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之元
字体: 16 + -

第8章 救灾的计划

    冯鹰只停了一会儿,就下定了决心。他走到案台,抽出了一只令箭,交给了居匡道:“居将军,令你立即带领3000重甲骑兵赶往黄河沿岸的官道,在那里迎接‘聊国’太子和公主一行,如果有任何人试图袭击车队,格杀勿论。另外,接到他们以后,所有人包括将军在内,必须以孟子居弟子楚尔的命令为是,如果有人违反,也格杀勿论。”

    居匡“诺”了一声,接过令箭叉手而去。

    冯鹰用最短的时间和各级官员交代了一下他的救灾计划,计划的重点并不是直接派军队到地震区救灾,在瓦砾下救人。以他现在掌握的兵力和物力,根本救不出几个人。而且时间也不允许,等他派出的军队达到地震中心,至少要有两周以上的时间,到那时恐怕被压的人基本都伤亡殆尽了。他现在要做的是打通到地震区的道路,把粮食,饮用水和必须的药物送过去,争取让更多从地震中逃出来的人活下来。根据上次“大夏帝国”南方地震的经验,地震以后的二次灾害,特别是瘟疫死亡的人数远比地震本身多得多。

    现在是夏天,倒是不担心受灾人群因为气温低而导致冻伤。但是酷暑中,如果有大批的尸体腐烂,将会极大增加瘟疫产生的可能;而且地震以后,水源必然被污染,饮用污染的水也会导致瘟疫蔓延。而当前,医术最好的两个人孟子居和楚尔都不在。孟子居虽然在地震中心,但他身边肯定没有必须的药材。所以刚才他让吕该带上足够的药材,如果能找到孟子居,这些药材就能起作用。只要控制住,地震中心的瘟疫,瘟疫蔓延的可能性就会下降。但他也知道,吕该部下所带的药材是远远不够的。

    他现在一方面要运足够的粮食和药材到灾区,另一方面要征集更多的粮食和药材。关于粮食,“洛口仓”就在“东都”附近,打开“洛口仓”可以解一时的燃眉之急。不过“洛口仓”是朝廷的战略物资基地,没有朝廷特别是皇帝的许可,他并没有权力打开。所以必须要用“飞雁传书”向朝廷请示。不过这一来一回最快也要两天的时间,如果朝廷再讨论一阵子,可能就错过了救人的最好时机。他主意已定,在请示的同时做好打开“洛口仓”的一切准备,只待朝廷许可,就开仓救人。他现在担心的,朝廷只拨付“洛口仓”中一部分的粮食,如果是这样,粮食依然不够。

    关于水,“河间郡”内部有不少河流,只要不是所有河流都被污染,那么就有足够的水源。当务之急是告诉灾民必须要烧开了再喝,但灾后肯定缺少足够的火引,而且灾民也肯定没有烧开了喝的意识。

    最缺的还是药材,即便做了大量的防范措施,估计依然会有瘟疫发生。这将是“大夏帝国”有史以来最可怕的瘟疫,一旦瘟疫蔓延,可能整个“崤山”以东的北方郡县都会被波及,如果让瘟疫爆发加上饥民暴动双管齐下,“大夏”走向衰亡的“谶语”真的就在眼前了。作为“东都”留守,他要竭尽全力不让这“谶语”在他身边成为现实。

    今天的会议,主要就是他在布置已经拟定的救灾计划,布置完计划以后。他与其他官员开始讨论两个命题。第一个命题,是如何征集贵族的粮食和门客。粮食是不产生饥民的基础,但光有粮食是不够的,必须要被运到地震区才能起作用,这就需要大量的人力。他现在手头只有两千多重骑兵,这些人还要打开“洛口仓”,守卫“洛口仓”和护守“东都”以及维持救灾的秩序。所以必须要通过其他渠道征用人力。最有效率的途径就是征召贵族的门人。

    “东都”附近都是贵族们的封地,庄园。最大的庄园是“卫尉”东方弘的侯爵封地,占有良田十万顷,而且庄园守卫也有近千人。其他,“长史”居君的侯爵封地也非常大,虽然不及东方弘的那么大,但无论粮食和门人的规模都非常可观。只要这两家带头出人出粮,那么赈灾的难度就会大幅下降。但是,这些贵族在国家危机关头,能不能和他保持一致,和朝廷保持一致,这是他最吃不准的。所以要跟各级官员讨论,这些官员当中,就不乏在“东都”附近拥有大量粮食和门人的贵族。

    讨论的结果也不出乎意料,几乎所有的人都慷慨陈词,愿与“大夏”共度时艰,但捐献的粮食和门人又少得可怜。冯鹰内心忍不住的冷笑,对官员们而言,每当发生了天灾,无论是地震还是洪水,都是一个发财的机会,而绝对不是破财的时候。赈灾粮款从朝廷拨付直到发放到灾民手中,会在他们手中倒腾几次,最后真能发送到灾民手上肯定不及十分之一。灾后重建,那更是中饱私囊的好机会。现在要他们主动出钱出人,简直比要了他们的命还困难。

    他不动声色,“东都”留守的职权很有限,他并不能拿这些人怎么样。他希望东方弘和居君这两家能做出表率作用,这两人不是要争着做“大司马”嘛,就算是收买人心,也得拿点实际行动出来。他立即让人去约东方弘和居君在封地的管家到行宫来见他,他相信只要他们足够聪明,这两家反而最容易答应他的要求。有了他们的表率在前,其他人就好对付很多。

