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臣
字体: 16 + -

第312章 走回来了

    京城东门,名曰春明,一袭雪白长衣策马出城之后,马蹄滚滚渐行渐远,如一团翻滚白雪,引得众人驻足远观。

    人群散去后,有几道贩夫走卒模样的背影,漠然不语,挑担挎篮出城几里,各自登高远眺,瞳孔流淌过驿路窄道、山脚流水,最终定格在一道黄泥小路上,搜寻那一粒白影去向。

    目光巡视间,若是与算作‘熟人’的几位同道,碰巧目光互视,也不多看,只默默将一张张面孔记在心里,佯装无事。

    约莫半个时辰,这些‘熟人’们约定好了似得,在一条路上殊途同归,有先有后,但绝不结伴,各自走入城门。等走到了一处僻静巷口,身前身后皆人流滚滚,才扭头扎进其中一道,与众人分道扬镳。

    一行几人,像极了水面浮萍。

    这些心下里的的确确算得上熟人的各方探子,熙熙攘攘,整日做着相同的活计,混迹于相同的地界,面熟的很,的的确确是同道中人。

    但这个同道,真的只是同道而已。

    情报一事并非非此即彼。

    各为其主的前提下,不下绊子、不害性命,少刀光少剑影,多人情味,已经很好了。毕竟这个行当要的不仅是各自本事,关系脉络、人情往来,缺一不可,一桩微末到不足挂齿毫毛善缘,结下了,未来就多一种可能性。

    当然,没人指望凭借善缘立足,或是存有放长线钓大鱼的念头,利用善心瓜葛所图很大,逼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倒不是说不行,几率很小就是了。

    实际想要的,只是在困难境地,有这么一种可能,有人帮衬一把而不图利,至少不为图你的利,就够了。

    这就算收回了‘本钱’,不赔本。若是再有点利息,买卖就不算赔,而是称得上有赚头。

    大家也明白,同道人中,决计有自家主子相谋而合之人的下属,也有对立死敌的羽翼,各自鱼目混珠明争暗斗,哪里分的清楚?

    倒不如一概而论。

    应付差事嘛,总归不必动刀杀人。

    众多‘同道中人’分道扬镳,各自赶往不同方向,他们并未注意到城门一侧,在他们所有人必经之地上,有身负粗麻布包裹重物的汉子,牵马而立,虎目闪烁微光。

    众人挤进人群,如鱼入大海、争相游弋之后,汉子牵马走出城门,不疾不徐,无悲无喜。

    汉子拍拍身后重物,是他这些日子昼夜不、耗尽心血的心爱之物,又拍拍缰绳拴着的一匹黑鬃马,毛发柔顺光泽、线条俊美。

    找不到路就跟马走,护着你们这么多兄弟的命,会害你?

    一直对将军的话深以为然的汉子,多年之后才听过一词,叫做‘老马识途’。

    告诉他这个词的老人已经死了。

    他很伤心,可哭不出来,有什么东西堵在心里一样,闷闷的,快要喘不过气了。

    老人死了,阿娘也死了,除了背上的、牵着的,还有即将追赶的,天大地大,再也没有东西属于他。

    知道的、见过的、喜欢的,那么多的美好,跟那天嚼的竹笋一样甜的人和事,一个接一个消失不见,匆匆一面,挥挥手就再不会回来。

    心思短浅的他想来想去,除了知道一个‘难过’之外,似乎没啥可说的。可他觉得心里的话太多太多了,多到不想说不想哭,一个词咋能说清楚味道呢!

    汉子想念诗,总算明白了那些好听的韵律,为啥那么好听了。原来是难过的时候就想念一念啊,不知道念完了会不会不难过了。

    他打定主意,追上了一定要让公子教自己几首,好生念念,试一试。

    只是一想到公子,看遍生死无数的汉子,又难过起来。

    公子啥时候能回去呀?京城不好,真的不好,不然为啥来过这么久,都没碰到一个像公子、一个像教他那个词的陈老人一样,一样好的人呢?

    世上好人这么少的啊!

