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怨隋唐之缘起
字体: 16 + -

《第一百八十八章》李渊入长安(下)

    等好不容易苏醒了过来,其看到的第一张面孔却又不再是裴寂,而是变魔术似地换成了自己的二儿子——李世民了。

    “这是怎么回事?”

    有些找不着北的李渊一时间懵了,一边起身自己动手胡乱地把衣服给穿上,一边便当即冲对方很是尴尬地质问道:“你来此作甚呐?”

    “裴大人派手下通知说父亲您有些不舒服,所以特紧急叫了儿子来帮着‘清醒’一下。”李世民不慌不忙地躬身回答道。

    “帮我清醒一下?什么意思?”李渊不明就里地问道。

    于是,趁着其自觉惭愧之机,李世民遂把自己的通盘计划给父亲简单地叙述了一遍。

    ……

    “你……你这个逆子!你是想把我们一家人往死路上带啊?”

    问的同时,李渊却于心下暗自思忖道:“我这个当爹的都不敢轻易说出那‘造反’二字,你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竟能如此轻飘飘地就给讲出来了,此……此不是在找死又系干嘛?这……这也当真是太不成熟了吧?”

    于是,越想越气的他遂未等儿子出言辩解即指着对方的鼻子斥责道:“你最好死了这条心,你老子我是不会背叛朝廷,背叛皇上的!我如今就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你的计划我决不会同意,你也休想再以此来说服我!”

    “父亲大人请先别动怒嘛,待儿子把话讲完了再加以训斥……如何?”李世民耐着十二分的性子予以请求道。

    “还有什么好说的?我看多半就是你安排了今日的这出好戏吧?”

    “儿子可是什么都不知道呀!”装出一脸无辜的李世民赓即极力分辩道。

    “儿子居然陷害老子?此事不说亘古未有吧,但亦属天理难容才是!”将袖头一甩的同时,李渊威胁道,“哼!为父当下就可以抓你去见官,你倒是信也不信啊?”

    “唐公不可如此!”裴寂这时忽然从幕帘的后面转出来阻止道。

    “裴大人,您这来得还真是时候!”话未说完,李渊的怒火即已经冒起了三丈高。

    “唐公息怒!且听下官一言。”裴寂一面施礼赔罪,一面替自己和李世民开脱道:“方今天下大乱,国不国、家不家、君不君、臣不臣、官不官、民不民、兵不兵、匪不匪的!唐公您又何苦夹在其间两头受气呢?再者言,当今皇上荒淫无耻至极,这晋阳宫里的情形您便是最清楚不过的了。下官之所以安排今日的此出戏,乃实是为了让唐公您完完全全、真真正正地体会一把那昏君于平时里的所谓活法呐……”

    “体验活法?体验了能怎样,不体验又能怎样?”李渊毫不客气地打断了对方道。

    “唐公,您不觉得在这匪患四起之时还过此种纸醉金迷的日子有点儿过分么?而现今的江都宫里,那个昏君不也仍在过着这样的日子吗?唐公,下官在此想问

    问您,您以往的豪情壮志都到哪儿去了啊?您难道就没看见活在水深火热当中的老百姓过得是有多么地苦吗?您……难道就不想切切实实地帮上他们一把?”裴寂也的确算是位能言善辩之士,明明是自己给别人下了套,可反过来说的一席话却不但把自己见不得光的行为给描绘得是冠冕堂皇的,而且,还通过偷换概念的方式来把个做为“受害者”的李渊给问成了无言以对。

    见对方被自己稳住了,裴寂于是趁热打铁道:“唐公,身为晋阳宫监,您安排宫女侍寝算不算得是以权谋私、监守自盗?而像这样的事情一旦败露的话,则您怕是立时就会被那昏君给杀头了吧?”

    “既然明知是杀头之罪,那你为何还要栽赃与本官呢?枉自我是那么地信任你,可你……你却伙同这小子来陷我于万劫不复之地,你……你的此种行为算不算是在背后捅刀子啊?”李渊虽嘴上这样说,但心里却已在此刻冷静了许多。只是,他还必须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台阶下才行,否则,自己的话在将来怕是就会没有人听的了。

    “下官与二公子如此行事还不就为了要帮您早下起兵的决心吗?”跪地之后,裴寂再拜答道。

    “父亲,儿子知道此事的确是做得有些……过分了……”

    “是下作!”李渊气哼哼地强调道。

    “对……对对,是下作!”李世民这时也跪在其面前恳求道,“不过……不过还请父亲大人听我们一句劝,赶紧率众起兵吧!”

