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南
字体: 16 + -

第四十六章,蒙古江宁之战1

    蒙古人江宁之战1

    安达曼王国枢密院在数年前就开始成立参谋本部,研究各种战争方式、周围主要国家、世界各国的作战习惯和武器装备,兵棋推演

    大宋进攻江宁的那场战争前,王正已经和军团指挥官研究宋军的进攻方式,针对性演练了很久。更多的是针对蒙古人战法的研究。那场战争之后,江宁军方也成立了参谋部,本地武士军团、矮人军团、南洋舰队、欧洲武士团都抽调了表现杰出很有军事头脑的人参加。一些士子经过甄别后进入军队担任文职人员。

    实际上在历史上,从江淮这条线单独进攻南宋是行不通的。这里河网密布不利于蒙古骑兵,长江天险堵住骑兵南下,南宋军队就可以从中部绕过淮河截断蒙古人退路。

    也就是金庸写蒙古人持续几十年攻打襄阳的原因,从中原一马平川打下来,再从湖北往江西浙江一带横扫,南宋就门户大开。

    这些都是战略层面上的,战术还在于蒙古人的骑兵进攻和攻城术。此时的蒙古人已经成了攻城大师,拥有巨大的回回炮,也就是投石器,臼炮,火药,攻城梯等等。

    蒙古人如果单从江淮这个方向南下,只有两条路走,一条是经徐州南下,经(楚州)淮安攻击扬州和泰州;另一条线是经淮南攻击庐州这条线。

    这两年维修加固了几个州,分别安装了火炮、投石器、床弩等防卫武器,每个人州都有军警部队,驻守6个300人军团,江宁驻扎了剩下的壹万多人三十个军团。但全员服役的政策刚开始,民团还没有开始正式培训。

    王正在岸上军营里制作了一个巨大的沙盘,上面有整个江宁州的地形图和各城市的模型。王正也和参谋部的年轻人们一起讨论各种可能,计算蒙古人的军队数量、后勤保障、士气、领导方式。

    然后数据量化,推演己方能承受多大损失,一次进攻需要多少弹药武器,多少后勤支出,多少军费。

    在过去的时间里,欧洲武士也反复用冲击步兵方阵的方式训练步兵面对奔跑而来骑兵的恐惧感,不能出现心理崩溃,这会导致方阵出现缺口或崩溃。

    如何保持体力,精细化持长矛的方式,来降低体力消耗;修正弩弓的上弦方式,节约弓弩手手臂力量;量化弩弓射击角度,来获得距离的精确数字,乃至不同风速的影响,尾翼的影响等等;骑兵如何用骑矛攻击骑兵方阵,如何攻击对方的骑兵,如何减轻骑矛的重量;骑兵战刀如何最有效的切削……

    欧洲人后来都鸦雀无声,对王正致敬说:“让我们打回欧洲吧,您会成为战神的。”

    汉军团的将领们都瞠目结舌,战争原来是这样准备的。

    王正抬起头问:“我听说蒙古人的军队里汉人占了七八成,他们有什么样的信念来进攻和屠杀汉人呢?”

    汉军团沉默不语。

    王正又问:“那我们以什么信念来守卫江宁呢?”

    他换成安达曼语和拉丁语问矮人军团和欧洲军团队的首领。

    第一次训练唯一没被淘汰的军人叫做韩延寿,他回答道:“这是我们的家乡,我们的土地。”

    矮人武士狂热的说:“一切为了天神,为了吾王,为了安达曼王国。”

    欧洲武士用拳击右胸:“骑士的荣誉和承诺。”

    王正觉得汉军的信条是最无力的,因为汉人一向丢弃了自己的土地逃跑。更何况军团里有一半的人来自流民。

    神殿的英灵神社应该有一点点效果,时间不够;薪酬和城中的家人,你们的亲人在身后,这是一点。

    督战队也是必要的。

    任何后退者、任何乱军心者都会被斩杀。

    进入春天后,天气变暖和后,各军团演练快速移动到其他地区的科学方式,从徒步到骡车到船运。斥候开始深入到大宋和蒙古人的边境内部探测。特勤人员以各种方式在蒙古人和大宋内部探测情报,一举一动。

    这不是什么先见之明,安达曼王国本质是一个军事帝国,保持对外的张力,不管是对外攻击或是防卫,这些都是下意识的行为。

    很快一些不良信息传了过来,从最北方传来的军队调动信息,和各种物资引发的市场价格波动,出现在参谋部的桌子上,经过详细的分析,证实忽必烈在筹备南下的战争,或许是大宋或许是江宁。通过对方物资的筹备方式和前线山东河南一带地方的风吹草动,就能判断。

    到三月份的时候,基本上确定蒙古人会南下攻击江宁,同时攻击大宋的襄阳地区。甚至从南宋朝廷得到一些消息,蒙古人试图联络大宋联合攻江宁。这是当年连蒙灭金的套路。似乎贾似道这次聪明了。实际上,贾似道和朝臣们被王正打怕了,南洋舰队不断定期寻访从长江口到广州的各个港口,舰队越来越多,据传巨舰上千艘。多条线攻击的前景把大宋朝廷吓坏了,随时会从任何港口攻进来,根本无法防范。

    这样的信息就很有可能是贾似道为了讨好王正故意流露的,王正从侧面印证了这个信息的准确度。同时大宋希望江宁能够帮他们阻挡蒙古人,他们对王正没有拿走长江上游北方的地域耿耿于怀,因为那样就完全阻挡了蒙古人南下。他们忘了大理等西南地区已经在蒙古人手里了。

    蒙古人遭遇了拒绝,倒也没有犹豫,结果就准备同时进攻江宁和襄阳,以报蒙哥死于钓鱼城之仇。

    战争就要开始了。

    王正向楚州、淮南、泸州调集了三个纵队,增加那里的防御能力。双桅帆船待命,这些船可以通过大运河输送增援军团去楚州和淮南。王正自己乘坐双桅船行走了一次江宁至楚州再至淮南的路线,以做到心中有直观的认识。

    忽必烈此人在历史上是非常出名的,海外多半是因为马可波罗的游记,海内则因为他统一了整个中国。在战争的能力上,后世对蒙古人的看法两极分化,一种是公认的强悍,一路攻击到欧洲,一种是对手太弱了,光打一个襄阳就几十年未下。对日本和越南的战争均以失败告终。不过王正认为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带,蒙古骑兵是很强的。元朝攻日本是因为舰船能力太差,第一次用了内河船的制造方式,遭遇台风一吹船就垮了。第二次只能说还是倒霉,台风再次拯救日本。后来元朝有二万人的军队穿越南海占领了爪哇岛一年,也说明了日本人的运气。对越南的战争,一方面是古代安南人一向能战,其次是热带气候对蒙古人的阻碍是很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