    轻轻跨上黑鬃马的汉子,叹了口气,在空无一人的城门外喊了声‘驾’,黑鬃马打了个响鼻。

    汉子忽然笑了起来,拍拍马头,拍拍重物,很快消失在远方。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弹弓在下。

    汉子一边扶着重物一边抽动马鞭,留下一道背影,落在一位二十五六岁,腰别木剑、头戴斗笠的男子眼中。

    男子啧啧嘴,学着汉子拍打重物模样,拍拍腰间别着的木鞘木柄长木剑,眼神一怔,意外发觉这一拍,很有味道,江湖气十足。

    他赞叹似得喃喃道:“不得了不得了,老子英雄儿好汉,这就罢了,下人都这么有范儿,这就有点厉害了。”

    又拍拍木质剑鞘。

    男子打着哈哈来到皇城根下一处暗巷口前,靠墙而立,哼着不知名的乡谣哩曲,然后猛然拐入巷口,冷不丁与人撞在一起。

    盛怒下的男子一掌砍在那人后脑,看也不看,身后有扑通倒地声。

    “么的法子呀,人厉害就是脑壳疼,”腰配木鞘木剑的男子,贼兮兮直笑,转头对着已经昏厥的皇城探子道:“官人见谅,我记得那个谁说了那个啥来者,大道朝天我走中间,是吧?怪不好意思的,您挡我路了,我这不得过去嘛,么的法子呀,别记恨我哈,不然.....”

    男子认真想了一会,忽然张嘴笑道:“你还得躺着。”

    哈哈大笑的男子走过半座城,想起来‘我走中间’这么有道理的话,好像是自己说的,一时间有点得意。

    心说厉害的厉害的,快成名人了,得加油。

    男子自得其乐,丝毫没有注意到街道对面走来的四人,一个秃驴和尚,笑吟吟的,面庞清癯、一个手持铜锣木槌的牛鼻子道士,不停哼唧道“阿了个弥的陀佛”。

    两人身边亦步亦趋跟着一对兄妹似得同童男童女,男童少言寡语,闷葫芦性格,瞧着像个小大人,女童粉雕玉琢,走两步便要骑在老道脖子上,老道不许,她嘟嘟小嘴,涨得小脸通红,煞是可爱。

    不知是没有看到,还是故意不让,男子走在路中央,不偏不倚,并无规避之举。

    和尚道士一路相谈甚欢,也并未注意到前方那位‘我走中间’的男子。

    双方笔直向前,速度不曾稍缓。男子打了个哈欠,正了正斗笠,垂下手臂搭在木剑木柄上,眼角盈盈几滴困泪。

    和尚道士说了几句,两人哈哈大笑,道士指着和尚大骂“老不羞”。

    不知不觉间即刻相撞的两拨人,因为道士这一指,身形偏转,在路中央露出一道缝隙。

    闷葫芦男孩抬头看了看哈欠连天的男子,眼睛眯了眯,然后揉了揉,拽着妹妹走到一边。

    两个孩童与两个老家伙中间、亦是道路中间,露出一道可供一人穿行的‘正中之路’。男子摇摇摆摆,大方穿过,道了声谢。

    木剑剑柄上的手臂,随即放了下来。

    男孩拽拽一边正在跟老道‘讲经说法’的便宜师傅,心悸道:“这个人,好厉害!”

    牛鼻子道士咦了一声,“哪里厉害?”

    男孩摇摇头,“不知道,没看懂!”

    “看不懂你就敢说厉害?”

    男孩理所应当道:“我看不懂的人,还不够厉害么?”

    秃驴和尚哈哈大笑。

    道士闷闷哼了一声,弯腰将小姑娘放到脖子上,语重心长且教诲道:“你哥最近眼神不好,咱不跟他玩。”

    说完就往前走。

    女孩默默翻了个白眼,男孩默默跟上,又揉揉看过一抹利芒、有些刺痛的眼睛。

    和尚笑声更大了,脸上笑意全无,盯着身后那道从巷口到退回来的身影,双手合十,默默行了一礼。

    年岁与之相比,算得上年轻人的男子,拍拍木鞘,一身江湖气,然后指着道路中央,张张嘴,说了句什么,然后笑笑,走了。

    和尚看懂了,他说的是:我走中间。

    走了半座城、走过半座江山、更走过半个天下的男子,遇事只走中间。因为中间最平、最正。倘若这里都不平了,那真是要铲一铲了。

    不遇事儿的时候,他喜走最边上、最窄、最不好走的地方。

    那个谁曾经说的那个啥来着,厉害的人得什么地方都厉害,比如说....让让那些不厉害的人,让他们有路可以走。这就很厉害了。

    一个几乎看过世间百态的男子,打着哈欠,看过小桥流水、看过长河落日、看过天寒有人食冬雪、烈日有人饮夏雨,徒步走了几万里,越走越远,走着走着就忘记了自己叫什么、是什么了,还是记得这句话,是个叫林正的人说的。

    人不管走多远、走多久,终点一定是家呀!

    有的人走不回来的,有的人终究走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