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枭雄
字体: 16 + -

156,升官授爵

    同治七年八月下旬,朝廷因为捻军剿灭,封官嘉赏。钦差大臣李鸿章作为指挥围剿捻军的首功大臣,实授湖广总督协办大学士;曾国藩筹办粮饷有功,调任直隶总督;李旭指挥义勇军剿灭捻匪,勋功卓著,授兵部尚书衔,实授闽浙总督,三等义勇侯;江西巡抚由涂远山接任。赵向东奋勇杀敌,剿贼有方,擢升浙江提督,赏男爵,世袭云骑尉;钱五保障后勤有力,擢升福建提督,赏男爵;义勇军其余参战将士俱都赏功。

    李鸿章一看上谕,心里不乐意。自己辛辛苦苦筹划剿匪,跟着捻匪东奔西跑,风里来雨里去,才得了个协办大学士的头衔!好嘛,李旭呆在杭州这个人间天堂享清福,居然也得了兵部尚书衔,还捞了个三等侯,跟自己平起平坐!还有天理吗?

    再想到李旭平白无故把自己的忠字营马队拐跑了,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心说李续之也太过分了吧?把唐忠孝勾引走了,就来封信函轻描淡写地说义勇军缺少骑兵马队,请唐忠孝帮忙筹建云云…这叫什么话!义勇军没马队就抢我淮军的人啊?淮军也没多少马队!还说什么义勇军为国效力,我呸!归属淮军就不是为国效力了?

    生气归生气,不满归不满,李鸿章也拿李旭没辙,都是曾国藩的学生,都是总督大员,都是手握兵权印把子!他能奈李旭何?算了,先闷下这口气,以后找机会再说!

    李鸿章恨恨地咒骂了一句---抢我的兵,呸!生儿子没那啥!

    在杭州总督衙门的办公室里,李旭连打了几个喷嚏,心说这谁在骂本官啊?没完没了的象话嘛!唔,估计是李鸿章那家伙恨我收编了他的忠字营在背后骂我呢!切,都老大不小的人了还这么下三滥啊!

    他撇了撇嘴,点上雪茄,看着桌案上刚送来的廷寄,心想曾国藩调任直隶总督,谁来干两江总督呢?这个位置可不好坐啊!而且两江总督的地盘就在闽浙边上,还管着义勇军的根据地江西,谁来当两江总督可是牵动着李旭的心事。他呆呆地望着上谕,陷入了沉思。

    紫禁城里慈禧正在召见进京陛见的山西巡抚马新贻,她坐在暖阁里,隔着幔帘对门外跪着的马新贻说:“这回儿朝廷派爱卿去做两江总督,有何打算啊?”

    “回太后,微臣深受皇恩,唯有鞠躬尽瘁!一定为太后和朝廷看好江南。”

    “嗯,甚好!当年曾家兄弟灭了长毛,打平了江宁,上奏说长毛财宝俱被焚毁…这可真是奇了怪了!京里京外都传湘军子弟个个发财,怎么朝廷反倒一无所获呢?都说天下之大莫非王土,本宫看那,有些人心机不小那!朝廷调曾国藩做直隶总督,一是酬功;二嘛也是方便马爱卿查访长毛宝藏的下落…明白吗?”慈禧慢条斯理地说道,长长的指甲

    套不紧不慢地敲打着炕上的几案,轻轻的声音在暖阁里飘荡。

    马新贻心里一紧,心知这是个烫手的山芋,可也不得不接!他连忙回道:“回太后,微臣明白!一定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以报太后深恩!”

    慈禧唔了一声,半响无语,忽然问道:“马爱卿,你曾在浙江呆过,对义勇侯有何看法?”

    马新贻一呆,想了想,小心翼翼地说道:“回太后,义勇侯先平长毛再平捻匪,功高盖世!只是方今海内平静,似乎无需重兵了…此乃微臣肺腑,望太后详察!”

    “功高盖世不假,但说海内平静倒是未必!西北回乱未平,云南、贵州也是动荡,更有回疆外寇!义勇军还裁不得,倘若朝廷用兵,找谁啊!”慈禧叹了口气,心说淮军没裁,义勇军能裁吗?只能让淮军义勇军互相监视了!再说这次捻匪骚扰京师,义勇军奉诏即到,倒是那些楚军淮军半天没反应---哼,看来还是李旭这个死鬼忠心一点!

