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枭雄
字体: 16 + -

157,第一条船

    李旭思索着马新贻的事情,慢慢走出了总督衙门的大门,往西湖边走去,身后跟着伊赤心和两名侍从。李旭嫌城里的老总督衙门太过热闹,遂在西湖边找了一处不大的院落作为别院办公生活,此处离西湖十景之一的“柳浪闻莺”不远,李旭没事就喜欢在这里遛遛,看看风景吹吹风。

    湖光山色,水波荡漾,微风过处,涟漪阵阵。柳荫深处,曲径通幽,鸟语花香。李旭漫步湖畔,极目远眺,心情舒畅。他来到湖边小亭,侍从早已准备好了茶水,上好的西湖龙井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一队二十几个小男孩在老师的带领下列队经过小亭边上的石板路,这些都是城里的小学生,年纪不过十一二岁,个个身着统一的校服,杠着小木枪,神气活现。领头的那个孩子就是李旭的长子李盛,今年不过十岁却身材高过其他孩子一头,结实健壮,不愧是他那练武老妈的儿子!

    带队老师看见李旭站在亭中,遂一声口令敬礼,小学生们立刻挺起胸膛,迈着还有点杂乱的正步,向李旭行注目礼列队通过,一个个精神抖擞。李旭也严肃地挺身直立,向孩子们行致敬礼。

    孩子们走远了,稚气的声音喊着口号。李旭目送着他们小小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山脚,暗暗点头。自从在南昌教会创办了第一所西式教育学堂,在李旭的大力支持和推广下,如今西式学校教育成绩斐然,江西省已经完成了预定计划,全省各地县都建立了完备的小学,确保完成蒙学教育的孩子们能够进入小学。目前正在大力推进中学教育建设,为孩子们的进一步学习创造条件。

    福建、浙江两省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小学教育,象福州、杭州、厦门、宁波等大城市都已经建立了四五所小学,正在筹办更多的小学。为了保证普及小学教育,李旭安排专款专用,他很清楚普及教育是国家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为此下定决心一定要建立起完备的国民义务教育体系和制度,不惜代价!

    在建设学校的同时,李旭还有意识地宣扬西式教育的好处,要让那些习惯了五经四书的士子们明白数理化的重要性。义勇军体系内的官吏考试全部采用西式考试方法,考试内容中西结合,不仅要懂四书五经,更要明白数理化。而且考试也不是八股文题材,而是学以致用。想进义勇军体系当官,就必须要懂数理化甚至文史地外,而一旦进了义勇军体系就意味着抱上了好粗一条的大腿---不仅可以进入各省厅局处工作享受高薪福利,待遇远比那些对应的朝廷命官强多了。而且还有机会直接被朝廷任命为官而无需经过那要命的科举关。

    更重要的是靠着义勇军升官特别快,因为义勇侯的面子朝廷岂能不给?象何向贤几年功夫从一个七

    品县令到现在的四品台湾道台;江西商业厅长田茂生,一个不入流的生员,现在居然也是正经八百的四品道员衔,名正言顺的红顶子!

    闽浙赣的士子们被刺激了,纷纷学习数理化等西方课程,那些秀才们也丢掉了毛笔拿起了铅笔。更有不少书香世家子弟也进了小学读书,名门望族们都清楚江南的土皇帝是义勇侯,不紧跟义勇军就休想占便宜!

    不仅闽浙赣一派大兴学校教育的红火景象,就连周边湖南、湖北、安徽、江苏、广东等省也纷纷效仿,道理很简单---义勇侯的大腿粗啊!刚开始还只是邻省学子跑到江西读书,后来随着进学校读书的人越来越多,渐渐开始出现了各地办学的呼声,很快当地的社会名流和商人们就开始照葫芦画瓢,自己办校。没有教材,到江西买;没有老师,到江西请。李旭对此大为支持,不仅旭报、新报宣传鼓吹,还指示教育厅组织教材输出、教师支援,建立专门的教师培训班---后来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近代第一所师范学堂---江西师范学堂。

    八月底,李旭赶到福州观看福州船厂的第一条船下水试航。此时已经上任的福州船政大臣沈宝帧、福建巡抚匡济民、义勇军水师司令孙三官、水师学堂教育长周怀安等一批军政官员陪同参加仪式。

    李旭对前来迎接的沈宝帧拱手笑道:“宝帧兄别来无恙!福州船政局的第一条兵船在兄之手上建成,可喜可贺呀!”

    沈宝帧笑逐颜开,回礼说道:“制台大人亲临观船,船政局上下倍感荣耀!多亏大人鼎力支持,方有今日船成,同喜同贺!”

