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枭雄
字体: 16 + -

182,女子学堂

    1872年的新春佳节,杭州城里城外一片祥和安宁,无声的雪花静静地飘洒在静谧的西子湖畔,断桥残雪处,三潭印月时。

    此时此刻,李旭正在内宅摆弄着刚从美国运来的煤油灯,身边围着老婆孩子,都好奇地看着大老爷手里的新鲜玩意儿。李旭给大家演示了煤油灯如何使用,然后满意地点点头,说这煤油灯是比蜡烛强,又亮又不怕风,值得推广使用。

    贺红玉抽抽鼻子,笑道:“就是有股子怪味,闻着不舒服。”柳氏姐妹和几个小孩子都连连点头。

    李旭哈哈一笑,说道:“这就是煤油味,正常。让小禄子拿去改进一下,看看能不能不让味道出来或者添加点什么东西让味道好闻一点。”

    柳大双笑道:“老爷是不是又打算生产这个什么煤油灯了?”

    李旭点点头,说道:“好东西就要让国人都用上,咱们马上就要在陕北开采石油了,炼油厂也在那里建一个,自己提炼煤油。”

    柳小双好奇地问道:“石油是什么?可以吃吗?”边上八岁的李欢欢也瞪着大眼睛望着父亲。

    李旭笑道:“石油不能吃!是一种象煤炭一样的能源,不过是油水一样的液体而不是煤炭那样的黑块。”

    李欢欢忽然叫道:“爸爸,我要学石油!学挖煤炭!”

    李旭哈哈大笑,说:“行,咱家大丫头有志气!”

    贺红玉连忙嗔怪道:“女伢子家家,挖什么煤炭!也不怕弄得黑不溜秋的!”吩咐丫鬟婆子带李盛、石保国、李欢欢三个大孩子回屋睡觉。

    李旭从柳小双手中接过最小的女儿抱在怀里,笑道:“孩子们愿意干什么就让他们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咱们做父母的只是起个引导而已,不要太多的干涉。老爷我小时候被老太爷逼着天天读书考秀才,痛苦啊!所以咱们家的孩子想学什么就学什么,只要不学坏就行!”

    贺红玉笑道:“老爷说的好听!盛儿为什么就不能自己选择呢?老爷不是说要盛儿过两年就去军校吗?其实妾身问了盛儿,孩子想去技校的。”

    柳大双一边哄着怀里的儿子睡觉,一边也笑道:“大姐,盛儿是咱家长子,自然要听老爷安排了,不然怎么给下面弟弟妹妹带个好头啊!”

    李旭也一边哄着小女儿睡觉,一边笑道:“还是大双明白!盛儿和保国这俩孩子都是从军的路子,可不能让他们自己胡来!”

    柳小双边哄孩子边撇嘴,说道:“老爷还不是管大不管小!长子要光宗耀祖,自然不能不管了!”

    李旭将怀里睡着的女儿交给丫鬟婆子,命她们带睡眼朦胧的小孩子们去休息。然后夫妻四人摆开麻将小打怡情,李旭边抹牌边说道:“咱家孩子多,男孩女孩都有。老爷我倒认为从军从商从学从艺都可以考虑,行行出状元嘛!将来国家需要不

    同的人才,咱家应该起个带头作用。至于当官嘛,看孩子们自己的造化了,不必强求。”

    贺红玉打出一个发白,说道:“男孩子倒是好办,女孩子总不能抛头露面吧?不然将来没的被人笑话,连婆家都找不着…一条。”

    柳大双伸手摸牌,笑道:“大姐瞎操心!咱家闺女还怕嫁不出去么?只怕到时候不知该嫁谁了…两饼。”

    李旭摸了个五万随手出掉,说道:“玉姐儿就是喜欢胡思乱想!女孩子学点东西有什么不好?抛头露面又怎么了?女孩子还不让出门了?陈规陋俗…碰。”

    柳小双递了一张牌给李旭,笑道:“那女孩子学什么好?总不成象咱们小时候在家学女红吧…东风。”

    贺红玉笑道:“学女红挺好啊。我小时候太笨,老学不会!没你们姐俩手巧…红中。”

    李旭点点头,吃了红中,然后出牌西风,说道:“是啊,女孩子学点女红没坏处。可也不能光会女红,俗话说妇女能顶半边天嘛!这个社会不是男人就是女人,如果让女人也工作,社会的发展力量就更大了。嗯,是得考虑考虑这个问题…扛!”

