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风云
字体: 16 + -

第46章 听风观雨(11)

    很快又到了周日上午,褚英和谢文驾驶一辆绿色三菱吉普车上路了,为了不引起怀疑,他们没有采取惯用的尾随策略,而是选择提前出发,在途中控制好车速,让石垣在半路上超越他们,然后再从后面自然地跟上去。

    在接近高尔夫球场时,路上车辆少了许多,车距大多在四十米左右,褚英示意行动,谢文放飞一架白脸山雀,它搭载着数据回收装置向前飞去。白脸山雀目标很小,无论它在空中说什么动作,都很难被发现,只要它能追上石垣的越野车,并在三米之内坚持半分钟就成功了。

    就在谢文期待着那激动人心的时刻,褚英意外发现一个不利情况。晨光从侧方照耀飞行中的白脸山雀,当前后行驶两辆车的相对速度为零时,如果后方人员稍加注意,就能清楚地看到前方空域中飞行的白脸山雀时。虽然看不清细节,但根据白脸山雀的飞行动作,足以判断出它的无人机属性。

    黑色本田面包车内搭载的都是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员,白脸山雀很容易引起怀疑。在关键时刻,褚英赶紧提醒谢文终止行动,引导白脸山雀向路边的树丛飞去,然后再伺机回收。

    谢文也很快发现了这个问题,在策划行动方案时,他们显然没有考虑到前后车辆的相对速度会接近零,也忽略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存在光线这个影响因素。

    既然路况不适合白脸山雀在车顶回收情报,谢文提出放弃原有策略,改为在越野车侧翼伴飞,伺机在贴近车门处回收情报。褚英听罢,当即调整吉普车在车道上的位置,她全神贯注地观察了好一阵子,最后还是摇了摇头。

    褚英注意到,采用伴飞模式可明显降低白脸山雀被发现的概率,可侧翼伴飞还是不足以避开后方车辆的视野,只要注意观察,还是能发现白脸山雀的行踪。现在,只剩下一个选项可以尝试,那就是用更小的昆虫无人机伴飞,伺机在车门处回收情报。

    在往前行驶五公里就是高尔夫球场了,那里车辆过于稀少,路上几乎找不到任何可提供掩护的屏障,如果继续跟过去,即便不会引起怀疑,在那个路段上也没有机会下手。褚英拐进前方一个岔路口,离开主路后又向前行驶三百米,在一处野外露天停车场内停下来。

    坐在车内观察了一分钟,褚英确认临近车辆都是空的,附近也没有其他人员活动,两人迅速钻进停靠在旁边一辆尼桑轿车里。褚英驾车离开停车场,进入石垣返回的必经之路,等待石垣的越野车刚上来。

    几分钟后,褚英从后视镜中发现了石垣驾驶的越野车,为了避免车速过慢引起怀疑,她略微加快了前进速度。石垣选择从快车道超车,后面那辆黑色面包车也跟了上去。褚英改为匀速驾驶,坦然地跟在后面寻

    找机会。

    在二十多公里的行车路程中,谢文几次想尝试放飞萤火虫无人机,遗憾的是石垣开得太快,萤火虫是微型无人机,它无论如何也追不上石垣的越野车。所以,在最后一刻,谢文只能选择放弃。

    当石垣的越野车开始减速时,车辆已经进入市区,公路上的车辆逐渐多起来,有好几辆并道后挡住了褚英的视线。现在,萤火虫能轻易抵近石垣的越野车了,可四周却一下子多出无数双眼睛,没人知道车内乘客是什么人,也不知道他们的眼睛注视何方,行动风险陡然升高。

    褚英小组的初次尝试以失败告终,在东京都活动两年多来,这是他们遭遇的第一次挫折。冷静分析当前情况后,他们没有冒然行动,而是及时向上级报告情况。收到通报后,佟浩请示郑飞,他命令褚英小组暂停行动,继续留在东京都待命。

    在野外回收情报遇到困难时,比较容易下手的地点就只剩下三菱之家了。与在石垣体内植入耳蜗-2a相比,回收情报会相对容易些,只要谍报员设法接近石垣,只需半分钟就可完成数据传输。

    美穗所处位置最适合完成情报回收工作,因服务工作的需要,她经常可以堂而皇之地靠近石垣,但在其它办法穷尽之前,郑飞不情愿让美穗去执行这类替代性很强的任务。

    郑飞有自己的逻辑,谍报员活动越频繁,暴露的概率也就越高,一旦失去美穗这个特殊情报资源,替代起来将会非常困难。培养美穗不但需要时间,而且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即便有合适的人选,也不一定有机会安插到三菱之家。

    反谍报科有多个谍报小组活跃在东京都,他们都有能力完成这项任务,可它们进入三菱之家存在技术困难。可眼看就要到手的情报总不能就这么放弃,何况石垣身上携带着高价值海军情报,它对东海舰队极为重要。

