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温情
字体: 16 + -

第二十四章 乱雨 【三】

    袁天罡舒缓平和的语调带有奇诡的韵律,一字一顿的说出;

    “大唐的龙脉在长安。”

    “龙脉在长安?李唐龙脉在长安?…….”李渊嘴里不住的喃喃自语。

    自己当初起兵太原,裴寂和刘文静二人没少在耳朵根念叨,李家占据太原龙脉,潜龙当兴;后来也真的应验了,自太原起兵,李家平定天下虽也有过波折,最终龙飞九天一统华夏。

    今日道家大真人袁天罡重提龙脉,信誓旦旦说李唐龙脉在长安!

    若是旁人也就罢了,这袁天罡可有着半仙美名,数十年间点风水推命理无有不准,又是道门执牛耳者。

    该是相信已经被事实证明过的裴寂,刘文静所言---太原为李唐龙脉,还是再听听袁天罡长安才是李唐龙脉的说法!?

    李渊轻声唤道。“二郎。”

    李世民听出父皇内心的惶惑。当年为了打消父皇起兵时的犹疑,太原龙脉一说本就是自己提出,和刘文静裴寂等人商议好了糊弄父皇的一套说辞。

    南征北战东征西讨多年,少年热血敢于战天斗地的李世民,随着年龄渐长午夜梦境也曾回到杀戮战场,醒来万千倒在战火的亡魂仿佛依然在耳畔哀嚎,时常彻夜难眠。

    僧道二门,比较来看,更欣赏佛法慈悲宽弘,道门显得过于奇诡神秘。

    只是这龙脉一说本来就起源于道家,玄之又玄,信,还是不信,一时踌躇难决。

    没头绪,就先考校一番。

    李世民手指木简地图问道;“袁真人,你这幅图自何而来?”

    袁天罡肃然回到;“此物是道门秘藏,伏羲所留。”

    “啊!”李世民想到袁天罡郑重其事拿出的木简不会是平常物件,依然惊讶的叫出声。

    “三皇五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其世系位序的排列在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即已确立。在“三皇五帝“的世系之中,伏羲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

    亦是与女娲同为福佑社稷之正神。

    传自伏羲的神物!忍不住好奇,想拿起来仔细观瞧。

    “袁真人,朕想拿近了瞧瞧。”

    袁天罡小心翼翼托起一片木简送到李世民手上,又恭恭敬敬给李渊呈上一片。端坐着看着二位帝王恭谨地捧着书简神情肃穆仔细观看,连日耗费精力万里路途带来的疲惫一扫而空。

    “啊!嗯,…这?…….奇妙,…神迹呀!……”

    楼外雨声紧密,楼内只闻李渊父子惊叹声响。

    李世民反反复复看着手里的木简,越看越惑于木简的神妙。不曾取在手里近看时以为是刻出的山川图画,拿近了,手摸过,才看清楚。

    木简平平整整不见一丝刻纹,左右移动,换了角度才又发现,哪图也不是画在木简表面,而是浑然天成生在木简内,随着变换角度清楚看见每一道纹路随着视角变换也变化着形象。

    李世民一面双手托着木简回递给袁天罡,一面感叹的说着;“道门秘藏,确实神奇。”

    袁天罡小心托着李家父子递回的木简,重新拼接成一幅完整的地图。

    稽首为礼,虚指着图上岭南,曼声说道;“道门密录记载,此处大秦前所显现和此时所见已经不同。”

    李世民父子趴伏着凑近再次细看,纵连着的山川脉路突兀的一道横切,切口上面竟然还丝丝缕缕飘散着隐约可见的波纹,侧了头左右换着角度再看,见到的不是平实的图画,缕缕波纹立体呈现在眼前。

    袁天罡缓慢深厚的嗓音缓缓响起;“道门密录记载伏羲龙脉图变化虽然缓慢,或百年或千年才会显现出人眼可见变化,道门信徒印证,每次变化都应和山川变化,无论是自然之力还是人力所致,一一对应。”

    对面李家二位帝王如稚子听课,随着袁天罡手指口授,在图上看来看去,神情诚恳不住点头。

    李淳风挺腰拔背端坐在一旁,看着师父一点一点搬回了局面,其中师父袁天罡动用奇门秘法,倾注精神力量以语态语调身法暗暗引导,从而掌控二位帝王,时间虽短,自师父汗湿的后背,便知举轻若重如履薄冰耗费的精力巨大。

    道门视李淳风为绝代修道天才,李淳风师从袁天罡修习道法也确实神速,甚至青出于蓝胜于蓝。

    比起热衷于昌大道门的师父,李淳风更像个超然世外的修道之人,刻意居住在长安城,也是为了用来砥砺磨炼道心。

    师徒间关于道起的争论已是时日久远。

    信奉道法自然的李淳风,对于今日师父袁天罡刻意所为,虽然佩服师父修行境界高深,道心坚定精神力量强大,除此,再无认同之处。

    在他看来,道,修的是心,是出世,人间沧桑变化虽然近在眼前,终究只是磨砺道心的身外事。

    “看这里!”袁天罡指着中间一块木简,“中干龙腹部。”

    李世民父子像是提线木偶随声俯身盯着袁天罡手指的方向。

    连绵的纵纹里一颗微小的圆点,屏声静气仔细看,悬浮在一条条山川脉路上的圆点竟然是红色的,边缘也不是齐整圆润,定定看,红色的圆球放射着光芒缓缓转动起来。

    “啊!”

