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温情
字体: 16 + -

第二十三章 乱雨【二】

    穿着一袭淡青道袍的李淳风,高挑的身材,温文尔雅。气质形象还是更象个风度翩翩饱学诗书的儒士。

    太子李承乾一直便是戏谑的称呼李淳风,李先生。

    最奇妙儒雅潇洒的模样在某一天,好像被李淳风认可了,往后时光如流水流逝,李淳风温和洒脱的样子故我不变。

    因为一直客串农庄皇家子弟数科授课的缘故,对这座几乎是躲在世人视线外的庄子,说不上了解透彻,也并不陌生。

    师父袁天罡已是道门公认的大真人,是个高人。

    太子殿下曾好奇的问过,师父有多高?

    李淳风就觉得师父袁天罡大真人,真的很高很高,比太极殿檐角高,比庄子后面的青山高,或许吧!高到天上流云之上了。

    高人也还是个人,不是无所不能的神仙,是人难免要犯错。

    带着一路征尘,刚到长安的师父便寻到自己,不等歇口气,就把针对太子农庄道门要施行的计划通盘相告。

    师父的设计缜密严谨,一步步环环相套,窥窃人心,借助他人的欲望达成显赫道门的目的。

    计划很繁琐,看得出师父花费了大把时间用来推敲演算。

    也看得出深谙人心长于算计的师父志得意满,毫不怀疑自己的计划难以实施。

    说不出为什么,就是觉得师父的心思会落空,劝过师父,却因为说不出具体的反对理由不被师父接受。

    道门对太子农庄所收集的资料,相当大的一部分来自于自己提供,可能观看资料只能了解具体的事件事物,无法感受到农庄的情绪,是的农庄特有的“情绪”。

    这是一个奇妙的庄子,它有着自己的情绪,只有身处其中才能感觉到,要用语言表述,很难!

    道可道,非常道。大概就是这种滋味吧!

    虽然觉得挽留下太上皇皇帝两位陛下,意义不大,作为袁天罡大真人的弟子,道门信徒,该做的事还是要做到。

    抢在微微愣神的师父袁天罡前面,拦在楼梯口,面对两位陛下,李淳风努力保持着不卑不亢的仪态。

    “太上皇,我皇陛下;道门看重机缘,您们看外间的雨更急了,既然天都要留人,还是留下听听袁师甘冒天道反噬透露的天机。”

    被扶的太上皇李渊和扶人的皇帝陛下李世民,不约而同轻声“哦!”了一声。

    很短,轻淡柔和,李淳风听不出二位帝王要表达何种情绪,对面而立却有着仰望高山被人俯看的惶恐。

    袁天罡抓住弟子争取来的片刻,稳定絮乱思绪,调整面部肌肉,确认脸上的表情肃穆自然,朗声宣道号;“无量天尊!”

    以一副出世高人模样挡在李世民父子面前。

    “陛下,贫道今日要说的事情,事关中原万万黎民百年安康,也事关李唐王朝基业千秋万载。”

    “哦!”李家父子再次同声,尾音拖长音调向上,显示心存疑惑。

    李渊皱了皱眉,瞥了眼楼外密集的雨线,“二郎,这会雨太急,不如稍等一时,雨势弱些再走。

    顺便啊,听听袁真人讲讲道法。”

    父子间传递信息又有多少非要借助语言,一个眼神,一个熟悉的动作就已经足够。

    知道父亲为何突然生气,也明白被儿子李承乾惯成了老小孩的父亲斗气捉弄过袁天罡师徒,对于老道士袁天罡故弄玄虚层层铺垫所想要说出的话有着十分的兴趣。

    顺着老父的话,李世民微弓着腰,“二郎一切都听爹的安排。”

    两位陛下就在袁天罡师徒面前表演着父慈子孝,太上皇李渊被儿子扶到屋中间,盘膝坐在蒲团上,手指着一圈的蒲团,“随意啊!都随意坐,下雨天呀,就适合听着雨声闲聊话家常。”

    贴着父皇,李世民打横盘膝坐下,肃手请袁天罡师徒就坐。

    峰回路转,已到绝路却又柳暗花明生出了希望。袁天罡唯恐节外生枝,再出差错,心里默默打着腹稿,再次手捏子午诀神色肃穆稽首施礼。

    “太上皇陛下,我皇陛下…….”

