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郎君
字体: 16 + -

第五章 扬州早点

    这时候,唐朝绝大部分疆域包括扬州一带的早点还多为汤饼与蒸饼,相比较后世来说,确实少了很多美味,而扬州一带著名的平民早点小吃,还未瞧见。

    苏仪便想着……是不是可以从这方面下手。

    之所以眼下不会考虑做高端美食方面的,主要是因为在古代,有很多百姓皆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最缺的便是温饱。

    所以他想做的吃食,价格一定不能太贵,要贴近平民百姓。

    若是只顾着做富商巨贾与达官显贵的生意,一是量上不去,二是一开始会很困难,裴家人也没有那么多的资金去维持。

    虽然苏仪脑海里有着许多唐朝未曾出现的美食早点,但是仔细想想,也要考虑到地域方面的问题,毕竟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风俗口味,比如扬州这个地方,是淮扬菜口味,味道咸淡适宜,既不会很辣,也不会很甜。

    要讲究因地制宜。

    苏仪在后世对于扬州一带的饮食习惯还是比较了解的,也知道这里的早点大家喜欢吃些什么,其实在江淮一带,尤其是扬州地区,在后世早点还是很丰富的,不过最受平民百姓喜爱的还是以下四种早点。

    便是油条,豆浆,大饼还有……粢饭。

    苏仪了解过,油条在宋朝才开始出现,而豆浆早在西汉时期便有了,大饼似乎与如今胡商做的胡麻饼也有异曲同工之处,余下的便只有粢饭了。

    说来有趣,粢饭恰好可以与油条做个完美的结合。

    苏仪想着想着,不由轻笑了一声。

    那边半坐起身的裴婶低着头,擦了擦眼泪,听到苏仪突然笑了,略带疑惑地望了望他:“小郎君,你怎么了?”

    裴清儿自然也注意到了,忙问道:“苏郎君,你没事吧?”

    苏仪回过神,发觉自己方才失态了,尴尬一笑,说道:“呃,裴婶,清儿,我没事。”

    沉默了片刻,苏仪向裴婶与裴清儿问起了开元年间的物价,因为唐朝各个时期的物价并不同,相去甚远。

    比如在唐贞观年间,一斗米才三四文钱。

    可是到了高宗永淳年间,一斗米的价格翻了百倍,涨到三百文。

    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因素,比如私人铸币的大量泛滥,导致通货膨胀。加上天灾,永淳年间,关中地区发大水,之后又是旱灾蝗灾,随后又是瘟疫肆行,米价才会暴涨。

    到了本朝开元年间,步入盛唐,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加上禁止了私人铸币,控制了通货膨胀,米价又降了下来。

    裴婶是个妇道人家,又是卖汤饼的,自然对这些心知肚明,她想也没想,直接说道:“如今扬州一带,一斗米大约十五文钱。”

    苏仪又问道:“那糯米价格呢?”

    裴婶回道:“糯米与白米的价格相比,倒是相差不多,斗米二十文钱。”

    苏仪想做的粢饭,是他从小便吃的,十分喜爱,是地道的平民早点小吃,所需的材料也是很常见的,便是糯米,白米,其中会夹杂一些油条,火腿,咸菜,蛋黄之类的……

    通常一份粢饭所需的糯米大概五十克,白米大概二十五克。

    裴婶说白米斗米十五文钱,糯米斗米二十文钱,苏仪心里默默算着,唐朝一斗米等于十升,而每升大约是后世的1.25斤,即一斗为12.5斤,也就是6.25千克。

    也就是做一份粢饭,一斗糯米可以做一百二十五份,一斗白米可以做两百五十份,所以计算一下,一份粢饭所需的糯米加粳米的成本,不算上人工辅材之类的也就不到0.3文钱左右,是很低的。

    将这些在脑海里稍微整理了一下,苏仪便与裴婶和裴清儿说了这件事。

    结果倒是出乎他的意料,裴婶与裴清儿听说之后,竟是一脸茫然。

    粢饭这个吃食,她们可是从未听闻,也不知味道如何,卖不卖得出去,因而对于他的话,只是敷衍地笑了笑,并未详细追问下去。

    倒是一旁的三郎说了一句:“苏郎君苏郎君,那叫粢……粢饭的吃食,好吃吗?”

    苏仪笑着点点头。

    三郎裴文季摸了摸自己的肚子:“阿娘,阿姊,三郎肚子饿了,不如你们便做苏郎君说的粢饭给三郎吃,好不好嘛……”

    话还没说完,在场的苏仪,裴婶与裴清儿便听见三郎肚子咕咕叫了起来,三人不由捧腹大笑。

    裴清儿向来疼爱幼弟裴文季,此时听他说起来,也有了些许兴趣,便用她那双漂亮的秋水眸子望了望苏仪,随后微笑着问道:“苏郎君,不知这粢饭的做法……你是如何知晓的?”

    苏仪眉梢微微挑了挑,心想着总不能与他们说,这是后世常见的早点吃食吧,沉吟片刻,他才回道:“这些皆是在下从一本古籍里看到的。”

    “书里面还有教人做吃食的?”一旁的裴婶一脸惊讶。

    “自然有的。”苏仪笑着点点头,“譬如北魏时期有本《齐民要术》,里面便详细记载了许多吃食的做法,还有如何酿酒的,可有趣了……”

    《齐民要术》这本书确实是北魏贾思勰写的,是一本著名的农业百科全书,里面也确实记载了许多农学方面的知识,也有饮食方面的,酿酒包括油炸食品,也确实有所记载,不过倒是没有粢饭……如此说来,苏仪也不算完全撒谎。

    那边的裴婶一听说是书里记载的,便当了真,急忙问道:“苏郎君,你快说说,这粢饭如何做的?”

    苏仪回道:“做法很简单的,便是将糯米与白米按比例掺和淘洗干净,倒入罐中,用冷水浸没,等到米粒吃水发胀,便捞出来沥干。”

    见裴婶听得很认真,苏仪继续说道:“随后将米放入垫有蒸草的蒸桶里,将蒸桶放在装有半锅水的大锅上,用大火蒸到蒸汽上涌……”

    苏仪说的通俗易懂,裴婶又是卖汤饼的,不一会儿便知道如何做法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