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西凌
字体: 16 + -

第316章 新官上任

    不过宁海县的这一抹亮色完全无法掩盖整个大明军队的疲软。卫所官兵在面对倭寇时溃不成军,损兵失地,无论是武器还是斗志都远远落后于倭寇。老百姓在这场灾祸中可就遭了殃,不知道有多少人家破人亡。苏杭、松江、上海一带原本是商业繁华之所,被倭寇劫掠之后,市集凋敝,商业活动遭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在这场动乱中,西凌工坊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冲击。不过莫思凡早知道有这场倭寇之乱,所以重心并不在江南,倭患一起,除了那些重要城市的店铺依旧在营业之外,其他小地方的则统统关闭业务,撤离人员。只能等形势稍微稳定一点后再说了。

    边疆沿海再乱,波及不到西凌来。江西地处内陆,西凌更是跟湖广接壤,离战乱之地十分遥远。所以这里的百姓安享太平,并不关心外面的世界是如何动乱,只有莫思凡等人才会时刻关注时局的变化。

    如今西凌工坊一带俨然变成了一个小城镇,五村人口大量往这里集中。以前五村区域泾渭分明,如今也几乎混杂融合在一起,不分彼此。与此同时,这里也有大量的外来人口,比如从各地招募来的工匠以及外地学子等等,有道是此间乐,不思蜀,这里的生活条件如此优越,就没有人想再回去。很多人都决定要在此定居下来,连同老家的亲人都接过来,一起生活。这样一来,经过几年发展,这里的人口已经多达数千,比许多乡镇人口都要多。

    总体来说,由于生活富裕,又有西凌中学的教化,人们的素质普遍得以提高。所以在整体上是比较和谐的,但不代表就一点问题都没有。

    人口大量集中在一起,再加上有这么多外来人口,总是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社会问题。中原向来都是宗族社会,本地人和外乡人相互歧视,很容易产生矛盾。虽然莫思凡并没有那种宗族观念,但不代表其他人也没有。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一些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可是在矛盾产生时,尴尬的问题来了,这么大一个居民聚居点,并没有一个比较权威的官方机构,所以也就无从对这些矛盾进行调解裁决。

    大明的行政结构,至县而止,一个知县要管着诺大一个县域,而县衙里的人手是极其有限的,不可能每个乡村都照顾得到。再说了,按照大明律令,衙吏无事不得下乡,否则必将严惩。这样规定的目的是防止衙门恶吏敲诈勒索乡民,那要是有事呢?则由差役通知各乡保甲里正,由保甲里正代为行使职责。

    这样的规定初衷是好的,可以让老百姓免受衙门的盘剥。然而在实行过程中,则问题多多,事实证明,这完全是太祖皇帝的一厢情愿罢了,他以为这样就可以解决千年来农民被官府剥削的根本问题,其实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

    因为乡镇权力机构的缺乏,必然会由其他人员来进行弥补。在现实中,担当这个角色的便是保甲里正,而保甲里正往往是由地方上有能力的乡绅或地主来担任,他们掌握了广大乡村地区的实权,而县衙却很难对其实施行之有效的约束,时日一久,自然就滋生了无数土豪劣绅,乡村恶霸。

    五村地面以前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谢老财和刘铁基横行五村这么多年,做下无数恶事,也没人来管他们。要不是莫思凡横空出世,举手投足间将两人扳倒,五村也不可能有今天。

    那么问题就来了,谢老财和刘铁基垮台之后,形成了权力真空。刘善仁的父亲刘福来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刘家湾里正,后来由于年老,精力不济,就没有继续做下去。所以这两年来,五村实际上并没有保甲里正在管事。

    从威望来说,莫思凡完全可以镇住这里的所有人,由他出任保甲里正是最合适不过的。但是所有人都知道他异常繁忙,西凌工坊的业务遍及全国,又要不断的开发新产品,有时西凌中学的教学也得他过问一下,哪里还有精力来管这些家长里短的小事?

