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温情
字体: 16 + -

第二十二章 乱雨

    李承乾说完了心里打好腹稿的话,想着熄了火的老房子这次一定能烧透了顶。

    一时满室无声,大失所望。

    房相扬起的头一动不动,眼神说不出的迷离。

    因为身高的缘故,惯于微挑下颌傲慢看人的舅舅长孙无忌,低着头连脸也看不见。

    官廨内陷入一时的寂静。

    寂静只是一时而已。

    房玄龄眼瞅着方才还温文儒雅侃侃而谈的太子殿下,随着窗外传来呜咽的风声,敏捷的跳了起来,蜻蜓点水似的掠出屋外。

    稍倾,敞开的屋门外,昏暗的天光里,太子殿下仰视上苍,风吹袍襟猎猎有声,抬手戟指黑云翻滚的天空破口大骂;

    “你个贼老天,好好的晴朗日子,作什么妖!

    见不得小爷过两天舒坦日子?..

    王八蛋…..

    小爷走西域老贼不是大雪就是烈日炎炎,娘的!小爷回家也要算计小爷。

    瓜怂货,今天敢下一滴雨,….…”

    太子殿下正骂的响亮,黄豆大的雨点噗噗数数迎面砸了下来。

    屋内,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相对一笑。

    ....………….

    监国的太子殿下李承乾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愤而骂天的时候,太子皇庄南门上二层的门楼,有人正为天地间风雨雷电翻转变化的神妙喜不自胜。

    李世民才习惯了在农庄被称为老爷,才习惯了睡醒时正好是早起的妻子亲手煮好香浓的米粥,才习惯自己这个老爷能和老太爷—父皇李渊,在绿柳湖边支着鱼竿,躺在摇椅上有一搭没一搭消磨半日时光,…..…好日子才开了头。

    楼外,稀疏的雨滴渐密,哗哗声响中在空中织起了帘子,一阵风吹过,三五点雨滴飘进楼来,落在皮肤上,沁凉舒爽。

    不远处青山落入一团纱后面,朦胧却很有情调。

    美!雨中的一切都是极为美好。

    “好大的雨!”对面的父皇感慨的说。

    “好大的雨!”李世民满是欣喜的说。

    “开年来雨水不足,庄稼长得可不如去年,好好下几日,风调雨顺,保我大唐今年是个丰年。”李渊捋着颌下的白须,透过密实的雨帘,努力看向远方的农田。

    “嗯!多下几天,真是场好雨。”李世民说了一半话,当着父皇面,另一半留在心里无声说出,“臭小子,老天都帮着你老子,下吧!下个三五天,你就好好在京多监国三五天。”

    定好了明日回京,不想走,又留不得,一场骤雨恰当其时。

    让帝国的皇帝陛下顶风冒雨,也该是发生危及帝国的重大事件发生,比如突厥犯边、吐蕃东进、朝堂政变,可是如今一样也没有。

    有太子殿下在长安城监国,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日渐稀少,就因为太子是个守规矩的人,衙门口有人犯事,首先问责主官监管不力,一条失职的罪名先给套上。

    如此这般,哪个主官不瞪大了眼把部属盯得牢牢的,即便有事发生,也是先想法子补救,推诿扯皮也行,免不了被更高的上官雷厉风行处分的下场。

    雨天的空气湿漉漉,有点粘稠的感觉,李世民突然找到贴切形容农庄感觉的词句。

    对,就是粘稠,比此时潮湿空气更加粘稠。

    这是一种沾染精神的粘稠,整个庄子弥漫地就是一种使人心思变慢的粘稠。

    李世民扭身就想要和父皇说说自己的发现,瞧见陪在父皇身后站立的俩位道士装扮的客人,抿了抿嘴,强忍住内心诉说的冲动。

    开唐的太祖李渊为了祖上门庭显赫,连着认了两个先人祖宗,猛将李广和老子李耳。

    自此,论起因缘,道人们算是李唐皇家老祖宗的徒子徒孙。

    有了这层关系道门掌舵人袁天罡就能随意出入守备森严的太子皇庄?显然是不可能的。

    大唐皇太子殿下西行归来剃了个光头,市井曲巷虽有传闻,茶余饭后闲扯的话题都是可着新鲜的说,谁还盯着太子光头没完没了?

    道门!