    接下来讨论的第二个命题,也是个头痛的命题。眼见得人力远远不够,贵族们又不肯为国分忧,是不是要动用“黑墨教”的力量,他需要与官员们讨论一番。“黑墨教”在“大夏帝国”有三十六方,每方多则万人,少则千人,主要在平民中,特别是在农民工匠中传播。教徒无事时就是普通平民,从事稼穑劳作,有事的时候就传播教义。纪律性比一般组织要强得多。但是这股力量明显是把双刃剑,“大夏”以及前朝历史上都有多次民变和民间的宗教有关。虽然“黑墨教”的教义比起那些宗教来,要平和得多,强调“兼爱,非攻。”但是一旦驾驭不住,就如同驱狼逐虎,后患无穷。而且,“黑墨教”的教主称为“钜子”也暗合了“谶语”当中的“巨人”这一说法,不得不加以提防。

    今天冯鹰特意叫来了几个信奉“黑墨教”的下级官员,想听听他们的想法,果然他们都对救灾赈灾非常热衷,纷纷要求出人出力。这更加深了冯鹰的顾虑,他问道:“我听说,‘黑墨教’有专门运输的‘自行机’,不需要人力就能自己行走?”

    一个“黑墨教徒”说道:“那是当然,本教有专门的‘神器院’,专门感受神鬼的力量,在神鬼的召唤下造出巧夺天工匪夷所思的器械,‘自行机’只是其中一种,还有能飞的‘飞禽机’,能投射炭火的‘借车’……”

    冯鹰打断了他道:“你们这里有‘自行机’吗?”

    那人觉得冯鹰的问话很荒唐,说道:“这是借神鬼之力才造出来的,大人知道吗,是拥有无穷法力的神鬼,这器械当然非常珍贵,只有神器院才有,我们这里怎么会有。”

    冯鹰颇有些失望,不说话了。那人看出了冯鹰的失落,赶紧又补充说:“我听我们‘东都’方的方长说过,‘神器院’好像有人正在‘东都’附近,他们可能会有‘自行机’。”

    冯鹰一听来了精神,对他说道:“你们能找到‘神器院’的人吗?赶紧给我找过来。”

    那人说道:“‘神器院’是本教三大‘神院’之一,留守大人去请还不一定请得动,怎能让我们找过来。”

    冯鹰冷笑了一声道:“那就算了。”

    那人接口道:“不过在这天灾面前,‘黑墨教’自然应该以苍生为上,我等替留守沟通下‘神器院’,看看他们能不能出上力。”

    冯鹰点了点头,寻思道:“人是不能让他们出的,不过器械倒是真的需要,有了‘自行机’可以减少很多的运输人力和车马。”

    等一切安排妥当,天已经蒙蒙亮了,他让人记录好所有的救灾举措,包括救灾的思路,打开“洛口仓”,征用贵族的人力物力以及“黑墨教”器械的事宜,然后以“飞雁传书”的方式发给朝廷。正打算合上眼休息一下,卫士进来通报,东方弘在“东都”的管家求见。他一听来了精神,赶紧让人把管家请进来。

    管家进来以后,给冯鹰行了个大礼,冯鹰双手把他扶起道:“管家可知‘河间郡’发生了空前的地震,朝廷急需粮食与人力。”

    管家又做了个揖,恭敬地说道:“在下正是为此事而来。刚才在下已经接到了东方大人的‘飞燕传书’,命令在下尽全力配合大人的要求,要粮给粮,要人给人,要钱给钱。”

    冯鹰奇怪道:“东方家的‘飞雁传书’竟然如此之快?”

    管家得意的一笑,说道:“东方大人特别训练了一批‘雨燕’,速度是大雁的三倍。所以昨夜东方大人的传书,在下在清晨就已经收到了。不过东方大人也有个不情之请。”

    冯鹰笑了笑说:“什么不情之请?”

    管家道:“东方大人要求我们就留下一年的口粮,其他粮食全部运送到震区,而且庄园只留下老弱病残和妇女,青壮年一律奉招出发。不过东方家出的人和出的粮,要由东方家自己来运输,自己来发放。留守大人一定清楚以往赈灾过程中的各种花样,为了让东方家的钱粮都能落到灾民手中,东方大人才有这不情之请。”

    冯鹰内心暗笑道:“真把这救灾当成收买人心的舞台了。不过,只要达到救灾的目的,让他收买下人心又何妨。”他点头说道:“东方大人考虑甚周,就按他的要求来办。不过我也会派专人和东方家一起去‘河间郡’,主要是为了统一协调救灾行动。东方家对此有什么意见?”

    管家连连摆手道:“当然没有意见,那我这就告退,回去组织人手与粮食,争取在今日午时,全庄人员就能开拔。”说着就退了出去。

    冯鹰望着他的身影,对东方弘也不禁竖起了大拇指,赞叹道:“这人在变局中,反应迅速准确,做事情目的清晰,而且部下的行动力和组织力都很强,如果此人衷心为‘大夏’出力,将是‘大夏’之福。但是一旦反过来,也绝对是一个不好对付的劲敌。”

    他问身边的卫士道:“派人去过居君居大人的庄园了吗?”

    卫士回答道:“已经去过了,不过居大人那里没有任何答复。”

    冯鹰对卫士说:“再去一次,告诉他们。东方弘大人已经捐出了所有的粮食和门人,正浩浩荡荡赶往‘河间郡’呢。”

    卫士“诺”了一声,出去布置了。冯鹰相信,听到这句话以后,居府肯定会有所行动。只要这两家都动起来,就会有更多的贵族参与其中,这次赈灾才有了成功的可能。他不禁微笑了一下,心道:“有时候,有竞争还真是件好事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