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崩塌
字体: 16 + -

第五十一章 中山的谋划

    游鳞所率的楚军攻打曲沃,从那日围攻燕军时算起,至今,已经有将近二十日了,但却仍未破城,久攻不下,可游鳞每日却是如同一个松散闲人一般,不仅不急,反倒是每日的心思,全都在距离此地数百里的临淄城上,关注着燕北与晋军的对峙局势,至于眼前的曲沃,却好像不甚上心的样子。

    只是每日派兵轮番攻城,白日与夜间,各要攻城两次,而每次攻城,也并非是全部出动手中的士卒,而是轮替上阵,从最开始时抵达此地的六万士卒,再加上与燕军一战之后,所剩的万余名士卒,此刻的曲沃城外,楚军共有七万余人,而游鳞将这七万人分成了六队人马,其中五队自然是轮替攻城的士卒。

    虽然一日一夜下来,要攻上四次,但如此轮替,其实每一队的兵卒在一次攻城之后,都可休息上一日有余,所以并算不上劳累,而且游鳞命他们攻城,也并非是次次都是强攻,有时不过是佯攻骚扰而已,声势虽大,可雨点却小,当然,也会有某一次,突然变作是强攻之举,不惜性命攻城。

    而至于是哪一次,则是全无规律可循,实际上,也的确是没什么规律,只看游鳞心情而已,如此作为,并非是将征战当作了儿戏,其良苦用心之处,是在迷惑中山兵卒,游鳞攻城的方略很简单,就是水磨之法而已,以逸待劳,让其日夜之间,疲于奔命,一点点耗去城中中山军卒的锐气、体力,然后再一举定乾坤。

    最后那队从未动用过的军卒,自然便是游鳞的那支亲卫精锐,也同样是真正攻城之时的主力。

    “时间差不多了,也是时候该拿下这座曲沃城了。”游鳞放下手中的昂书,自语道,昂书之中所记载的,自然便是临淄城处的情况,托他的福,晋国援军已至,与临淄城内的兵卒汇合,共同抗击攻城的燕军,此刻两军数量相差不多,正是胶着的态势,燕北一时无法攻城,而又不肯撤军,亦不敢真的将这一仗,打成持久战,毕竟君王亲征,这是该有的顾虑,那么,燕北的出路便只有再增兵一途。

    整个中山境内,除了临淄城中的晋军以外,知晓燕北王亲征的,恐怕便只有游鳞了,游鳞替晋军回去求援,自然是没有好心到告诉晋国公,燕北王此刻竟亲征中山,不然,恐怕晋国公派出驰援的就不会是如此数量的援军了,晋国兵马倾巢而出,也不是没有可能。

    不仅是没有知会晋国,就连楚王那里,游鳞也并没有提过一字,甚至在暗中,游鳞还在帮着燕北封锁消息,尽可能的拖延列国知晓此事的时间,游鳞与燕北,自然是非亲非故,但他却不想让燕北王死在中山,换句话说,他是并不希望燕北从此国弱,只有燕北仍强,才不会对他们的大计有所影响,毕竟这也是其中一道极为重要的旗子。

    “来人!”游鳞冲着营帐之外喊去,话音刚落,便自外面走进一名兵卒,躬身站在游鳞面前,“将军有何吩咐?”态度自然是十分的谦恭,虽然游鳞掌握这支军队时间并不长,甚至可以说是战事开启之前临时挂帅,但游鳞一番治兵手腕之下,军营之中的所有士卒,无一不是对他这个主帅心悦臣服。

    “你去将这两封信函交给传令官,一封呈递给王上,一封交给宋毅将军。”游鳞拿起几案之上,已经蜡封好的两封昂书,交给眼前的这名兵卒,这两封信函之中,所写的其实都是一件事,上请楚王,调用宋毅所率的楚军精锐,自渭水进入中山国境,驻守曲沃城,以保楚国在中山之利。

