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崩塌
字体: 16 + -

第五十章 黄雀

    燕军营帐,在短暂的沉寂之后,擂鼓之声乍起,不疾不徐,但每一声都是如同在晋军心头上敲响一般,虽然仍不见燕军身影,但城中的每一位晋军士卒都已经握紧了刀柄,露在刀鞘之外的利刃闪出的冷光,似是在给着他们一丝丝安慰,但紧握着刀柄的手心仍旧是不自觉的浸出汗来,既然援军将至,那他们便必须要等到援军到来,不然,国中派出重兵,岂不是因他们而无功返国。

    终于,在沉闷的鼓声之下,开始出现了密集的脚步声,虽然掩盖在鼓声之中,但却更加的密集,犹如雨水击打大地一般,而城头晋军的视线之中,也开始出现一道黑线,黑色的浪潮向着临淄城涌来,在中山国境之内,也已经算是首屈一指的大城,可临淄城此刻却是有一种风雨飘摇之感。

    就在晋军可以看到每一个燕北士卒的模样的时候,尖锐的呼啸声,如同一阵狂风一般,刮到了每一个晋军士卒耳中,燕北兵卒抽出了他们腰间长刀,开始如同脱缰的野马一般,向着临淄城城门奔驰,而与此同时,站立在城墙上,密密麻麻的晋军士卒,从背后的箭囊中,纷纷抽出了一支羽箭,搭在弓弦之上,拉成一个满月。

    一千步,八百步,五百步,黑色的浪潮疯狂的向着城门处涌来,晋军几乎已经可以看见他们狰狞的面容,突然,铮的一声,如同琵琶弦断一般,带着长长的尾音,一瞬之间盖过了燕北兵卒的擂鼓、喊杀之声,满天的箭雨顷刻便洒落在燕北士卒头顶,便如同秋天农人割麦一般,成片的燕军士卒倒下,鲜血瞬间便将土地染的一片血红,但前排士卒的死亡,却并不能对燕北士卒的脚步有丝毫的阻挡。

    后面的士卒踏过脚下的尸体,仍旧疯狂的向着城门处冲锋,丝毫不在乎他们所他踏过的,是他们的袍泽,更是从不曾想过,一会儿,他们是否也会变成一具尸体,被身后的人踩在脚下,只要不曾进入那道城门之中,他们便永远不会停下脚步。

    而城头上的晋军,也并没有停下,第一排士卒手中的羽箭射出,随机便蹲下,露出了后面仍旧拉弓如满月的兵卒,没有丝毫的停顿,又是一阵密集的箭雨,将奔跑中的燕北士卒淹没,如此反复,箭雨之下,收割走了无数燕北兵卒的,鲜血已经开始在地面上流淌,但这对于一场攻坚战来说,这只是前奏而已,真正的惨烈,还在后面。

    终于,在无数的箭雨之下,踏着脚下袍泽的尸体,一架架长梯架在了城头之上,两军终于短兵相接,从现在开始,才是真正惨烈的部分,战鼓声突然急促起来,就如同此刻城头之上的局面,血腥而又疯狂,双方的嘶吼之声,甚至盖过了隆隆鼓声,其实所有的士卒耳中,都早已经混乱一片,鼓声、厮杀声、痛苦的呻吟之声,以及其他所有的声响,都混杂在一起。

    但他们根本来不及分辨耳中的这些声响,因为下一刻,他们便已经倒在了血泊之中,即便是仍旧站着的人,也只能被周围的这种氛围所带动,挥刀厮杀,即便是身上已经多出了无数的伤痕,可只要仍旧有一口气在,他们便会挥出手中的长刀,因为他们不敢停下,停下也便意味着死亡。

    天上的骄阳,好似也不忍再去看下面的血腥场景,如同城下燕北士卒一般的黑云,在天空之上聚集,乌云蔽日,而下面,两军士卒仍旧在城门和城墙之上拉锯,晋军的尸体铺满了整个城头,几乎已经没有任何一片空地,可以容晋军落脚,可即便是踩在自己同袍的尸体之上,他们也不曾向后退过一步,脚下所踏着的每一寸土地,都比他们的生命更加重要,因为,他们还不曾看见援军,他们还不知道,明天这里是否仍旧是晋国的土地,所以他们仍旧不能退。