    李渊长长的寿眉眉梢挑动,不耐烦地挥手打断了袁天罡,“袁道长,你这一把黑胡子,还比不上须发皆白都老夫,入了农庄,就没有什么太上皇陛下,皇帝陛下。

    小小的规矩都记不住!大伙还能随意聊聊家常吗?”

    袁天罡刻意营造出的严肃气氛瞬间崩溃。

    李世民瞟着神色慌乱的道门大真人袁天罡,暗暗为父皇喝彩,人老成精这话说的有理,短短时间里,父皇洞察秋毫,翻翻覆覆三次巧妙的击破袁天罡显然早有准备的表演,牢牢掌控住屋内众人话语主动权。

    李淳风偷偷斜瞥师父,道心坚定的师父竟也会道心失守,神情慌乱!

    暗暗叹了口气,为师父感到深深的悲哀,太上皇嘴里说的农庄真就不能当成普通农庄,没看看庄子里都住的是些什么人?

    主人是储君皇太子殿下,客居着太上皇、帝后夫妇,还别提一大堆皇子驸马顶级勋贵子弟。

    人间绝顶处的人物聚堆,哪一个都不简单!

    师父还妄想摆出万民敬仰的道家大真人派头,话语隐晦一扬一抑便想牵住人心思。

    袁天罡记不清多少年前自己曾有过举止失据,太久了,久的已经忘了张皇失措的感觉是什么。

    连着一张口就是犯错,很憋屈,浓烈的挫败感让波澜不惊的道心都几乎破裂,生出退缩的念头。

    捏着子午诀的拇指食指轻轻捻动,舌头尖顶着上颚深深吸了口气,清凉湿润的空气充满鼻腔,发热的头脑渐渐恢复冷静。

    此后,道门百年兴衰在今日一举!

    含笑说道;“二位庄主,贫道有一事相告!”

    李世民瞅着袁天罡脸上僵硬的笑容,心生不忍,指着地上的蒲团,柔声说道;“袁真人还是坐下来慢慢说。”

    袁天罡稽首一礼,“谢谢庄主。”

    慢条斯理坐了下来,自怀内掏出一个包裹严整的小包,小心翼翼解开,露出八枚看不出具体材料的古朴木简。

    袁天罡像是在举行一场仪式,恭谨抬手挪动书简拼出了一幅地图。

    “老庄主,庄主。二位请看!”

    老旧的木简刻下的纹路耐不住岁月侵蚀,细微处已然模糊,有用的文字扭拐奇特,李世民父子伏下身注视片刻,低着头交换个目光,互相轻轻摇着头。

    李世民忍不住心急的问道;“袁真人,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龙脉全图。”

    “哦!”李世民父子这次发出的声音是陡然向上,随声二人眉头高挑,睁大了眼睛。

    李渊再次凑近了认真打量着八片破旧书简拼出的地图。

    “嗯!龙脉?”

    袁天罡也向前挪了挪,手在图上虚指着,一面指点方位,一面曼声说道;

    “天下龙脉皆发源于圣山昆仑,它是天下的祖山。

    昆仑祖山山势高雄,所有的山脉皆发脉于此。

    巍巍昆仑气势雄伟,秉五气,会阴阳,合五形,主存亡,由此发端出大行龙南北中三支向东南进入华夏,分为北干、中干和南干,这三大干就是华夏三大龙脉走向的山脉。

    这三大干指的是:长江与南海之间所夹的“南干龙”,即岭南诸山脉如武夷山、衡山、天目山等,龙脉尽于南海;

    黄河与长江之间所夹的“中干龙”,即淮南诸山脉,如嵩山、大别山、钟山等,龙脉尽于东海;

    鸭绿江与黄河之间所夹的“北干龙”,即漠南诸山脉,如太行山、燕山、军都山、天寿山等,龙脉尽于黄海。”

    李渊出兵太原,一举推翻大隋皇朝建立了李唐王朝,为了李唐政权合理合法性,各种捧脚的文章都读过,龙脉一说也早就听人讲过。

    今天道家的大真人袁天罡,郑而重之拿出幅古旧地图,重提龙脉显得大是古怪!