    而之所以要同时送一封给宋毅,并非是其中有什么猫腻,而是游鳞担心,这一封信函,呈到楚王御前,便已经要花不少时日,在经由楚王下命给宋毅,增兵曲沃,如此周折,所花时间更是不少,万一有所耽搁,那可便是不妙了,游鳞可不想自己如此苦心孤诣,在燕北与晋国眼皮底下换来的曲沃城,因此而有任何闪失。

    所以,游鳞在上请楚王的同时,也知会宋毅,让其先行增兵过来,不必死等楚王的命令,虽然如此举动,有先斩后奏的大逆嫌疑,但将在外,本就可以遇事自决,若是事事都要听候王命,延误战机,还如何打仗,况且,即便是楚王要怪罪,一座曲沃城,也已经足够盖过这小小的罪责了。

    “是,属下领命。”那名兵卒小心接过游鳞手中的两封信函,便欲走出营帐,去将此事交代给传令官,毕竟这两封信函,可是分别要交给楚王与宋毅将军的,即便是他这么一名小小的兵卒,也知道这两封信函一定是事关重大,所以他可不敢有半分的耽搁。

    就在他快要走出营帐之时,游鳞突然又对他说道,“对了,同时传令下去,半日之后,全军攻城。”明明是攻城的大事,可游鳞说起来,就如同是临时起意一般,好似已经是吃定了曲沃城一般,那名兵卒也是一怔,但随即便反应过来,赶紧领命,走出了营帐。

    半日之后,七万楚军在营帐之前聚集,游鳞一马当先,并未有什么战前的激励之语,只是简单部署而已,并非是游鳞太过草率,而是他为了这一座曲沃城,这近二十日的时间以来,他无一天不是在精心谋划,所以到了此刻,才会显得如此轻松,曲沃城中的中山军卒是不弱,可这二十天的消耗下来,也已经不足为惧了。

    傍晚之时,楚军的旗帜立在了曲沃的城头之上,这亦是楚军自踏入中山境内以来,第一座入主的城池,攻城二十日,伤亡万余人,代价不算小了,不过比起这座曲沃城来说,在游鳞心中,自然是物超所值,毕竟,他视作仰仗的那队亲军,仍旧是伤亡甚少,而且已经拿下曲沃,剩下的便就是等待宋毅增兵前来而已,到那时,便用不到他们在做征战了。

    二十万军马,如今仅存六万,但在游鳞看来,这已经是最大的幸运了,毕竟,仍由六万人能够活着回到故土,看看中山境内的燕军与晋军,到了此刻,哪一个又不是伤亡逾十万之数,且尽是数倍强于自己手中杂牌军的精锐之师,他还有什么可不满足的,任何人来评判,当世还是后世,他的用兵之法,都挑不出毛病。

    不过,游鳞虽已经占领曲沃城,但却仍是让城中的中山军卒逃了大半,攻城时的情况,与当日晋军攻打临淄之时,如出一辙,就在城门将破的时候,城中的中山军卒突然大开城门,不再故作防守,而是欲突围逃遁,游鳞只为攻城,而不欲杀人,所以见从城中涌出的中山军卒的确是一心想退,所以也并未如何阻拦追击,任由他们逃散去了。

    游鳞看得出,这些中山军卒的所为有些不同寻常之处,好似对他们而言,相较于守城,保全兵卒性命,反倒是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曲沃城中的兵卒是如此,临淄城中的也是如此,只是不知道,若中山都没了,保全士卒,又有何用处,难道还能卷土重来不成。

    游鳞亦并未深思,无论中山在谋划什么,与他都无多少干系,他如今所要作的,就只是守住这座曲沃城,直到增兵前来,这事情实在是不难,毕竟此刻中山境内,无论是燕北,亦或是晋军,都顾不上来插手此地,等到真正的楚军精锐赶来,那这一场战事,对于游鳞的大考,也便结束了,在棋盘之上,他们便有走下了一子。

