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枭雄
字体: 16 + -

179,耀武扬威

    肃州城外乱古墩一战回民乱军死伤惨重,牛魔王大名威震陕甘!肃州城内家家戴孝,夜夜啼哭,马文禄失魂落魄再也不敢出城应战。牛大勇见乱军不敢出战,遂命部队进逼肃州城郊,因炮兵重炮不足,对高大的肃州城墙无能为力。牛大勇无可奈何,气得一拍大腿,郁闷不已---便宜了张五伢,这肃州城归他了!

    牛大勇一腔闷气全撒在了肃州城外各处乱军营寨的头上,命令部队组织轮番扫荡。六磅炮、十二磅炮对付城墙不行,对付那些营寨却是足够,狂轰滥炸之下,乱军营寨往往三五个回合就土崩瓦解。一个月左右,肃州东南两面的乱军营寨全部被扫平,义勇军的后方已无任何有组织的乱军活动了!

    乱军不经打,牛大勇英雄无用武之地,只好无聊地囤兵驻扎肃州城下,每天让官兵们对着城头自由射击练靶子。参谋长肖铁娃觉得不能让部队官兵太闲了,否则对士气有影响。遂组织部队开展射击比赛,按射杀乱军官兵人数决定成绩。

    于是肃州城下成天枪响不断,城头上的乱军官兵每天都有人被狙杀。到年底牛大勇部结束战斗任务时,各部神枪手的比例大幅上升,将近三分之一的官兵射击水平已经完全达到了义勇军规定的狙击手标准,狙杀最高记录是一名来自教导师的猎兵,独自狙杀了三百五十多名乱军官兵!牛大勇很高兴地亲自给射击状元颁奖---一柄刻有获奖者姓名的匕首并且记二等功一次。

    义勇军官兵每天射击比赛忙得不亦乐乎,不仅步兵比赛,炮兵也比赛射击---城头上的城楼就是目标,先打楼角再打楼顶最后一炮轰垮了城楼。没了城楼就打城墙上的乱军旗帜,越打越准,炮兵每天打得开心---反正炮弹有多,闲着也没事!

    一些炮兵觉得光打旗帜、城楼没意思了,几个聪明的家伙就将炮弹引信截短,测好距离,一炮出去令炮弹刚好飞到城墙上凌空爆炸,弹片杀伤效果不错。随后不断改进炮击角度,提高炮击水平让炮弹飞过城墙在城内凌空爆炸,虽然难以知道炮击效果但听到城内传出的鬼哭狼嚎,官兵们都是哈哈大笑,对炮击效果心知肚明。这种凌空轰击的战术很快就在义勇军炮兵中流行,成为义勇军炮兵的经典战术。

    城外的冷枪冷炮让乱军遭殃了,乱军官兵从来没有见识过这种打仗方式。义勇军的射击之精准令乱军心惊胆战,城墙上已经成为死亡之地,没人敢随便露头---不知道什么时候飞来一枪就要了命!

    乱军官兵都是猫腰在城墙上爬来爬去,士气低落。马文禄躲在城楼的残垣断壁后用单筒望远镜观察城外的义勇军大营那面迎风飘扬的虎头旗,气得咬牙切齿!他曾经派几百名精锐的乱军想趁夜劫营,

    不料离义勇军大营千余米就踩响了地雷,立刻大营四个角上的碉楼一起机枪开火…劫营是不要想了!

    马文禄很郁闷---这些南方来的义勇军似乎不心疼子弹炮弹,跟不花钱似的拼命打!义勇军哪来那么多子弹啊---他不知道仅在江西已经大规模开采的德兴铜矿就足够满足义勇军的金属弹需求!

    仅仅五千义勇军就将肃州数万乱军压得无法动弹,但是五千官兵人吃马嚼对后勤保障可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义勇军打仗除了前期出兵时只带一个月的粮草,以后的作战全靠后勤支援。打仗打的就是后勤!这是李旭对义勇军官兵的再三告诫,也是义勇军作战条例的明确内容。所以义勇军对后勤保障十分重视,不惜血本建立自成系统的后勤保障体系。同时为了保证义勇军官兵的战斗力,义勇军官兵的后勤补给标准也远远高于同时代的清军八旗绿营和湘军淮军---李旭让葛思德专门编制了官兵人均日伙食标准的最低限额和标准水平,并以此衡量后勤保障水平。

    在李旭的亲自过问下,义勇军的后勤部门经过十几年的战火考验和不断摸索完善,已经形成了一个高效、准确、及时的系统。周老实虽然大字不识几个,但是为人细致耐心,干事麻利勤快,一门心思按照李旭的要求打造后勤部。

