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枭雄
字体: 16 + -

168,推波助澜

    两江总督马新贻在安徽江苏掀起的轩然大波被时人褒贬不一,对于他的举措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打击散兵游勇大家都没什么意见,毕竟稳定社会治安是任何一个政府和老百姓都希望的事情。

    当然湘军系统的官僚们对马新贻打击散兵游勇的严厉手段颇有微词,毕竟是从前剿灭了长毛的官军嘛,还是有功于国家的,可以好好商量遣散嘛,怎么能动不动就打啊杀啊的。看看现在安徽江苏二省的情况,不是越来越乱嘛!而且你马新贻借此打压丁日昌的意图难道大家看不出来么?只是明面上不说罢了。曾国藩等人自然不满马新贻的做派,可也不好说什么,只得暂且忍气吞声。

    不过马新贻加征厘金的做法可就议论大了,反对者无一例外都是义勇军系统的官员,涂远山干脆就公开对抗拒不执行马新贻的命令。那些江南总商会的商人们更是怨声载道,背地里都骂马新贻是“马扒皮”!

    支持马新贻的人可也不少。皇帝师傅、文渊阁大学士倭仁就公开支持马新贻的做法,说江南本是人文荟萃之地,自古即为文章锦绣所在。然近来礼制不兴而铜臭日盛,失圣人教化而逐奇技淫巧,诚可痛心也!马督所为虽是舍本逐末,然其心可嘉,亦不失无奈之举。夫大道者,当正本清源以立人心,宵小之辈犬吠耳,何足道哉!

    于是,一帮守旧顽固的士大夫清流之士顿起议论,纷纷赞扬马新贻以雷霆之举挽救江南颓废人心,不但打击了那些不慕圣人之义的无耻商贾,而且拯救了即将沉沦的社会风气。同时还筹集了资金整修河道,真是一举数得的善政啊!

    这帮家伙成天没事泡在京城内外的酒楼茶馆里,抽着江西来的中华烟,吃着啃得鸡的三明治,看着邮政公司每天从南方快递来的新报旭报江南商报,花着家里的生意赚来的钱,骂着南方那些“为富不仁”的商人!

    更有一些极端保守的士子公开宣称马大人应该彻底禁绝江南货物买卖,朝廷应该下令江南一体取消工厂,没收所有商人的钱财充公打洋鬼子!

    一些对江南总商会羡慕嫉妒恨的北方商家也支持马新贻的举措---他们巴不得江南商人从此一蹶不振,他们便可以取而代之!

    贾老四趴在柜台里听着这些清流的议论,心说---呸!你们这帮家伙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大帅还没动手呢,过段时候你们就会知道义勇侯爷的厉害!

    对于马新贻在安徽江苏的举动,朝廷一直没有正式的表态,除了倭仁等几个保守派官员大嘴巴哇啦哇啦说一通,慈禧没有发声,恭亲王奕?也没有发声,同治小皇帝更没有声音---关他鸟事,没人造反就行!

    朝廷似乎在默认马新贻的行为。几个位高权重的封疆大吏也没有什么举动,

    直隶总督曾国藩、湖广总督李鸿章、陕甘总督左宗棠都是异乎寻常的沉默,似乎安徽江苏的事情真的跟他们无关。就连受害最大的江南总商会的靠山,那位手握兵权,打个喷嚏江南都要感冒的义勇侯也是异乎寻常的沉默,仿佛闽浙总督确实不管别人的闲事。

    不仅这些督抚们不表态,就连一向喜欢评头论足的报纸似乎对马新贻的行为也不感兴趣。旭报只是干巴巴的报道了一下两江总督的命令,新报哼哼唧唧地说了一下安徽江苏的近况而已。江南商报倒是发文含蓄地表示应该尊重商人们的利益和百姓的生活,不能动不动就割商人的羊毛而不顾市场规律。

    朝廷和地方大佬的沉默让一些地方官员有点蠢蠢欲动,眼看着马新贻在安徽江苏搞得轰轰烈烈,捞了不少钱,河道治理也开始了启动,散兵游勇也被他杀得差不多了,社会渐渐安定下来。于是他们也有点想趁火打劫,也准备在各自地盘采取加征厘金的行动。不料,新报的一篇文章及其引发的事态又将这些蠢蠢欲动的官僚们吓得缩回了手。

    五月底,新报发文指出安徽江苏的加征厘金的行为只是一种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将本应该官府治理河道的出资转嫁到了商人们的头上,而最终必将转嫁到无辜的老百姓头上,因为羊毛出在羊身上!

