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枭雄
字体: 16 + -

183,师生诀别

    同治十一年二月初,李旭在办公室接到了朝廷上谕,命其进京陛见。同时李旭也收到了情报局的报告,两江总督曾国藩病重,恐怕不久于人世。李旭默默地放下报告,叹了一口气,知道自己的老师终于将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看来朝廷也知道曾国藩病重的消息,准备安排两江总督的继任人选了,而且这个位置可能就是自己去坐了。

    两江总督是晚清九大总督里仅次于直隶总督的显赫官位,执掌江苏、安徽和江西三省军政,位高权重而且一般还兼任南洋大臣一职,可以说和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分庭抗礼。这个如此重要的职务历史上自太平天国被镇压后几十年间就几乎没有离开过湘军淮军系统的掌握,一直都是曾国藩、李鸿章等人或他们的嫡系心腹坐这个位置。现在这个位置终于轮到了李旭,他对自己穿越二十年终于爬上了位极人臣的官位不知是喜是悲---奶奶个熊,二十年才位极人臣,能在穿越榜上排第几呀?

    李旭决定立刻出发进京,途中顺道去最后一次拜见老师曾国藩---这个晚清历史上的名人,被不少人誉为完人的曾国藩经过这些年的交往,让李旭对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曾国藩受限于时代的拘束而不能苛求过高,但是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历史的影响让他的一生充满了毁誉---他是人而不是神,是非功过,让历史去说吧!

    十天后李旭率领三百多人的随从队伍进入了江宁城。江宁自消灭太平军收复以来已经过去了数年,然而依然破旧不堪。放眼望去,城市虽然已经恢复了往昔的安宁,但是市面上却没有往昔的繁华。战争的痕迹依然随处可见,那些残垣断壁和杂草丛生的院落无一不在诉说着劫后余生的惨痛!江宁城百姓的脸上依然还是苦于生计的窘迫神情,没有灿烂的笑意。李旭感慨不已,曾经的王霸之城已经衰败,现在不要说和杭州、南昌这等工商中心城市比较繁荣,恐怕就连宁波、厦门或者赣州、嘉兴也不如了。

    听说义勇侯途经江宁并且要来拜会重病缠身的曾国藩,江苏的高级官员们纷纷云集总督衙门,就连治所在苏州的江苏巡抚何璟也连夜赶到江宁恭迎义勇侯。合省官员都听到了风声---自打曾国藩上了病重折子,请求辞官还乡。朝野就在揣测何人接任两江总督一职,普遍认为当今天下督抚之中,有资格出任两江总督高位者不过两三人而已。李鸿章已经是直隶总督,拱卫中枢,职责重要;左宗棠职在西北,平定匪乱。只有李旭声望可资出任两江总督,此番进京陛见就大有深意。这未来的顶头上司可不敢怠慢,何况义勇侯声威显赫谁敢不敬!

    午后时分,在总督衙门口恭迎的官员们远远望见四匹雪白的高头大马

    挽着一辆漂亮的六轮马车缓缓而来,周围都是骑着骏马身着义勇军独特军装的卫士。见义勇侯到了,官员们纷纷来到大门前按例排班迎候。

    何璟感叹---瞧人家义勇侯这气派,满天下的官员都是八抬大轿遍地走,唯独义勇侯是一辆洋式马车,显出了与众不同的官威。不过听说这马车乘坐舒适,特别适合长途旅行。只是价格不菲,最普通的那种没有丝毫装潢的四轮马车也要上千两银子一辆,一般稍微装潢漂亮的都要两三千两银子。象义勇侯这种特制顶级豪华的马车起码要上万两银子一辆,听说里面床桌柜沙发齐全,可坐可睡,酒水齐备。马车里外纯木打造但是内衬铁甲板,防弹防火防刺杀!对了,听说义勇侯还亲自给这种洋式马车命名品牌,高级的叫奔驰;中档叫宝马;最便宜的叫丰田,真是一个奇怪的名字---不过最奇怪的名字就是义勇侯乘坐的这种六个轮子的顶级马车,竟然叫老是来事!

    众人也都对义勇侯的马车产生了兴趣,纷纷小声议论,指指点点。一个官员小声道:“听说在浙江成立了东风车辆厂,专门生产各种档次的洋马车。”

    另一个官员道:“你这啥时候的消息啊,江西早两年就成立了江西车辆厂,义勇侯那车还是江西产的呢!”

    又一官员道:“咱们啥时候也整一辆呗!听说这种洋马车比轿子舒服还快,现在闽浙赣都开始流行了!”

    边上一个官员接口道:“没错,刚开始这洋马车是为部队生产的用来运输的,后来生产了民用型。起先是邮政公司使用,现在则是不少大车店都在用。那些富户人家更是用来摆阔,听说闽浙赣各地衙门都开始不用轿子改用这种洋马车了!”

    傍边有官员叹道:“啥时候咱们衙门也可以用啊!可惜没钱买啊!”

