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风云
字体: 16 + -

第41章 听风观雨(6)

    有时候,专家们苦思冥想解决不了的问题,旁观者一句不经意的话可能会点亮一盏灯。正当靳松苦于没有良策时,唐轩在一旁看得有些不耐烦,他随口说道:“既然美容解决不了问题,何苦去做无用功,不如索性把附近组织弄得血肉模糊,就什么都看不出来了。”

    真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唐轩这句话提醒了靳松,他忽然意识到,美容修复不一定是掩盖微创口的最好办法,破坏手法却可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掩盖微创口和针孔,倒也不至于把组织搞得血肉模糊,轻度皮肤划伤就能起到良好效果。

    按常理说,石垣落水后会在海上漂流好长一段距离,经过多珊瑚礁的浅水区时,皮肤划伤是无法避免的,如果在微创口和针孔处,用锋利的珊瑚制造轻微皮肤划伤,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可珊瑚对海洋环境要求很苛刻,不是哪片海域都有的,而且在不同海域繁衍生息的珊瑚形态各异,表面的钙化颗粒和微生物种类也不尽相同。

    虽说检查医生一般不会对创口进行显微检查,但在使用抗生素之前,为指导抗菌素选择,日本医生习惯做细菌培养和敏感性试验,如果他们意外发现某些特征性菌群,就有可能暴露。在特种行动中,多留一层心思永远没坏处。

    好在求龙山咀有现成的海洋生物学家,陆洋丰富的海洋知识足以解答这个问题。陆洋认为,要把珊瑚划伤做得逼真且避免被敌人发觉,必须在沿途采集新鲜珊瑚。根据陆洋的介绍,赤鲸岛东部和久米岛北部都有珊瑚礁,可在恰当海域顺便采集。

    由于求龙山咀附近海域就找不到类似珊瑚,因此只能在石垣假想的漂流途中,在某个浅水区采集珊瑚样本,就地完成皮肤划伤操作。其实,陆洋的建议实现起来并不难,当丽水号途径合适海域时,可派出带有机械臂的无人潜航器,到浅水区采集新鲜珊瑚标本。

    程潜赶来后,当即开始策划送回石垣的相关技术细节。程潜意识到,虽说石垣水性非常好,但在夜黑风高的大海中畅游几十海里,也绝非易事,因此,程潜需要为石垣找到某种辅助工具,使得长距离安全漂泊成为可能。

    经过仔细思考,程潜想出一个好办法,先岛诸岛居民主要从事种植业,岛上有许多设施利用木材等天然材料。

    由于岛上农用设施比较原始,牢固程度交叉,遇到台风季节,经常会有木板和树桩等物体被吹到海中。在方圆上百海里水域内,都能找到源于先岛诸岛的漂浮物,其中海水浸泡后的朽木是比较好的选择,石垣落水后,在海上抓住一块朽木,随波逐流漂到附近小岛上是比较合乎逻辑的。

    为稳妥起见,程潜核对了事发海域

    的水文和气候条件,他发现戴勇计算的水流速度和方向很准确,但却忽略了一个细节,即石垣趴在朽木上,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半漂浮状态,而且容易受到海风的影响。如果同时考虑风力和水流因素,石垣实际漂浮方向应再向西偏移两度。

    尽管虽然差异很小,但考虑到距离因素,石垣就不太可能出现在伊良部岛,而是应该更偏西一些,其中水纳岛是更为合理的位置。此外,水纳岛还有个便利之处,那里位于宫古列岛边缘,如果潜艇从西侧抵近水纳岛,被发现的几率将会非常之低。

    程潜判断,赤城号发现丢了石垣这个重要人物,首先会在航母上寻找,等它们意识到石垣可能落水时,估计已到次日中午,他们届时一定会派出舰艇和战机执行海上搜救任务,那时赤城号早在事发地点以东三百海里开外水域。

    因无法准确判断石垣落水地点,海上搜索只能一路向西推进,最远也就到久米岛北侧海域。因赤城号经过久米岛时,福山曾见到过石垣,估计赤城号会把搜索西侧边界划在鸟岛或栗国岛海域。

    如果这个判断是正确的,赤城号优先搜索的岛屿应该在渡名喜岛一带,至少不会一下子将搜索范围扩大到水纳岛。到时候,石垣就只能指望当地农民搭救了。对郑飞和戴勇来说,这算得上是个利好消息,赤城号救起石垣越晚,今晚特殊审讯留下的痕迹消失得就越彻底。

    眨眼间已是午夜时分,仲羽给石垣戴好呼吸面罩,并在气体加湿瓶中,小心加入超短半衰期吸入性催眠剂。在仲羽的协助下,周清把熟睡中的石垣放入蛟龙-16中,程潜把一块刚从海水中捞起的朽木放在石垣身旁。