    柳大双眼睛一亮,奇怪道:“老爷,妇女能顶半边天?这哪来的俗话啊?怎么妾身从来没听过呢…小鸟。”

    贺红玉白了李旭一眼,说道:“妹妹别听老爷胡扯!肯定他自己编的,就象当初跟我说什么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什么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呸,都他自个儿瞎编的…发财。”

    李旭快活地哈哈一笑,想起了当年泡贺红玉时的情景。

    柳小双笑道:“妾身倒觉得老爷说的有理…九筒。不过老爷,女孩子上哪学呢?在家还是私塾?如果能象男孩子一样上学堂就好了!”

    “胡了!”李旭把牌一推,笑道:“办个女学堂不就解决了吗?小双,愿不愿意用你的私房钱办个女学堂啊?以后女孩子们都可以上学了,呵呵…”

    “好啊,可是妾身钱不多啊,除非大姐二姐都赞助一点。”柳小双边洗牌边说道:“怎么办学堂呢?上哪儿找教师呢?要多少银子?在哪办?哎呀,好麻烦咯!”

    贺红玉笑道:“如果小妹真想办学堂,银子大姐出了!不过你得办好哦,别浪费了大姐的体己钱,嘻嘻…”

    李旭也笑道:“小双真有此心,老爷我让教育厅给你筹办个章程,你去当女学堂的校长,给社会做个表率,看看哪个老夫子敢胡说八道!”

    柳小双立刻欢欣鼓舞,柳大双和贺红玉面面相觑。柳大双问道:“老爷不是开玩笑吧?还真让小双去办学啊?”

    贺红玉也一脸不解地说道:“老爷,小妹的身份…办学堂方便吗?朝廷不会说闲话吗?”

    “切,没事!老爷我支持小双!”李旭一脸不屑,认真地说道:“千百年来的古训都是女子无才便是

    德,弄得天朝女人大都文盲一个!识文断字的寥寥无几,而且还大都是卖笑的娼妇!文盲的母亲不一定会没有没文化的孩子,但是有文化的母亲绝对培养出有文化的孩子!当洋人那些女子可以理直气壮地读书识字,为什么咱们天朝的女子反而得关在家里只会女红呢?为了国家民族,必须改变女人文盲的落后局面!”

    李旭坚定地对柳小双说道:“小双,只要你自己有决心,老爷我一定支持你!能为国人创办一所女学堂,让女孩子也接受文化教育,功德无量啊---小双,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柳小双两眼放光,她本来就是个活泼好动的性子,天天在家看孩子也烦了!现在得到丈夫的支持干一些大事,自然欢天喜地。

    新年过后,李旭便安排教育厅帮助柳小双筹办女学堂。贺红玉要在家管孩子们,柳大双要管理家中大小事务,只有柳小双可以脱身办学。虽然贺红玉和柳大双还有点担心社会的闲言碎语,但见李旭毫不介意地热心支持,也就没什么话说,心想以李旭现在的威望和权势,谅那些老夫子也不敢过份!遂都拿出私房钱给柳小双办学,在加上李旭给了一些银子,数月后便在杭州城里开办了晚清最早的女学堂之一---杭州女学。开始还是和教会合办以便解决师资力量,柳小双出任校长,课程安排有数理化文史地和英文,还有一些女红家政音乐绘画体育等课程,学制四年。

    听说义勇侯的小老婆办了一所女学堂而且还亲自出任校长,专门招收六到十二岁的女孩子读书识字,顿时轰动了杭州城。果然杭州的乡绅百姓就看见总督衙门漂亮的四轮马车几乎每天都从城外的义勇侯别院进城到杭州女学的院子里,人们在议论纷纷的同时,再一次感受到了义勇侯的与众不同。

    一些聪明人立刻意识到了这又是一个拍马屁的良机,很快方世平、胡雪岩等社会贤达名人还有大批官员乡绅纷纷将女儿或者亲属送进杭州女学读书---李旭的大女儿和涂远山、赵向东、钱五、范横溪、杨三等义勇军系统的高官都把女儿送来女学上课,这是多么难得的交好机会啊---女孩子学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圈子的分量!

    旭报、新报和江南商报也纷纷刊文大赞女学的创办,李旭更是亲自撰文发表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名言,大力鼓吹女子学文化的重要性,为大江南北兴办女学推波助澜。一时间,闽浙赣各地兴起了办女学的热潮,女学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同时各地商人也纷纷捐资助学,一些老夫子虽然颇有怨言却挡不住办学的热潮---在李旭长期潜心培养下,开明风气已经渐渐成为社会主流,特别是在闽浙赣地区,千百年来的程朱理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在西风东渐的大背景下,在科技进步和工商思潮的冲击下正在日趋衰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