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之重炮帝国
字体: 16 + -

第六十二章 不按常理出牌

    克复尤溪县之后,高羽马不停蹄的谋划夺取南平的事宜。

    南平是延平府城,福建重镇。

    古语有云:铜延平,铁邵武,纸糊的福州,豆腐的建宁。

    说的是延平府和邵武府的军事地位,特别是南平,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想要攻略福建,延平府无论从那个方向都绕不开。

    南平城三水交汇,易守难攻,进可顺流而下,驰骋东南,直控福州应援四方,退可固守一隅,上有浙赣,左浦城,右邵武是粮仓,永安、尤溪作藩篱,顺昌、沙县当栏杆,是福州桥头堡和屏障。

    拿下这座核心要城,福州和建宁就像是纸糊的一样,半个福建将处在自己的兵锋之下,进可攻退可守。

    这种水陆要塞,寻常时期高羽是很难拿下的,因为拿下此地,必然引起整个福建的震动。

    而柳元的变节,给了自己绝佳的借口。

    谁若是敢说自己不该攻打南平,那就是汉奸、国贼,因为高羽是在收复大明国土,加上大明中枢覆灭,群龙无首,各府大员还在观望和摇摆不定,无法对自己形成制约。

    天赐良机!

    高羽打算在某个人没反应过来之前,尽快拿下南平,只要拿下了这个地方,攻略闽北就是一马平川了。反之若是拿不下这个地方,自己就将受困于贫瘠的闽中地区,动弹不得。

    南有难以撼动的郑芝龙,北有绕不过不去的咽喉要地南平,只剩下往西一条路,而往西的路上,永安县又在张山之手。

    毫无疑问,能否攻下南平将是高家军能否鱼跃龙门的关键,绝不容有失。

    而这里“某个人”,就是福建总兵、南安伯郑芝龙。

    福建一省,郑芝龙一家独大,是实际上的土皇帝,只不过他胸无大志,窝在泉州经营自己的小王国,明朝招安他投降明朝,清朝招抚他投降清朝,并没有太大的志向,尽管他完全有这个潜质和本钱。

    南平这个位置太过重要,如果郑芝龙得知自己攻打南平,极有可能会横插一缸子。自己的讨伐檄文能骗得了大多数人,但一定骗不过郑芝龙。

    一山不容二虎,郑芝龙肯定不会容许自己鱼跃龙门威胁到他。

    所以,要快,快在郑芝龙还没反应过来之前夺下南平,然后回师高家堡,威逼虎豹关,郑芝龙若是敢来,便迎头痛击。

    这也是高羽宁可留着永安县未下,也要快速出兵尤溪的原因,因为机会稍纵即逝。然而现在拿下尤溪,高羽又面临一个很严峻的问题——攻打南平的兵力不够。

    南平是府城,比县城要大上不少,根据收集到的情报,知府柳元在投清之后,召集民壮两千人,加上延平卫指挥使黄世良的一千五百卫所兵,总兵力三千五百人。

    高家军只有两千人,没有兵力优势,要鲸吞南平难度不是一般的高。

    这还没算上正在永安城下的围困张山的南平守备曹彦林的三千人,若是曹彦林也跟着投降,南平无论无何自己也吞不下。好在曹彦林似乎收到了吴之屏的指示,选择了观望。

    攻城战,至少需要两三倍以上的兵力才会有胜算,因为守城的优势实在太过明显,城头丢一块石头下来都能把人砸死砸伤。

    如果还准备有火油、滚木、大炮,那简直就是个绞肉机,只能用人命去填。自己两千人连城都围不死,难度太大,就算拿下,伤亡也不是自己能承受的。

    怎么办?

    高羽有些焦急,机会就在眼前,自己却没那么好的牙口。

    集思广益,高羽召集众将商议,赵廷玉和常柴也在列。

    问题抛出来,刘二虎胡天峰等人都是皱眉,今天攻打尤溪,温九城只是稍微抵抗了一下,先锋队就伤亡了六七十个。

    南平接受到高家军出动的消息,准备只会更充足,城防更完善,这点兵力要拿下它形同登天。

    众人都沉默了,兵力不足也没地方借,条件已经被限定死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久久之后,常柴道:“大人,柳元黄熙胤之流不得人心,百姓痛恨剃发令,不如招募些乡勇义士助战?”

    “乡勇?”高羽微微一愣。

    “乡勇战斗力太差,怕是起不了什么大作用,万一崩溃,还会连累主力。”刘二虎直接反对。

    “没错,巡抚大人第一次收复大田的时候,就是被卫所兵崩溃冲乱了主阵所败,教训就在眼前。”张龙也道。

    他们深受高羽“兵贵精不贵多”的思想影响,对于战斗力差的杂兵根本看不上。再者,今天高羽对他和赵廷玉的笼络和礼遇让他们心里腻歪,赵廷玉还好说,大小是个千户,常柴区区一个捕头,只立了那么点小功劳,凭什么获得那么高规格的礼遇,上来就节堂议事?