    仿佛是一个信号,一夜之间,所有在安徽江苏出售的商品和经过两省发往北方的商品全部涨价,并进而带动了安徽江苏物价飞涨,开始向北方各地蔓延。

    杭州城内清河坊一幢古色古香的三层楼房内,大厅里坐着江南总商会的十几个头面人物和商界大佬。方世平冷笑道:“马新贻想搞乱咱们?呸,咱们涨价看他怎么办!”

    卢长富笑道:“咱们大风大浪见得多了,区区厘金算什么!只要咱们团结一致,别说一个两江总督,就是朝廷也不敢太过分!”

    众人纷纷点头---对,咱们跟他姓马的斗一斗,鹿死谁手还为未可知!

    于得水人老多虑,有点担心地说道:“咱们是不是和义勇侯爷商量一下?听听他老人家的意思?”

    郑金邦笑道:“于老多虑的是!不过咱们都是老商场了,一点小事都去打搅侯爷,侯爷未必会高兴啊!”

    胡雪岩也点点头,说道:“一些商场上的小事就咱们自己定吧,实在不行再去麻烦侯爷!”

    众人纷纷点头,七嘴八舌---胡老板说得对,咱们就先干了!方会长,你看下一步咋办吧?大伙儿听你的。

    方世平嘿嘿一笑,扫视了众人一眼,慢条斯理说道:“姓马的既然要玩,咱们就陪他玩一把狠的!彻底把他逼到墙角,看看是他姓马的狠还是咱们江南总商会狠…下一步就让江南商报炒作起来,看看他怎么应付。”

    这段时间马新贻

    还没留心商人的事情,他正处心积虑地整治丁日昌和涂远山。他已经上奏朝廷弹劾丁日昌玩忽职守,懈怠政事,坐视乱兵糜烂地方以致苏省生灵涂炭,民间凋敝!同时马新贻也弹劾涂远山目无法纪,藐视上官,亵渎朝纲!这封折子递到慈禧太后手里,马新贻就不信丁日昌、涂远山不倒,任是曾国藩、李旭也保不住两人的乌纱帽。

    果然,十天后上谕就到了,对丁日昌、涂远山大加申斥,降级留任以观后效!丁日昌愤恨难当,遂以母丧为由返回广东老家丁忧守制。涂远山更是干脆,直接辞官走人!马新贻大喜,总算赶跑了两个眼中钉。

    很快朝廷任命张之万出任江苏巡抚一职,任命刘坤一为江西巡抚。这刘坤一也是湘军体系的人,但却不是曾国藩的嫡系。他原本是跟着老湘军江中源混的,江中源死后就跟了左宗棠的楚军。刘坤一也在剿灭太平军的战斗中立功不少,慢慢爬上了江西巡抚的位置。初来乍到的刘坤一还不清楚江西的水深水浅,也有一番作为的心思。遂下令江西重开厘金关卡,准备一来买个乖给顶头上司马新贻;二来也想借此立威的意思。

    不料却没人理他,命令下去三天,一点动静都没有。刘坤一大怒,叫来按察使一问,才知道设关建卡是警察厅的事情,超越规章制度的事情必须有义勇侯的手令才行。

    刘坤一是个武将出身,脑子不大,脾气不小。心说我才是江西巡抚,义勇侯又管不着江西,凭什么听他的将令!遂下令撤了警察厅长,派自己的师爷去当厅长---什么鸟警察厅,在老子地头上就是老子说了算!

    不料刘坤一的师爷连警察厅的门都进不去---把门的警察冷冰冰地说了---闲人免进!刘坤一气得鼻子都歪了---我派去的师爷是闲人?还有没有王法了?江西到底是谁的天下?

    刘坤一一怒之下就要亲自带队去砸了警察厅的场子。按察使连忙劝阻,说你一个堂堂巡抚亲自去砸场子,说出去谁丢人啊?小心御史参你一本有失体统,丢了朝廷脸面!

    刘坤一一听也是这个理,但心里气不过,觉得太丢面子。决定上奏朝廷,参他义勇侯一本---老子也是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不是孬种!

    不料,刘坤一的折子还没写完呢,那边朝廷的上谕已经到了---原来江西布政使已经参了刘坤一一本,罪名是泄露朝廷密旨!

    朝廷部议将刘坤一严加申斥,给予夺职留用的处分!刘坤一又惊又怕,自己只是跟心腹之人偷偷泄露了朝廷密旨的内容,义勇军怎么知道的?

    还没等他想明白,曾国藩和左宗棠的密信就到了。曾国藩委婉地劝他和义勇侯保持一致;左宗棠直截了当骂他想捧马新贻的臭脚!接着按察使含沙射影地说了江西的情况,暗示刘坤一想干点事就按照义勇侯的规矩办。想自在就清闲地在江西当巡抚,别没事找不痛快!

    刘坤一一身冷汗,彻底的蔫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