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枭雄
字体: 16 + -

184,再见容馨

    沉默片刻,李旭望着曾国藩沉声说道:“恩师,学生一直谨记当年在安庆彻夜长谈时恩师的教诲,学生也不是天生反骨的乱臣贼子!学生的志向就是护国安民---倘若大清有救,自然无心造反!可是,眼巴巴地看着大清滑向深渊却袖手旁观让一国苍生殉葬受难,学生于心何忍!”

    曾国藩叹了口气,说道:“续之,老夫知你非是无良之徒,亦是一腔热血报国之人!可是,国家是什么?一国之家无非皇家!你反了爱新觉罗就是反国!大清立国已垂两百余载,岂是轻易反得了的?虽然现在满人无能,但效忠朝廷的汉人呢?左季高雄才大略奈何老骥伏枥且不说,李少荃会容你反吗?湘军大半裁撤留下的几只老湘军营伍也不足为虑,纵使数万淮军也不是你义勇军的对手,遑论那些无用的八旗绿营了。可是人心向背难道不足为虑?续之你虽然在江南深孚众望,可是北方呢?还有西南华南塞外关外各地---稍有不慎就是三国再现五代重演之局,更可怕的是再来一次五胡乱华…续之,难道这就是你要的护国安民吗?”

    “诚如恩师所言,学生该当如何?”李旭不得不承认曾国藩说的不是没有道理,也不希望自己反清却反出了一个乱摊子,哪怕划江而治也不是他希望的结局---他要的不是偏安江南的宋高宗,而是一统华夏的唐太宗!

    “续之,方今天下内乱已不足为虑,反倒是洋夷乃是大患!以往历朝历代没有洋夷虎视,内乱再大也不会动摇中华根基华夏道统,故而分久必合!但现如今洋夷远来,亡我华夏之心不死,稍有可乘之机便会窃而寇之,一旦为其所乘则中华道统沦丧,华夏不复矣!续之,你须切记洋夷乃是国家大敌而非满人!”曾国藩说的气喘,面色潮红,显然情绪激动!

    李旭连忙扶他喝点水,曾国藩歇了口气,接着说道:“续之,大清亡与不亡皆在人心!只要掌握了人心,不亡也亡了!届时大清不过就是一所破房子,轻轻一推就倒了,何须武力!续之,国人数千年来习惯了皇室一统,没有皇帝就没有万众一心的象征,人心就乱,国家也就乱了!所以,倒了爱新觉罗不能倒了皇帝---切记!切记…”曾国藩累了,他喃喃而语,慢慢闭上了眼睛,睡着了。

    李旭站起身来,默默地注视着熟睡的曾国藩安详的面容,感慨万千!眼前这个形销骨瘦的老人一生遵循千百年来儒家道统思想,为儒家的国家观念和道德要求而践行不悖!虽然他的所作所为毁誉参半,但不能否认他的人格值得历史的尊重!

    李旭向熟睡中的曾国藩---他穿越后唯一的老师深深地施了一礼---别了,恩师!

    李旭心情复杂地离开了江宁,取道大运河北上。船

    到德州接到在江宁带领医疗小组救治曾国藩的葛思德的报告,曾国藩虽然经过西医治疗一度病情好转,怎奈年事已高且昔日病根难除,从三月初开始又病入膏肓了,葛思德表示回天无术了!

    李旭看完报告,默默地走上官船的船头,晚风中插在船头的官旗哗啦啦地飘动。他知道曾国藩去日无多,也许就在这个月吧…曾国藩要走了,自己将失去一个可以倾心交谈的值得尊敬的长者、老师和朋友…想到这里,泪水潸然而下…

    三月中旬的第一天,李旭抵达天津。次日收到朝廷邸报和邮政速递的新报---两江总督曾国藩病逝于任上。李旭在驿馆设置灵堂遥祭恩师,臂缠黑纱并且亲自撰文纪念曾国藩,回忆了早年跟随曾国藩东征西杀的点点滴滴,追忆恩师的教诲和缅怀恩师的事迹,文笔之间感情真挚,催人泪下!

    随后旭报、新报和江南商报同时全文发表了李旭纪念曾国藩的文章,题目简洁明了---《我的老师》。文章发表后,立刻风传天下,特别是文章结尾那句“我以我血荐轩辕”又成名言,风靡一时!