    周清带着陆战队员把蛟龙-16搬到骑警-20上,徐烁和程潜留在机上,负责投送蛟龙-16。靳松带上两套潜水服和氧气瓶也登上了直升机,其中一套是为自己准备的,用于从直升机转入丽水号潜艇时使用。另一套有两个呼吸面罩,周清在护送石垣上岛时会用到,两个呼吸面罩主要是为了使用方便,石垣从潜艇出水时,可与周清共享一个氧气瓶。

    靳松登机那一刻似乎想起了什么,他转身问地面上的仲羽:“石垣体内有多种致幻剂和麻醉剂,从最后以此注入药物的时间计算,这才刚刚过去几个半衰期,你确定这些药物不会留下任何可检测的痕迹?”

    仲羽信心满满地回答说:“除了审讯鸡尾酒,其它都是吸入性药物,半衰期非常短,只有几分钟至几十分钟,等敌人发现石垣,已经过了十多个半衰期了。你就放心吧,即便是做血液分析,敌人也找不到任何痕迹。”

    一切准备完毕,骑警-20升空向南飞去,它先在虎鲸岛

    军用机场降落。短暂停留后再次起飞,它在抵近赤鲸岛时逐渐降低高度,进入超低空掠海飞行模式。在赤鲸岛以西六海里处,骑警-20发出中微子询问信号,收到丽水号潜艇的应答后,它在距离海平面五米悬停。

    周清进入蛟龙-16后,徐烁打开骑警-20吊舱,随着舱门缓缓开启,蛟龙-16头朝下滑入水中。十秒钟后,靳松纵身跳入海中,借助蛟龙-16的动力,向丽水号母艇驶去。丽水号艇尾舱门自动开启,蛟龙-16拖着靳松潜入舱内。

    丽水号继续朝着先岛诸岛潜航,距离水纳岛还有六十海里,附近有一处已沉入海平面的珊瑚礁。丽水号在一片平坦的海床上停下来,它释放了一个微型无人潜航器,其侧翼携带机械手臂,可在水下采集各类样本或排险作业。

    这艘无人潜航器的智能化程度很高,仲羽输入所需珊瑚尺寸和数量后,这艘无人潜航器自行进入珊瑚礁寻找合适目标,伸出机械臂采集符合要求的珊瑚样本,将其放入样本舱内。

    十分钟后,无人潜航器带着六块合适尺寸的活珊瑚,回到丽水号舱内,其中一块珊瑚有个半球形凹槽,里面还藏着两只海胆。

    丽水号是万吨级攻击型潜艇,艇内空间较大,多功能室内还配有折叠式操作台,虽说不是手术专用,可有了稳定的操作台,靳松就能在潜艇上完成精准操作。

    在骑警-20升空前,吴畅已模拟好人体在海水中挣扎时的运动特征。据此,靳松交替使用不同的活珊瑚,他按人体运动的反方向,朝石垣的肘窝、肘后、手臂、胯部和肩背划去,形成浅表组织切割伤。其中,肘部的两道划伤最为完美,它们很好地掩盖了石垣肘部的微创口和针刺点。

    参照唐轩的建议,靳松用最后一块珊瑚在石垣面颊划了几道伤痕。唐轩的建议是基于心理方面的考虑,他认为,当切割伤严重程度差不多时,伤者会不自觉地把注意力集中在面部。

    其实,医生也不例外,它们也会特殊留意面部的外伤,而且会花时间为伤者做解释工作。靳松希望通过这些细节上的精心安排,最大限度掩盖石垣肘部的微创口和针刺点。

    丽水号继续向南航行,抵近水纳岛四十海里时,舰长发出信号,提醒蛟龙-16准备脱离母艇。在战友们的协助下,周清把石垣放回蛟龙-16舱内,随着舰尾舱门再次开启,周清驾驶蛟龙-16朝着水纳岛西岸驶去。

    在这片海域,最需防范的是日军巡逻潜艇,果不其然,蛟龙-16没走多远,反潜机就报告在八重山列岛东侧发现一艘日军潜艇。这艘潜艇距蛟龙-16约二十海里,正由南向北航行,航速二十节,如果继续既定航线行

    进,这艘潜艇将在伊良部岛海域与蛟龙-16迎头相遇。

    这是个很棘手的情况,前方海域潜行航道狭窄,珊瑚礁林立,没有太多回旋余地。对蛟龙-16来说,最安全的策略是主动下潜寻找临时庇护所,等日军潜艇经过后再继续前进。

    可蛟龙-16是微型潜艇,它的续航能力有限,如果途中再遇到另一艘日军潜艇,它携带的氧气和镇静药物都可能耗尽。因此,这个看似稳妥的应对方案,或许用不了多久,就可能带来更大的风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