    郑飞犹豫再三,他最后决定发出行动指令,让美穗伺机尝试回收情报,但他有言在先,尝试的前提是确保安全,如果在行动中嗅到任何异常情况,就必须果断放弃行动。

    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疗养,石垣逐渐恢复了往日的活动规律,周六傍晚,他再次和福山一起来到三菱之家,美穗热情地迎上前去。根据石垣要求的服务内容和数量,美穗估计这师徒二人在这里至少要逗留三个小时。

    在返回服务间的途中,美穗发出行动指令,要求负责后勤支持的特工提供谍报工具。临时交付工具对后勤支持的要求非常高,这显然是出于安全考虑,一旦谍报工具被截获,或者美穗在行动前夕觉察到危险,特高课想查到美穗身上就不那么容易。

    半小时后,美穗拿到一支带有划痕的三菱之家专用圆珠笔,她知道情报回收装置就隐藏在笔帽内。晚上

    21:30时,客人们大多沉浸在醉人的歌舞表演中,服务人员也都在尽职尽责忙碌着,当石垣招呼着要了第二瓶清酒时,美穗决定行动。

    不一会儿,美穗托着一瓶清酒和添加的小吃,轻盈地朝着石垣的桌子走去。她注意到,不远处一直坐着两名中年客人,每人面前只有一扎鲜酿啤酒,而且没怎么喝。一般情况下,如果桌面上只点了少量饮料和小吃,说明客人来这里主要是为了看歌舞表演,他们只想满足三菱之家的最低消费要求。

    美穗走到石垣桌边,按事先想好的计划,她打算在靠近石垣的第一时间,先按下笔帽上的特殊触发装置,然后随手把笔放入口袋里,再给客人倒酒。美穗手指已经触到笔帽,只要向下一压,就会激活石垣体内的数据传输装置,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美穗敏锐的嗅觉嗅到了危险。

    美穗注意到,当她走进石垣的桌位时,附近那两名中年男子不约而同地朝这边张望。美穗一下子回忆起来,这两名男子上周末就在这里出现过,而且两次都是与石垣和福山不期而遇,都坐在不远处的临近桌位。在隐蔽战线逐渐形成的第六感觉告诉她,他们的出现很有可能和石垣有关。

    最初,美穗还以为他们是三菱研究所派出的安保人员,石垣经历那次秘而不宣的意外事件后,加强石垣的安全保卫工作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可今天,美穗注意到一个此前忽略掉的重要细节,这两名男子落座时的角度很特殊,其视角恰好对准福山而不是石垣,尽管这个角度看上去很别扭,可几个小时都不曾改变过。

    美穗忽然意识到,这两名男子很可能是来监视福山的,而不像是来保护石垣的,如果这个判断正确,那他们十有八九是特高课的外勤特工。

    在迷你东京都接受特训时,美穗接受过良好的电子谍报训练,她知道落座时选择特殊角度还有其它解释,那就是这两名男子可能携带着某种定向探测装置。美穗熟悉点对点定向音频探测器或电子信号拦截器,这些精准探测或拦截装置具有定向特性,对探测方向和角度有一定要求。

    美穗当然知道,这些特殊装置通常具有自动定位和追踪功能,在近距离回收情报,数据传输也同样遵循点对点规律。如果这两名特高课执行的是监视任务,那就意味着在三米半径内回收情报时,她自己也将暴露于对方的信号探测范围内,一旦特高课精准锁定她的位置,即便获得石垣身上的电子情报,她也无法逃脱。

    在这决定成败,甚至是生死的片刻之间,美穗果断松开了笔帽上的按钮,圆珠笔划过她纤细的指间落入工作服口袋里。为石垣和福山倒好请酒后,美穗借着去卫生间的机会,她迅速从圆珠笔中取出微型芯片,用

    卫生纸包好,随手丢入马桶中,然后从容地按下冲水感应键。

    美穗不知道特高课为什么要跟踪福山,但她严格遵守了郑飞定下的秘密行动守则,她果断中止行动并及时通报情况。现在,美穗必须等待郑飞完成风险评估,发出新指令后才能行动。

    三天过去了,郑飞依旧没有发出任何指令,美穗心中似乎有了某种预感,这次情报回收任务似乎不那么简单,或者郑飞暂时还没有解决问题的良策。

    从郑飞的谨慎程度判断,美穗猜测这份情报一定有极为特殊的价值。考虑到石垣的活动范围非常狭窄,三菱之家又处在最佳位置,美穗估计这项任务最终还需要自己去完成。初次尝试失败后,美穗丝毫没有气馁,她开始更加留意石垣的一举一动,为再次行动积蓄力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