    众多文人士子感于义勇侯对老师的深情厚谊,纷纷称赞不已,就连原本反感李旭的一些老夫子也不得不暗赞义勇侯重情重义…李旭没想到一篇文章给自己加分不少。

    数日后李旭一行抵达京城,依旧住进了法华寺那座幽静雅致的院落,朝廷下旨数日后李旭于养心殿见驾面圣。这几天没事,和奕?等王公大臣应酬两天后,李旭便带人大清早去了香山游玩。虽然现在还是早春时节,并不是游览香山的最佳季节,但李旭准备散心一天。

    李旭带着伊赤心、秘书和几个卫士说说笑笑,一路沿山道拾级而行,众人都是一身便衣,仿佛富家公子外出游玩。不料转过一处松林,却被两个太监打扮的人拦住了去路,说是贵人在前面小亭休息,闲人不得靠近。

    李旭乐了,正准备问问是哪位贵人在此歇息,这么大的架子?这时一个太监急急跑来说是公主有请义勇侯小亭叙话。李旭这才抬眼望去,果见不远处的小亭里有几个宫装女子,容馨公主赫然其中。李旭有点踌躇是不是应该过去。不过转念一想,既然公主有命,不去也不好吧。

    李旭来到小亭向容馨公主请安。数年不见,容馨已经是二十来岁的大姑娘了,身材高挑,窈窕动人。只是李旭印象中当年的圆脸现在清减了许多,变成一张瓜子脸。虽然眼睛还是那双杏仁大眼睛,但是目光里没有灿烂的笑意反而含着一丝忧郁。面色也不好,神情黯然,完全不是一个青春韶华的女孩子应该有的那种阳光活泼的形象。在李旭看来,容馨现在这个木讷神情不仅不能跟生了孩子的贺红玉和柳氏姐妹那种动人的少妇韵

    味相比,就连家里那些五大三粗的丫鬟婆子的笑容也比容馨可爱几分。

    李旭纳闷,这丫头怎么了?忽然想起听到的传闻,说是容馨嫁的那个驸马爷早就因为声色犬马而身体虚弱,又好男色跟戏子鬼混以致身体掏空了不能人道,容馨大婚后就守了活寡!听说去年那驸马爷就一命呜呼了。想到这个时代寡妇守节的传统,虽然容馨是满人不一定要守汉人礼法,但毕竟是皇家公主,身份贵重,想要再嫁只怕没那么容易。李旭暗暗叹息---唉,好端端的一个姑娘家就这么成了小寡妇,连孩子都没有,这今后的日子咋过啊,真是可怜啊!

    容馨轻声对李旭说道:“曾大人驾鹤西行,还望义勇侯节哀!”她的声音婉转略带磁性,是一种好听的声音。

    李旭微微点头,温声说道:“多谢格格关心!恕臣下无礼,格格玉容清减,还望保重!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有些事情过去了就不要再想了!”

    容馨嗯了一声,发了一下呆,忽然说道:“可是有些事情岂是说忘就能忘的了呢!本宫深居大内,红墙绿瓦,却总是气闷!义勇侯见多识广,可有法子一解气闷?”

    “呵呵,臣下以为格格应该多出去走走,看看大好河山,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想必可以纾解气闷。”

    “本宫在这香山有一处别墅,时常来此居住。可是还是感到不开心呀!难道这里的空气还不够清爽么?”

    “格格误会了臣下的意思。此处自然也是好风景的所在,只是格局还不大。臣下以为格格应该出京到各地走走看看,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外面的景象---如此方能真正体会到大好河山的妙处。”

    “义勇侯的意思本宫明白了!江南风光旖旎,别有趣味,本宫还记得当年和六王叔前往南方的情景,可惜这些年再也无缘得见了!唉,本宫深恨自己一介女流,什么都不懂,只能深居大内,了此残生!”容馨语意萧索,说不出的怅惘。

    “格格太过消沉了!臣下以为女子也是人,只要有心振作,未必不能做一番事业。况且格格如此消沉,对健康也大为不利啊!”

    “义勇侯说的是!本宫也看了报纸,说是义勇侯在江南大兴女学,本官甚为好奇呢!那些女学都学些什么呢?本宫想是读书识字,可有别的不同吗?”容馨一脸好奇地望着李旭。

    “呵呵,女学有不少课程,除了国学还有格物数学音乐绘画甚至洋文等,当然也根据女子的特点安排了家政女红之类的功课。臣下也记不住具体的了,呵呵。”

    “光听名目就甚是有趣!本宫倒是极想学的!义勇侯,本宫去上女学可行?”

    “呵呵,如何不行?如果格格愿来女学,臣下倒履相迎!”李旭爽朗地一笑,阳光般的笑容在容馨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