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食神
字体: 16 + -

138 一树梨花压海棠

    十八这天的晚上,胡不为又坐上骡车,去参加张钟迎娶第七房小妾的宴会。

    按理说娶个小妾,一台轿子悄悄的抬回来就得了,可张钟家里有钱,非要大操大办不可,好像不这样,就不能显示他的豪气似的。

    路上,胡不为还碰到了也要去张家的苏轼,胡不为把他喊道自己车上,想问问张钟他娶的是啥人,为啥如此的奢靡。

    苏轼告诉他,张钟娶得是龙凤阁的一位清倌人,今年刚刚十五岁,据说是貌美如花,吹的一手好洞箫,还有一副难得的好嗓子。

    胡不为这下明白了,说;一个能写曲,一个会唱曲,倒是夫唱妇随挺般配的,张鸣远以后就不会在寂寞了。

    “般配什么呀,你没听我说那小妾的年龄吗;才15岁呀,张钟多大了;已经50了,哪来的般配。”

    胡不为忽然想到若干年后,苏轼有个叫张先的好友也是娶小妾,苏轼还做了一首很有名的诗,来调侃这位八十岁的老新郎。

    这首诗尤以最后一句“一树梨花压海棠”最为出名。

    现在一个50的新郎,15的新娘,也正好可以借用这首诗调侃一下,当即就把这首诗稍稍改动了一下,说给苏轼听。

    苏轼也是个爱开玩笑的人,他拍拍腰上干瘪的荷包说,书生人情纸一张,那好,我就用这首诗做贺礼。

    嘿嘿,胡不为得意的笑了,笑的像个小狐狸。

    张家,大门口张灯结彩,热闹非常。

    一身新袍子的门子每看到一位贺客,就高声的向里边吆喝通报说有贵客到。

    大名鼎鼎的食神兼点金手胡不为,门子当然认识。依旧像唱似的向里边唱报:“胡家老店小胡掌柜到。。。。。。大苏翰林到。。。。。。”

    就看到张钟穿一身簇新的大红锦袍,红光满面;喜气洋洋的站在他家的大堂台阶下迎接。

    胡不为:“张祭酒,恭喜你啊。”

    “同喜,同喜。”

    “同喜什么呀,你今天都第八回做新郎了,我今年十八,一回还没当过呢。”

    “您看中的是名门大户的小姐,我哪能和你比啊,想娶媳妇了,要不要我给你去新兴侯家做媒啊?”

    胡不为嘴上说不急不急,心里却在想,是应该找人提亲了,玩意出个叉子,哭都来不及。

    提亲的话,还是请老包最好了。只要老包肯出面,老丈人一定得给面子,对,就请他。

    奉上礼金,胡不为进到大厅。

    看到这件屋子非常大,粗粗看了下估计摆了三十桌都不止,最靠里的地方空出来一大截,胡不为估计这地方大概就是张钟等会要拜天地的地方。

    其后一张张的八仙桌都已经排好了,蒋云仙柏松年他们一干清流早就到了,看到胡不为来了,都出声招呼,要他到这边来大家一起说说笑笑。

    一会时间,屋里的人都坐满了,刚才在大门口吹奏的鼓乐这回又转移到屋里来,改成了曲声柔和的细吹细打。

    好多人还在羡慕张钟好艳福,土豪之类的。

    胡不为就把张钟崇拜郭子仪,非要生他八个儿子不可的坚毅决心告诉他们。

    这下羡慕变成了佩服,好几桌人都说这才是大孝子,哪个家族要是有这样的能人,家族必定兴旺。

    胡不为对此一点不感冒,他还是那句话,老婆多了家不宁,儿子多了养不活。

    看看时间差不多了,胡不为伸长了头颈看了下全场,看到今天来的都是些六七品的小官,像样的官一个也没有。

    也难怪,这是娶小妾,在这个年代根本就不上台面。

    另外,张钟的老婆孩子,好像一个也没到场。

    又过一会,音乐停了,打外头走进来一个中年喜婆,面朝门口大叫“恭迎新郎新娘。”

    满屋子客人都站了起来,就看到张钟手上提着一根红绸缓缓的踱进屋里,身后还跟着一个头上顶着红盖头,一身大红吉服的新娘。

    拜完天地,一对新人就入了洞房,与此同时,欢快的音乐也再次响起,酒宴正式开始。

    酒酣耳热之际,苏轼说“我为今天的张祭酒做了首诗,现在念给大家听听。”

    在做的都是文化人,一听苏轼还为今天特意作诗一首,都来了兴趣,把胡不为这一桌给团团围住。

    就听得苏轼缓缓的念道:“十五新娘五十郎。”

    “对呀,新娘据说就是只有十五岁一点没错”胡不为今天也难得来了兴趣,替苏轼当起了托。

    他心里还淡淡得意,能给大文豪当托,将来这件事说不定还会在青史上留下一段佳话的。

    好多人都听出来了,今天的这首诗有点寻开心的意思,兴趣就更弄了,还有人急忙催促说“第二句。”