    同时后勤部的那些参谋干事们成天就想着怎样提高后勤保障水平,还专门成立了军需研发部门,想方设法解决后勤保障中的问题。李旭对此非常赞赏,多次嘉奖后勤部门,并且亲自指导研发了方便面和罐头食品,极大地解决了部队后勤运输的难题,提高了后勤保障水平。

    方便面和罐头食品使后勤保障出现了质的变化,在方便运输贮存的同时也解决了部队火线吃饭问题。同时也打开了后勤部门改进部队后勤保障的思路,陆陆续续又研发了不少方便面和罐头食品的品种,还有诸如火腿肠、脱水蔬菜等等快速食品,改善部队餐饮结构。

    李旭命令方便面和罐头食品只能交给各地农业公司中标的食品厂负责生产,一来保证质量;二来也有扶持农业公司的意思---毕竟农业公司是李旭控制农村和保证农业生产的重要力量,而靠天吃饭的农业公司单凭农作物生产肯定难以为继,有必要给予一定的行业垄断保护!

    签于陕甘路途遥远,后勤部提出了分路分段运输方案,招标邮政公司提供民间运力负责各地域的运输。后勤部在西安设立前方转运部,并在陕甘沿途建立若干兵站负责粮草弹药物资的贮存转运,义勇军运输团和宪兵部队组成武装押运队,沿路提供保护。

    为了提高运输效率,后勤部还专门研发了一种四轮轻便重载马车,不仅配发部队使用,还向各地邮政公司和

    民间大车店出售,极大地提高了运输能力。

    因为这次陕甘剿匪作战的后勤保障,在江南一些民间大车店率先组建了一种专业的运输公司参加义勇军的后勤运输招标,并和快捷、安全、准点等邮政公司竞争夺得了不少路段的标的。很快这种运输公司就在大江南北陆续出现,承担全国各地区的物流运输。

    义勇军的后勤保障体制也引起了左宗棠的重视---官军的后勤保障向来是老大难问题,左宗棠每每头痛不已!他便和胡雪岩商议借鉴义勇军的模式解决楚军的后勤问题,胡雪岩深以为然。于是左宗棠给李旭去信商量楚军出钱出人和义勇军联合保障两军的后勤补给并采用义勇军的粮草供应。李旭自然同意,心中暗笑---如此一来久而久之,楚军必然被义勇军控制---后勤全靠义勇军还敢不听话吗!

    解决了后勤问题,义勇军和楚军便可以放心打仗。左宗棠和西安官吏们视察了西安城外义勇军的兵站,望着那些堆积如山的各种军需物资粮草弹药,众人都是咋舌这得花多少银子啊!难怪义勇军百战百胜,全都是钱堆出来的啊!

    有官员偷偷问胡雪岩---这义勇侯哪来这么多银子军费啊?胡雪岩笑着伸出两个手指头,轻声道两个字---贷款!

    那官员呆了,惊讶地问道:“贷款打仗?怎么还钱?朝廷也没那么多钱还啊!”

    胡雪岩指指西安城门,笑道:“那些商人需要义勇侯还钱吗?他们只需要义勇侯保证他们能在陕甘做生意就行!你没看见跟在义勇军身后滚滚而来的大批各地的商人大户吗?义勇侯是向银行贷款打仗,保证银行在陕甘的投资权利。银行就将投资权利转卖给各地商人,商人们根据义勇侯的工商规划建议来到陕甘投资经商。”

    那官员恍然大悟,顿时无限敬佩---原来如此,这都是一环套一环啊!不过,如果仗打败了怎么办?回乱不平,也没法经商啊!

    胡雪岩笑道:“所以义勇军不打则已,要打就一定要打赢---义勇侯可输不起陕甘这仗!”

    那官员连连点头,叹息道:“难怪义勇侯高人一等,其所思所想真是匪夷所思---谁能想到这种借钱打仗的法子啊!”

    这时又一批义勇军大部队到了,正是张五伢率领的第二批轮战部队。望着那些精神抖擞身强体壮的义勇军官兵,西安城的官绅百姓算是开了眼---瞧瞧人家那兵,一个个生龙活虎,清一色洋枪洋炮,刺刀闪亮,军纪严整,一看就是强兵!

    再看看陕甘绿营,个个破衣烂衫跟叫花子差不多!就是楚军也是军服陈旧,装备落后,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军队,真是人比人气死人!自此义勇军的声威在陕甘大地扎了根,西北百姓人人皆知义勇军厉害。

    左宗棠见了义勇军的威武军容也是眼馋,心想多好的兵啊!就凭这几千精兵强将,打破小小的肃州指日可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