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风云
字体: 16 + -

第76章 水下破袭(9)

    段毅:“从你提供的情况看,筛查标准设定起来比较容易,如果是我们刑侦队查案子,一般会先根据下面的标准进行排查:

    (1)公司成立时间不超过三年,规模不超过五人;(2)在过去一年中,曾购买通用实验仪器,但公司没有明确经营活动;(3)公司税务报表以零报表居多,基本没有营业收入,纳税额为零或几乎可以忽略;(4)公司没有为员工缴纳福利,也没有个人所得税报表。”

    廖渲:“在这方面,我得虚心向你们学习。我们当下人手有限,我对公司经营了解很少,这次只能求助你们协助。”

    段毅:“没问题,我们在这方面轻车熟路,三天后给你个答复。”

    段毅做事雷厉风行,他领导的刑侦队很快就从萧山区开始,对全杭州的个人和小型经营公司进行排查,最终找出三十七家符合条件的小公司。然后根据小型通用实验室设备采购情况,特别是超声混合器使用情况作为新指标,最后将范围缩小到三家公司。

    段毅决定重点调查这三家公司,为避免打草惊蛇,段毅派出三名经验丰富的侦察员,他们分别装扮成客户或维修人员,实地走访了三家公司的注册经营场所。

    第一个目标是家现代美容体验馆,注册和经营地址都在萧山区,目前仍在正常经营中。这家体验馆规模虽小,顾客到是络绎不绝,绝大多数为女性,而且只接受预约服务。

    除个性化体验外,它还有其他吸引顾客的手段,最主要的就是现场制备高端化妆品。在现场,侦查员亲眼看到了处于工作状态的超声混合器。

    第二个目标是家起步不久的日用化工品实验室,注册和经营地址都在西湖区,实验室只对企业用户开放,目前在经营之中。其主打产品是各种脂质体制剂,其中包括高档香水和多种防护剂,带制冷功能的超声混合器是必备设备之一。

    除此之外,侦查员还看到实验台上摆放着另一台数控超声振荡器,从这家实验室的业务性质判断,它购买这些设备有充足的理由。

    第三个目标是家专营精密设备清洁维护的小型服务中心,注册和经营地址都在上城区。这家公司的全称是上城冠玉无瑕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成立时间在十个多月前,注册场所在一座九层高的商住两用楼内,410单元的建筑面积为五十平米。

    侦查员到达现场时,经营场所房门紧闭,除了门牌号,看不到公司牌匾或标识。根据同楼层一家广告设计公司员工反映,410单元从来就没开过张,平时也极少有人来。

    段毅调出了这家公司的工商档案,公司法人注册情况,以及登记在案的两名员工个人档案,对其真实性进行核实。公开信

    息显示,这家公司法人叫高丰,出生在龙井村,他一家三代都是龙井茶农,算得上是土长的杭州人。

    其他两名员工分别是他的妻子和弟弟。公司经营场所是用高丰本人名义租下的,租金半年一付,手续全部合法。

    从公司税务报表看,公司仍处于试营业期。在财务报表中,每月最大单项支出就是房屋租金,其它支出很少,而且大多是一次性支出,主要用于购买清洁设备和专用清洁剂,其中包括一台带有制冷功能的超声混合器。

    从经营和财务角度看,上城冠玉无瑕的经营状态并无明显异常,其组建过程和试营业期间也没有任何违法行为。段毅把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比对分析,但他没能找到任何关联性。

    三天后,段毅如约提交了调查报告。龙井村和高姓引起了廖渲的特别注意,在十七个嫌疑人名单中,中尉军医高源榜上有名,廖渲对每个嫌疑人的背景都能倒背如流。廖渲清楚记得,高源就出生在龙井村,并且在那里完成了义务制教育,初中毕业后考入杭州二中,他这才离开龙井村。

    此前,段毅的刑侦队已经分析过所有调查数据,除了交叉比对外,他们还与廖渲提供的嫌疑人名单进行了关联性分析,结果没有发现任何疑点。可廖渲还是不放心,他知道人工智能分析的局限性,在缺少明确参数的情况下,比对分析不给得出任何关联性结果。

    比如说,龙井村可能是个重要的关联参数,可人工智能系统并能未收录它,自然就无法依据龙井村与嫌疑人建立任何关联。

    为证实自己的想法,廖渲再次拜访了萧山分局刑侦队,找到了段毅。廖渲问道:“龙井村是个好地方,那里好像有很多人都姓高。”

