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南
字体: 16 + -

第五十章,战争的理性2

    战争的理性-续

    王正在跟谁讲战争这些数据呢?

    总参谋部的幕僚们,还有小青和赵瑜。

    这是一个混合了各个族裔的班底,有本地人、矮人武士、潮人水手、欧洲武士里挑出来的,既会一点文字,又懂数学统计逻辑的。还多数是王正教的。欧洲人和安达曼族人都学会了一些汉文,这里安达曼语、汉语为通用官方语言。

    日耳曼人希特勒---这是王正给他起的名字,逼着他用这个民自,日后回欧洲再改。安达曼族的桑迪和瑞安,一个是矮人族,一个是瑞安,现在两个民族融合成安达曼族的过程不错。汉人军团里挑出来的张三李四,其实叫张山和李斯。

    王正随口叫着比较顺口,别人也不敢纠正他的口音。

    还有个犹太人西蒙,这原来是犹大的助手,战争时期调过来兼职。计算能力还是犹太人强大,无人可敌。

    总参谋部需要计算大宋和元的经济实力,能够为战争支出的资金,有多少军队可以使用,有什么样的战力,什么样的将军可以使用,性格是什么,朝廷里主战主和的大臣是哪些?影响力如何?

    大宋的比较清晰,因为特勤系统研究它们很多年了。对元就只有初级的资料,数据信息正在完善当中。

    忽必烈终于搞定了蒙古贵族上层的动荡,宗室不再强烈反对他。旭烈兀也从遥远的波斯传口信来表达他的关心,因为五个汗国中,伊尔汗国是唯一支持忽必烈至今的。旭烈兀知道安达曼国的海上力量强劲,他从阿拉伯人口里知道安达曼王国几乎在印度洋和阿拉伯海毫无阻挡,之所以说几乎,是他在想自己是否有可能击败王正。

    或许终究会有一场大战,但蒙古人都走的太远,宗室贵族们都拿到过多的女人和财富,想要享福了。

    历史上就是这样,除了忽必烈灭南宋外,其他四大汗国都终止了扩张。其中还有一个原因是蒙古骑兵离开一马平川的亚洲平原后,在欧洲遭遇的就是各种崎岖地形、海岸和堡垒。

    忽必烈在灭了南宋后,往南的扩张都遭遇热带雨林的折磨,再也没法南下。多年的战争把元的实力消耗殆尽,因为蒙古人的战争不再是奖励丰富的掠夺战争,而变成了消耗战。他的继承人开始休养生息,才勉强保住了元朝百年江山。

    王正其实一直担心安达曼王国的扩张,最后也会到达这个瓶颈,将军和武士们的贪欲就会反噬自己的王国。

    所以他在王国执行职业化军人队伍的策略。

    但过渡阶段的军功来自劫掠还是不能避免的。

    汉人武士比异族人更痛恨自己的同族朝廷,他们的对外软弱和对内凶狠的压榨,是令人痛恨。尽管大宋号称中国历史上最爱民如子的王朝,真相却是大宋是士大夫豪门、勋贵、宗室的天下,其经济政策持续掠夺的也是普罗大众。国家级别的养老、慈济等等看似与现代国家一样福利重组,却因为士大夫豪门不纳税,沉重的税负压在普通商人中产阶层身上,形成了财政收入一直是羸弱的持续到王朝末年。

    明朝的灭亡也与此差不多。在李自成进攻北京和多尔衮进攻山海关时,崇祯皇帝口袋里连20万两白银都凑不出,而李自成入城后却从士大夫豪门手里劫掠了800万两白银。东林党把持的朝廷一直拒绝让江南豪门交税,山西的商人集团一直支持清各种物资军火,资助敌人入关。

    安达曼王国的商人阶层和金融集团正在形成,但王正的一只眼睛会紧盯着他们,因为商人集团是没有祖国的,他们在王朝的垂直更迭中,会轻易的叛国,然后更换一个王朝继续生存,许多中国的家族穿越千年,而王朝最长不过三百年。在纵向上,犹太人、意大利人、荷兰人形成的银行和金融集团,随意的借钱给任何国王,荷兰资本甚至在公开的债券市场资助攻击荷兰的英国政府。

    君主制是保证国家稳定的一种制度,换成商人治国,就会随时把国家卖掉,哪怕他们主控国家的权力。君主的国家就是自己的国家,而君主会视作民众就是自己的民众。但是如果把所有的责任扛在肩上,民众会在出问题时把所有的责任推给王室,士大夫会在王室羸弱时抛弃王室,所以君主立宪制是比较可靠的。让渡一部分权力给各个利益集团,从而让权力和责任一起分散,并把行政权力交给内阁,把战争的一部分责任交给元老院,而人民也似乎会有些选择权,当事情不尽人意时,国王可以顺应人民的意志更换首相和将军们,国家就又进入平衡了。

