这第一把火如何动作,李旭也知道自己现在是举国瞩目的出头鸟,一举一动不仅让朝廷关注,也让社会关注,更让那些各地督抚关注---风头正健的义勇侯就是他们的榜样!

    就在各方各界纷纷揣测李旭会有什么大动作时,出人意料,李旭新官上任的第一个动作竟然是大搞环境卫生。1873年元月,两江总督衙门公开训令,江宁城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城市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原来李旭在抵达江宁的时候就发现江宁城里城外垃圾如山,污水遍地,尘土飞扬,可谓全城污秽脏乱不堪---哪有江南王霸之地的样子!

    李旭可不想让自己住在垃圾堆里,更不希望疫病横行!再说自己现在是全国督抚的出头鸟,一言一行都惹人注目。那些喜欢捣蛋的家伙们都虎视眈眈盯着自己,随时都会利用自己的行事漏洞扑上来将自己咬得遍体鳞伤!

    好吧,咱就先不搞什么惊天动地的大动作,先搞点让老夫子们无话可说的事情,再搞点立竿见影显政绩的东西,让这些表面轰轰烈烈大张旗鼓的民生工程来让人眼花缭乱,掩盖李旭真正的企图!

    义勇侯一声令下,进驻江宁的义勇军率先行动。数千官兵象打仗一样根据清理垃圾计划奔赴玄武湖、秦淮河、紫金山等地清除垃圾堆。驻防江宁的绿营官兵也被动员起来搞卫生---这帮家伙打仗不行,搞卫生搬垃圾应该没问题吧?有些绿营官兵还有点不乐意,心说老子是官军不是清洁工!可一看义勇军也在大搞卫生,顿时没了脾气---难道绿营比义勇军还牛?再说义勇侯说了,不想干活的立马滚蛋,本来就要裁汰江南绿营,这不服从上峰命令可是上好的裁汰借口。

    李旭本打算让驻防江宁的八旗也参加环境卫生的清理工作,他召来江宁将军协商八旗官兵专门负责满城的垃圾清理---江宁将军虽然按制不归两江总督管辖而是直属朝廷,职责就是监视汉人。但现在八旗早就没有了清初的实力,很多事情反而仰仗各地官府的支持,自然说话也就小声了许多。

    江宁将军为难地抓头,说自己手下的八旗官兵名义上号称两千,实际上就百把号人---驻防江南的八旗早就被太平军打没了,杭州将军、福州将军几乎都是光杆司令。

    江宁将军还说就这百把号人还基本上都在做生意养家糊口,光靠朝廷那点薪饷早饿死了---江南八旗已经名存实亡,上哪找人搞卫生啊!

    李旭听得目瞪口呆,心说本来还想找个机会弄掉这帮江南的八旗官兵,省得在眼皮子底下碍手碍脚,看来没这必要了。遂表示---既如此,满城的垃圾清运还是本官派人负责吧。不过将军要告知住在满城的旗人配

    合,搞好环境卫生也是为了大家的健康嘛。

    江宁将军连连点头,满口答应,顺带溜须拍马奉承义勇侯---这家伙是个明白人,知道义勇侯势大权重连朝廷也不敢轻易招惹,自己一个空头将军有名没势岂敢得罪义勇侯他老人家---干脆抱紧大腿搞好关系,义勇侯手指缝里随便漏点啥的就够自己享用一生了!

    部队虽然是清运垃圾的主力,但环境卫生的清扫光靠数千官兵可不行,更需要发动百姓的力量---重要的是要让民间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自己不动手永远不会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李旭用各种手段发动江宁的乡绅百姓大搞整治环境卫生的群众运动,亲自拟定宣传口号标语让官府在城里城外大肆张贴。什么“江宁是我家,环境靠大家”、“少一件垃圾,多一块净土”、“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卫生”、“管住脏、乱、差,留下真、善、美”等等。

    同时宣布发现乱丢乱倒者一律罚款罚工、随地吐痰罚款等环卫规定,并且宣布官府设立垃圾箱和垃圾处理填埋场所,给居民划片包干负责环境卫生。李旭还亲自带领总督衙门大小官员上街扫地,以身作则,哈里森不失时机地拍下了总督大人挥舞扫把的飒爽英姿。

    江南几家报纸旭报、新报、商报(原江南商报改名)还有去年成立的上海申报一起发文宣传江宁大力开展的环境卫生整治运动,认为有利于城市美化、百姓健康和经济发展,纷纷盛赞这是一件造福百姓的好事,号召各地效仿江宁大搞环境卫生!

