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风云
字体: 16 + -

第57章 深海神盾(2)

    几天后,郑飞走进高华峰指挥所,见到戴勇后,他开门见山地问道:“虎鲸岛人员排查有什么线索吗?”

    戴勇摇了摇头说:“毫无头绪,上次提到的四名雷达工程师,已完成维护任务返回基地;有了虎鲸中队的大力协助,水下3d测绘小组也提前完成任务,八名技术人员全都离开了虎鲸岛。因岛上的医护人员都随舰艇出海执行任务去了,海上救护分队临时决定让王海留在岛上待命。”

    郑飞:“这么说,上述十三名临时登岛人员都没问题?”

    戴勇:“我亲自跟进调查过,他们在岛上执行的任务内容都是提前规划好的,在岛上的活动和行为也都严格遵守相关规程。虎鲸突击旅所有驻岛官兵的活动情况非常清晰,没有发现任何疑点。或许,日本海军在情报领域表现出的质量飞跃,得益于军事科技进步,而非此前猜测的在谍报战线的突破。”

    郑飞:“我们考虑过这种可能性,如果把日军针对虎鲸岛的所有侦查活动都调出来,然后逐项分析,我们发现,日军情报搜集质量的显著提升大致发生在五个月前,这个时间节点比较明显。谦虚一点说,日军总体海上情报搜集能力要略逊色于东海舰队,在过去几年中,日本海军都不曾试装备过新式探测系统,用军事科技进步无法解释五个月前的飞跃。”

    戴勇:“你是说,假定虎鲸岛上隐藏着日本海军或特高课的潜伏间谍,他首次登上虎鲸岛的时间应该是五个月前的某一天?”

    郑飞:“准确地说,应该是开始在虎鲸岛上搜集情报起始于五个月前,他登岛的时间可以早于这个日期。此外,还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日军间谍不一定隐藏在驻岛部队中,如果他曾经登上过虎鲸岛并且经常有机会回访,也同样能获取这些情报。比如,雷达维护工程师就有机会定期走访高华峰。”

    戴勇:“在调查中,我注意过这个参考时间点,可没查到任何蛛丝马迹。不过,处于休眠状态的潜伏间谍最不好对付,可他一旦在孤立岛屿上从事谍报活动,暴露踪迹只是个时间问题。”

    郑飞:“日本海军当然清楚,在海床上部署潜基导弹发射系统意味着什么,他们不会任凭虎鲸突击旅推进这项海底建设,这次显然也是冲着黄鲸岛水下3d测绘来的。”

    戴勇:“从时间节点分析,雷达维护工程师的嫌疑基本可以排除,他们至少和日军在黄鲸岛的侦查活动扯不上关系。从道理上说,我们暂时还无法排除3d测绘组的嫌疑,但我个人认为,3d测绘组作案的可能性非常小。”

    郑飞:“我同意,如果八名测绘技术人员之一是潜伏间谍,他没有必要兴师动众引来日军电子侦察机,他

    神不知鬼不觉地把情报交给特高课岂不更好。”

    戴勇:“这在道理上说得通,3d测绘组是首次在虎鲸岛海域执行任务,他们至少与日军在五个月前的侦查活动没有任何关联。”

    郑飞:“临时登岛的共有十三个人吧,海上救护分队还派出个卫生员呢。”

    戴勇:“是的,王海上士,日军在赤鲸岛和黄鲸岛抵近侦查期间,他一直在虎鲸岛指挥所待命,可我在排查中没有发现任何疑点。此外,我也查阅了王海登岛的历史记录,他初次登上虎鲸岛的时间发生在四个月前,所以,他与五个月前发生的事件应该没有直接关系。”

    郑飞“海情组分析过虎鲸突击旅近月来的海上活动情况,我们注意到,在赤鲸岛和黄鲸岛的任务内容专业性极强,而王海的专业是医疗救护,他没有受过电子、工程、装备或武器方面的训练,除非存在我们尚不知晓的隐情,否则,王海精准截获海军装备情报的确存在专业困难。”

    前期排查工作都无功而返,但郑飞对这个结果并不感到意外,特高课在海军谍报领域的指向性极强,执行任务的间谍大多具有良好的专业背景,一般不从事日常情报搜集活动。如果虎鲸突击旅不在虎鲸岛海域进行一系列敏感活动,如果日军电子侦查机稍许收敛些,戴勇和郑飞或许不会怀疑虎鲸岛上有日军潜伏间谍。

    郑飞:“最近,我们战斗在敌后的谍报小组传递回一条情报,死灰复燃的特高课采取较为激进的海外扩张模式,他们启动了一个代号叫‘血红龙’的海上谍报计划。我们有理由相信,日军近来的海上情报搜集活动很可能与血红龙有关。”

    戴勇:“海雕情报营从未获得过相关情报,这个血红龙是只独狼,还是个情报网?”