    而燕军士卒也付出了同样惨烈的代价,城墙之下的尸骸,便是最好的见证,虽然他们不曾踏进过临淄城一步,但地面上的鲜血,却已经渗进了城门之中,染的猩红。

    终于,在夜幕将临的时候,这一场厮杀开始落下了帷幕,双方的士卒都已经疲惫,望着周围的尸体,或许,刚刚与自己一同发起冲锋的左右,此刻,便已经只剩下了自己,没人知道,他们心中是作何感想,是庆幸自己活了下来,还是对着杀死自己袍泽的人,充满仇恨,不舍,感叹,愤怒,亦或者,根本就是麻木,无论是杀敌,还是身边的人战死,都是死人流血而已,早已经是无甚差别。

    又其实,在刚刚经历过将近一天的攻坚战之后,他们此刻只有疲惫,顾不上庆幸,也顾不上愤怒,甚至也不知道该是何种的情绪,虽有的一切,恐怕只有在他们回营之后,才会一点点的侵蚀到他们的脑海之中。

    但,总之,这一日,仍旧是如同前日一般,燕北攻城不下,而晋国则是又一日守住了临淄城,城中的晋军士卒,应当说是最应该庆幸的人吧,因为,他们有一次在最不可能的绝境之下,生存了下来,当然,他们也知道,现在,还不是应该高兴的时候,因为还会有第三日,援军一日不到,他们便要继续坚守,但只要援军可以到来,他们心中便充满了希望,因为他们相信,他们的母国,不会让他们等待太久的时间。

    但只有章由才明白,根本不会有什么援军,此刻的晋国,甚至不甚不明了此刻他们所处的情况,不知道什么数万军马,此刻已经变成了二十万大军,更加不知道燕北王亲临中山,将矛头对准了晋国,而不是楚国,等到消息传遍列国,使得晋国知晓的时候,那是十日以后,还是半月以后,那是的临淄城恐怕已经全是晋国士卒的尸骸了。

    在今天的守城过程之中,他不止一次的想要寻找时机,派出一队骑兵或是步卒,悄悄突围,回到晋国求援,为他们争取出最后的一线生机,不然,他们恐怕就只有做必死一战了,但是,燕北能够防的住他们一次,便不会再给他们第二次机会,一座临淄城,燕北士卒无法踏入一步,可同样的,晋军也绝无机会,活着走出哪怕一个人,他们已经被困死在了这里。

    或者,他们此刻弃城,凭借着城中的剩余兵力,章由有把握可以突破楚军得封锁,那时,虽然会有伤亡,甚至是惨重,但大多数的人,仍旧是可以活着回去,即便是晋国公怪罪下来,那死的,也会是他这位领兵的主帅,而那些士卒,却不会受到株连。

    作为一名将军,用自己的命,去换自己手中的士卒活,章由觉得自己说死得其所,可作为晋国的将领,晋国公亲点的主帅,他却必须要守住这座城池,因为临淄城若是丢了,那这场晋国苦心孤诣掀起的四国之战,便败了,一败涂地,兵甲士卒,是国之重器,为国而死,更加是死得其所。

    第三日,摇摇欲坠的临淄城,再一次创造了奇迹,燕北人仍旧没有能够踏入过城中哪怕一步,可章由知道,他什么撑不过第四日了,城中的十余万晋军士卒,此刻已经只剩下了四成而已,更重要的是,被围至此,粮草淄重,均已告急,甚至明日过后,他们能否有足够都箭羽射向燕军,都是不得而知,他们夜失去了突围的机会,章由所能想到,唯一的生存可能,或许便是,明日,真的有援军前来,就像他今夜再城头是许诺城中士卒的那般。