    “苍苍白发对红妆。”

    白发对红妆,这就有些打脸的味道了,这满屋子的客人都是善于舞文弄墨的好手,哪一个听不出来诗里浓浓的嘲讽味道。

    反正又不是自己写的,都想着把事情搞得越大越好。有人提议苏轼:再来两句好的。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苏轼一口气把最后两句全念出来了。

    “好”苏轼的诗获得了满堂彩。

    最后一句中的梨花指的是张钟满头的白发,红妆当然就是指今天新娘身上穿的大红吉服,红彤彤的像是盛开的海棠花。

    最妙的就是这个“压”字,形象生动且暧昧之极,有一种无法言语的妙味在里头。

    让胡不为意想不到的是,这首诗第二天就传遍了整个京城,满大街都在吟唱那句“一树梨花压海棠。”

    就连深居皇宫的赵祯也知道了,还笑骂苏轼是个调皮鬼,人家娶小妾,他去凑什么热闹。

    胡不为的本意是也是想调侃下张钟老牛吃能草,谁知道竟然成全了他勉力为家族开枝散叶的美名。

    倒是让他这个始作俑者哭笑不得,也让他这个后世的独生子女很不理解,生那么多儿子干什么?

    要是像比尔盖茨这样的,一个就够了。

    张钟每天都在承接世人的敬仰,美得他成天笑眯眯的。

    同在汴梁城内,还有一个人也在笑,他就是樊楼的掌柜姚成亮。

    账房内,姚成亮正在宴请一位洛阳过来的郭孝忠。

    郭孝忠是洛阳第一名厨,今年正四十,真是经验和精力最巅峰的时候。他在店里的时候,经常听人说起号称汴梁第一的樊楼。

    还有新进崛起的胡家私房菜馆,据说住主厨尽然是个十七岁的小家伙,这让他怎么都想不明白。

    一个半大小子做的菜,尽然还风传到了几百里之外的洛阳来了。

    他有些不服气,就请了假过来游历一番,要是能有机会掂掂京城第一名厨的分量,那就更好了。

    郭孝忠今天刚到的汴梁,马上就跑到樊楼来自报家门,想要找人比试比试。你别说,洛阳第一的名头还真管用,他直接就被请到后边来了。

    为了证明自己不是骗子,他这也是给姚掌柜露一手,让他品尝下自己的手艺。当着众人的面用一条大鱼做了四道香气扑鼻的菜。

    分别是红烧鱼,清蒸鱼,鱼头汤,生鱼片,这是郭孝忠最拿手的四道菜。

    姚成亮一辈子都在樊楼,早已经是品菜的大行家,他每道菜只吃了那么一筷子,就知道郭孝忠是名符其实的厨艺高手。

    越是这样的高手,姚成亮越是喜欢,尤其是像郭孝忠这样比较单纯的人,他想要跳动让他去和胡不为打擂台,最好是能把胡不为给打下神坛。

    去年胡不为崛起,就夺了樊楼汴梁做菜第一的名头,好在樊楼还有酿酒的资格能压过胡不为一头。

    没曾想今年的年初一,皇帝又给了他一张酿酒的牌照,这样就等于是把胡不为硬生生的抬到和樊楼等同的境地。

    姚成亮是什么人?

    他打小就在樊楼学徒,一辈子没离开过这座酒楼,他把樊楼的声誉看得比自己的的眼睛还要重要,怎么能容忍另一家于樊楼平齐的酒楼。

    旧伤未愈;又添新伤,姚成亮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整个年都没过好,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施行对胡不为的强力反击。

    现在好了,老天爷把郭孝忠送过来,就等于是送了他一把锋利的匕首。

    姚掌柜下定了决心,这回一定要让胡不为名誉扫地。

    “郭大厨的鱼做的非常好,就算是宫里的御厨来掌勺,也不过如此。如果郭大厨有兴趣的话,小店愿意高薪聘请。”

    “姚掌柜您过奖了”郭孝忠嘴巴上虽然说的挺客气的,可脸上却是一脸的倨傲,在他看来这句奖励的话本来就是应该的。

    “不过”姚成亮话锋一转,又装作欲言又止瞄了郭孝忠一眼。

    “不过什么?”

    “不过,胡家私房菜的老板兼主厨胡不为或许还能做的比你更好。人家可是被称为食神哦。”

    郭孝忠心里一千个不服:“一个半大小子,他也配!”

    姚成亮告诉他,胡不为已经坦然接受了这个称呼,现在更是连皇帝陛下都离不开他了。

    “招摇撞骗,我一定要揭开它的真面目!”

    目的达到,姚成亮笑的非常开心。安抚他说:莫急莫急,胡不为私房菜馆还没开业,再容他蹦跶几天。

    这几天你就去胡不为另一家店麦香居去尝尝味道,凡是都要知己知彼吗。

    “明白了,我会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