    “是呀!唐公,下官代表所有的黎民百姓求您了!您就带领着大家伙儿一起干吧!咱可不能凉了天下人的心呐!”

    “确实时机已到,再不行动怕天下就是别人的了,既然上天给了我李渊这个机会,那我无论如何还是要搏上一搏的……”李渊的心跳开始加速,热血开始沸腾。终于,在二儿子的一力促成下,他下定了反叛的决心。正所谓“秦失其鹿,天下共逐”,这其中又岂是能少了他一向志存高远的李渊的?由是,隋末纷争的豪杰行列中即再添上了如此一位伟岸而阴沉的身影。

    ……

    过了好一会儿,因见跪于面前的两人始终不敢抬头正眼瞧自己,故而,觉得已经挽回了不少颜面的李渊遂扶起李世民来安抚道:“做父亲的肯定都是爱护儿子的,所以为父又怎么能忍心绑你去见官呢?”

    虽然未直白地说出自己的意思来,但如此举动却已清楚地表明了李渊的态度。

    在得到了“领袖”的首肯之后,接下来登台表演的便是李世民和其他的谋反参与者了,诸如许世绪、武士眜、裴寂、刘文静、长孙顺德和刘弘基等。

    在李渊的暗中授意和李世民的直接指挥下,这些人兵分三路:一路到各地募兵;一路在控制的区域内筹款筹粮,而剩下的一

    路呢?则立时展开秘密行动,即一来侦察周边的各股势力;二来监视其境内由隋朝廷派驻的高级官吏。

    这其中自然是包括了时任马邑郡丞的李靖的。还好其向来都是谨慎从事,所以此一次适时的伪装不但让他成功地逃离了河东之地,还比较顺利地抵达了京城。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本以为能够迂回前进的他却在大兴城前卡了壳。为何会卡壳呢?这是因为时逢关中也开始了大乱,别说去什么江都了,且就算是近在咫尺的洛阳竟也变为了遥不可及。由是,他便不得不选择停留在了当地,而关于李渊谋反之事,亦即只能就近反映给了城里的相关机构。

    ……

    正值此关键时刻,晋阳城中的李渊却得到了关于刘武周勾结突厥反叛朝廷的消息。而通过太原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的飞鸽传书,远在江都城的杨广也同样知悉了情况。于是,怒不可遏的皇帝遂在口头上申言要清算刘某人这个“鼠辈”的卖国行径。而实际上,在清楚不可能办得到的情况下面,为了做出一种姿态,他即把怒气撒在了自己尚能掌控之人的身上,那便是太原留守——李渊。因为在刘武周的此次事件上,担负着山西全境安危的前者乃是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的,因此,愿不愿意这“替罪羊”他都会当定了,更何况其本人于此时也已是萌生出了不臣之心的呢?

    说起来还真是巧了,在亲自“上阵点将”之际,杨广竟然选中了刚回江都复命的杨令源去捉拿李渊来归案。

    接到命令的后者自是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惨死的爱妻王兰幽。虽然内心痛苦不已,但在经过了一番挣扎之后,他还是决定要一切公私分明,该怎样处理问题就怎样处理问题,而绝不将任何的私心杂念掺和在其间。

    可是,事情却并非像他想象的那般简单,只因他所要面对的人已不再是他个人的仇人,而是整个杨氏皇族,乃至整个大隋社稷的敌人,那个早已经铁了心准备反叛的“桃李子”。

    ……

    也就在杨令源从江都出发的同时,因见李渊以平叛之名很快即招募到了数千人,所以深感事情已然危急的太原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二人于经过一番密议之后遂决定来它个先下手为强。至于如何实现“先下手为强”,则是以到晋祠祈雨为由骗李渊父子前来,然后再找机会让事先埋伏好的刀斧手们就地解决掉李氏一门,而这便是他俩“先斩后奏、一劳永逸”的如意算盘了。