    没有人会想到,至少燕北人没有,章由也没有,奇迹真的出现了,第四日,就在城门将破,章由甚至已经生出,下令让城中的士卒,若是城破,便四下逃命去吧,能够活一人,便是一人,他会帮他们抵挡燕军的,和那些愿意留下来的人一起,如此的想法。

    但就在他已经选择认命,接受这份绝望的时候,在他们都身后,晋国所在的方向,燕北士卒的阵线,突然起了一阵纷乱,既而便被撕开了一道口子,在一片墨色的军队中间,一抹白色亮的扎眼,而银白色的盔甲,正是晋军的颜色,前来的,是自晋国而来的援军,城中的晋军在那一抹亮银色之中,看见了他们等候已久的希望。

    而原本已经接近绝望,在这突然的激励之下,便如同是打了鸡血一般,再一次战力充沛,随着援军的接近,他们甚至冒险将城门打开,派出仍可称作是精锐的士卒,将城门处的燕军击退,前去接应驰援的晋军,而也真的让他们成功将晋军接入了城内,且没有让燕北士卒趁虚而入,进入城中,临淄城门再次禁闭,迎回了援军,却同时也将城外的燕军永远的挡在了门外。

    这是此刻章由心中,最真实的想法,因为此刻援军到来,也便意味着,国中已经知晓了他们此刻的处境,或许还不知道燕北王也亲临中山,但并不影响,此后无论是军队,亦或是粮草淄重,都会源源不断的向着中山境内而来,虽然此刻城外仍旧有着二十万的燕北大军,虽然燕北王亲征中山,此后的燕北军卒也一定不会减少,可章由心中丝毫不惧。

    因为,最坏的结果,也不过便是两军互不相让,死磕到底而已,那样便变成了晋国与燕北的两国国力之争,燕北虽强,位列强国之中,可晋国又何尝不是天下强国,所以晋国不惧与燕北一争,而且,章由断定,若真的到了那一步,那燕北一定会先行撤军。

    毕竟,此刻燕北王正在中山国国境之内,而晋国公却是安在晋国王城之中,所以,晋国不怕源源不断的派出士卒,陷在中山这片泥潭之中,死死的绊住燕北,无论成败,对于晋国而言,无非便是损伤国力,五年之内,国中之民,自可补充损耗之兵,但燕北却是不敢冒任何的风险,若是燕北被死死缠在中山境内,那燕北王亲征的消息便会迟早传入到列国耳中,到那时,恐怕不仅仅是晋国,天下列国,都会出兵中山,欲杀燕北王。

    而燕北王一旦身死,燕北国内必乱,甚至是亡国之危,列国瓜分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所以,章由绝对有理由相信,诸侯列国绝不会放任这个机会在自己眼前溜走,所以,章由此刻心中,已经一扫之前的颓然,而是与城中的晋军一样,充满了希望,临淄城,必然是晋国之地。

    但,援军虽至,但燕北士卒仍在城外,危局虽解,但困局仍在,所以,日后仍旧是艰难征战,只不过,结局已经料定,晋国必赢。

    但,这世界上,当然不会有什么所谓的奇迹存在,即便是有,那也是别人刻意为之而已,就如此刻的情况一般,晋国的援军自然不可能说从天而降,而是有人通知晋国,肯做这件事情的,如今的中山境内,恐怕便只有楚国了,而实际上,也正是游鳞命人伴成晋军士卒都模样,回晋国求援。

    毕竟,楚国这一名渔翁,若想得利,那便唯有鹬蚌相争才行,若是晋国与燕北之争,这么快便落下帷幕,那楚国还如何能够从中获利,所以游鳞特意好心的为晋军请来了援军,那样,晋军与燕北便会死死的缠在一起,楚军便可从容拿下曲沃。

    渔翁想要趁着鹬蚌相争,从中获利,但中山境内的渔翁,却不止是楚国一个,晋国与燕北战局,除了楚国以外,仍旧是有人在暗中密切的关注着期间的一举一动,想要寻求最佳的时机,都说螳螂捕蝉,那便必有黄雀在后,而这只黄雀,早已经说蛰伏来许久,只等着出手的一刻,未必对自己有利,但却足以影响到天下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