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风云
字体: 16 + -

第47章 海底捞月(1)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特高课的主要谍报方向是陆上情报搜集。到了二十一世纪末叶,特高课死灰复燃,为应对东海方向翻天覆地的变化,特高课完成了新时期的战略转型,不遗余力地加强了海上和岛屿谍报活动。

    为强化虎鲸岛及周边海域的反谍报工作,郑飞带着程潜和佟浩来到虎鲸岛,与虎鲸突击旅协调反谍报联合部署。会后,郑飞和戴勇一同走出指挥所。

    戴勇问道:“上次海上抓捕行动已有时日,该是到了收获时节吧?”

    郑飞还没来得及回答,在不远处,一个巡逻小组朝他们迎面走来,郑飞巡视四周,将目光投向虎鲸岛码头,他显然是想找个僻静些的地方。戴勇见状提议:“你要是没有其它安排,就跟我回黄尾岛,那里没人打扰。”

    自从收到美穗的行动报告后,郑飞还没找到稳妥的替代方案接近石垣,倾听其他人的意见,或许有助于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从不同角度探索解决问题方案。

    戴勇长期从事海上军事情报搜集工作,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体系,即便戴勇不主动提起这项计划,郑飞也想找机会和他聊聊。何况,戴勇参与了海上抓捕计划,他也知道石垣和武士-x的存在。

    登上黄鲸岛后,两人在两块礁石上了坐下来。郑飞坦承:“目标已返回三菱特种装备研究所两个多月了,估计植入的谍报装置已存储大量数据,我们已尝试过两次,但在操作过程中都遇到些实际困难,没能成功。”

    戴勇:“通常情况下,设局才是最难的,没想到这次会在回收环节遇到障碍。海雕情报营能帮你们做些什么?”

    郑飞:“我先把问题描述一下,看你们在对付这些棘手问题时有什么高招儿。”

    戴勇:“那你说说看。”

    郑飞:“首先,我们尝试在户外接近目标,可石垣外出时极少徒步行走,每次都驾车外出也只是兜风,期间从不停留,所以接近他非常困难。”

    戴勇:“植入装置只要求近距离短暂接触片刻,就能完成数据传输,如果外勤人员抵近目标存在困难,为什么不考虑使用无人机,在运动中接近目标?”

    郑飞:“无人机只能是超小型或者微型的,比如山雀无人机或昆虫无人机,否则太容易暴露。石垣选择的路段有三个特征,初始路段人员密集且后方有特高课尾随,因距离和光线原因,即便是昆虫无人机也很容易暴露;中间路段最长,可石垣的车速太快,这些小东西动力不足,根本追不上他;最后路段车辆稀少,缺乏必要的掩护,也没办法下手。”

    戴勇:“初始路段不太好办,只能在中间和最后路段想办法。比如,可以通过改装来大幅提升昆虫无人机运动速度,只要它能追上去就有机会回收情报,当然,也可

    以考虑让无人机预先埋伏在最后路段,伺机行动。”

    郑飞:“我咨询过罗川,他的工程师告诉我,大幅提升昆虫无人机巡航速度并非易事,除了满足强劲动力要求外,还需要解决空气动力学、噪音和气流干扰等实际问题。在僻静郊外设伏,影响因素太多,现场也难以控制。”

    戴勇:“那就设法在室内接近目标。

    郑飞:“我们尝试过,但在行动过程中也遇到困难,而且不太容易解决。你还记得石垣有个学生吗?”

    戴勇:“记得,好像叫福山。”

    郑飞:“是的,在我们能够接近的室内环境下,比如酒吧和餐厅,石垣和福山经常在一起,几乎形影不离。可麻烦在于特高课在监控福山,在这种环境中传输情报,我们的谍报员很可能被监控福山的特高课精准锁定。”

    戴勇:“特高课为什么会对福山感兴趣?”

    郑飞:“我们估计这可能与石垣坠海事件有关,当然也存在其它可能。无论他们出于什么原因跟踪福山,特高课的出现是个很大的麻烦。”

    戴勇:“或许是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同,我认为特高课跟踪福山的原因是个关键。如果特高课是出于保护目的而跟踪福山,只要我们在行动中不触及福山,到是不用顾忌太多;如果特高课是出于怀疑而监控福山,我们不妨顺水推舟,把责任嫁祸到福山身上。”

    郑飞:“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呐,我们有理由怀疑,特高课外勤特工随身携带着电子设备。”

    戴勇:“你知道是哪类设备吗?”

    郑飞:“不清楚,从特高课监控行为判断,这些设备应具有点对点定向探测功能,在这种恶劣环境下回收情报,我方谍报员暴露身份的风险很高。”

    戴勇:“不过,定向侦测有个分辨率问题,当信号发送方和接收方距离非常近时,它们就会重叠成一个点,在定向探测设备眼里,就不会存在数据发射和接收现象。让你的谍报员尽最大可能靠近目标,从理论上可以骗过特高课的定向侦测设备,在敌人眼皮底下完成数据传输。”

    郑飞:“需要靠得多近才行?”