    什么叫节堂,节堂是用来商议军事机密的地方,不是什么人都能来的。

    常柴也知道招募乡勇作用不大,但还是坚持:“大人,常某不才,在江湖上还有些小名气,三日内……能招到一千人。”

    话到中间,他明显迟疑了一下。

    “可敢立军令状?”冯大宝顺势将了他一军。高家军的军律森严,立下军令状如果完不成,斩立决。

    常柴脸色变幻,正要咬牙答应,却被高羽打断,“我倒是觉的招募乡勇可行,只不过一千人不顶事,至少要一万。”

    “一万?”众人皆惊。

    高羽自然能看出常柴被针对了,但他出言打断并非只是替常柴解围,而是有了计较。

    因为他想起了李自成、张献忠等人,这些人动辄以少量精兵裹挟百姓几万几十万,攻城拔寨,走到哪打到哪,如果没有官军剿杀,往往能以滚雪球的态势越滚越大,直到把大明王朝滚灭。

    如果说裹挟的百姓没用,高羽是不信的,他们的行为模式那么统一,一定有它的道理。

    自己虽然不是流寇,但不妨借鉴一二。

    ……

    第二天,高家军四处出动,抄了几户死心塌跟随郭承安温九城投清的地主富户,合缴获的金银一共八万两,散银三万高价购买了一万石粮食,而后竖旗召集义民,讨伐叛贼柳元和清贼黄熙胤。

    只要是青壮,有保人作保就可以领银半两,路上管吃喝,等攻下南平,再补发一两半银子,表现优秀有立功者,优先加入高家军。

    这条军令一出,从者云集,高羽荤素不济,照单全收,短短三天,便募集了六千民壮。

    三天后,高羽裹挟着六千民壮杀郭承安祭旗,浩浩荡荡沿尤溪河北上,绕过苍峡向南平杀去。

    ……

    南平府,柳元和黄熙胤接到高羽攻占尤溪的情报,大吃一惊,他们派去招揽高羽的使者被扣押,就预感到大事不妙,万没想到高羽速度那么快,第二天起兵,第三天便攻占了尤溪,说是闪击都不为过。

    “尤溪落入敌手,南平门户大开,这可如何是好?”

    柳元有些担忧的的说道,高羽崛起的速度太快,曾经两度助他稳住官帽,作为下属同僚,自然是好,但现在成为敌人就不妙了。

    “柳大人不必忧心。”

    延平卫指挥使黄世良却显得胸有成足,道:“那高贼不过两千兵马,攻下尤溪,是趁着尤溪防备不足,他若是敢来南平,定叫他有来无回。”

    柳元眉头微微一松,想想也是,高羽再厉害也只有两千人,眼下南平正在加固城防,高羽那点兵力很难拿下南平。

    这时候黄熙胤也道:“黄指挥使所言甚是,柳大人且放宽心,小小尤溪丢了就丢了,无关大局,我已经去信邵武府守备田大人,他将率一千营兵来援,曹彦林那边也有了些进展,而且我已经在接洽张山,招降于他,若是一切顺利,到时候我们便能聚集一万兵马,灭高贼易如反掌。”

    黄熙胤抛开气节不说,单就能力而言也却非庸人,受清廷密诏潜回福建,靠着三寸不烂之舌半个月就打开了局面,招降了延平府和邵武府,并且在极力拉拢出征永安的延平守备曹彦林和被困在城中的贼首张山。

    满清大军还未兵临福建,这时候一切愿意投诚满清的势力不论官贼,都是他拉拢的对象。

    永安城内外聚集了六千兵马,他自然不会放过。

    曹彦林观望了一阵,已经有些意动要投诚,张山困兽犹斗,只要曹彦林投诚,他也会结束和曹彦林的敌对接受清廷招安。

    到时候自己就有一万兵马,剿抚并用,便能尽快将福建纳入清廷版图,交出一份亮眼的功绩,讨得摄政王欢心。

    至于剿灭高羽,那不过是捎带手的事情。

    然而就在这时,黄熙胤心腹苏忠贵却急忙走进来,朝柳元和黄世良见礼之后,对黄熙胤耳语几句,黄熙胤脸色大变。

    “黄大人,可是出了什么事?”柳元急忙询问。

    黄熙胤嘴哆嗦了一下,久久才道:“高……高家军裹挟……八千乡勇民壮,朝我们杀过来了。”

    “什么……八千人?”

    黄世良和柳元脸色剧变,八千乡勇加上高家军两千人,那高羽的兵力就暴涨到了一万人。

    “哪来的那么多乡勇?”黄世良心惊道。

    苏忠贵看了黄熙胤一眼,得到许可后道:“高贼散发钱粮召集乡勇民壮,响应者很多,他们打着……打着‘护衣冠’的旗号。”

    他本想把高家军讨贼檄文中的那句“驱除鞑虏,护我衣冠”说出来,但一看三个人光秃秃只剩下三两根老鼠尾巴的脑袋,又很识相的咽了回去。

    柳元心中一沉,投诚满清的唯一条件就是剃发易服,这项政令自从推行便遭到了极大的抵制,自己已经下令斩了十几个硬骨头,但效果还是不好。

    万没想到,被高羽抓住利用了。

    作为汉人文官,他很清楚这句话的号召力有多强,同时也有些埋怨多尔衮,江南还没统一,着急剃什么发,这下麻烦了。

    然而……这一切才只是开始。

    高家军过了苍峡,裹挟的民壮便增长到了一万人,一路走一路滚雪团一样迅速壮大,等抵达南平,更是增长到了两万人。

    千人盈野万人盈城,两万人铺天盖地浩浩荡荡杀向南平,别说柳元黄世良一众人差点吓尿裤子,就连始作俑者高羽本人,也没有做好足够的思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