    佛法传自西方,皇太子李承乾西行三年剃了光头,是否皈依了佛教,这可是关系道家百年兴旺与否的大事。

    值此事关道门兴衰大事发生,道门显现出了深厚实力。

    区区五日时间,远游江南的道门领袖袁天罡,便收到来自万里之外长安的消息。

    袁天罡能够统领庞大的道门,道法神通必然精辟,更重要还是思维敏捷,善于构建组织。

    收了信,念着“无量寿佛!”,不一时就把事情剖解分析明晰。

    佛祖道祖漫天的神佛过得是天上的日子,僧庙道观,无数信徒张嘴吃饭蹲下拉屎,过得是人间的日子。

    人间说了算,能一言兴教也能一言灭教的不是供奉活在人间的泥雕木塑各类神佛。是九五至尊皇帝陛下。

    李唐活着的皇帝,太上皇李渊偏向道家;战场杀伐过度的陛下李世民却更喜欢佛家。

    这要是后续接任帝位的太子殿下皈依了佛门,可以预知的将来,此消彼长,道门必然会被佛门压制数十年甚至有灭亡的危险。

    不是漫天神佛间的斗争,人间事还要人间人在人间解决。

    事起于储君皇太子,自然还要在皇太子身上寻找化解的法子。

    道门和皇太子殿下从没有交集,无从说起交情。

    只是这也难不住信徒广泛的道门,太子李承乾总归不是一个人避世独自生活,少不了三亲四故。

    袁天罡头一个想到的就是当今太上皇李渊,祖宗都认了,捏着鼻子,多少要给祖宗的徒子徒孙三分脸面。

    如今可不比武德年间,一道奏折递上就能联系上太上皇。

    开唐的太上皇没有住在太极宫里,被孙子皇太子李承乾接到了自己农庄安享天伦。

    长安城西南一隅的太子皇庄名声不显,归功于太子一开始就将农庄和外界割裂开,关于庄子内部的情况,知者甚少!

    欲要进入农庄拜会太上皇倒要费番周折。

    袁天罡为了进入皇庄折道荆州,取得荆州都督武士彟的家书,以及捎带的礼物。

    风餐露宿一路疾行,赶回长安再通过弟子李淳风,和太子农庄大管事马周取得联系,将为居住在太子农庄,武士彟次女武媚娘捎来家书礼物的消息传递进内。

    整件事繁琐复杂,就为了制造出自自然然偶然和太上皇相遇做铺垫。

    …

    李世民对袁天罡师徒二人的态度远不如太上皇李渊热情,在他眼里,僧道之人也都是生活在大唐皇权统治下的庶民。

    甚至对自昨日便陪在父皇身边,多次以神神道道的理由婉拒父皇提出推算命理要求的袁天罡心生不悦。

    “骤雨突来,必然山洪猛烈,山边的水库堤坝可否支撑住?”

    迎着风雨,身穿宽大的八卦道袍,托着三缕青冉,飘然若仙的道门领袖袁天罡,深邃的眸子透着担忧,一对长眉紧锁。

    哗啦的雨声里,李渊爽朗的笑声响起,“哈哈!袁道长,捉鬼拿妖推算命理,道长当仁不让。

    起屋建舍,修筑堤坝,奇巧之术,哈哈!朕的孙子可为当世第一人。

    皇庄建的堤坝不单单坚固,应对各种突发事情做的设计实属万全!”

    说到兴奋处,李渊手在城楼栏杆上“啪啪!”连续拍着。

    “无量寿佛。”

    袁天罡突然退后数步,整理衣冠,手捏子午诀神情肃穆先是向太上皇李渊稽首一礼,扭身冲李世民稽首一礼。

    “贫道谨贺太上皇,我皇陛下。”

    袁天罡举止突兀,他的徒弟李淳风慌着退后跟着行礼,师徒二人此起彼伏参差不起,倒是减弱了肃穆庄严。

    李渊侧身立在楼栏杆边上,斜着眼盯着袁天罡。

    有着鲜卑血统的李家,祖坟在哪李渊都不清楚,神神鬼鬼天机风水,夺得天下前李渊不信,现在也只是拉上道教老祖做祖宗,借势而已。

    耐着性子留袁天罡师徒聊天,既是道门势力不小,袁天罡半个神仙的名头响亮,更多的还是老人闲极无聊,缺个聊天的伴,半仙袁天罡有没有仙气不知道,看人眼色功夫绝对深厚,托底捧人的话说的巧妙。

    前隋皇帝杨广称之为“阿婆”,李渊笑脸相迎,于东都洛阳城外跪地恳求亲自为大隋皇帝陛下驾车。

    结果呢!

    面庞皮肉松弛,一副老妇人相的李渊一朝发力改朝换代埋葬了大隋王朝。

    说讨喜的话,藏着心思,设计巧妙哄着人达成自己的目的,可是李渊起家的本事!

    也是李渊最不喜欢别人对待自己的方式。

    李渊微眯了眼,两个大眼袋愈发显眼,精神矍铄的他瞬时变成老态龙钟风烛残年,有气无力的轻声对李世民说道;“二郎!爹累了,要回去休息,过来扶着爹。”

    李世民连忙应声,“是,爹您走慢点!”

    紧走两步扶着李渊向楼梯行去。

    楼外阴云密布落雨如珠,袁天罡手捏子午诀拱着腰清朗脱尘的脸阴沉的快滴出水来。

    动用道门庞大的人力物力花费心机,眼看着九十九步都按着预想稳稳的走完,午后闲聊观景恰遇骤雨突来,两位陛下同时被困城楼,既有时间又物外人骚扰,天时也!

    推敲斟酌两日,只需此一时说与两位陛下,此行的目的就要达成!

    太上皇和当今陛下不愧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天下共主!

    你画你的圆,我自一线直行!

    竟是连开口的机会都不给自己。

    可是事关道门兴衰,错过今日,前面铺垫的功夫白费,像今日这种可遇不可求的时机更是难寻。

    袁天罡一咬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