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之元
字体: 16 + -

第7章 留守的选择

    “东都”留守冯鹰是被东都行宫的剧烈颤动晃醒的。他醒过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马上派自己的助手吕该到“太常”留在东都的“地动仪”处去确定地震中心的具体位置。在“东都”也有一个“地动仪”,由“太常”派人专职监测,因为离地震核心区近,所以“地动仪”可以准确测定此次巨震确切的方位。虽然行宫晃动得厉害,但是冯鹰的直觉告诉自己,“东都”并不是震源地。他打开窗户往外看去,在漆黑夜空的远方竟然出现了诡异的红云,那若隐若现翻滚的红云之光在夜色中分外刺目。“血云?”冯鹰暗暗倒吸了一口冷气。传说人间有浩劫时,就会有噬人的“血云”出现。今天竟然被他看到了这狰狞的“血云”。

    冯鹰在心里默默祈祷着:“震源千万不要是在‘河间郡’,在其他任何郡县都可以。”因为天下第一人孟子居此刻正在“河间郡”“河间县”调查“谶语”的由来。其他人在地震中出事,包括他冯鹰出事,甚至三公九卿同时出事都不是大问题,但是孟子居不能出事情,他是“大夏帝国”的栋梁,真正的支柱。只要有他在,“大夏”即便面对再大的风浪也能平安渡过。但是此刻他似乎有不好的预感,而背后夜空中的“血云”更加深了这份担忧。

    很快他看到吕该奔了回来,他跑到冯鹰身边,却并没有说话,而是递过来两份文书。冯鹰看到一份文书上盖了“太常”值守的印章,而另一份文书的印章处还是空白的。冯鹰略有些诧异地看了一下吕该,先扫了一下“太常”的文书,上面赫然写着“地震中心在‘河间郡’‘河间县’。”冯鹰看着这行字,觉得自己已经浑身冷汗。又看了一眼另一份文书,这是一份以“东都”留守也就是他的口吻写的向朝廷汇报地震情况的报告,里面特别提到了天下第一人孟子居正在地震中心做调查。

    冯鹰没想到吕该就出去了一刻,不仅到“太常”确定了地震中心,而且居然已经替自己草拟了向朝廷报告的文书,向他略略点了下头,转身取出“东都”留守的印,在文书上加盖了一个章。然后对吕该说:“你先让人用‘飞雁传书’立即把这两份文书发给朝廷。然后带500‘东都’最精锐的轻骑兵,即刻赶往‘河间郡’‘河间县’寻找孟大人。这队骑兵每人配两匹马,一匹马坐人,另一匹马带粮食和药材。特别是准备尽可能多的防止瘟疫的药材。到了‘河间郡’只做一件事情,就是寻找孟大人,其他任何事,哪怕天塌下来,都和你们无关。找到孟大人以后,唯孟大人的命令为是。”

    冯鹰沉思了一会儿,接着说:“你先带100人进入‘河间郡’,这100人不要带任何东西,整备好马匹,带好一周粮草即刻出发。后面400人先准备物资,准备好再出发。”

    吕该插手到:“诺。”

    冯鹰接着说:“另外,把‘东都’五品以上的官员,全都叫到行宫来。”

    吕该又“诺”了一声,奔了出去。

    “大夏帝国”的首都是常安,“东都”是帝国的陪都,“东都”留守则是东都的最高行政长官。既然是陪都,所以“大夏帝国”在“东都”也保留了一套行政系统。冯鹰以前位列九卿,担任“太仆”(交通部部长)一职,是当今皇帝很信任的官员之一。去年皇帝因为要调查帝国东部的“谶语”,特意把他调任“东都”留守,以更好地配合孟子居。

    冯鹰是“大夏帝国”少见的又能干又忠诚的官员,他并没有被这场发生在周边的地震和天下第一人孟子居的处境所吓倒。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那么现在能做的就是不要让坏的事情变得更坏。在所有官员到来之前,冯鹰在脑子里盘算了一下当前的局势。

