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之重炮帝国
字体: 16 + -

第六十一章 克复尤溪

    “千户大人,监牢那边只剩十多个守卫。”不多时,赵廷玉的家丁回来了。

    赵廷玉眸光一亮,道:“走,带上弟兄们跟我来。”

    家丁点头,然后挨个通知,趁着城头混乱,聚集了三十人,这些都是赵廷玉的私人家丁,也是千户所的主力。

    “到齐了吗?”赵廷玉问道。

    “除了还在城头做样子的,都到齐了。”一个家丁道。

    “好!”赵廷玉满意的点头,道:“兄弟们,郭承安和温九城叛投鞑虏,倒行逆施,现在本千户打算开城门迎接高家军入城,你们愿不愿意跟本千户干?”

    “愿意,这老鼠尾巴,早就想割了!”

    “我也是,回到家,我爹天天戳着我的脑袋骂,憋屈死了!”

    “千户大人,兄弟们愿你跟你干。”

    “……”

    众家丁立刻应声,全都激动的低声喊道。

    赵廷玉道:“很好,都是有卵子的爷们,现在我们去攻占大牢,放出关押在里面的乡绅和常捕头,让他们聚集家丁和县衙的捕头、城守,攻占城门放大军入城。”

    温九城手下一帮亡命徒,而且裹挟了大量地痞流氓和青壮,人数有上千人,自己手下只有四十个家丁能战,其余的卫所兵完全不能指望,无法撼动温九城。所以他想到了被关押在大牢的常捕头和一众不肯剃发投降的乡绅衙吏。

    特别是常柴,祖上四代都是尤溪巡捕,一手快刀出神入化,名震闽中数府之地,江湖人称“九把刀”,为人急公好义,刚正不阿,素有民望,只要将他放出来,县衙的捕快城守立刻就会跟着反正,加上自己,要打败温九城有些难度,但要夺取城门倒是不难。

    于是,赵廷玉当场把自己的金钱鼠尾连根割掉,而后带着三十名家丁,冲向大牢。

    “什么人?”大牢守卫一看三十多人杀气腾腾的冲过来,顿时大惊,纷纷拔出腰刀。

    “大军即将入城,尔等还不投降更待何时?”赵廷玉大吼一声,拔刀便砍。

    守卫大牢的都是温九城的家丁,双方相遇自无退让的道理,顿时杀成一团。

    赵廷玉手下的卫所兵虽然不怎么样,但他到底是正儿八经的千户武官,武力比寻常兵士自然强悍,加上一身鳞甲护身,大砍大杀,带着家丁队凭借数量优势,将大牢守卫杀的节节败退,还亲手放倒了两个人。

    守卫见事不可为,伤亡了一半之后鸟兽散,跑去报告温九城。

    赵廷玉带人冲进大牢,放出了里面一众乡绅,还有常柴。

    常柴自然听见了外面的响动,心中已估算了一个大概,赵廷玉一说,便拱手道:“常某愿和赵千户谋事,复我衣冠。”

    赵廷玉大喜,双手奉上自己的佩刀,道:“久闻常捕头宝刀削铁如泥,从不使他人兵器,然事出紧急,这是赵某佩刀,还请常捕头勿要嫌弃。”

    “赵千户客气,区区小癖何足挂齿。”常柴也不推脱,接过赵廷玉手中带血的战刀。刀在手,这一刻他的气势,就像是刚刚出鞘的宝刀,锋芒凌厉至极。

    ……

    温九城接到家丁传信,听闻赵廷玉带人攻占大牢,大呼不妙,立刻分出两百人前去镇压。然而还不等镇压的兵丁完全拐过街角,又被推了回来。

    当先一人手持一把刀,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快刀成影,就像手中有九把刀一样,赫然是常柴。他背后是赵廷玉的三十名家丁和二十名捕头,还有不少手持利刃的家仆,所过之处呼朋唤友,不断的有人加入,就连镇压的兵丁,也在跪地投降之后加入了他们。

    仅仅走过一条街,他们的队伍就壮大到了七八十人,手下阻挡不住,退了回来。

    此时城头的争夺战也陷入了白热化,高家军训练有素,互相配合,三五人能战十余人。城头渐渐失守,伤亡越来越大,手下的两百家丁拼杀的只剩下一半。

    “大人撤吧,再不撤就来不及了。”家丁头子满脸是血,对温九城道。

    “高羽,你我之间还没完,等清军到达我看你怎么死。”温九城咬牙低吼一声,转身跑下城墙,在家丁的护送下迅速朝西门退去。

    他一走,城墙立刻宣告失守,剩下的青壮本就是裹挟的,在高家军“缴械不杀”的呼喊中,跪了一地。

    不多时,先锋队打开城门,高家军蜂拥入城。

    ……

    “大人,城中已经荡平,抓住了知县郭承安,可惜让温九城从西门跑了,他们有马没追上。”半个小时后,胡天峰来城门口迎接高羽。

    “伤亡如何?”