    很快闽浙总督匡济民率先响应,下令闽浙各地大搞环境卫生。于是安徽巡抚英翰、江苏巡抚张树生一看顶头上司都亲自上街扫地了,自然不能落后,也纷纷在苏皖发动整治环境卫生的群众运动。湖广、两广、河南、山东乃至陕甘、山西等地的督抚不知道义勇侯打的什么主意,但眼见报纸大力宣传,都想反正跟着李旭干总没错---天塌下来也有义勇侯顶着!遂纷纷派人赶赴江宁学习取经,然后也在各地大搞卫生。一时间全国各地兴起了城市卫生风潮,煞是热闹。

    朝廷也纳闷义勇侯怎么突然对垃圾感兴趣了?大张旗鼓地搞卫生还亲自扫地,什么意思?满朝大臣们都不明白义勇侯的意思,但都觉得义勇侯向来与众不同,对李旭的一些特立独行虽然匪夷所思但也见惯不怪了。

    倒是一些清流议论纷纷,一个六科言官五品给事中估计想出点风头,上书弹劾李旭说其不务正业流连杂务堂堂总督竟然上街扫地有损朝廷体面!慈禧看了折子,也觉着李旭不像话---没事干了不成?还上街扫地,吃饱了撑的啊死鬼!遂令李旭辩驳。

    李旭倒是理直气壮地回复朝廷,谁说环境卫生是

    小事?说这话的人不是傻瓜就是别有用心!垃圾遍地易生疫病,环境不好影响生活。如果百姓军队爆发疫病,是不是大事?城市脏乱,谁都不愿来,如何做买卖?没有生意就没有税收,势必影响国家财政,这是不是大事?身为总督就不能扫地了?圣人云牧守一方当亲民爱人,为官者本该以身作则为世人榜样,怎么能说有损朝廷体面?这正大光明为百姓着想的好事怎么在某些御史言官的眼里就成了不务正业?试问那拜折弹劾的苟姓言官,何为正事大事?

    李旭的辩折送到朝廷,这才令朝野上下恍然大悟。对呀,义勇侯说得有道理啊,疫病爆发那还了得!就冲这一点也该整治环境卫生啊。以前大家都忙着军国“大事”,谁也没留心这点“小事”啊---嘿,还得说人义勇侯,还真是见微知著,大事小情都不放过,不简单呢!

    于是各方各界纷纷赞扬义勇侯老成谋国垂范士民为百姓的安居乐业操碎了心!不久朝廷便明发上谕褒奖江宁事迹,并将那苟言官打发到了江宁任职---慈禧心说你不喜欢鸡蛋里挑骨头吗?那就到义勇侯身边挑去!

    李旭倒是不介意这苟言官的弹劾,只是烦他没事找茬的德性---李旭知道古代的御史言官大部分都是没事找茬耍嘴炮的家伙,往往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遂将那苟言官直接派了一个新职务---城管局长,专门负责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吐痰罚款诸事---你苟言官不是仗着嘴皮子厉害喜欢找茬吗?这次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那苟言官开始十分气愤,认为有辱斯文!但是胳膊拧不过大腿,摆在他面前就两条路---要不乖乖干活;要不辞官滚蛋。想来想去,为了养家糊口只好低头就范。慢慢的他竟然干出了兴趣,成天带着一帮城管队的手下四处转悠罚款,最高记录一次罚了三十多口浓痰!更出名的事迹是在夫子庙蹲了一夜,硬是抓获了十几户三更半夜乱倒垃圾的,就连总督衙门的厨子乱倒猪下水也被他现场抓获,总督衙门只好乖乖交了罚款---苟言官为此声名大噪,官场中无人不对李旭叹服---真是慧眼识才啊!

    经过李旭大力整治,江宁城焕然一新。城里城外的环境卫生彻底改观,清理出来的陈年累集的垃圾足有上百吨!李旭又趁热打铁,派部队疏通河道,清瘀活水,修路铺桥,种草植树等等。

    半年后,江宁城柳绿花香,空气清新,城市环境大为改观。乡绅百姓无不夸赞义勇侯做了件大好事,真是万家生佛啊---就是罚款狠了点!不过这倒逼得人人讲卫生,不敢乱吐乱倒,使得江宁城市卫生水平一直在全国名列前茅。

    哈里森在《最后的枭雄》一书中写到“江宁是我见过的最干净整洁和漂亮

    的城市!当我第一次跟随义勇侯进入江宁城时,空气中弥漫着令人作呕的气味!但是现在没有了,到处鸟语花香。在整修过的干净的大街上,人们不再随地吐痰而是小心翼翼地将将垃圾放进路边的垃圾箱---这才是我想象中的文明古国的样子,干净整洁往往最能体现文明的程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