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末当球长
字体: 16 + -

第十二章 扩军

    商洛山革命根据地,这是营地新的称呼。

    随着营地内人口数一天天的增加,营地范围也扩大了许多,此时再称之为营地已经不合适了。因此李明给营地取了一个新名字,而之所以这样取名,是为了让众人时刻清楚自已干的是神圣的革命事业,而不是单纯的造反。

    清晨,李明走在根据地新修的水泥路上,看着这略显荒凉的根据地,内心确一片火热。

    现在已经是1617年9月了,根据地从建立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半年。虽然目前根据地人口尚不到六百,但这些人已经与外面的其他人不一样了,他们的脸上再也见不到以前那种麻木的表情了,有的只是对未来的憧憬。

    “首长,早!”路过的一位山民向李明问候道。经过几个月的思想教育,山民们逐步认可了李明宣扬的自由与民主精神,并决定跟随李明一起建立新世界,同时也开始采用李明教给大家的现代问候方式。

    “你也早!”李明点了点头,礼貌地回了一句,然后继续走向刚建成的会议室,今天有一个重要的会议要开。

    会议室里,路和泰、红成益、王苟三人已经到了,李明进去的时候三人正在交谈。

    “路队长,你知道今天的会议要讨论些什么事吗?看昨天首长的通知,好像有重要事情要商量?”王苟昨天得到通知,今天的会议很重要,一定不能迟到或缺席,因此很是好奇。

    “我也不清楚,首长之前并没有向我透露消息,不过我想跟明年的实战训练有关吧。我们明年开春后就要开始进行实战,但我们现在才50个人,扣除2个通讯班,就40人了,明显兵力不足。”

    路和泰虽然不清楚会议的内容,但根据李明的之前安排大概猜到是什么了。

    “我想也是这个原因,现在已经9月中旬了,到明年开春就半年光景了,再不扩军,就没时间训练新兵了。”红成益同意道。

    三人没交谈多久,李明就推门进来了,于是三人立即结束了谈话。

    会议室布置得像学校的教室,李明走到中间的讲台处,坐了下来,然后宣布会议开始。

    “现在,我们根据地的人口数量一天天在增加,而目前现有的军兵数量已经不能满足根据地的守卫需求,因此我决定进行扩军。”

    李明一坐下就将自已扩军的决定告知了三人,然后翻开了笔记本,接着说道:“我决定从山民和流民中各选取25人,与原来的队伍组建一个营,营内组建两个连,每个连新老参半。路和泰你任营长并兼任一连连长,红成益你任营参谋长,王苟你任营护军。二连连长我打算从老兵中选取,你们可有推荐人选?”

    “对于二连连长,我认为七班的班长刘长根比较合适,他为人聪明,知识学习的快且扎实,同时品行端正,乐于助人,是难得的人才。”路和泰一直很欣赏刘长根,对于他的成长一直很关注,因此推荐了刘长根。

    “我觉得三班的班长杨铁也很合适,此人带的班在平时训练过程中一直表现的非常优异,勇猛无畏,是难得的猛将。”红成益对三班的班长也很看好,因此推荐了他。

    “王苟你怎么看?”李明见王苟没有说话,于是开口问道。

    王苟没想到李明直接开口向自己问话,愣了一愣,过了一会才回过神来:“老兵队伍中表现优秀的人很多,但要说谁最优秀的确只能在刘长根和杨铁中选一个。根据我的接触,刘长根和杨铁两个班长确实比其他人表现得更优秀一些,他们两个一个智将,一个猛将,两人中的任意一个都适合当连长。我刚才也一直在想到底推荐哪个好,但到现在也没想好。”

    听了三人的话,李明沉思了一会,然后说道:“我看这样吧!既然两人都很优秀,那就让刘长根任连长,杨铁任副连长。这样他们两个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取长补短,以便早日成为军中栋梁,你们怎么看?”

    “如此安排正好,我还在想不管选谁对另一个都不公平。”王苟听了李明的话,暗自叫好,于是第一个同意道。

    路和泰和红成益见李明如此安排,也觉得不错,因此也都同意李明的安排。

    李明见三人都同意,于是便确定了人选,记在了笔记本上。

    李明记完后,接着说出了自已的下一个安排:“我决定在连和班之间再设一个等级--排级,目前计划一个连分成两个排,因此总共需要任命四个排长,你们有合适人选吗?”

