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风云
字体: 16 + -

第58章 深海神盾(3)

    然而,当我们把这两架电子侦查机的航行轨迹勾画出来,就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从赤城号起飞的两架电子侦查机抵近赤鲸岛空域后,它们分道扬镳绕行赤鲸岛,而不是把机载探测系统直接指向虎鲸突击旅的水下试验场。

    既然日军侦察机军机执行的是情报搜集任务,而并非武力震慑,绕行赤鲸岛明显是在寻找目标,这说明,日本海军事先并不知道水下试验场的准确方位。

    日向号潜艇到是没有走多少冤枉路,它的确是直接朝着试验场进发的,但海情组认为,日向号原本就在赤鲸岛以南海域活动,它接到命令后沿直线距离最短航线北上,应属理性选择,因此,日向号选择的航线或许只是一种巧合,它激光武器试验场并无直接关联。

    当然还存在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电子侦察机锁定侦查目标后,为日向号提供了目标指引。

    日军空潜侦查力量的最初行为提示,潜伏间谍传递的情报内容比较粗线条,可能只提供了水下激光武器海试的时间段,海试地点只精准到岛屿,而未能提供更准确的坐标方位。

    这些分析和判断显然无法用来挖出潜伏间谍,但至少能排除一些不太可能的情况,比如:直接参与水下激光武器试验人员、运输武器装备人员、直接为水下试验提供支持人员、赤鲸岛守岛官兵、参与或了解海瓜子计划人员。排除这些关键群体,将有助于缩小排查范围。

    秘密战场上的博弈与两军海上对决不同,除了机智勇敢外,有时候也要靠运气,有些看似毫不相关的事件,却可能为调查带来突破,亦或使其走入困境。最近,对日情报处派往日本列岛的谍报小组又有斩获,反谍报科在第一时间就收到了信息量非常丰富简报。程潜阅读了全文,其中有两段内容引起了程潜的注意。

    几年前,在关诚的倡议和推动下,对日情报处技术科积极引入创新技术,尝试将其应用于军事情报分析中,希望借此推动分析手段的突破。

    时任特情组组长就是施棋中尉,他把目光投向了跨学科领域,并率先引入语言刑侦学分析手段,其基本方法是通过分析情报中的语言指纹,寻找敌特的蛛丝马迹。在程潜看到的这份情报简报中,就包括了一个语言刑侦学章节,其中提到:

    “特情组对原始情报进行了语言指纹分析,比对结果提示,特高课近月来搜集到的虎鲸岛相关情报,很可能出自同一名间谍之手,至少经过同一人的撰写或编辑。”

    “部分情报对虎鲸岛上的某些装备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述,但军事用词不够专业,这种欠缺提示,血红龙谍报组织中有非军工领域的科技人员,但他有机会接触到虎鲸岛上的军事设施。”

    在例行工作汇报时,程潜向郑飞汇报了

    自己的看法,他说:“非军工领域科技人员定义比较模糊,但在下步调查中,我们可以暂时排除大批海军战斗人员和工程人员。”

    郑飞:“想必你已经查阅过情报原文,你认为语言指纹的可信度有多高?”

    程潜:“施棋中尉特别指出,在特高课掌握的虎鲸岛机场起降战机情报中,文字描述都是从机头描述到机尾,顺序性和逻辑性极强。而且,不管是有用还是没用的内容,都照本宣科而且严格按既定格式加以叙述,其风格很像是学术论文或者医院病例。”

    郑飞:“职业谍报员的惯用做法是直入主题,重点描述特点和亮点,这种情报描述风格的确折射出与众不同的特征。或许,除具有某种非军工科技背景外,这名潜伏间谍很可能是半路出家,而并非一开始就是职业间谍。”

    程潜:“我同意,在血红龙提供的一份情报中,对黑雕-10a无人歼击机的内置弹舱进行过描述,情报原文中的用词是腹部,而不是我们惯用的机腹。在另外两份涉及抚州号导弹驱除舰的情报中,原文中的用词是船头,而不是舰艏。”

    郑飞:“嗯,这点很重要,如果用船头描述舰艏,说明直接提供情报的日军间谍不太可能是海军战斗人员,更不可能是海军装备维护人员。用腹部描述歼击机内置弹舱,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这好像是个医学术语。”

    程潜:“我也这么想,如果这个推断有一定道理,这提示血红龙可能是名医生,或者接受过医学相关教育。当然,我们暂时还无法排除其它可能性,比如特高课故意误导,或者腹部并非误用,而是联络暗语,或者有某种特殊含义。”