    两人边说边走,前去观看新建成的首船。两人说起江南制造局也正在造船,据说也很快就要下水了,不过这大清国自造的第一条蒸汽船肯定是福州船政局的这条船了!

    沈宝帧提议李旭给船起名,李旭笑道:“你是船政大臣,这名字就你来吧!”

    于是沈宝帧想了想,说就叫万年青号吧!

    李旭心想历史还真是顽固啊,连名字都不变!

    新船万年青号静静地伫立在福州船厂的一号泥船坞内,披红挂彩,喜气洋洋。这是一艘铁肋木壳战船,长55米,宽8.5米,吃水2.7米;排水量950吨,两座燃煤锅炉,往复式蒸汽机,425匹马力航速约9节。装备4门十二磅前膛炮;水手满编91人(注,以操江号为原型)。

    这是一条货真价实的小型战舰,属于浅水炮舰类型。但是令李旭惊喜得是这条军舰采用了后世军舰的基本要素,单螺旋浆推进,水下船舵,艏艉沿中轴线各设一座可以人力旋转的炮塔,舯部左右对称各有一座固定炮台。

    新船没有这个时期流行的风帆,取而代之的是两根高耸的桅杆和一具高大的烟囱。而且

    在船体木壳表面安装了铁甲板,从船首一直延伸到船尾部。虽然从理论上讲这还不是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铁甲舰,但是作为大清国自制的第一艘近代化军舰,起点已经很高了!李旭表示满意。

    众人一起上船参观,新舰内外干净整洁,就连机舱也是井井有条。李旭仔细观察万年青号的里里外外,不时询问陪同的程国彪一些军舰的情况,然后在船长室挥笔题词“我们一定要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

    下船回到船台上,李旭和沈宝帧共同为万年青号下水剪彩。顿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彩旗飘飘…万年青号缓缓地沿着灌满了水的船坞滑道滑进闽江,准备试航。

    负责操作试航的水师官兵全部精挑细选,确保试航成功。义勇军首批留学英国达特茅斯海军学院的十名毕业生全部上船担任军舰各部门长,周怀安担任船长负责指挥军舰航行,全体水师官兵都穿着漂亮的海军军装,精神抖擞地在船舷一字排开站坡。孙三官和程国彪等船舶研究所及福州船厂的工程师技术人员也随船试航,准备随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积累经验。为了以防万一,两条大帆船将伴随试航。

    随着周怀安一声令下,汽笛长鸣,万年青号生火发动,浓烟滚滚中,铁甲船开始慢慢移动向闽江口外的大海驶去。船厂码头上欢呼如潮,一些两年来奋战在船厂的建设者们忍不住热泪盈眶!

    万年青号试航一天归来,表现相当不错,动力系统基本没有出现大的毛病,全舰各系统也都运转正常,基本达到设计要求,表明国人自制的舰船可以满足基本使用要求。

    李旭非常高兴,召开庆功宴为船厂和研究所及全体船政局的员工庆功,并给予设计、生产和建设方面的代表人员记功和物质奖励。同时宣布所有参与福州船政局建设施工的人员都要奖励,表彰他们夜以继日的工作,鼓励他们再接再厉。

    第二天,李旭召开了相关人员参加的总结座谈会。在会上李旭首先肯定了万年青号的设计生产的成功,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比如前后炮塔是露天敞开式的,不利人员保护;舯部固定炮台射界有限,作用不大;人员生活条件简陋,不利保持体力士气和长期海上战斗;瞭望台设置过低,不利观察瞭望;航速太慢,一定要提高等等。

    李旭还和设计师们一起分析未来海战的要求和趋势,结合目前国内现有条件,提出了今后军舰的设计生产方向和要求。首先要发展真正的铁甲舰而不是现在这种贴壳铁皮船!要全防护装甲,重点部位要加大防护力度;

    其次,速度要快,动力系统一定要提高和完善,必须保证军舰的心脏在国人的手中!这是李旭的原则要求---他对后世国产装备心脏病问题印象

    太深了!为此,李旭指示船舶研究所单独成立动力研究所,集中力量研发自己的动力系统。

    第三,必须发展后装线膛炮,前装滑膛炮不适合军舰要求!当然,火力问题不是第一位的---李旭认为现阶段军舰跑得快、防得住才是关键,大炮巨舰的时代还在下个世纪。

    程国彪表示研究所一定遵照义勇侯的指示,在总结首舰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军舰设计,力争两年内再拿出一款全新的更好的军舰!

    李旭非常高兴,鼓励大家以科学为指针,在借鉴他人技术和经验基础上大胆创新,大胆设计,不要怕失败。李旭告诫大家,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害怕失败---记住,失败乃成功之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