    现在一共有三件事情需要紧急处理,一是要尽快找到孟子居,虽然他很担心他的安危,但是他相信孟子居一定还活着。其次是尽快赶赴“河间郡”救灾。赶紧救人是一方面,防止灾难的进一步扩大是更重要的事情。必须要有充足的粮食,饮水还有药物。第三是,“聊国”太子和公主的安全保障。木村连男和木村连子和“谶语”中的木连到底是什么关系,他暂且不论,世界上不会有那么巧合的事情,他们的名字居然与“谶语”关联的如此密切,其背后一定隐藏着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作为“仁学”弟子,虽然也服膺天地的力量,但是却并不相信鬼神之事。所谓“子不语怪力乱神。”

    冯鹰继续思考着:“怪力乱神的背后一定是有人在捣鬼。孟子居已经调查些眉目了,有人唯恐真相暴露,所以就促成‘聊国’的太子和公主进入‘大夏’。这么说起来,‘聊国’的国王一定参与其中,而且绝对不是唯一的参与者。除了他可能还有谁呢?”他相信这个“谶语”就是彻头彻尾的一场阴谋,那么阴谋的对象是谁呢?这场地震应该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的,在危局之中,只要他应对得当,也许还有重新掌握主动的可能。

    他本来和孟子居已经商议定了,让楚尔和九虎将之一的史熊去接“聊国”太子和公主,孟子居在“河间郡”迎接他们,一方面不耽误他的调查,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聊国”一行人的绝对安全。然后到“东都”和他汇合,并派遣“东都”留守的数千骑的重骑兵兵团护送“聊国遣夏使”赶赴“常安”。重骑兵兵团是“大夏帝国”战斗部队精锐中的精锐,不仅有重甲护身,而且有“弩车”护卫。无论是“世道”还是“仁道”的巅峰高手,虽然能对付百人左右的重骑兵,但是面对千人的重骑兵时就会束手无策。

    按照计划安排,楚尔和史熊应该已经在边境接到了“聊国遣夏使团”,他们要赶到“东都”只有三条路,一条是按原计划走中线,也就是直穿“河间郡”,这条路最快,最安全。但因为地震的发生,估计一路上山体崩塌,马车已经不可能通行。第二条路是北线,向北绕道“上谷郡”。这是条最危险的路,距离“匈国”最近。冯鹰判断“匈人”有极大的概率介入到了这场“谶语”阴谋中。最近十几年间,北方草原草木滋长,牛羊繁殖,“匈人”很快就从战争的废墟中重新振作起来。而且更难得的是因为战败的缘故,耻辱感让“匈人”空前的团结。他们现在只是名义上对“大夏”俯首称臣,“左贤王”还在“常安”做人质。但是因为实力的快速增长,他们早就在觊觎“大夏”的边界,不断有势力渗透到与之相邻的“上谷郡”和“渔阳郡”一带。“匈国”当代单于本名栾提渠,为了应验“谶语”中的巨人一说,居然改名为栾提佢,可见此人的狼子野心。

    史熊是这次迎接部队的主将,帝国的九虎将从来都不是一介武夫,而是文武双全,再加上还有孟子居的关门弟子楚尔,两人应该不会选择北线这条危险的线路。楚尔非常年轻,才十五六岁的样子,一眼看上去很普通,而且奇怪的是,他的修炼境界竟然是完全空白。冯鹰不知道为什么他跟随了孟子居两年多了,境界上却一无所成。但是孟子居非常信任他,想必自有他的道理。天下第一人的眼光,不是他们这些人能揣度的。

    第三条线路就是走南线,向南绕道黄河边。这条线距离最远,道路也不开阔,北面是“鬼人谷”森林茂盛,南面是“黄河”,河道开阔。这条路也不好走,不过却是当下唯一正确的选择。史熊和楚尔应该会选择南线。如果要掌握主动,他就应该派重甲骑兵到南线去迎接。但是万一他们走了北线呢?到灾区救灾赈灾需要大量人马,吕该又带走了一部分人,再分兵一半到北线,那么可能导致南北两线的人手都不够。

    “末将拜见冯大人。”冯鹰身边走过来驻守“东都”的另一个九虎将居匡,他叉手向冯鹰禀告道:“各位大人已经都到了。”他必须要做出选择了,到底是押宝在南线,还是分兵到北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