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怨隋唐之缘起
字体: 16 + -

《第一百二十八章》雁门郡勤王(下)

    三日过后,收拾好队伍的张万岁一把火烧了山寨,接着,即和杨令源前往了马邑的方向。

    可是,当赶到晋阳的附近时,一行人却不想竟遇上了一件难办的事情。原来,朝廷新拜的山西河东慰抚大使李渊正在招兵买马,为的即是进攻其辖境内的反隋起义军。大家可以想想看,以张万岁和杨令源带的这支队伍,若被发现了,您说他们是去投官军打起义军好呢?还是说自己本身就是起义军而拒绝参加官军呢?

    于是,在同杨令源商量之后,张万岁便决定暂缓北上的行动以隐匿在就近地区静观其变、等待时机。但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停竟即在焦虑不安当中过去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

    ……

    这日,派出去侦察的兄弟回来报告道:路口盘查的各处岗哨已经撤销,只是不知其乃由什么原因所引起。

    得此消息的杨令源遂立即向张万岁建议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咱们应趁此机会溜过去,您觉得呢?”

    “好是好,只是会不会……”刚说到这里,张万岁就突然把手往后一甩道,“管他的,先走了再说!”

    ……

    当天夜里,两人便带上队伍出发了,快速绕过晋阳城之后,又于第三日穿越了夹石沟所在的山区。而在经过夹石沟时,张万岁和杨令源还专程去看了看以往住过的山洞,并祭奠了一番死难的兄弟们。

    继续行了一天的路,大约在天色将近擦黑之际,负责哨探的兄弟忽然急急忙忙地跑回来报告说前面已有了官军驻扎。

    待前去查看时,杨令源这才发现大路边的军营里果然竖了一面绣着“李”字的大旗。联想到当前在河东主政的乃系李渊,于是,他便决定先行潜到军营中去查探一番之后再做定夺。

    等到天色黑尽,杨令源即独自一人果断地悄悄摸了进去。一路上还算顺利,只是,当接近了主帐时,他却赫然瞧见一位年轻军官正全副戎装地跪坐于桌案前,并端着油灯在查看着什么。

    “这英姿勃勃的少年将军是谁?”杨令源一边观察,一边思忖道,“怎么有些让人眼熟呢?”

    ……

    正想着,却突见一亲兵闯进帐中去报告道:“二公子,雁门关送来加急军报,请您务必要马上一观才好。”

    接过军报来看了看,那少年军官竟随之而生出了一脸的凝重之色。

    “传令下去,各营立刻拔寨起行,不可耽搁!”

    “遵令!二公子!”

    于亲兵退出之后,瞅准卫兵也离开去收拾的间隙,杨令源一个闪身即钻进了中军帐。

    “如何又回来了呢?”正在抓紧整理文牍的年轻军官头也没抬便问道,“是不是忘记了什么重要之事啊?”

    此刻已明白了眼前的这个人为谁,不过,对方却误把自己当作了传令兵,由是,为了不至于会惊吓到对方,杨令源

    遂用尽量平缓的语气答道:“世民,峨眉山一别可是许久不见了啊!”

    一听进了陌生人,异常警觉的年轻军官遂赶紧抬起眼来查看,虽说气氛骤然紧张了些,但从其面部竟看不出有任何的惊惧之色。只是,唯一出现了变化的,即其眼睛里闪过的那一道摄人亮光却于不经意之间就被杨令源在暗处当中给迅速地捕捉到了。

    “来者可是伯真大哥吗?”仅仅数秒过后,对方即认出了眼前之人。

    “贤弟,是我!”杨令源边回答,边抬腿向前迈出了几步。

    “哎呀!好生意外啊!”待完全看清,那年轻军官即从桌案的后面走出来施礼道,“真没想到竟能在这里遇见您。”

    接着,走上前的杨令源当即激动地拉起对方的手感慨道:“愚兄也没料到以前的世民小弟如今竟业已成为一名带兵的‘大将军’了啊!”

    “伯真大哥,让您见笑了!请坐!快请坐呀!”

    “好……”杨令源一面示意对方也坐下,一面说道,“您我同坐,同坐!”

    ……

    甫一坐定,李世民就急切地问道:“伯真大哥,您这两年都去哪儿了啊?如何竟没个消息传回来呢?朝廷中有说……说您已经叛国了的,但我却不大相信,毕竟,您的忠心耿耿那是有目共睹的,不是吗?只……只是您又怎会突然出现在了这里呢?难道……难道说您也是因为知道了皇上被围的消息而专程赶来救驾的不成?”