    段毅:“据我所知,最早迁入龙井村的村民应该是林姓,大致时间是清朝顺治七年。现在已今非昔比,龙井村共有十四个姓氏,林姓已经排在十名之后了,高姓大致排在第五位。不过,高姓有个特点,虽然人数不多,但全村的高姓都沾亲,而且始终保持着某种形式的相互往来。”

    廖渲:“也就是说,龙井村高姓人士即便离开村落,他们也会保持某种形式的联络。”

    段毅:“不敢百分之百保证,但可能性非常大。比如,你那个名单上高姓军官,如果他确实是龙井村人,那他十有八九认识这个高丰,而且能直接或间接地说得上话。”

    此时,廖渲心里已经有数,要不是因为这个案件特别敏感,他会请萧山区刑侦队出面核查情况,直接接触高丰核实情况也会是选项之一。只可惜这不是一般的刑事案件,所以,除了感谢刑侦队的大力支持外,廖渲他并没有把真实想法透漏给段毅。

    佟浩福州地

    区的侦查员空手而归,虽说廖渲查到一些可以旁证,指向性也非常明显,但总体来说,从杭州和福州了解到的情况,没有一项能算得上是确凿性证据。如果就根据当前的调查进展,据此怀疑高源就是特高课的潜伏间谍,未免有些牵强。

    在十七名嫌疑人名单上,高源是榜上有名的,而且排名比较靠前,所以郑飞对廖渲的调查结果并不感到意外。何况,如果高源就是反谍报科要找的人,此前有关王海间谍案中的疑点,也就都能得到合理解释。可从证据角度考虑,在杭州了解到的情况充其量只是推测,甚至连旁证都算不上。

    然而,在东海局势日趋紧张,且大敌当前的情形下,时间并不在反谍报科一边,当下,郑飞担心的是对此案处理不当而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

    假定高源的确是特高课的潜伏间谍,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对其采取强制性措施,非但查不清他的真实面目,而且可能造成原本可控的事件失去控制,特别是在高源还有其他同党的情形下,情况会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假定高源的敌特身份属实,不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的后果同样严重。无论对其监控有多么严密,只要高源还拥有自由,虎鲸突击旅就失去了行动的自由,至少日本海军及时掌握虎鲸突击旅动向的风险非常高。

    据此,在接到陆情组报告后,郑飞决定尽快确认高源的真实身份,在与日本海军可能爆发冲突之前,拔掉安插在虎鲸突击旅中的这颗钉子。为此,郑飞找来他的两员虎将,共商反谍报行动计划。

    佟浩认为,如果高源的确效力于日本海军或特高课,凭借其敏锐的嗅觉,他应该已经觉察到周围那些犀利的目光。特别是在王海身份暴露之后,按常理推断,高源应早就制定好了出逃路线。所以,当下最紧迫任务是尽快搞清高源的真实身份。

    程潜认为,假定高源是日军安插的军事间谍,他一定受过严格训练,而且比王海更难对付,危害也更大。可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一旦操之过急导致打草惊蛇,高原可能会在第一时间毁掉所有不利证据,然后顽抗到底。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们的调查将陷入囚徒困境,既无法承受放走他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又缺少足够的证据逮捕审判他。

    在调查王海谍报案期间,郑飞曾接触过高源,直觉告诉他,假定高源的特高课间谍身份坐实,此人绝非等闲之辈。因此,在谨慎行事的基础上,必须力争一击制胜,否则后患无穷。

    当然,还存在另外一种情况,假如对高源的怀疑不实,情况会更为严重,那就意味着日军潜伏间谍另有其人且仍在活动,而且此人根本就不在反谍报科的侦查视野之内

    ,其危害更大,破坏力也更强。那么,怎样才能尽快甄别出高源的真实身份呢?

    过了好几分钟,佟浩终于打破沉默,他说:“如果高源是潜伏间谍,估计他的级别不会很低,按部就班的调查手段耗时耗力,最后也未必奏效。我认为,要想尽快揭开高源的真面目,引蛇出洞或许是比较务实的选项。”

    程潜:“我赞同这个想法,当下东海局势错综复杂,海上冲突随时都可能爆发,日本海军急于了解我东海舰队的动态。潜伏间谍虽然狡猾,但毕竟是肩负使命的,看到唾手可得的情报,不会无动于衷。”

    郑飞:“高源已在虎鲸突击旅服役多年,非常熟悉我们的运作模式,投出一般诱饵很难诱使他上钩。要想让引蛇出洞计划奏效,我们得拿出点让他无法拒绝的干货才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