    慈禧忽然有点后悔,应该让李旭做两江总督---算了,以后再说吧。而且李旭也未必会认真查他老师有没有私分了长毛宝藏,说不定还会替他老师擦屁股!

    站在暖阁门边的小太监李莲英一动不动,两眼低垂,仿佛睡着了似的。

    杭州总督衙门内宅,李旭又是一个喷嚏。心说这又谁在说我呢?我到底得罪谁了?转念一想,忍不住骂自己笨蛋!自己平定了太平军捻军,杀了无数造反的好汉,骂自己的家伙还少得了?估计天天时时刻刻都有人在骂自己!得了,想开点,反正骂不死自己!不被人骂的英雄还是真正的英雄吗?切!

    房门一响,柳氏姐妹在丫鬟的搀扶下进了房,两个女人都挺着小山一样的肚子,颤颤巍巍的小心翼翼地移动着脚步。李旭望着姐俩,感慨不已。结婚这些年了,姐俩的肚子一直没动静,忽然一下却同时怀上了---哎,总算是开花结果了!

    李旭笑道:“你们姐俩怎么还到处乱跑?预产期就在下个月了,何时进医院待产啊?”

    现在义勇军已经分别在南昌、杭州、福州设立了军队医院,南昌的叫陆军一医院,简称陆一院;杭州叫陆二院;福州叫海军总医院,简称海军总院。都是葛思德负责筹办建立的,全部采用西医疗法和制度,不仅服务军队也对外服务民间百姓。李旭十分支持和重视医疗卫生事业,亲自批示今年在南昌建立义勇军军医学校,以医院培训班为基础,任命葛思德为校长。

    李旭一贯认为中西医各有所长,相比中医的平和缓慢,西医的疗效快速更符合军队的要求及急诊的救治。当然,李旭在大力支持西医发展的同时,也非常重视中医的发展,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和民间人士开会座谈,强调中医博大精深,是民族

    传承千载的宝贵财富,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保证精华的前提下结合科学理念发扬光大!要善于向西医学习,剔除迷信唬人的东西,去伪存精。

    李旭还告诉大家医疗卫生往小里说救死扶伤,涉及百姓生活;往大里说关系到民族的生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作为护国安民大业的一部分。

    在李旭的号召下,方世平名下的南方制药率先赞助今年在杭州成立大清国第一家民办中医学校。很快胡雪岩和一批医药行业的商户纷纷赞助---大家都明白赞助公益对自己的好处,义勇侯每年的新年大宴可是根据民间人士的公益热心度排名来发邀请函的!

    大腹便便的柳氏姐妹在李旭身边坐下,大双温柔笑道:“医生说了,产前两周进院就行!现在不碍事,小心点就是。”

    小双一撇嘴,说道:“老爷成天忙工作,也不给快生的宝宝想好个名儿,一点都不关心咱们!”身子一扭,胸前波涛滚滚。

    李旭嘿嘿一笑,道:“连男孩女孩都不知道,怎么取名字啊?待生下来再说不迟嘛。要不就叫李一李二李三李四?哈哈…”柳氏姐妹一起白了他一眼。

    大双道:“刘神仙说了,我和妹妹定是龙凤胎!嘻嘻。”她口中的刘神仙就是杭州本地有名的老中医,专治妇科疑难,还是准备成立的中医学校的特聘教师。

    李旭哦了一声,想了想,笑道:“行,就给宝宝们取好四个名字,两男两女,对号入座!男孩叫李正、李直;女孩叫李乐乐、李甜甜。”柳氏姐妹一起点头。

    正当李旭和家人说说笑笑,共享天伦之时,侍从送来了情报局的报告,北京站传来消息---朝廷已经决定马新贻出任两江总督。

    李旭默默地看着报告,心中感慨。历史拐了个弯又回到了原来的轨迹!本以为自己将马新贻赶到了山西,可以顺便救他一命。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他又回来了还是那个两江总督的位置。李旭不禁想起了后世看过的那部电影---投名状,脑海中浮现出男主角垂死前的眼神---愤怒、恐惧、怀疑、痛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