    对方这一连串的提问看似问题,却无意间也给杨令源提供了两条重要的信息,即一是朝廷确有部分人认为自己叛国;二是当今天子正身处危险当中。

    “怎么?”杨令源万分吃惊地问道,“难不成是陛下遇上了什么危险吗?”

    “愚弟还以为您知道呢,原来,您却是不知道的啊?”

    “贤弟就是带兵来勤王的吗?”

    “是的!此事刚才发生了没几天,而现今又正好是我父亲在此主政,所以,便先差遣愚弟前去做了先锋官。”

    “那贤弟就赶快给愚兄说说情况吧,看咱们能否想出个办法来应对,你说好吗?”

    “伯真大哥的提议甚好,愚弟还正愁没个人商量呢!”

    接着,李世民就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大致地给杨令源讲了一遍。

    原来,目前在东突厥主政的始毕可汗,即阿史那咄吉世乃是于隋大业五年病逝了的启民可汗之嫡长子。彼时,东突厥已臣服于隋朝多年,故而,杨广不但按照惯例拥立了咄吉世继任汗位,而且同意了其续娶之前嫁给了启民可汗的义成公主为妻的请求,这一来嘛,是遵从突厥的习俗;二来当也是为了更好地维护两国的和亲传统。且就在今年,也就是大业十一年年初的时候,始毕可汗还曾特意前来东都朝觐以作为答谢之礼。可是,即在其走后不久,朝中大臣裴矩却认为

    始毕部众强盛,若任其壮大的话,则势必会威胁到隋朝在北方的统治。于是,他向杨广提出了分化始毕实力的建议。觉得甚为有理的杨广接着便想出了以宗室女嫁始毕可汗之弟叱吉设,并任之为南面可汗以牵制住其兄的主意。只不过有些出人意料的是,叱吉设在得到了皇命之际竟无论如何都不敢接受册封。而在知道了这件事过后,始毕可汗遂对隋朝产生出了极大的怨恨。

    当然,这些事情还不足以引发当下的危机。而真正引爆了这场变乱的,乃是突厥大臣史蜀胡悉的被杀。即在前不久,一向善于谋略,且受到始毕可汗宠信的史蜀胡悉在被裴矩以做买卖的名义诱骗至马邑之后遭到了杀害。接着,为了掩盖个中的真实情状,杨广竟又派使者向始毕可汗宣布诏命道:史蜀胡悉背叛可汗前来大隋投降,朕已替您将他处死了。这一欲盖弥彰之语不是明摆着把对方当傻瓜么?于是,恼羞成怒的始毕可汗遂趁其巡游塞北之机,于八月初八日亲率了几十万的铁骑袭击御驾。幸而,义成公主事先得悉了情况,并派人报了警,由此,杨广方才暂时躲过了一劫。

    又过了数天,即八月十二日,杨广统领着御营驰入了雁门关,而其次子齐王杨暕呢,则率领后军进驻到了崞县。八月十三日,于随后追击而来的突厥军队包围雁门郡城之际,隋军上下在惊恐当中不但进退失据,还不得不拆下民房的砖木来做为守城之具。不过,缺兵少械都还不是关键,关键的是城中余粮仅够二十天之用,这便难住了所有的人,也包括杨广他自己,只因需要维持开销的军民已达到了十五万之巨。而与此同时呢,雁门郡的四十一座城池已有三十九座被突厥人给攻下了,且当时所剩的就唯有雁门郡城和崞县这两处。值此紧要关头,突厥骑兵的箭矢又射到了其脚下,故而,彼时已然大为惶恐的杨广遂在抱起小儿子赵王杨杲的同时,哭泣不止不说,还致后来把双眼都给哭肿了。八月二十四日,实属无奈的他在情急之下遂不得不冒险派出一批勇士前去附近的各郡县处求援。这不,李世民即是其父李渊在接到了诏书之后首个被派往勤王救驾的。

    ……

    “我父亲接到了诏令那是一个急呀!先不说其他的,就冲此事发生在河东的地界上,我父亲这个当最高长官的便难以脱掉干系。”李世民说罢眉头紧锁。

    “贤弟可想好应对之策了吗?”杨令源试探着问对方。

    “不瞒伯真大哥您,就是还未想好啊!”李世民摇了摇头道,“您说,只我这点儿人马够干什么的呢?”

    “唐公作何打算?难道都没有派出后援部队吗?”

    “实不相瞒,小弟的这些人马还均是从左屯卫大将军云大人处借来的,甚至还饶上

    了刚招募到的新军充数,所……所以您说,这哪里还抽得出什么后续部队嘛!”