    高羽点点头,这一次攻城的先锋队,就是他的左先锋队,打的还算出彩,攻势延绵不绝,意志力很坚强,站上城头之后,就没再退下来过。

    除了厮杀的时间有点长意外,可以说是一举夺城。

    “折了四十多个弟兄,伤了三十多个。”胡天峰道。

    高羽有些肉疼,先锋队一共四百人,伤亡七分之一还多,不能算轻了;这便是强攻城池的代价,守城方丢一块石头下来,都能将人砸死砸伤。

    “此战你们先锋队是头功,统计好立功、伤亡名单,总结作战经验和教训,日后供训练使用。”高羽道。

    “谢大人。”

    胡天峰领命,又道:“另外助我们破城的,有千户所赵廷玉反正,县衙捕头常柴号召捕快义民夹击温九城。”

    “带我们去见他们。”

    高羽来了兴趣,之前城破的时候,城内传来杀声,想来是有人反正,否则温九城的两百家丁裹挟乡勇,怕是还能坚持一会儿。

    很快高羽便带人进入城中,常柴和赵廷玉一看,急忙上前,赵廷玉单膝跪地,道:“高将军,赵某一时糊涂,被温九城裹挟,愧对城中百姓,更无脸面见大人。”

    高羽急忙翻身下马扶起他,“赵叔折煞小侄了,快快起来,小侄明白赵叔是被胁迫的,忍辱负重至今,将来不论谁主天下,小侄一定禀明实情。”

    其实高羽现在还不是守备,当不得赵廷玉一声将军,守备是吴之屏许诺上报兵部的,奖励自己光复大田县,可惜兵部还没回文,南京就陷落了。

    赵廷玉此举,投靠之意再明显不过了。

    高羽自然笑纳,安抚了几句,又看向常柴,抱拳道:“常捕头血战叛臣贼子,乃我汉人血性之士,高某佩服。”

    常柴,就是此前中了温九城的算计,带着温九城的两个耳目以“犒赏劳军”的名义到高家堡的查探军情的捕头。高羽起初以为他和温九城是一伙的,后来才弄清楚缘由。

    “高大人说笑了,常某只不过是匹夫之勇,相比高大人大义,是在不值一提。”常柴抱拳回礼,当初温九城抓他的时候,用的并不是不肯投诚满清的罪名,而是失职导致冤假错案,常柴不知是计束手就擒,之后等一众乡绅也被塞进大牢他才反应过来,温九城是要投诚满清,怕自己名望过大,先把自己控制住。

    高家军入城便开始到处张贴讨贼檄文,这让他心生敬佩,高羽不过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少年,却走到了今天这一步,统帅两千精兵,从张山手里光复大田县,从温九城手里光复尤溪县,可谓是异军突起。

    同时也让他疑惑,不知高羽是如何在短短的大半年的时间就拉起这么一支大军的。

    这让他本能的想起了“戚公传法”的传言。

    “常捕头自谦了。”

    高羽诚恳道,又对他和赵廷玉说:“如今圣上被满清戕害,叛臣贼子窃城以降,民陷于水火,国陷于危亡,正是我等奋起之时,高某一人太过渺小,一切都仰仗能人志士帮扶;能力越大责任越大,高某恳请二位襄助,拯救一方百姓,护我汉人衣冠。”

    赵廷玉纳头便拜,道:“赵某愿为大人效犬马之劳。”

    这一幕是反正之前他就设想过的,高家军战力强悍,将来必然称雄一方,早点加入,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常柴迟疑了一下,但看了赵廷玉光秃秃还留着金钱印的脑袋,也单漆跪地:“常某愿追随大人,匡扶大明。”

    高羽大喜,终于,自己也修出王霸之气了,武将纳头便拜,将来自己就不愁没人才了,急忙走上前将两人扶起,“有二位襄助,高某如虎添翼。”

    常柴要匡扶的是大明,高羽要匡扶的是社稷,这两者有区别,但就目前来说,两者没有矛盾。至于以后,再说。

    入了高家军的体系,高羽就有自信能将他留下。

    又说了一阵,高羽便命人牵过来两匹马,让二人与自己同行,以示笼络。

    不多时,刘二虎与高二打马而来。

    高二道:“少爷,我们在郭承安和温九城的府邸搜查出白银黄金玉器合计五万两,并且搜查出一些来不及销毁的信件,另有粮食两千多石。”

    “全部封存,用作此次讨伐叛臣贼子的经费。”高羽点点头,郭承安和温九城还真是会刮地皮,竟然给自己留下这么大一笔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