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风云
字体: 16 + -

第40章 听风观雨(5)

    在虎鲸岛短暂停留之后,骑警-20继续南下,在途中与负责接应的隐形潜艇会合,贴近水面把蛟龙-16送入大海。从水下进入母艇后,蛟龙-16可搭顺风车直达伊良部岛北部海域。然后,蛟龙-16伺机潜入伊良部岛北岸,把石垣送上沙滩就算完成任务。

    郑飞是搭乘骑警-20来的,直升机有现成的,可潜艇尚无着落。虽说东海舰队有各型潜艇执行常态化巡逻任务,因潜艇航速较慢,要想在特定时间特定海域有合适的潜艇接应,就必须提前做好安排。

    郑飞:“你们在虎鲸岛海域有潜艇活动吗?”

    戴勇:“有,可海雕情报营的潜艇都是用于侦查目的,大多是无人潜航器,关键问题是体积太小,提供情报支援和掩护毫无问题,投送蛟龙-16就办不到了。”

    郑飞:“那就只能向江苏号航母战斗群求援了。”

    戴勇:“我先联络一下陈栋,虎鲸岛回归后,他们海豚突击营的潜艇非常活跃,主要承担着虎鲸岛近海的战斗巡逻任务。”

    陈栋很快做出决定,海豚突击营的潜艇正在虎鲸岛北部和东部海域活动,距离虎鲸岛最近的无人潜艇也在一百八十海里之外,有人潜艇的距离超出两百二十海里。

    看来,这条路也走不通,由于时间紧迫,现在只能尝试联络江苏号航母战斗群,他们近两天一直在虎鲸岛东南海域活动,在虎鲸岛和先岛诸岛之间的海域,很可能有江苏号麾下的潜艇。

    江苏号航母战斗群执行的是战备巡逻任务,其动向属于机密信息,即便是海雕情报营,也无权直接申请使用战斗群的主力潜艇,戴勇只能通过旅长请求支援。十分钟后,戴勇接到作战参谋蔚锋上尉的电话,他受江苏号杨帆司令员的委托,奉命为虎鲸突击旅提供战术支持。

    根据蔚锋提供的消息,在今后四十八小时内,他们在这片海域有两艘潜艇可用。一艘攻击型无人潜艇在虎鲸岛西南方向活动,距伊良部岛间的直线距离约九十五海里,这艘无人潜艇的智能化程度极高,只要输入准确坐标,它会自动将人员和物资投送到目标海域。

    另一艘是有人潜艇,就是大家熟悉的丽水号磁流体动力主战潜艇,它在虎鲸岛东部海域活动,距伊良部岛约一百二十五海里。

    由于此次行动需要搭载特殊乘客,无人潜艇虽然便捷,一旦在途中遇到意外情况,很难及时进行有效处理,所以戴勇更倾向于搭乘丽水号。

    郑飞也赞同戴勇的选择,他认为对航速较高的磁流体动力潜艇来说,三十海里的差距很容易弥补,何况完成微创植入手术还需要些时间。丽水号同步向南潜行,在指定海域和骑警-20会合,这样做简单有效。

    蔚锋原则上表示同意,但他需要向司令员通报情况,

    得到批准后才能改变丽水号的航向。谈话结束时,蔚锋特别提醒戴勇和郑飞,丽水号是主战潜艇,吨位比较大,加上先岛诸岛东北海域环境复杂,赤城号麾下的反潜机和潜艇经常出没。

    在没有任何干扰和危险信号的前提下,丽水号抵近先岛诸岛的极限距离是三十海里,所以蛟龙-16需要自行跑完最后的那段距离。

    时间掌握得恰到好处,戴勇和郑飞刚协调好运送工具,周清驾驶着快艇就赶到了。不一会儿,一架从南京方向飞来的运输机抵达岱山岛上空,曾庆开启电子信号指示器,准确标注出空降点。当空中出现三个降落伞时,四名陆战队员朝落地点跑去。

    靳松摆脱降落伞后,带着四名战士把两大箱子装备抬进了求龙坞。此时,石垣仍处于深度睡眠状态,在仲羽的帮助下,靳松迅速架起移动式c-型臂x-光机,对石垣的肘部进行透视检查。

    在x-光下,石垣肘内的钛合金内固定钢板清晰可辨,透视结果证实了他们此前的判断。根据尺骨鹰嘴骨折线愈合情况,疤痕吸收情况和外科缝线留下的色素沉着推断,手术修复时间大约发生在一年之内。

    虽说这类手术并不复杂,但那精美的切口和缝合技巧,还是给靳松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他看来,判断一名外科医生的专业水平,只需查看他留下的刀口和缝线就会一目了然。

    郑飞:“请用科普语言解释一下石垣肘部情况。”

    靳松:“人的上肢由上臂和前臂组成,上臂有一根粗壮的长骨,叫肱骨,前臂有两根稍细的长骨,分别叫尺骨和桡骨,前臂和上臂骨骼末端共同构成肘关节。肘关节处有个解剖部位叫鹰嘴,在临床上,该部位骨折占全身骨折的百分之一。在治疗上,钛合金钢板内固定最为常见,根据x-光透视判断,石垣接受就是这种手术修复。”

    郑飞:“这块内固定钢板近期被取出的可能性有多大?”