    郑飞:“如果按这个逻辑推断,我们需要重新审视3d测绘组的八名工程人员,还有海上救护队的那名卫生员,他们都在某种程度上符合这些特征。”

    程潜:“如果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医学背景,王海上士的疑点相对多一些。”

    郑飞:“在排查过程中,王海这个名字曾多次出现过,但随后的调查又一次次排除了他的嫌疑。请介绍一下王海的背景情况,我只知道他是海上救护分队的上士卫生员,其任务范围覆盖虎鲸岛及附属岛屿水域。”

    程潜:“王海今年二十六岁,双亲都在杭州人民医院工作,父亲是外科主任医师,母亲是药房副主任药师。五年前,王海从两年制军医学校海上救护专业毕业,实习期间选择了东海舰队,毕业后分配到虎鲸突击旅工作至今,去年刚刚晋升上士。他的家庭背景很好,在校期间表现也很好,在其个人成长经历中没有任何疑点或污点。”

    郑飞:“在我们特别关注的部分案件中,王海确有作案时间和作案机会,可他似乎缺乏作案动机和作案专业能力。”

    程

    潜:“实际情况确实如此。而且,据他的上级军官高源中尉介绍,王海受其家庭熏陶,医学知识非常丰富,但他对其它领域没有太多兴趣,在电子和武器装备方面,王海就更是缺乏基本的常识。”

    郑飞:“高源中尉对王海执行的海上任务都知情吗?”

    程潜:“是的,高源证实,王海在虎鲸岛海域执行的所有任务都是按程序指派的,其中大概只有两次例外。根据高源的回忆,当时王海完成任务后正在休整期间,当他看到海上救护分队人手不足,王海就主动放弃休息,连续出海执行任务。我核实过,在王海主动请战的那两个时间段里,东海舰队没有任何重大行动。”

    郑飞:“换句话说,我们并没有充足理由把王海作为嫌疑人对待,在王海首次登上虎鲸岛之前,类似事件就已经发生过,何况他又缺少作案动机和能力。”

    程潜:“那我们怎么办?”

    郑飞:“暂时把王海作为关注对象之一,但不能把宝压在他身上,我们需要继续推进秘密排查,等有了进展再说。”

    就在郑飞全神贯注地应对这场猫鼠游戏时,海狮装备营和虎鲸中队也在与时间赛跑。为了找到对付日军鲭鲨-3x高速鱼雷的有效办法,海狮装备营四连派遣粟立、孙霖、林渲和何晋前往求龙坞,罗川也专门从虎鲸中队抽调出吴畅和尹鸿,一个专门对付武士-x的项目组应运而生,粟立上尉当之无愧地成为领军人物。

    当大家毫无头绪时,鱼雷随机变轨可谓高深莫测,可一旦掌握其算法,变轨的奥秘就像是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有了从石垣身上获得的原始数据,项目组破解了武士-x的工程原理,为开发反制武器奠定了坚实的数学基础。

    然而,武士-x的控制程序安装在了潜艇火控系统中,尽管虎鲸中队成功实施了海底捞月行动,在日向号上秘密放置了海瓜子谍报装置,但到目前为止,项目组尚未掌握武士-x的控制程序。

    为加快针对变轨高速鱼雷武器拦截武器的开发,粟立决定不再等待,既然已掌握了鲭鲨-3x和武士-x的关键数据,就可以先打造出原型武器进行测试,等获得武士-x的最后一块拼图时,再进行相应的调整。

    经过项目组的不懈努力,五个月后,金枪鱼-ats自主反鱼雷群问世。经过上百次的概念验证和武器测试,金枪鱼-ats的开发工作已近尾声,粟立决定召开一次总结会议。

    粟立:“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金枪鱼-ats已经摆在我们面前。这款纯电力推动的反鱼雷利器长五十六厘米,直径十八厘米,采用复合石墨烯共形高能电池材料,艇尾内置涡喷系统,适合水下高速潜航,其最大航速超过鲭鲨-3x鱼雷两倍。其前端内置智

    能声呐发射器,用于诱骗鲭鲨-3x,弹舱内搭载两枚水下接触式定向电磁脉冲炸弹,用于摧毁鱼雷的声呐导引部。”

    何晋:“鲭鲨-3x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智能化高速鱼雷,采用拖曳式基阵主被动声呐联合制导,而武士-x赋予了高速鱼雷随机变轨能力,最大限度降低了被拦截的可能性。对于反鱼雷武器来说,除了水下航行速度必须远超鱼雷,预判智能鱼雷的运动轨迹尤其重要,当然,后者也是最难做到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