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明
字体: 16 + -

第二十八章 世界上只有一种病

    众人吃饱喝足之后,韩溯让谢帮略和宋家母子留守客栈,自己去楼上取了所有在关帝庙缴获来的金银首饰,再把身上剩余的银子都给了林奴儿,让她和翁家兄弟、三位里长一起,领着那几个青壮妇人,出门去典当银两以及采买牛车、米粮和锅碗等物资。

    一番交代之后,众人领命而去,他则去探视胡老大的伤情。

    ……

    “韩公子,当年马家堡之事,小老儿也是参与其中的,此事并非外间所传,有什么妖魔邪祟作乱,公子大可放心。”

    “哦?先生不妨详细说来,韩某感激不尽。”

    韩溯到了同德斋,探视了胡老大一番。胡老大的伤情还算稳定,只是还有些低烧,这是身体免疫系统的自我保护机制,有助于病情的恢复,他见这边并无变故,便与医馆掌柜的聊起了当年马家堡灭村之事。

    那掌柜的沉思良久,又向韩溯告一声稍等,躲去柜台下面翻找着什么。

    “找到了。”那掌柜从一摞旧账册下面,翻出一个泛黄的册子,掸了掸上面的灰尘,递给了韩溯。

    韩溯接了,打开一看,里面是当年这同德斋接诊的记录,有马家堡的,也有城里其他病人的病例,看来是一本医疗日志之类的东西。

    掌柜的踱出柜台,走到韩溯身边,指着其中一页道:“公子请看,这一位病患当年便是由我接诊,此人为外邪所缚,肝火炽盛,血热沸腾,灼烁阴血郁结于颈部而成瘿块,青筋显露,结如蚯蚓,我开了些清肝解郁之药与他吃,十多日便痊愈了。”

    从那日志上的文字记载来看,这位病人当年确实是被医治好了返乡的,韩溯不禁大为奇怪,这日志与车把式所言竟然南辕北辙,相去甚远。他看完一篇,又往后翻看几页,却发现了一丝端倪。

    “不对啊,除了刚才那人,其他几位马家堡的病患,为何只有接诊时的记录,和开出的处方,却没有康复的记录呢?”

    “额……”那掌柜的一时有些语塞。

    “因为他本事不济,是个十足十的庸医,把那几户人家医死了!”话音刚落,就见刘银刀背着药箱,站在医馆门口,冷笑着嘲讽那同德斋掌柜。

    韩溯抬头看一眼刘银刀,刘银刀走进医馆,放下药箱,向韩溯施礼道:“公子可是在问那当年马家堡之事?”

    韩溯拱手回礼,尊敬道:“刘先生也知晓此事吗?韩某愿闻其详,请先生赐教。”

    那刘银刀再施一礼,对答几句,问清了韩溯的用意,又对那同德斋掌柜的又冷哼一声,沉声道:“公子有所不知,十年之前,在下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草泽医人,只在街巷郊野行走,为人诊治。那一年,马家堡突然邪疫并发,一时有许多病人来盂县医治,有的穷人挂不起他们同德斋的诊,就求到我刘某人的身上。因此,当年在下也是参与其中的。”

    那刘银刀对此事记忆显然比同德斋掌柜的更清晰,他拿过韩溯手中日志,翻看几下,便将事情本末娓娓道来:“那些庄民地处偏荒,饮食匮乏,正气内虚,汗耗气伤,以致外邪入侵,筋瘿只是他们的痼疾,邪毒才是致命之因。”

    “这些庸医不通经典,不察患情,嫌那些庄民家贫无钱,便只开些养血舒筋之药,延误了病情,导致最后这一庄之民,家家缟素!只是生民何辜啊。”

    “姓刘的!你别在这红口白牙的装清高!你也好不到哪去!如今你那福源堂的诊金,要价比我同德斋还贵上三成!你的良心呢?”那同德斋掌柜的见刘银刀如此贬斥自己,也是恼羞成怒,指着刘银刀叫骂,气的胡子都歪了。

    “是,我是要高价了,但我不像你!至少我没有医死人!”刘银刀毫不畏惧,迎着那掌柜的唱起了反调。

    “你!你是没医死人,你是把病人治的倾家荡产!”

