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讨逆
字体: 16 + -

第七十一章 将军泣血

    王忠嗣抚摸着自己呕心沥血所著的兵书,泣道:“我一生征战在外,与兵器结成骨肉亲。曾记得新城单骑破吐蕃;北伐连胜突厥定塞外;掌四镇节度使败吐蕃。一生心血著成此书,墨迹尤新,命却归黄土。这兵书不想留名青史后人颂,只望能为后来将提供参考。如今幡然醒悟,兵书再好无人用,不如赴火焚。”

    说完,王忠嗣亲自将一卷卷兵书投入火盆中。

    王忠嗣望着腾腾升起的火焰,放声大笑。

    该笑吗?为何眼角全是泪。该哭吗?笑从何来。这看似在笑,实际在哭,更平添一抹生命的悲壮。

    兵书焚烧完,王忠嗣“啊”的一声叫出,昏厥过去。

    郭氏慌忙搀扶王忠嗣,将他扶到床上。再看见王忠嗣脸色苍白,几乎没有血色。不由得放声大哭。

    是夜,王忠嗣一直发高烧,嘴里念叨着“杀敌、杀敌”,至午夜时分。在妻子郭氏和儿子震面前,溘然长逝。享年四十五岁。

    王公忠嗣,原名王训,皇帝赐名忠嗣。二十七岁时,在新城大破吐蕃军。三十六岁时,连续打败突厥、奚族。四十岁时,成为朔方、河西、河东和陇右四镇节度使,成为中唐第一将。

    《新唐书·王忠嗣传》赞曰: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有萌,可谓深谋矣。

    王忠嗣之死,此时尚未传到长安。

    目前长安城正沐浴在胜利的喜悦中,因为哥舒翰凯旋归来。

    同年八月,哥舒翰率得胜之师抵达长安。

    皇帝于丹凤楼上举行盛大的献俘礼,当着大臣的面接受哥舒翰的献俘。同时为了显示大唐的仁慈,赐八百吐蕃俘虏活命的机会。

    杨铣陪同参加这一系列的活动,但他现在只是小小的军使,根本没资格像哥舒翰一样成为群臣关注的焦点。

    皇帝又设宴,为哥舒翰及唐军诸将接风洗尘。

    晚宴一直到入夜很久才结束。

    因长安城晚上有宵禁,杨铣在金吾卫士兵的护卫下,回到了杨府。

    “孩儿给父亲大人请安,祝父亲大人千秋。”

    “孩儿给母亲请安,愿母亲福禄双全。”

    杨铣一一向杨玄璬和郑珺行跪拜大礼。

    杨玄璬和郑珺看杨铣一路风尘仆仆,也就没说别的话,只说欢迎杨铣回来之类的话。说完,就放杨铣回去了。

    此时,霍小湘已在同年的二月初顺利诞下一女,名叫杨朦。因为知道杨铣今天回来,特地在屋内熬夜等候。

    霍小湘借着明亮的月光,看见杨铣正朝着院子走来,便在屋门口迎候,等杨铣进了院子,福身道:“妾身霍氏,恭喜夫婿凯旋而归。”

    杨铣先是一愣,继而作揖笑道:“多谢,多谢。

    ”然后大笑着,搂着霍小湘进屋。

    原本在屋里的小鹃,见杨铣搂着霍小湘进来,立刻福身参见,然后十分识趣的出屋。

    屋内,只剩下杨铣和霍小湘二人。

    杨铣先谢道:“谢娘子为我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儿,真是辛苦,辛苦!”

    霍小湘道:“夫婿说的哪里话,妾身真是担当不起。倒是夫婿九死一生,凯旋而归,真是可喜可贺。”

    杨铣微微一笑,脸上尽显疲惫之色。

    霍小湘忙道:“夫婿一路舟车劳顿甚是辛苦,早些歇息吧。”

    杨铣见屋内没有别人,心里放肆许多。伸手将霍小湘揽入怀中,右手托着霍小湘如花似玉的下巴,逗道:“有娘子在,我怎么会觉得疲惫呢。”

    霍小湘脸颊绯红,想起上次的事情,不由得又羞又躁。正迷离娇羞之际,已被杨铣拦腰抱起,走向床榻。

    次日,杨铣睡到了日上三竿才起来。本来就旅途劳累,晚上又熬夜辛苦,回到家,再强悍也会打盹儿。

    杨铣醒来后,在霍小湘的亲自服侍下穿衣服。杨铣本来说让别的侍女服侍就行,霍小湘却坚持要亲自服侍。

    杨铣穿戴整齐后,走出屋子。却见一个珊珊学步的幼童,正在院子里拿着风车玩耍。

    “昭儿。”杨铣差点没认出自己的儿子。他们父子俩分开已经快要一年,杨昭快要两周岁。

    杨铣眼含热泪,缓步走下台阶。蹲在昭儿身前不远处,轻声唤道:“昭儿,到父亲这里来。来呀!昭儿。”

    父子天性,原本玩耍着的杨昭听到唤声,竟然真的朝着杨铣,踉踉跄跄的走来。

    “昭儿!”