    问题是这些小事一旦多了起来,也是挺让人头疼的。莫思凡调解过几次之后,就再也没有了兴趣。但问题总得给予解决,没办法,他只能将目光投向县衙。准备择日到县里去一趟,请他们委派一个官员来这里进行管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迫切的现实问题需要他来解决。

    由于西凌工坊的存在,每年都会缴纳大量的商税,一个小小的中下县,财政收入比省府都要多。有了钱,那自然是什么事情都好办,所以这几年西凌县欣欣向荣,百业兴旺,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县。作为父母官的知县贾之南自然是政绩卓越,广受好评。其实细细梳理一下的话,就会发现他其实干的并不多,只是积极的放权,让底下的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正是这种不随意干预民间经济的做法,才使得莫思凡能够心无旁骛的发展经济,不用担心官府的横加干涉。

    贾知县为官清正,生活相当简朴。县衙收入高,除了大部分上缴之外,还可以留存约两成的比例,这也是一笔不少的银子,换作史克朗那种贪官,便会理所当然的将这笔钱纳入自己的腰包。但贾知县只是让人将银两登记造册,以待日后急需,自己却分毫不受。在他的带头下,县衙风气为之一清,老百姓来县衙办事也不再担心受到刁难,无需额外花银两就可以将事情给办好。

    做了几年的西凌知县之后,贾知县于今年四月份荣升为吉州府知府,虽然不再管着西凌县,但距离并不远。他对莫思凡一直非常欣赏,即使升迁走了,两人的友谊却长久的保留着。

    莫思凡挺喜欢这样的官,这才是真正的清官表率,他的清廉不是做给人看的,而是实实在在的为百姓着想。然而这样的官员毕竟是凤毛麟角,不能指望所有为官者都有这样的素质。这不,新的知县上任以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新来的西凌县知县姓杜,年约四十,属于“大器晚成”的人才,也就是说,直到快四十岁了才勉强中了个三甲末名。当然了,中不中得了进士跟个人能力完全没有关系,杨继盛三十二岁才中得进士,著名清官海刚峰则连进士都未曾中得,连考几次落榜后干脆放弃了科举。所以杜知县的运气还算比较好的,作为正统的读书人,他学的是经史子集,做的是八股文章,为人正派,但在莫思凡看来,实在是正派过头了。

    这位杜知县今年五月份到任,到任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参劾了韦县丞。理由是他贪污受贿,损公肥私。说实话,韦县丞自从遇见莫思凡之后,就收敛了许多,毕竟他从莫思凡这里可以获得丰厚回报,以前那种小打小闹就看不上眼了。莫思凡并不在乎他有没有贪污,只要能保西凌工坊的平安,他愿意付出报酬。一个人清正廉洁固然是最好,像贾知县那样的好官人人称颂,如果做不到,至少要拿了钱能够办事。以这个标准来衡量的话,韦县丞还是合格的,他从莫思凡这里拿到报酬,就尽心尽力维护西凌工坊的利益。期间也有些人想打工坊的主意,被他狠狠地压了下去。

    结果杜知县一来,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先拿下了韦县丞,打了莫思凡一个措手不及,这就等于在县衙里没有了保护伞。虽然他并不喜欢寻求他人的保护,可是现在这个社会,官府里面没有人罩着的话,鬼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事。

    虽然参劾的结果尚未出来,杜知县就迫不及待的架空了韦三石,什么权力都不给他,任何事务都不用他管。作为知县,他有权力这么做,当然了,在吏部行文没有到来之前,新的县丞也不能走马上任。但各种事情总得有人来做,杜知县没有别的人可用,只能倚靠自己的师爷。别看韦三石做得很轻松,仿佛一天到晚没事干一样,可当真轮到他们去做的时候,才发觉这政务处理起来并不简单。杜知县并没有为政经验,一个自小只会读圣贤书的人,哪里懂得处理政务?师爷倒是个熟手,然而任何人初来乍到,要是没有一个熟悉地方事务的人指引的话,那也是寸步难行。杜知县不仅参劾了韦县丞,连带着底下的主簿典史等人也全都不相信,凡事都想抓到自己手里,结果就是啥事都干不成。

    这几个月,西凌县衙可以说是鸡飞狗跳,乱成了一团。原本在贾之南手上,县衙所有人各司其职,各项事务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可是如今在杜知县的瞎搞之下,县衙里乱了套,有了事情大家就相互推诿,生怕承担责任,至于躲懒的,偷奸耍滑的事情,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