    李渊猛地抬起头,银白的须发舞动在空中,厉声问道;“这是何处?所应何人何事,对我李唐有何影响?!”

    抬起头的李世民虽然没象父皇李渊样失态,眼中竟也露出狠厉目光,龙脉一说即便是万一,牵扯到李唐王朝国运,李世民也不吝杀的人头滚滚,消灭着个万一可能。

    李世民瞪大的双眼如同两口寒潭,幽深冰冷,“请袁真人直言相告!”说出的话煞气弥漫。

    “无量寿佛!”袁天罡稽首施礼,口宣道号。

    “贫道恭喜二位庄主,贺喜二位,福运昌隆。”

    抬头迎着李世民父子疑惑的目光,袁天罡灿然一笑,抬手指向农庄山边。

    透过如雾如暮的雨丝,五丈高数十丈长的高大水坝,隐约可见。

    袁天罡指着水坝,含笑说道;“山是龙的势,水是龙的血,因而,龙脉离不开山与水。

    山环水抱之地都是风水宝地。

    王朝龙脉生成气运龙,为何扶保王朝会有长有短?

    盖因气运龙也有生命,滋养得当则寿命长久,反之,则短命夭折。

    刚才二位庄主所见图上显现,正是贫道自江南急速赶回长安的原因。”

    放下抬起的手,袁天罡起身整理衣袍,端正发髻道冠,手捏子午诀,一面稽首施礼,一面神色肃然拖着长音,如同吟唱曼声说道;“恭贺大唐气运龙金丹初成,国运昌盛。”

    “大唐气运龙结了金丹!”李渊李世民顾不得回应袁天罡,立起身走到楼边拦处,努力看着山边的水库堤坝。

    四年前太子接手前皇家马场,随即便派人入山勘测,一经确认,自山中流出的溪流,一路是层层下落的瀑布。

    当即选了山边狭窄处设立水坝。

    一个冬天枯水季,前后数月,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成大坝,锁住山涧出口。

    李世民父子都喜欢登临水坝,泛舟在四壁陡峭的一泓碧水间。

    随着水坝建成,时间越久,水气蒸笼的库区,岩壁植被葱茏,碧水清澈游鱼潜游,燕雀翔空回旋不绝,每每被赞为太子殿下巧思妙想打造出山中明珠!

    李渊下意识的轻拍着栏杆,皱着眉头问着身边同样紧皱着眉头的李世民;“二郎,高明在山中拦出的水库是龙珠?

    是不是有些牵强?”

    不等李世民回答,随立在二人身后的袁天罡插话问道;“二位庄主,这边看,庄户搬进八卦庄是何时?”

    顺着袁天罡手指方向,形如八卦的新庄子铺展在东南边。

    李渊微一思索,“小瑶娘三月十七回来,当天就决定庄户搬入新庄子,十八日,没错,是十八日。

    庄户们只用了半天时间便搬进了八卦庄,都是准备了两三年功夫,各家各户带着随身铺盖、换洗衣物,没费多大功夫就搬完了家。

    袁真人,问庄户搬家又有什么意义?”

    袁天罡笑容神秘,缓缓答道;“八卦起于伏羲,道门用来推演天地变化,也用来镇压气运。

    三月十八日,正是伏羲降世的日子。”

    就连李世民也忍不住惊呼“啊!”

    八卦庄的建筑图四年前被太子李承乾随手画出,又经墨家大工匠马曜细化细节,整个建筑过程都是庄户自发投入人力日夜赶工建成。

    三年前已经建好的庄子,只因庄主远游,住户们执着的硬是等了三年时间,便是这次庄户搬进八卦庄,也是在霸道的小主母瑶娘回来后逼迫庄户们搬的家。

    搬新家自然要祭告一番,恰好三月十八祭奠伏羲!这日子怎么选的这么巧!?

    要说有人刻意为之,几乎是不可能!

    张瑶陪着太子西行三年,归程万里,晓行夜宿都是看着天时,顾忌着风雨,一站站走回长安,到家恰好就是三月十七日,瑶娘的脾气是事不过夜,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性子,才会刚刚回到庄子里,瞅见不合理的事马上就发脾气,把抗了三年皇后娘娘懿旨,却被皇后娘娘视为忠心耿耿的庄户骂得狗血喷头,第二天乖乖搬了家。

    李世民不由得仰头望向苍穹,茫茫上苍真有神人?人世间发生的事情真有天机注定!?

    骤然间一阵顺着山边吹来的风,搅动满天的雨线横竖杂乱毫无次序的挂在空中。

    李世民的心也象空中的雨线,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