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虎狼传
字体: 16 + -

第三十九章 代笔邀功

    樊哙出了城门,径往西去,直奔狮子山。

    他甩开胳膊,迈开大步,不一会来到山腰,见面前有一处村落,就跑过去,找到赵阳虎所说的篱笆小院,站在门外闷声喊道:“有,有人吗?”

    老头赵弘立刻爬了起来,快步走到门旁,打开一丝,定睛看去,见门外站着好一条大汉,心里先忍不住思量起来,听那大汉仍在叫门,就朗声问道:“你是何人?”

    樊哙无意间推了推房门,口中说道:“找,找你有~事。”

    赵弘见那人九尺有余,威风凛凛,说话却结结巴巴的,动作神态也有些呆傻,就忍不住感到惋惜。

    他披上衣服,走到院中,仔仔细细的在大汉身上打量一番,随后就微微抬手,问道:“壮士所为何来?”

    樊哙也不说那些客套话,直截了当的道:“借,马。”

    随后,他从怀中取出一枚玉佩,递给老头,又咬着牙,从嘴里崩出了几个字:“救,萧大人。”

    赵弘接过玉佩,定睛一看,竟然是赵阳虎随身携带的传家之物,他惊异之余,却也觉得此事必然不小。他凝眉沉思许久,最后就抬起头来,看着樊哙说道:“跟我来。”

    走进村落,自马棚中牵了一匹好马,把缰绳交给面前大汉,赵弘又仔细嘱咐一番,就请他上马。

    樊哙咧开大嘴,嘿嘿笑了笑,翻身一纵,正落在马背之上,随后一拍马臀,狂奔而去。

    他马不停蹄,一路疾行,终于赶在日出之时来到薛城。在街上打听一番,得知府衙去处,就毫不停歇的牵着马头,转身就走。

    此时的薛城正笼罩在早晨的薄雾熹微中,阳光从云层中透露出来,将前几日的阴霾一扫而光。府衙之内,郡守大人正自闲坐,他一边欣赏着庭院中精致典雅的暮春景色,一边却拿起饱蘸浓墨的毛笔,在案上的竹简中轻轻写划。

    写了两笔,郡守大人便将笔放下,拿起竹简看了一番,之后就对着在身旁闭目养神的监御史说道:

    “东南七郡同时征粮,独泗水郡在半年之内将粮草备足。且比原本拟定的数额多出了五千石,纵然是本官牧州多年,也是闻所未闻。”

    监御史曹大人微微睁开双眼,他看到院墙之外的红日冉冉升起,已经越过了镶嵌在屋檐上的瑞兽,身上就感觉到暖烘烘的。

    “始皇陛下当日下旨,拟定东南七郡于十月之内交付粮草三十万石。若按以往经验结算,东南每郡当合粮草四万两千八百石,而郡守大人却于渑池之中放言交粮六万石,此等胆魄,着实令人佩服。”

    郡守大人微微含笑,他拿起竹简看了又看,总觉得不甚满意,就扔到一边,重新拿起一册,铺展整齐,就又饱蘸笔墨,在上面仔细的书写起来。

    监御史站起身来,在竹简上轻轻扫了一眼,之后就面向日出,任由早晨的阳光洒在身上。

    郡守大人眼见监御史转过身来,似乎有话要说,忙拿起毛笔,静静的向他看去。

    监御史先躬身行了一礼,之后就走到案前,拿起桌上写着“泗水郡督粮总目”的竹简,缓缓说道:

    “郡守大人当日之举,着实令我等捏了一把汗。东南七郡虽然作为帝国后部粮仓,但因多年来连番征战,民力已有不足。如琅琊、东海、九江、济北等郡,虽然土地人丁都比泗水富足,可前年始皇意欲北征时,交付粮草才止三万石,独泗水郡督粮四万石。”

    “如今北征连连告捷,始皇必会催促大军继续北上,甚至会令蒙恬折而向东,灭取东胡、夫余;或者向西进击月氏、楼兰。蒙恬督大军三十万,所需粮草何止百万石。倘若大秦诸多州郡,交付粮草多是三两万之数,唯独泗水郡高达六万!曹某已经可以断言,此次各郡评比,泗水郡必占龙头。”

    郡守大人直到他这一番话说完,方才想起手中毛笔已是饱蘸浓墨。此时墨汁溢出,滴在案中竹简上,将原本写的工工整整的字迹涂抹的不忍直视。可郡守大人非但没有懊恼,反而十分欣慰。

    监御史一职,官阶低微,俸禄微薄,比之郡守自然不可同日而语,比之县令也只怕不遑多让。可它毕竟是当朝中央的直属机构,对上,只听皇帝陛下旨令,对下,则有监管一郡之能,属于有官无品、有权无阶的特殊官职。

    泗水郡监御史曹大人为人向来沉闷,且不喜夸人,他能当着郡守大人之面放下如此豪言,可见此次督粮,泗水郡实在是大出风头。

    郡守大人笑呵呵的将案中竹简拿起,仔细看了看,除了那一点浓墨沾染的污迹,其他的地方都十分满意,就摇头笑道:“好好的一册奏议,竟然被一点墨迹给玷污了,你说,皇帝陛下若见了这册奏疏,会不会责罚本郡?”

    说着,他就哈哈大笑一声,将那册竹简扔到一旁,重新拿起一册。

    监御史自然知道他在玩笑,却也没有附和。他见郡守大人早起把自己叫到府衙,一连写了十几封上书奏疏都不满意,知道他另有所指。也罢,既然他已经给大军送了六万石粮草,自己未尝不可为他上书一奏,也好助他官升一级,踏足九卿之列。

    监御史笑了笑,说道:“想来郡守大人因督粮勤奋,伤了手腕,因此难以行文。不如让曹某代笔,将泗水郡之政绩上达天听。”

    郡守大人听到,内心狂喜,表面上却只是微微一怔,沉思过后,就放下笔墨,摇头扼腕的叹息道:“原是本官分内之事,却要劳烦御史下笔,惭愧惭愧。”

    说罢,站到一边,亲自为监御史研磨。

    监御史曹大人提起毛笔,略略沉思,就快速的在竹简上写了起来。只不过喘息功夫,竹简上就已经写的满满当当。

    郡守大人脸上已经忍不住露出了笑容,他抬起双手,对着曹大人拱了拱,就轻描淡写般的谢过,然后去拿那册奏疏。

    自己上奏邀功,与监御史表书请功,本就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眼下书表已成,只要送到咸阳,自己九卿之位,基本上已经到手。

    他正要拿起那册竹简,这时,庭院外忽然闯进来一名小吏,飞奔来到门前,说道:“郡守大人,门外有一名大汉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