    郑飞:“从目前掌握的情报看,血红龙是个谍报计划,其主要目标是虎鲸岛方向的军事部署,它涉及的人数和人员面目暂时还不清楚。目前,我们只知道血红龙大约从半年前开始实施,搜集情报大多与虎鲸岛或和东海舰队有关。”

    戴勇:“特高课重返情报舞台是近几年的事情,虽说特高课无孔不入,可海上情报搜集并非其主业。再说,赤鲸岛和黄鲸岛的情报搜集活动非常专业,这对特高课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我认为,它看上去更像是日本海军情报局的作品,”

    郑飞:“随着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海军权利更加集中并且得到空前的巩固,原来各自为战的情报机构也加速整合和情报共享,这在军事谍报领域表现的尤为明显。”

    戴勇:“你的意思是说,日本海军和特高课在联合行动,日本海军在虎鲸岛海域执行侦察任务时,特高课的潜伏间谍在岛屿上提供精

    准指引。”

    郑飞:“是的,既然我们的对手在不断演变,我们的情报工作也必须适应这个变化趋势。”

    戴勇:“可除了继续排查并修补安全漏洞外,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郑飞:“我们不能总是被动接招儿,我想在虎鲸岛布局并主动投下诱饵,重点考察可疑人员或部门,重新夺回隐秘战线斗争的控制权。”

    戴勇:“有道理,无论是血红龙或其他潜伏间谍,只要他们在虎鲸岛上,就一定不会缺席这些重要事件。”

    郑飞:“赤鲸岛和黄鲸岛的特种作业已经完成,近期还会有其它比较抢眼的行动吗?”

    戴勇:“近期没有计划中的行动,但我们可以创造机会临时安排。例如:1)喷气式空潜两栖无人机海试已有时日,近期可再安排一次海试;2)水下激光武器有进展,近期也可以再安排一次海试;3)黄鲸岛和虎鲸岛沿岸的水下3d测绘业已完成,如果我们借机推进水下施工建设,日本海军一定会光顾。”

    郑飞:“临时安排反而有好处,对于血红龙或其它潜伏间谍来说,他们获取情报的时间窗口会越狭窄,暴露的机会就更多,这有助于对其实施精准追踪。”

    在戴勇的建议和积极配合下,反谍报科决定派出海情组重启秘密排查工作,把排查起始时间放宽到十个月前,重点排查对象是那些登岛时间与日军可疑侦查活动吻合的人员。

    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海情组分析核对了所有人员在虎鲸岛上的活动情况,详细分析了相关人员的背景,对可疑人员的作案动机、作案机会和个人财产变化等进行了先进分析,可他们依旧没有找到任何蛛丝马迹。

    程潜决定把日军有代表性的侦查活动单独提取出来,然后进行特征比对和荟萃分析,他们总结出日本海军在侦察活动中表现出的一些共同特征:

    首先,由于日军侦察机、侦察船和侦查潜艇的航速是已知的,根据其航程和航速,就能推算出日军侦查力量赶到相关海域的时间,海情组把这个时间和虎鲸突击旅的行动时间进行了比对。

    分析结果提示:假定日军侦查力量获得情报后立即出动,那么日本海军应该是在虎鲸突击旅行动前几个小时才获得情报。以虎鲸突击旅近来在赤鲸岛和黄鲸岛的行动为例,如果按这个逻辑估计,日本海军提前获得情报的时间还不足两小时。

    这个时间差非常重要,如果结合虎鲸突击旅的行动过程进行分析,程潜认为如此短暂的时间窗口至少提示了三方面信息:

    第一,日本海军获得相关情报的时间节点是在虎鲸突击旅计划实施阶段,而不是计划制定或行动部署阶段,因此他不太可能是高级军官;

    第二,既然潜伏间谍是在计划实施过程中才接触到相关情报,因此他极有可能是计划的执行者,或者就在计划实施现场;

    第三,考虑到军事行动的特殊环境,加上短暂的时间窗口,潜伏间谍获得情报后,他应该没有时间和机会进行情报接力,因此这些情报很可能是在某个岛屿上就地发出的。

    其次,海情组还注意到,日本海军的侦查方向看似针对性极强,但仔细分析起来却不难发现,其侦查行为大体上仍属粗线条。以赤鲸岛为例,当时,日军电子侦查机赶在水下激光武器测试之前,及时赶到赤鲸岛抵近侦察,其嗅觉可谓敏锐,速度可谓迅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