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郎君
字体: 16 + -

第四章 赚钱门路

    “事情总会解决的。”

    苏仪此时也不知说些什么,只能这么安慰一句。

    “希望如此吧……”裴清儿点了点头,随后想起了什么,望了望苏仪,“方才多谢郎君了。”

    苏仪微微笑了笑:“小事而已,不足挂齿。”

    “其实那份借契清儿也没看过。”裴清儿想起方才的事情,好奇地望望苏仪,“郎君怎会知道那借契上会注明半年的?”

    “猜的。”苏仪目光中闪过一丝促狭,轻轻笑了笑。

    裴清儿抿了抿嘴,不过此时倒也笑不出来,苏仪发现她眉头依然蹙着,便也不再故弄玄虚,与她打趣,直接说道:“其实像这类借契,大多都会注明何时还清,否则便如何如何的……”

    “哦,原来是这样。”

    裴清儿弄清楚这些后,倒也不再提起此事,只是对苏仪的来历愈加好奇,不由喃喃自语着:“郎君到底是谁呢?”

    虽然她声音极小,不过苏仪还是听见了,他摸了摸自己的后脑勺,轻声笑道:“这个……真记不清了。”

    “莫非……失忆了?”

    “或许吧……”

    “那郎君姓甚名谁,总该记得吧?”

    “我叫苏仪……”这是他现代的名字。

    “苏仪?除了这个,可还记得什么?”

    苏仪摇了摇头。

    “哦,对了,清儿与阿娘将郎君救上岸时,郎君的衣裳全湿了,阿娘便随意找了件给郎君换上了,也不知郎君的衣裳里会不会有些线索呢……”

    “这个,不清楚啊……”

    “我去拿过来。”

    裴清儿正要起身去寻那件衣裳时,幼弟裴文季端着水跑了过来,裴清儿望了望苏仪,有些不知所措。

    苏仪笑了笑:“此事倒是不急,先去看看裴婶吧。”

    “嗯。”

    裴清儿将水端进屋内时,裴婶已经醒了过来,她将水给裴婶饮下后,裴婶总算好多了,在她的搀扶下,半坐起身,望着不远处站着的苏仪微微颔首,随后说道:“给郎君添麻烦了。”

    “婶子这话从何说起,在下还没多谢你与清儿的救命之恩呢。”

    裴婶叹息道:“可若不是因为妾身一家子,郎君也不会得罪那刘痦子啊……郎君是不知道,那刘痦子乃是扬州城一泼皮无赖,唯恐他今后向郎君寻仇啊。”

    苏仪不在意地轻笑一声:“无碍的。”

    “阿娘阿娘,方才苏郎君拿着借契与刘痦子争辩时,三郎见那刘痦子似是哑巴一般,说不出话来呢……嘻嘻,苏郎君真厉害。”

    一旁扎着两个发髻,如同顶着两个包包的孩童裴文季此时却笑了起来,他今年才八岁而已,性子自然活泼一些,对于方才发生的事情忘得也快,只是记住了一些有趣的地方,便说了出来。

    小孩子嘛,大抵如此。

    “三郎!”

    裴婶瞪了一眼自己的幼子,警告道:“这话可不能在外说起,若是被那刘痦子听了去,少不得麻烦。”

    三郎裴文季只是朝着阿娘吐了吐舌头,随后嬉笑着围在苏仪身边,却被阿姐裴清儿一把拎了过去。

    “三郎顽劣,让郎君见笑了。”

    苏仪挥挥手,笑容平和地望着屋内的裴家母子三人,先前听裴清儿说过,裴婶今年还不到四十岁,此时望去,却发现她已经有了些许白发。

    这个时候的人,似乎都比后世容易老得快些。

    苏仪与裴婶相处时间虽然不长,但也算有些了解,看得出来,裴婶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妇人,但遇见事情时,便会显得慌张无措,似乎也不想主动招惹类似刘痦子之类的泼皮无赖。

    但是,眼下有一个难题放在眼前,裴婶逃不过去,便是裴家欠王员外的六千零五十文钱。

    苏仪也曾问过裴清儿,家里可有赚钱的营生,裴清儿也与他提起过,自从她阿爹死后,阿娘没有办法,便在扬州城的市集上用小推车卖些汤饼,赚的钱也仅能维持生活罢了,想要以此还清王员外的钱,不知得到猴年马月。

    裴家如今这个情形,倒是应了那句话,人穷别走亲,马瘦别走兵,世态炎凉下,自然而然也不会有什么亲戚来往,想要与他们借钱还给王员外,更是难如登天,所以裴婶方才外出借钱,结果自然是一无所获……

    裴清儿甚至有些无奈地说过,若是实在筹不到钱,便只能将房子抵给他们了。

    苏仪想起这些,再看看裴婶与裴清儿此时满脸的愁容,他总觉得自己该做些什么。

    相比较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苏仪有些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一个穿越众,脑袋里有着数不清唐朝还未出现的赚钱门路,但是贸然让他从中想个办法去挣钱,一时间也有些不知从何处下手。

    当然这些暂且不论,做任何营生总得有启动资本吧。

    苏仪沉吟了片刻,才开口说道:“裴婶,冒昧问一句,家中还有多少积蓄?”

    裴氏妇人方才一直在想着她们孤儿寡母马上便要流落街头了,忍不住哭泣起来,此时听苏仪问起这个,不由有些谨慎,她噙着泪水,望了苏仪几眼,最终还是回答了他的问题。

    “……不多了,今日又给了刘痦子二十文钱,只剩下八百多文钱了。”

    “八百多文钱,还不到一贯钱啊。”

    苏仪轻声嘀咕了一句,随后便在心里盘算着,这八百多文钱的启动资金可以做什么,才能在一个月内赚到六贯钱?

    突然,他想起裴婶平日里是在市集上卖汤饼的。

    汤饼是唐朝人吃的比较多的早点,其实就是面片汤,做法也极其简单。

    将锅里的水烧开以后,用手指挤出一小坨面团,每坨面团大概拇指宽,两寸长,极薄的一片,随后丢进水里煮。

    配料有猪油葱花,也有鸡蛋鸡肉,当然也有放鸭肉,羊肉,姜汁的……

    总而言之,有点后世面条的雏形。

    但是做汤饼的小摊比较多,竞争比较大,听裴清儿说,裴婶一天下来纯利不过二十几文钱,又辛苦,赚的又少,苏仪自然不会想靠着汤饼赚钱。

    不过在唐朝想要以极少的成本去赚到钱,似乎只有餐饮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