    戴勇:“三十厘米以内,当然是越近越最保险,最好能贴上去。比如,创造耳语或拥抱机会都可以营造这种有利条件。如果这个办法不行,还可以考虑定向屏蔽手段。”

    在这次交谈中,戴勇未能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但他的不同视角却给了郑飞很大启发。其中,嫁祸于人这个独特思路引起了郑飞浓厚的兴趣,问题在于,福山手中掌握着解决问题的钥匙吗?

    按原定计划,程潜和佟浩完成虎鲸岛上的工作后,他们将随郑飞搭乘直升机返回总部。可程潜的工作还没有完成,他需要在虎鲸岛过夜,次日再返回南京。佟浩只好独自驾驶着快艇

    到黄鲸岛接郑飞。

    在快艇返回虎鲸岛途中,郑飞若有所思地关闭了快艇的推进电机,他想借这个机会和佟浩交换一下意见。

    郑飞:“刚才,戴营长提出一个替代方案,他建议在回收情报过程中,使用电子谍报手段对付跟踪监控的特高课,把责任嫁祸给福山。”

    佟浩:“这倒是个很有创意的设想,如果能实现,倒是有可能解决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

    郑飞:“我现在担心的是,若把控不当则会弄巧成拙,搞得偷鸡不成蚀把米。”

    佟浩:“你怀疑特高课不相信福山会叛国?”

    郑飞:“不,我考虑的是操作层面的问题。假定我是谍报员,负责回收情报,而石垣和福山就坐我的对面。要想把事情嫁祸给福山,我必须事先把一个信号发射器放到福山身上,这个计划才能奏效。”

    佟浩:“是这个道理。”

    郑飞:“假定完成情报传输后,福山当即被特高课抓个正着儿,他一定会矢口否认,声称有人陷害他。即便特高课认为福山是在抵赖,在查清时间真相前,特高课不会断然派出其它可能性,在这个特殊场合,我自然就成了唯一的嫌疑人。”

    佟浩:“这个问题可以用技术手段解决。”

    郑飞:“请说的具体点儿。”

    佟浩:“石垣身上的植入谍报设备采用超近距离信号传输,而事先放在福山身上的传输装置可采用较长的信号距离传输距离。”

    郑飞:“这如何能帮助我解决眼下的问题?”

    佟浩:“我们可以控制情报传输方式,当石垣和福山相互交谈时,他们之间的距离应该在两米之内或者更近,此时,我们激活石垣体内的信号发射器,在超近距内把数据传输给福山。”

    郑飞:“然后呢?”

    佟浩:“然后选择石垣和福山暂时分开的时机,比如到室外吸烟或者去卫生间,再激活福山身上的装置发送情报。”

    郑飞:“嗯,有道理。不过,我们的谍报员就需要分别接近石垣和福山,伺机激活两个不同装置。”

    佟浩:“通过在装置内预设指令,也可以用人工智能手段达到同样目的,从而简化一线情报人员的操作。不过,我还是倾向于人工控制这个过程,这样可以更好地把控局势。”

    郑飞:“接近石垣是可以做到的,如果利用福山去卫生间的机会下手,我们的谍报员就无法确保三米远距离。”

    佟浩:“技术上不存在这个问题,三米半径是石垣体内植入装置决定的,它和我方谍报员使用的激活装置无关。因此,我方谍报员只需从卫生间门前经过,就能激活福山身上的信号发射器,而无需近距离接近他。”

    郑飞:“福山身上的装置使用之后,会留下可追踪到我方谍报员的电子痕迹吗?”

    佟浩:“不会,放到福山身上的装置使

    用过后,会自动清除所有电子痕迹,而且无法再恢复。”

    郑飞:“你刚才提到无需近距离接近福山,你想过没有,此时我方谍报员与福山之间的距离会远大于三米。假如特高课携带的定向探测器处于开启状态,我方谍报员发生的激活指令信号就可能被锁定。”

    佟浩:“你是对的,我忽略了这个关键细节。”

    郑飞:“有解决办法吗?”

    佟浩:“有,可在福山身上的发射器上加一条延迟指令,当我方谍报员知道福山前往卫生间时,在超近距离内激活他身上的信号发生器,但事先给这条指令的执行设定一个合理延时,比如说两分钟之后。”

    郑飞:“这个办法可行,两分钟左右的延时比较合理,福山十有八九还在卫生间里,这有助于我方谍报员摆脱干系,而且石垣也不在福山身边。”

    佟浩:“这样一来,在特高课眼里,福山去卫生间就成了借口,其真实目的显然是为了借机送出情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