    这些王正是不会对总参谋部讲的,也不会对元老院讲,他只会在王宫对自己的继承人和他们的母亲去讲这些国家和战争管理的逻辑。

    总算有了些闲散的岁月,管理层慢慢跟上来,江宁的普及教育体系开始运营,消除文盲是一个全州统一性的政策,强行规定所有民众必须参加扫盲。儒生集团不再是阻碍,他们被王正无底线的行为方式击败了。

    暴力土改是不好的,但比蒋光头的土改有个优势,那就是共同摧毁了士大夫背后地主乡绅集团的民众,就像青面兽杨志交给水泊梁山的透明状,他们再也回不了头,只有紧紧的绑在江宁这个战车上,一起前行。中间停下里实行了温和土改,是因为儒生和乡绅地主集团妥协了,王正不过是以交易的方式获得了农民利益上的满足,也维持了地主的利益,但这批农民不会这么坚决的跟着王正走。

    小农思想是缺乏感恩心态的,但是如果能够有归属感,则有了另外的力量。

    王正起初只需要这批人提供粮食即可,他们多数处于江宁之外的各州。

    那么什么可以接下去凝聚人心呢?那就是强大国家的凝聚力,爱国主义宣传,把宗族观念转化为民族和国家观念。

    安达曼联合酋长王国是一个遥远南洋的王国,中间隔着上万里路,江宁人完全对那里没有概念。神教能够把它描绘为神许之地,一个朝圣的地方,这里可以让教徒有归属。同时安达曼王国的强盛形象和文化创造归属,所以安达曼文字在教学中的应用非常重要。然而在文化内涵上,是绝对无法与儒家文化对比的,所以只能创造一个神教的普世价值观,以新的社会制度,去融合儒释道文化,结合成一体,这是个需要时间的过程,却是绝对不能缺少的。否则形成殖民地文化,终有一天民族觉醒后,就会独立,把安达曼国王驱逐出去,最多维持邦联而已。

    王正是汉人,这个消息必须传出去,他是神在南洋挑选的汉人,于是血脉上就和汉民族相融合了。江宁的上流社会都看到过王正,儒生集团也看到过王正,虽然身材有些过于高大了,但脸绝对是一张汉人脸。

    然后这里就成为大安达曼及大汉联合帝国。这将是下一次去元老院需要阐述的,在江宁州还不是一个大的版图之前,否则本地人就要争夺大汉排名先后的事情了。

    江宁的上流社会认为现在的安达曼联合酋长王国里的酋长有蛮夷的意味,翻译过来用汉文表示时,用了安达曼联合诸侯王国,提议王正是否用皇帝名号,那么安达曼帝国就比较气派了。

    王正笑着说等他回去问问大元老院。

    这种繁杂的上层结构建设过程,在一次次会议、谈判、训导中出了结论,制定目标,写下文本,坚决的执行。

    仪式感是最重要的,每天早晨固定的时间钟声响起,升国旗,安达曼王国之歌,仪仗队走过各州的中心广场。

    在将士们战亡后,除了赡养其妻儿,在送往圣殿英灵神社供奉的仪式上,国旗覆盖遗体,哀伤的奏乐,伴随着军人抬棺,祭司们在神社摆放亡者的牌位,国王前往带领人们祭拜。

    这些代表荣耀的仪式感,让整个江宁州变得庄严。

    儒生们眼看着人们眼中含泪,心里长叹:新的道统形成了。

    人们将越过士大夫往圣的圣碑直接成神了,众生在上天的面前平等,死后进入神的殿堂,成为天使和神灵;在现世界,每一个人都是权以民赋的选择者。

    王正建立的元老院议员体系,虽然是精英选择,却把底层民众引入权力的选择中。

    “他想杀了所有的皇帝,消灭皇权和士大夫的权力。他想干什么啊?他不是国王吗?”一个退下来的官宦乡绅失神的望着神殿。

    旁边的大儒说:“他在裹挟所有的百姓,自此如果有个哪一个王朝来替代这些人,就等于夺走他们的权力,这就是所谓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大水已成。”

    “你不要忘了,他的民众是有武器的。所有王朝自秦时融兵为铜起就严谨百姓拥有武器。他却反向鼓励全民持兵,全民练兵。那士大夫面临的就是一群狼,而不是一群羊了。”

    “他控制得住吗?”

    “他不需要控制,他给了他们权力。任何人想要取代他的位置看上去是容易的,那谁肯去做一个让出去权力的国王呢?”

    “并没有让出多少权力。”

    “让出去的那些让百姓感觉足够了,不再有独占一切的权力,大丈夫当如是的心思就变成了我们可以选择士大夫。”

    “道统已毁阿……”

    儒生们只能仰天长叹,北方蛮夷摧毁了道统,不遵孔儒,南方羸弱,这天将倾,谁有具臂力挽狂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