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
字体: 16 + -

六净土诸经中唯此经备摄圆妙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以弥陀十念必生之大愿为本深明三辈往生之因

六、净土诸经中,唯此经备摄圆妙,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以弥陀十念必生之大愿为本。深明三辈往生之因

六、净土诸经中,唯此经备摄圆妙,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以弥陀十念必生之大愿为本。深明三辈往生之因,广摄九界圣凡之众,正显持名念佛之法,直指往生归元之路,是故此经称为净宗第一经也。

佛陀当年在世,专门介绍弥陀净土的有三部经,称为净土三经:《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和《观无量寿佛经》。后来的大德把《华严经》的《普贤行愿品》,和《楞严经》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附在三经后面,合称为净土五经。现在我们看到的净土诸经,是五经一论。一论就是《往生论》,是天亲菩萨作的,专说修持弥陀净土。

在这些经论中,唯独《无量寿经》介绍西方世界最为详细,最为圆满。所以说“此经备摄圆妙”。‘圆’是圆满;‘妙’是赞叹。无论在言论、方法、境界,都达到了究竟圆满;而且经文不多,真是妙!这一句是纲领,“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菩提’译成中文是‘觉’。‘菩提心’就是‘觉悟的心’。什么样的心才觉悟?真正认识清楚这个世界生死轮回可怕,这心就觉悟了。真正发心想要超越六道轮回,求不生不死,这心是觉悟了。如果再能发心,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心是大觉,是无上觉,是究竟觉。这就是发菩提心。

发无上菩提心,就是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若是心不觉,就是迷。迷在那里?迷在六道,迷在生死,因为他没有超越三界的念头。我们称阿罗汉为‘正觉’,因为他发愿超越六道轮回,了生死,出三界。我们想求升天,这也是觉,但不正,因为升天尚没有离开六道。天道只比人道好一些,寿命长一点,死了以后还是堕落,还要轮回,所以虽觉不正。出三界才称‘正觉’,明心见性才是‘正等正觉’。

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称作‘无上正等正觉’。若是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实践无上正等正觉。你真有这心愿,老实念佛,人家问你:‘今天干什么?’你说:‘今天在作无上正等正觉。’作无上正等正觉就是作佛。今天没有作别的,今天在作佛,天天都在作佛,这还得了!

“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这是修持重要的原则。怎么作佛?要专念。专念这部《无量寿经》,专持这句阿弥陀佛名号。不念经的时候,就念佛;不念佛的时候就念经。二六时中,净念相继,就成功了。这就是作佛。如果我们不念佛,不念经,就会打妄想,妄想就是造六道轮回之因。贪心起来了,就作饿鬼。人死了以后,堕入六道,不见得都到鬼道去,为什么常常讲人死作鬼?这话说得也有几分道理。你们想想看,在贪、嗔、痴的念头里,就是贪心最重。若贪心重,贪心引导你沦落到饿鬼道;嗔恚心重,就到地狱道。毕竟是贪心重的人比较多,沦入饿鬼道的人自然就多了。诸位同修一定要记住‘一向专念’。现在的世间是乱世,欲出离乱世,最宝贵的是光阴。要把这宝贵的光阴做正经事;正经事就是念佛,就是作佛。不要把宝贵的光阴浪费掉,这才是一个真正觉悟的人。

念佛法门最忌讳的是夹杂。我们的目的是修清净心,心一有夹杂,就不清净了。念经,专念一部;发心讲经,也专讲一部。如果你发心专讲《阿弥陀经》,一生就讲这一部,不讲第二部。能讲到三百遍、四百遍,后人看到你,一定合掌称你‘阿弥陀佛’,你等于是阿弥陀佛再来。要是什么经都讲,就什么都不是,这样很难成就。诸佛讲经是为教化众生。教育是师道。老师把自己走错的路告诉后人,使后人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是教学。今天我把过去走过的错路告诉你们,你们不相信,还要照我的错路去走,真是冤枉!