    “唐公手里都没人么?”

    “是呐!我父亲的这个官位就是个空头衔,朝廷连一兵一卒也未调拨,如今手里的这些人大多皆还是从以前任职的地方给带过来的。”

    “看来事情是的确有些棘手啊!”杨令源一边思考,一边说道,“不过……不过应还是有办法可以解决的才对。”

    “今日幸得遇见大哥,您就赶紧给小弟出个主意吧!”听过对方的话之后,李世民似乎已看到了一线曙光。

    “咱们这点儿人马绝不能去硬拼,我看不如这样……”接着,杨令源便附在对方的耳朵边如此这般地讲了一遍。

    “太好了!伯真大哥,就按您说的办!”李世民一拍桌案转忧为喜道。

    ……

    合兵一处的李世民与杨令源用了不到三天的时间便抵达了雁门郡城的外围。接着,在踏勘了一番之后,他们当即决定在一片山坡之上驻军扎营。

    “此地山高谷深,正好可作布置疑兵之用。”杨令源用马鞭指点着道。

    “好!确如伯真大哥所言,咱们就在这一带多插旌旗、多扎草人以为疑兵之计。”

    “贤弟可千万别忘了,需把所有马匹集中起来,并在马尾处拴上树枝往复奔跑以给突厥人造成大兵压境之象啊!”

    “好的,愚弟这便吩咐下去。”

    “贤弟莫急!愚兄的话还没有说完。”杨令源急叫住对方道,“一定记得晚上多竖火把,且用擂鼓助威呀!”

    “好!愚弟立刻亲自去办。”在马上拱了拱手,李世民即叮嘱道,“兄长也要一路小心啊!”

    “愚兄知道了,贤弟就放心地去吧!”杨令源还礼道,“配合好了,咱们自然便能解除掉雁门之围。”说罢,他即扬鞭打马而去。

    ……

    待到半夜时分,他偷偷地就摸进了突厥人的军营,可能是敌军因进展得过于顺利而变得有恃无恐,由此在防备方面便出现了较大的松懈和漏洞,几乎如入无人之境一般,数番辗转闪躲即溜过营区来到了雁门郡城的墙下。

    取出事先备好的飞爪,于抛上城垛口抓牢之后,使出一记“登峰造极”身法的他攀着绳索飞快地就爬了上去。

    ……

    “陛……陛下……陛下!”张顺连滚带爬着冲进了杨广暂居的“寝宫”。

    此时,因多日未曾睡好而正趴在几案上打盹的后者被这一喊可说是吓得不轻,以为突厥人破城了,于是乎,惊得仰倒在地不说,还差点儿就让魂魄飞出了七窍之外。

    “陛下……陛下……”

    当由远及近的声音清清楚楚地传进了耳朵之际,微睁开双眼的杨广方才从那昏天黑地当中给抽身出来。

    “狗……狗奴才……大惊小怪的……干……干嘛?”稍微清醒了些的杨广躺在张顺的怀里有气无力地质

    问道。

    “陛下……捷……捷报呀!”张顺喜极而泣道。

    “什……什么……捷报?”杨广一边挣扎着试图爬起来,一边努力地把问题讲清晰,就像生怕对方要听错似的。

    “陛下,唐公派兵来救咱们了!”

    “李渊么?他派了人吗?人呢?为何还不进来见朕啊?”如同吃了大补之药一般,一下有了精神的杨广遂立马坐了起来。

    “人现正在外面,只是……只是……”

    “只是什么?你个狗奴才,都火烧眉毛了还在那里矫情!”杨广歇斯底里地怒骂道。

    “陛……陛下,来的那人您认识……”

    “狗奴才,既认识你还不直接为朕宣进来,想干嘛呀?”

    “可……可是奴才怕陛下见了会动……动气的……”

    “动气?朕为何要动气?来的人到底为谁?你个狗奴才,吞吞吐吐的,是不是想要急死朕啊?”

    “来的那……那人是以前的果毅郎将杨——令——源!”

    听到手下重重说出“杨令源”三个字之后,杨广不禁心中为之大感震动,倒不是害怕见到对方,而是他对这近乎神出鬼没的杨令源有些搞不懂了。各位请猜一猜,他现在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大家可能料不到吧?他首先想到的竟然是杨令源会不会跟卢太翼学过什么法术,或是什么未卜先知之能。

    “若非如此,他怎可能知道朕被困在了这里,且还是最先赶到救驾的呢?”此问题在杨广的心中逐渐萦绕了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