    岂料事有不周,此一密谋竟让晋阳乡长刘世龙通过其手下的一个眼线给获悉了。于是,在急冲冲地去了留守府之后,前者即将这项极其险恶的计划告诉给了于暗中已开始悄悄地怀疑上了王威和高君雅意欲图谋不轨的李渊。

    ……

    大业十三年五月十五日,李

    渊和李世民父子来了一个真正的“先发制人”。他们先是指使开阳府司马刘政会告发王威和高君雅暗中勾结突厥人,并引突厥军队入寇中原之事,接着,又以此为借口而把王、高二人给立即拘拿并囚禁了起来。

    说来这王、高二人也是挺倒霉的,五月十七日那天还真是突然来了数万的突厥军队攻打晋阳城,如此,可就给李渊提供绝佳的杀人借口了。于是,被明正典刑的王威和高君雅不但当即便让对手给名正言顺地砍了头,还哑巴吃黄连一般地喊不出半个“冤”字来。

    ……

    六月间,李渊不仅遣李建成和李世民率军攻杀了拒命的西河郡丞高德儒,并且尤为幸运的是,与之同时期,又因采纳李世民从《武侯遗书》里学来的空城计而非但保住了晋阳城,还有惊无险地吓退了那拥有数万虎狼之师的突厥军队。

    ……

    七月间,初步稳住阵脚的李渊即率军三万誓师,并以“废昏立明、拥立代王、匡复隋室”为名自河东开始正式起兵。而在其随后发布的檄文里,他更是痛斥了杨广的听信谗言和杀害忠良,以及穷兵黩武所导致的民怨沸腾等等一系列罪责。

    誓师过后,李渊与长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就旋即挥师南下,直趋关中。而在进军的过程之中,他们先是打败了隋将宋老生,接着,又渡过黄河对隋将屈突通采取了“围而不攻”的策略,目的即是要向西南方的大兴城迅速地推进。当时,因杨广远在江都城,所以关内的隋军力量遂变得相对薄弱。同时,由于中原的瓦岗军正和王世充激战犹酣,因此,相互牵制的双方便都被“安排”进了无暇西顾之列。由是,得益于此千载难逢机会的李氏父子旋即就以极神速的进军于十一月初九日这天攻入了京城。

    十一月十三日,掌控了关中局势的李渊于是赓即便对外宣布了遥尊杨广为太上皇,同时拥立其孙代王杨侑为帝,并改元“义宁”的决定。紧跟着,在明知自己是傀儡的情况下,不得不以“投桃报李”姿态进封李渊为唐王、大丞相兼尚书令的杨侑不但以李建成为唐王世子,还在除开加封李世民为京兆尹及改封为秦国公之外,又“一鼓作气”晋封了李元吉为齐国公。

    讲到这里,我们就不能不再次提到那个有点儿“走背字”的李靖了。为何要这样说呢?之前,我们不是已经知道他被困在了大兴城里吗?这下子可算好,关键时刻遭李渊的手下们给捉住并成为了俘虏不说,还立马便被送上了断头台。

    ……

    眼见刀斧手即要行刑,情急之下,想到自己虽满腹经纶,却还壮志未酬的此人为了不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遂只好腆着脸,放下身段来大声疾呼道:“唐公兴义兵本是为天下除暴乱的,可怎么能在没有完

    成大业的情况下就以私怨而斩杀我等壮士呢?”

    当时监斩的正是李世民,因之前相识之故,所以本就不欲杀他,再加上欣赏其胆识和才气,于是,遂赶紧叫停了刽子手。

    紧接着,李世民便赶回到丞相府去向李渊求情,即恳请其父务必要留下李靖的一条性命来为己方效力。

    ……

    听了儿子的汇报,沉默了片刻的李渊于是说道:“为父本欲借他的人头来震慑那些不愿归顺我之隋臣,现既已服软,那留下以观后效也是无妨的了。”

    得到特赦令的李世民当即就返回去释放了李靖,且于不久之后,又将其召到自己的幕府当中用做了“三卫”。

    话说这也算是他李药师的幸运吧,否极泰来之下从此更是开启了一段属于其自身的辉煌征战生涯。而在中国的军事史上,他亦与吴起和孙膑之流比肩而立,由是,便同样不可或缺地留下了那足以彪炳千秋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