    三人听了李明的话后,纷纷发表了自已的意见。

    这次三人的意见比较统一,除了第四人红成益和王苟推荐了十班班长,路和泰推荐了九班班长,前面三个推荐人选都一样。

    李明仔细斟酌后选了十班班长,最后确定了四个排长,分别是一班班长曲阳、五班班长孙兴化、八班班长狄月先、十班班长于良吉四人作为排长。

    “此次扩军,两个通讯班不变,其余八个班拆成十八个班,每班二人或三人不等,缺的名额通过征兵补齐。对于这个方案你们可有补充的。”

    “我没有意见。”路和泰回答道。

    “我也没有意见。”红成益同意道。

    “首长,此次扩军,我护军是否进行扩编,现在我一个已经有点忙不过来了。”王苟想了想,把自己的情况说了出来。

    目前,王苟是根据地唯一的护军,除了士兵们的思想工作,还要负责山民和流民的思想工作。随着根据地人口数量的持续增加,王苟已经忙不过来了。

    看到王苟发问,李明想了想,说道:“王苟,你的情况,我大概了解。此次扩军,护军确实应当扩编,但人员应该在老兵中找寻,因为目前只有老兵符合要求。”

    “知道了,首长。我没其他意见了。”王苟确认道。

    见三人对扩军方案没有意见,李明接着说道:“这次的会议,我还有一个重要事项公布,那就是我决定在军中采用军衔制。我计划将军人分为士兵、士官、尉官、校官、将官、元帅六个等级,前五个等级又各自细分为三个等级。士兵分为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士官分为上士、中士、下士,尉官分为上尉、中尉、少尉,校官分为上校、中校、少校,将官分为上将、中将、少将,元帅只有一级,为军队最高统帅,原则上一支军队只有一个元帅。军衔的升级需要获得功劳,一等功一次可以升军衔两级,二等功一次可以升军衔一级,三等功三次可以升军衔一级。”

    之前军中并没有采用军衔制,而是采用职务高低来区分军人。本次趁着扩军的机会将军队正规化,避免将来军队的混乱,特别是多兵种协同作战的时候。

    “首长,那我们的营长、参谋长是怎么回事啊?”路和泰不是很明白军衔制的意思,之前也没有接触相关的知识。

    “这些是你们的职务,即表示你们在军中的任职,而军衔是军人的等级,不代表职务的高低。这是相关的资料,你们回去后仔细研究研究,研究完后再对众士兵讲解,确保士兵们都能理解。”

    李明向三人解释道,然后将早已准备好的资料递给三人。

    “军队的授衔仪式将在新兵训练完成后举行,你们三人暂时也不用急。现阶段你们先将扩军的各项事务安排好,确保扩军的顺利进行,这是现阶段的重点,明白了吗?”李明将资料递给三人,然后对三人叮嘱道。

    “明白了,首长!”三人听了李明的话,大声地回答道。

    “那好,本次会议就到此结束,你们回去后立即开始扩军。”见三人都明白了,李明宣布了会议的结束。

    扩军会议结束后,紧张的征兵工作就正式开始了。

    这次的征兵与第一次不一样。这次是在根据地内公开征兵,对兵员的要求也和第一次不一样,不再将人生经历放在首位,而是更加注重身体和思想的状况。

    身体方面要求前来参军的人必须具有一定的体力,能在一刻钟内完成3千米的长跑;思想方面则要求前来参军的人具有正确的世界观,能通过征兵处面试官的面试。

    李明认为作为一支新的军队,必须是一支纪律严明的文明之师。这样的军队,在战场上要做到英勇无畏,在民间要做到秋毫无犯。通过长跑一方面能够看出一个人的体力如何,另一方面也能看到一个人的毅力的如何;而通过面试过程的对答情况,一方面大致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世界观是否正确,另一方面也大致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如何。

    为了提起众人报名参军的热情,改变众人对于军人的看法,李明一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军人及军人家属的优待制度,另一方面要求军人能将百姓视为自已的亲人,并经常去帮助百姓。

    李明在建军之初,就给了军人良好的待遇,每人每月有十两银子的军饷,并且天天能吃到丰盛的食物,穿着干净整洁的军服。就这几点,已经让根据地其他人羡慕军人的生活了,但李明现在又新增了一些制度,给予军人和军人家属一些优先权,如军人和军人家属能优先得到住房,优先安排工作,如此更是让其他人羡慕军人。

    明朝的百姓普遍有着“好男不当兵”的思想,并把当兵认为是一种低贱的事业。这一方面是因为明军普通士兵的生活很穷苦,经常被官员克扣军饷,另一方面则是明军的纪律普遍不行,敲诈勒索、强抢百姓算是轻的,还经常发生屠戮百姓、杀良冒功的事件。

    李明的做法直接改变了根据地许多人对于当兵的看法,虽然不是人人都认可,但在征兵公告发布后,报名当兵的人很多,让征兵处一时人满为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