    中山、燕北、晋国、楚国,四国混战,从战事开启至今,已经有将近两月的时间了,战事的变化,可能也超出了此前每一个人的预期,晋国与燕北,这两国,一个是最先想要开启战争的国家,而另一个,亦是想要借此机会,凭借此一战在世人面前奠定自己的霸主之位。

    可以说这两国,为了这一战,可谓是做足了准备,但如今的局面,却是这两国死死的纠缠在了一起,无论哪一国,在中山战局之上,也算不得得利,甚至是有越陷越深的迹象,而反倒是最初好似是被晋国硬绑上战车的楚国,此刻却是成为了最大的既得利益者。

    不知道晋国公在知晓此事之后,会不会后悔当日要与楚国结盟,裹挟楚国一起,讨伐燕北,毕竟这两个盟友之间,可是没有一点履行盟约的觉悟,说的是合力伐燕,实际却是各自为政,两军之间还相互忌惮,不敢合兵。

    楚国势大兵强,能有此般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战果,也算是让人可以接受,毕竟这也算是楚国苦心孤诣,谋划来的,被绑上晋国战车,堂堂大国,又怎么会做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不过是晋国一厢情愿罢了,但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情,真可谓是出乎天下列国的意料,不仅仅是吃惊,恐怕要惊掉下巴了。

    四国混战,可未曾有一人,看好过中山,可就偏偏是这最弱之国,能过做出这样一件,必定现于史书,为后世千百代人所感叹的壮举。

    晋国在谋划,燕北在谋划,楚国亦在谋划,也是身在局中的中山国,也凭什么不能有自己的谋划,弱小便该死,天下没有这样的道理,弱小亦欲求生,若是求生不得,那便只有与强大鱼死网破,市井凡夫,尚有血性,更何况一国乎。

    说来也好笑,中山国境,曲沃、临淄、阳城三地,如同三块肥肉,为群狼所垂涎,列国所觊觎,不惜你争我夺,撕破脸皮,但反倒是中山王城,国之中枢所在,无人问津,燕北、晋国、楚国,三国之间,甚至连想要攻打的意思都没有,明明是在中山国境,可中山王到好像是旁观的客人一般,这些闯入的恶狼,无一人去理会他,在中山土地之上自行其事。

    但是如此自大,是会漏过许多事情的,若是有任何一国的军马,攻入到中山王城之内,都会发现,此刻中山王城之中,除了居住的百姓之外,大小官员、兵甲士卒,甚至是中山王,无有一人身在城中,这些人,自然是不可能凭空消失,而是自己从王城之中撤出,而所撤出的,还不仅仅是一座王城。

    实际上,在三国的兵卒踏上中山国境的时候,整个中山国便已经陷入了无人管理的瘫痪状态,并非是中山国国力衰微,即将崩亡,而是刻意为之,因为大小城池之中,可用的兵卒、官员,甚至是府库中的粮草辎重,早便已经被调到了他处,城中只剩下了老弱,和一名郡守以及一些隶卒而已,所以燕北与晋军才能够一路势如破竹,如入无人之境一般,在中山国土之上奔驰,攻城之后,也才会见到那般景象。

    这些人,自然不是去逃命的,而是被汇聚到了一起,他们所代表的,便是整个中山的国力,之所以从各个城池中调出,便是中山王知道,中山国弱,不能与燕北、晋国、楚国之中的任一相争,若是仍将军卒分散在各个城池之中,恐怕不仅无任何作用,还会加速中山的灭亡,

    所以,不若将全国的精锐兵卒,汇聚于一地,组成一军,凝聚国力于一点,虽然仍旧是不可能与三国相比,但起码,如此的中山,亦不再是三国一脚便能踩死的蝼蚁,如此,中山也便能够去完成一些事情。

    中山王在下达此令之时,并未曾妄想着,用这种办法来保全中山,保全自己的王位,他心中很清楚,如此的局势之下,中山必亡,这种认识,也是无可奈何,毕竟天下强国有五,其三欲夺中山,恐怕换成哪一国,都是十死无生的艰难境地吧,中山自然也不可能有回天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