我走的什么错路?就是当初没有专习一经,专讲一经。如果我专门讲《无量寿经》,或者专讲《阿弥陀经》,我今年讲经已经三十一年了。三十一年不中断的话,今天走到全世界任何地方,大家必定称我‘无量寿佛’、‘阿弥陀佛’。年轻的时候无知,好高骛远,虽然有老师指导,但不相信,现在才真正觉悟。觉悟之后,我什么经都不讲了,人家来请我讲,我说:‘谢谢,不会讲。’人家说:‘你从前讲过了。’从前我真是胆大妄为,胡说八道,现在不敢讲了。现在我只讲三部:《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普贤菩萨行愿品》和《无量寿经》合起来是整部的经典。本经第二品‘德遵普贤’,经中多次讲到普贤道、普贤行。所以,魏源居士将《普贤菩萨行愿品》列在三经之后,称为净土四经,这的确是很有慧眼,很有道理。我们用这三经求生净土,就决定有把握,决定靠得住。不可以贪多,贪多会坏事。大家要记住‘一向专念’,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专念就行了。

“以弥陀十念必生之大愿为本”。为什么‘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我们就有把握往生,而且决定往生,一点都不怀疑。凭什么?就凭四十八愿里的第十八愿‘十念必生’。十念都必定生,何况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那有不往生的道理!这是往生的依据,一点都不要怀疑。经中明白开示三辈往生之因。净土有上、中、下三辈,《观经》里把它开为九品。九品就是三辈的展开,三辈是九品的归纳,意思完全相同。文字虽有详略之别,但义理完全相同。这义理在《无量寿经》里讲得相当详细。“深明三辈往生之因”,讲到经文,我们还要详细讨论。

“广摄九界圣凡之众”,‘广’是普遍,普遍摄受九法界。九法界里的菩萨、缘觉、声闻是圣人;六道是凡夫。所以,念佛法门所度化的对象是九法界所有一切众生,比《华严》、《法华》广大得多,是《华严》、《法华》之所不及。

“正显持名念佛之法,直指往生归元之路”。持名念佛的方法‘直指往生归元’。‘归元’就是见性成佛。念佛法门就是教我们明心见性,证无上正等正觉,成究竟圆满的佛果,这才叫归元。不仅在娑婆世界如此,在十方三世,无量无边恒沙诸佛国土里,亦复如是。要想究竟归元,只有一条路,念佛法门。一切诸佛成佛,就是走这条路。

现在佛把这条路指授给我们,我们依照这条路走,一生必定成佛。所以,你要依照这路子去修行。你能这样做,十方诸佛对你的修行都佩服得五体投地。为什么?他们成佛经历无量劫,走了好多冤枉路,吃了好多苦;你真幸运,一下就把成佛之道找到,这一生就成功了。他们要修三大阿僧祇劫,修无量劫才成佛,而我们几天就成佛了,这一生就如愿了。这是令一切菩萨不得不佩服的啊!

诸位同修今天要是肯接受这法门,我也佩服你。我走了三十八年才找到这条路,你怎么一学佛就把这路子找到了;我比你多走了三十八年冤枉路。若是你能相信,那是你的福报。要是你不肯相信,你走我走过的老路子,走三十八年,未必能有我这成就,未必走得通。若你要走诸佛那条路,你就去念《大藏经》,三大阿僧祇劫也未必有成就;这一生没指望了,还不晓得要搞多少次六道轮回。这要知道,千万不能再当面错过这修行的法门。这是‘直指往生归元之路’。

“是故此经称为净宗第一经也”。为什么称净宗第一经?古德有个比喻,以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门来作比较,《华严经》第一。《华严》跟《无量寿经》比较,《无量寿经》第一。这不仅是净宗的第一经,也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的第一经。我们必须知道!因为它是直截的成佛之道。你要懂得这个事实,才知此经不仅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第一经,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讲的第一经。所以,受持本经的功德就不可思议了。受持这一部经就等于受持全部《大藏经》。受持这一部经要一个字都不漏。受持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门,也是受持十方三世诸佛如来无量劫所宣说的一切法门。

当今几个人能认识这部经?为什么摆在面前,却当面错过?因为不识货。真能识货也不简单,中国人讲,‘只怕不识货,不怕货比货’。我是比了三十八年才比对出来的,才认识它,这才清楚明了。然后遇到黄念祖居士,他给我作证明,果然是找到了。有一些人总是有点怀疑它是第一经,讲的语气不敢肯定,模棱两可。黄居士给我证明,完全肯定它是第一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