    李渊皱着眉啧啧有声,“啧啧!袁真人还真藏了宝贝,这幅图绝对是三皇五帝时的古物。

    可惜,袁真人说的龙脉也是老古董。

    老夫还年幼时于前隋文帝近前就听人讲过,

    秦始皇在统一中国之后,为求保江山永固,秦家天下久传万代,曾费尽心机地破坏过南、北两条龙脉,而独对自己所占的“中干龙”呵护有加。

    对“北干龙”的破坏,便是命人修筑万里长城。

    大将蒙恬被秦二世赐死,就认为自己是因“绝脉”而被上天惩罚。

    《史记?蒙恬列传》记载:秦二世与赵高、李斯谋夺皇位后,派特使赐曾督修万里长城和两千里驰道的守边大将蒙恬自裁。蒙临终前喟然叹息说:“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

    。秦时岭南常有紫云黄气之异,占者以为天子气。

    而为了破坏“南干龙”,始皇不惜派人遣绣衣使者远涉千里,凿破马鞍山破了南干龙脉。

    看看,老夫所知可比这幅图所画还要详尽。”

    坐直了身子,李渊得意的捋着颌下长冉,眼带笑意瞄着袁天罡。

    谈起风水命理,袁天罡不怕皇帝父子俩有所涉猎,反而是怕皇帝父子彻头彻尾就不懂,一旦皇帝父子都没有兴趣,鸡同鸭讲,自己满腹的风水命理学说还说给谁听?

    放下心来的袁天罡淡淡一笑,缓缓说道;“老庄主所言正是如今华夏龙脉三干龙的实情。”

    手虚指着地图,点着东海边上,“大秦始皇帝保留的中干龙,以淮南诸山脉为龙颈,龙头落于东海吞吐水气,西北直到祖山昆仑逶迤不绝高山大岭为龙尾,而终南山脉则是龙腹所在。

    得天地之气运所化的龙脉也是有着自己的生命,哺之则旺,伤之必受反噬。

    秦始皇建立的大秦王朝并没有因此而兴盛长存,反而早早就夭折了,正是因为破坏龙脉而受到龙脉反噬。”

    人老性子反而回归童稚,听袁天罡一板一眼讲的详细,李渊再次心急的插话,“龙脉一说自古皆有,袁真人说秦亡归咎于龙脉反噬。

    大汉朝呢?大隋朝呢?

    史上不见汉隋帝王伤害过龙脉,为何也亡了?”

    太上皇李渊这一问,袁天罡暗自心喜,腹里装的就是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此行虽说也有曲折,可目的眼看就有望达成。

    袁天罡忍着喜悦,克制着激动的情绪,保持着舒缓的语速,缓缓解释道;

    “龙脉自远古盘古开天地便存在,龙脉生龙庇佑皇朝国运,主龙脉气运所结所生出的气运龙也是有生命。

    秦朝的生龙的龙脉在咸阳;

    汉朝的生龙的龙脉在丰县;

    西晋的生龙的龙脉在河内;

    隋朝的生龙的龙脉在弘农;”

    袁天罡连着点过图上对应的位置,抬头望着李渊和李世民,瞅着二人已经被自己一番言语吸引,瞪大了眼盯着地图。

    稍稍停顿,袁天罡继续往下说道;“除过大秦朝受龙脉反噬亡了国,汉、晋、隋,皆是失了龙脉所在才亡了国。

    拿前隋来说,二世皇帝挖运河、征高丽就不说了,就是天下大乱时节,依旧有能力平定内乱。

    可是二世隋帝南巡不归,置龙生脉穴不顾,太上皇兵出太原,一举占领潼关,进闭东都洛阳,将大隋朝的生龙的龙脉弘农控制;

    至此,大隋国运已经终结。”

    细思,袁天罡所说似乎在理,覆灭大隋的先锋李世民清楚的知道,当初李家即便占了长安,雄踞关内,依旧心怀忐忑。

    隋帝杨广真要下定决心领兵北上,以大隋深厚的底蕴,胜负尚难预料,偏偏正如袁天罡所讲,隋帝致死也没有北归,眼瞅着万里河山烽烟四起。

    这龙脉一说真的有用吗!

    李世民彻底被勾起了好奇心。

    “袁真人,不忙说前朝故事,你就先说说我李唐龙脉。”

    皇帝陛下开口询问了!!袁天罡尽力压抑着兴奋的心情,暗暗深吸了口气,轻缓的说道;

    “大唐的龙脉在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