    两人一下争吵起来,脏话里夹杂着什么“湿热蕴结”、“阴竭阳脱”、“七情内伤”,还有什么“正虚邪恋”、“热毒炽盛”、“肝失疏泄”之类的词汇,叨叨叨像机关枪一样往外蹦,听得韩溯一个头两个大,耳朵都快炸了。

    韩溯站起身,一手一边拉开两人,道:“二位别吵了!现在不是吵架的时候,韩某是要弄明白,那个庄子倒底是如何覆灭的,现在又能不能住人的问题。都坐下慢慢说,还有,不要掉书袋,讲的直白一点。”

    在韩溯的劝说之下,两人吹胡子瞪眼地慢慢把当年的情形详详细细对了一边,彼此都发现对方了解的情况有片面的地方,而当年的自己,所掌握的也不是全局的面貌。

    不过好在韩溯听懂了。

    他从两人对各个病人症状的描述,再结合自己生前陪父母看医药节目时留下的印象,大概猜出了答案。

    那种不会传染的灭村之症,是细菌性败血症。

    败血症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血液中毒的病症,多发生于免疫力比较差的患者。细菌进入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后,在血液中繁殖,同时释放毒素,导致患者全身性的感染。

    即使是最常见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只要进入血液,也可能会引起败血症。

    败血症治疗起来十分不易,死亡率一般在六成左右,如果发展到了化脓阶段,靠目前这个时代的医疗水平,根本无法控制住病情,一个活蹦乱跳的成年男子,可能在短短的十天之内就会丧生。

    那马家堡一带的庄民,因为生活一直贫困,对肉蛋类食物的摄入不足,导致普遍的营养不良,进而抵抗力下降,为败血症的入侵打好了基础。

    加上马家堡地处偏僻,庄民们对水果、海产品的摄入量几乎为零,导致了碘的匮乏,因此有半数的庄民在患病之前,本身有大脖子病(甲状腺肿大)。

    又因为那里干旱少水,庄民们洗漱不勤,甚至一个月都不洗一次澡,导致了很多患者都有体藓类的皮肤病。

    以上三个原因,导致了三个非常不妙的后果:

    第一是庄民们因为贫穷,而得不到妥善的救治,往往是开一副药就回家了,没有长期住院观察。这既是病患财力上的限制,也是唯利是图的医者的失德。

    第二是庄民们本身自带的痼疾,如大脖子病和体藓脓疮等,会干扰医生的判断,让当时的很多医者,并没有将患者当作败血症去思考和治疗,延误了病情,导致病患在短时间内发展成心包炎、脑膜炎和转移性脓肿,最终无药可治一命呜呼。

    第三是各个医馆都不想自己名誉扫地,对此事都是采取遮掩或是推卸责任的方式,造谣传谣,让城里百姓怀疑是马家堡的人中了邪,而不是医馆的问题。

    韩溯想到此处,已是心中释然,看来那马家堡本身并无凶险。

    而且因为此地名声在外,或者说臭名远扬,因此平常无人敢去,倒方便了自己行事。

    不过他也没对二人点破,因为他还想留着那个中邪的传说,所以只说自己已经有了判断,此事不必再提了。

    那两位大夫正吵得口干,闻言也都偃旗息鼓,不想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下去。毕竟对他们来说,这只是一件陈年往事,若不是韩溯提起,自己也从没放在心上。

    那刘银刀又问一句谢师傅去哪了,他是来给谢帮略上药的。韩溯这才反应过来为何刘银刀会跑来城南和同德斋掌柜的吵架。他让刘大夫稍等,自己回了客栈,叫看守银箱的谢帮略过来换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