    于是有人笑道:“听说义勇侯爷送了一辆六轮马车给左督,也送了一辆六轮的给李督,是不是也送咱们一辆啊?哪怕那种叫丰田的马车也行啊---总比没有强!”

    众人一片低笑,见义勇侯车驾已到跟前,连忙都收了笑声,敛装肃容。

    李旭下了马车,和何璟等迎候官员寒暄致意,然后问何璟:“涤公情况如何?大夫们怎么说?”

    “回侯爷,制台大人一直卧榻在床,精神萎靡。唉,大夫们也是束手无策,请了不少名医都没效果,连皇上太后派来的御医也没法子!”

    李旭点点头,面色凝重,不再说话,在何璟等人的陪同下慢慢向总督衙门走去。两江总督衙门就是以前的天王府,院落广大,古木参天。一条长长的宽阔马道贯通前后,李旭在衙门署官引导下,径往曾国藩起居之处。

    李旭走进曾国藩的卧室,见曾国藩闭目卧于床上,身边有几个家人服侍,其小女儿见李旭

    到了,忙上前唤醒父亲。曾国藩慢慢睁开眼睛,半响才认出李旭,顿时脸现喜色,忙叫女儿扶起自己。李旭连忙上前,眼见老师形容枯槁,一脸病态,须发斑白,再也不复当年率领湘军东征的叱咤英姿,不禁心头难过!忙以学生大礼拜见请安。

    曾国藩似乎对李旭能来见他非常高兴,精神顿然焕发,紧紧拉着李旭的手,沙哑着嗓音说道:“续之,一别经年,还好吗?”

    李旭握着曾国藩枯瘦的手,望着已经六十余岁的老师,他的脸上布满了醒目的老年斑。李旭心下沉重,温声回答:“恩师,学生一切都好!未曾想到恩师病情如此严重…学生这次带来了义勇军医院的医疗小组---中医无效就试试西医吧---还望恩师保重啊!”

    曾国藩微笑道:“续之费心了,老夫自知阳寿将尽,非人力所为了!”

    李旭忙道:“恩师!国事危艰,天下未安,尚需恩师扶持,切莫言不忍之语啊!学生多年未在恩师跟前聆听教诲,尚有诸多请教啊!”

    曾国藩斜倚床榻,说道:“此番续之进京陛见,想来朝廷有委以重任之意。老夫也曾拜折朝廷力荐续之接任两江总督,言江南非续之不足以安定!诚如是,续之今后当如何处之?”

    李旭沉吟了一下,然后恳切说道:“恩师,学生尚未深思熟虑,还望恩师指点!”

    曾国藩挥手命众人退下,众人知道师生俩有要事相商,遂纷纷退出房外。伊赤心面无表情地在房门口一站,任何人休想靠近偷听。

    宽大的卧室里就剩下了曾国藩和李旭俩人,李旭给曾国藩续上水,然后坐在床边。曾国藩轻声说道:“续之,你我师生相交十几年,在老夫的学生中出类拔萃的只有俩人---一个是李少荃,一个就是李续之!少荃聪明伶俐,深得老夫衣钵而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而续之你和老夫名为师徒实为师友,细观你十余年来所作所为,特立独行而又先人一步,往往世事洞察而能开风气之先河!如说少荃守成有为,则续之必是开拓创新…老夫时常感叹续之乃是上天降下的奇才也!若不是知你身世,老夫定会以为续之乃是世外之人到我大清矣---能得续之实为大清之福也!”

    李旭心中惊叹曾国藩的聪明,竟然会怀疑自己不是这个时代的人而且他还猜对了!自己在后世总是轻视古人不够聪明缺乏想象,其实不是古人不聪明而是古人的想象和后人不一样罢了!

    李旭赧然不安,惭愧道:“恩师过誉了!学生实不如少荃师兄也!”

    “非也!少荃徒具守成之功,虽眼界远超时人然相较续之却乏创新之意。且少荃功名心重,变通有余而创新不足,拘于时局而不能跳出时局,其眼界也就如此了。”曾国藩停了一歇,在李旭手

    中喝口水,接着道:“相反,续之你虽亦在时局之中却能做到旁观时局,每每洞察先机而先人一步!练兵、打仗、办厂、兴商无不如此。而且你不惧人言,这正是少荃不如你之处---他太在意令名了!”

    “恩师,国朝渐有中兴之状,恩师以为如何?”

    “数年前赵烈文曾言大清不出五十年必亡---老夫深有同感!当前之态不过昙花一现,大清非亡于外敌而是亡于自身!内患不靖而外敌环列,且朝中庸碌之辈何其多也,何谈中兴!续之,老夫知你素有复兴汉室之志,且身孚人望实力强悍,若大清必亡这恢复汉家江山之人除你之外实不作旁人计---只是你要切记不可轻举妄动为国家带来无法挽回的灾祸!”

    曾国藩目光炯然地凝视着李旭,屋里一时间陷入沉默,只有座钟滴答的声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