    靳松:“钢板取出与否取决于骨骼愈合等多种因素,眼前这块钛合金钢板植入时间至少有十个月,目前骨折愈合情况良好,看不出任何不良反应。我判断这块钢板终生留在机体内的可能性较大,至少短期内被取出的可能性极小。”

    郑飞:“我们打算利用这块钛合金钢板,隐藏一个微型电子谍报装置,请评估这个装置被发现的概率。”

    靳松:“x-线无法穿透钛合金钢板,在x-光片上,显示的永远是一片高密度白色影像,如果你的谍报装置放在钛合金钢板内侧,通过透视被发现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从概率角度分析,微信谍报装置被敌人发现的情况有两种,第一种是手术切开,第二种该装置发出特征性电子信号。”

    听到这儿,郑飞心里有数了,既然在临床上取出钢板的概率

    很低,第一种情况就不太可能发生。因植入装置一般采用被动信号接收模式,因而不会发射特征性电子信号,就不会发生第二种情况。何况,选择恰当的装置可进一步降低被发现的可能。

    程潜带来了五种各具特色的可植入谍报装置,郑飞让程潜、吴畅和靳松三人共同参与选型。在选型中,程潜负责考虑谍报方面的问题,其中包括情报回收的难易程度;吴畅负责考虑无线数据接收问题,其中包括灵敏度和信噪比;靳松负责考虑植入装置的难易程度,其中不留痕迹是主要指标之一。

    三人很快就达成一致意见,他们选中的谍报装置名叫耳蜗-2a,这是一款无线信号探测存储器,灵敏度极高,且拥有环境噪声滤过功能。其中,数字2代表存储容量为256g,字母a代表atp酶。耳蜗-2a外形为圆柱体结构,长十毫米,直径三毫米,有良好的柔韧性,插入组织时留下的痕迹非常微小。

    由于电池本身占据空间,而且还可能引起肘部组织不适或痛感,造成植入装置暴露。为克服这个令人头痛的问题,耳蜗-2a用atp酶来替代电池材料,在需要能量时,atp酶可水解组织中的高能三磷酸腺苷,为装置提供能量。从理论上说,只有当atp酶耗竭或芯片存满,耳蜗-2a才会失去作用。

    为确保放置准确,靳松选择在x-线透视下操作,因房间内不具备x-线防护条件,他要求郑飞等人暂时离开。靳松穿戴好防护铅衣和防护镜后,在c-型臂x-光机透视引导下,他小心地把耳蜗-2a插入石垣的肘内,将其巧妙地隐藏在钛合金固定钢板内侧,整个操作过程只用了六分钟。

    对靳松来说,最大的挑战不是植入过程,而是创口美容,除了耳蜗-2a植入时会在肘后留下微创口,在审讯过程中,肘窝处还留有一个静脉穿刺点。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经常会有微小的皮肤损伤,只要不感染,在肘部的微创口一般不会引起注意。

    可遇上石垣这个特殊人物,再加上昨晚发生的“意外”事件,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即便赤城号确信石垣是意外落水,他安全返回后也会很快接受全面体检。换言之,石垣必须在拂晓前回到他该去的地方,无论多么微小的创口,也不可能在几小时内愈合,因此,创口美容就成了掩盖真相的唯一手段。

    靳松花了半个多小时间处理这两处微创口,他先用生理盐水冲洗,然后用生物酶降解血红蛋白,去除血红素形成的浅红色。为了防止创口感染和组织水肿,靳松在微创口内滴入广谱抗菌素和皮质激素,最后再用无色液态生物胶粘合创口。

    经过美容处理后的创口看上去完好如初,可靳松还是不太放心,他请唐

    轩和仲羽在近距离观察评估。唐轩凑近创口仔细看了看,他觉得问题不大,即便在灯光下也很难发现原有皮损。

    可仲羽认为,如果观察者受过专业训练,仍有可能发现皮损,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就会产生欲盖弥彰的结果,说明皮损下一定有文章。

    仲羽说得有道理,虽说为石垣做体检的医生不一定是整形专家,可他一定受过良好的医学训练,如果仲羽能看出皮损,说明靳松的处理手法还不够完美。可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