    杨铣轻声呼唤,双手张开怀抱。

    霍小湘站在屋前台阶上看到这一幕,不由得潸然泪下。

    杨昭一步一步的走来,终于走到了杨铣的面前。

    杨铣一把抱在怀里,笑哭道:“我的孩子,我的孩子。”

    自杨昭天宝六载十月初出生,一直到今日天宝八载八月,杨铣陪在他身边的日子屈指可数。身为父亲,如何能不悲伤呢。

    以此同时,已经六个月大的女儿杨朦,也被乳娘抱到院子里来。

    霍小湘忙下台阶,从乳娘怀里接过朦儿,走到杨铣身旁。

    杨铣看自己女儿生得肌肤雪白,眉眼间已有几分像霍小湘,笑了起来。

    终于一家四口团圆了!

    杨铣自认为是幸福的,享受着天伦之乐,一天到晚笑得合不拢嘴。

    三天后,李晟突然造访杨府。

    杨铣亲自到府门前迎接,刚见到李晟就作揖,笑道:“恭喜良器,荣升临洮军使。听闻良器不久要回陇右,可要告诉小弟具体日期,小弟也好去送你。”正要请李晟入内。

    谁知李晟一把抓住杨铣的手腕,焦急道

    :“嗣业,我刚得到一个噩耗,说王公他……他薨逝。”

    唐代制度,凡是死了人,三品以上称薨,五品以上称卒,六品以下称死。说薨,就是死的意思。

    杨铣乍闻噩耗,一个踉跄,险些没站稳。慌忙问道:“朝廷可有给谥号?”

    李晟摇摇头,沉默不语。

    杨铣扶额流泪,朝廷不肯给王忠嗣谥号,就是不承认王忠嗣以前的功绩。如此做法,怎么能不叫人寒心。

    片刻后,李晟道:“你我一起遥遥祭奠王公吧。”

    杨铣当即答应,并认为在长安城南门外的惜别亭最合适祭奠。惜别亭,是王忠嗣和杨铣最后一次见面的地方。

    两人拿几抹香和一个香炉,骑马往南门而去,不一会儿到了惜别亭。两人进亭子里,拿出香炉,焚香祭拜。

    两人望着一缕缕烟,不约而同的想起了王忠嗣生前的种种,恍如昨日一般。

    次日,李晟拜别杨铣,随哥舒翰返回陇右去了。

    杨铣亲自到长安城西门送李晟,直到李晟的身影消失在眼前。

    不到三日,又传来噩耗,原临洮军使杨景晖伤重病故。

    杨铣又为此痛哭了一场。

    一连两次惊闻噩耗,令杨铣身心俱疲。于是称病在家,没去左龙武军大营值班。

    霍小湘看杨铣连续几天食欲不佳,于是亲自下厨,做了几道素菜,送到杨铣的面前,杨铣只摇头说吃不下。

    自得知杨景晖病故的消息开始,杨铣每天都只吃一点素菜。用膳过后,就在府中一所小屋子盘膝静坐。身前点燃一抹香,以此聊表对王忠嗣和杨景晖两位同袍逝去的哀思。

    杨铣想起同他们浴血奋战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一般。消息来得太突然,尤其是杨景晖的离开,太突然。杨铣临走时还曾去探望他,两人约定等杨景晖来长安,一定做东带他去东西市逛逛。

    故人音容笑貌,言犹在耳。只是再没有实现的一天,不能不叹息。

    霍小湘见状别无他法,只得吩咐厨房每天做素菜。吃饭时,也是往杨铣的碗里多夹菜,希望他多吃一点。

    杨铣称病不出,可把两个人急坏了。两个人就是广平郡王李俶和建宁郡王李倓。

    他们兄弟俩原以为杨铣回来后,不久就会过府一叙,谈他同妹妹李柔芸的婚事。不想杨铣几天都没见人影,后面更是连府门不出。

    原本皇帝贵妃同意了,杨铣同不同意根本不重要。但男方一点都不主动,叫太子府颜面何存。还有杨铣是那种为了婚事连父亲都不怕的人物,如果强摁这种人的头成亲,达不到他们兄弟笼络大将目的。

    东宫,太子府。

    太子李亨问李俶和李倓兄弟,关于李柔芸的婚事。

    李俶回道:“听闻杨铣自从送别

    哥舒翰后,便不再出府。应该是受到了王忠嗣之死的刺激,闭门祭奠王忠嗣呢。”

    这是李亨的痛处。李亨自幼和王忠嗣相熟,亲如兄弟。如今王忠嗣去世,李亨不仅不能为王忠嗣争取谥号,连基本的哭泣都不敢。

    见父亲沉默不语,李倓道:“不如我和大哥亲自前往杨府,以探病为由,见见杨铣。”

    “不可。”

    父子三人听出反对之人是李柔芸,不约而同的看向她。

    李柔芸福身道:“皇爷爷虽然嘴上同意了这门婚事,但没有下诏赐婚。证明皇爷爷还在有心观察,若是这个时候,我们太过主动,必然引起皇爷爷的怀疑。到那时,前功尽弃。”

    李亨问道:“若我们不主动,杨铣会来吗?”

    李柔芸自信而肯定的答道:“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