驸马独尊
字体: 16 + -

第十章 放水失利

    “有何不妥?

    既是考校,自然是要出其不意。

    作为太学学子,学堂里教授过的学问本就是要熟记理会,如果咱家再去考察一番,不是多此一举吗?

    惟独太学之外的学识,倘若考校起来,他亦能对答如流娓娓道来,那才是方显太学学子的非凡本色。”

    李中使眼睛一瞪,“啪”的将手中的书卷掷进书柜,振振有词的说道。

    这便是有些不要脸了!

    众人心中皆是嘘声一片。

    然而,这李中使强词夺理,明明是胡搅蛮缠,但粗粗一听,一时间,却又是令人无法辩驳。

    或许,诡辩的力量,便是如此。

    作为太学祭酒,黄恺凤乃是正人君子,学界领袖,但面对李中使这种死不要脸的得势阉人,心里虽是鄙夷不已,却又无可奈何,不敢明着犯顔得罪。

    他暗暗叹息,将同情的眼光看向独一人,想说什么,愣怔了片刻,却又不知说何为好。

    “黄恺凤,时辰已是不早,贵妃娘娘尚等着咱家回宫禀报呢!你一个堂堂太学祭酒,莫非连考校学子的差事也办不了了吗?”

    李中使见大家都愣在当场,不禁有些得意,阴恻恻的催促道。

    黄恺凤无奈,扭头又瞧瞧独一人,却奇怪的见他依旧长身玉立,脸上不但没有惶恐之意,反而挂着淡淡的笑容。

    可怜的孩子,大约是吓傻了吧?

    顿时,黄恺凤的怜悯之心,膨胀到了极点。

    说实话,这种考校,完全就是故意刁难,不想给人活路。

    世上的学问千千万万,无以计数,莫说一个年轻的普通学子,就是学富五车的大儒学者,在这种毫无章程的无赖考校之前,也是免不了一个铩羽败北的下场。

    他顿了顿,转身面向书柜,目光从一摞摞的书卷之中扫过。

    蓦地,一本书籍的名字在他的眼前一掠而过,令他的双眼一亮。

    这是一本《太上感应篇》。

    道家的经典著作。

    他心中窃喜,伸手将此书抽了出来。

    这,便是打算给独一人放水了。

    ......

    ......

    北宋,南宋两朝。

    虽然号称儒,佛,道三教并重,但实际上,出于以下两原因,还是倾斜于道教(含道家)的。

    一是宋初所奉行的黄老学说及黄老之治,与民休息,静以致治,无为而无不为,适应大乱后的统一政权,能迅速将社会导向安定。

    显然,黄老思想与道教(道家)是有较多且深的契合点的。

    二是太祖赵匡胤夺天下于幼儿寡妇之手,需要道教的符命来神化自己是真命天子。

    两宋历代帝王都明里暗里推崇道教,积极修撰道教典籍,兴建宫观,手段不一而足。

    而理宗皇帝最大的崇道活动,则是不遗余力的推举道书《太上感应篇》。

    上有好者,下便甚焉。

    可以说,到了理宗末期,南宋官民,家家户户,几乎都藏有此书。

    但此书不管如何普及,都属于道教的典籍,而太学,只是一心一意的教授儒家经典,的确是不曾向学子们讲解过这本书。

    如此一来,黄祭酒倘若是考校独一人《太上感应篇》的内容,说不放水那是假的,但确实也算不上犯规。

    ......

    ......

    “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

    独一人,老夫所念这段文字,你可知它的出处?”

    黄恺凤将《太上感应篇》捏在手心,看也不看,随口诵来,之后,便慈详的盯着独一人,说道。

    “且慢。”

    然而,未待独一人开口作答,李中使却抢先说道。

    “呵呵!

    这不是道家《太上感应篇》里说的最基本的道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嘛?

    黄祭酒,你们的学子难道就只有这点学识吗?竟然好意思把家喻户晓,妇襦皆知的东西拿出来考校,真是忒不要脸吧?

    看来,咱家说的也没错,所谓太学学子,无非就是一堆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而已。

    罢了,既然如此,咱家也不再为难你们,这便回宫去了。哈哈哈!”

    说完,仰天狂笑,举步欲走。

    独一人静静的立着,看上去平淡如水,心里却似火山喷发,闹腾腾的翻滚不已。

    今日在祭酒官舍里上演的这一出戏,到底是从何而起,一时半会的,他也闹不明白。

    先是准驸马周震炎被污。

    再是自己这个小小的太学生无端被辱。

    貌似这个李中使,今天分明就是摆明了车驾来太学找茬的。

    按照史书记载,周震炎没有如愿的上位驸马爷,是因为周国公主自身看不上眼的缘故。

    那么,真实的故事,是否就是如此呢?

    是不是理宗皇帝命令手下的大臣们面向天下,按才取驸,而公主的生母--贾贵妃或许又有其他的想法。

    会不会是贵妃娘娘不敢明着杵逆皇帝,便差遣自己的贴心宦官,前来太学,胡乱作祟,搅和此事?

    看来,今日的闹剧,大抵便是如此而来。

    想到此处,独一人先是暗暗地替不幸的周震炎老大叔默哀了几秒钟。

    随即,便想着自己要不要继续撸撸李中使这个老太监的毫毛,替太学,替自个儿,扳回这一局。

    如果是换成原先那位胆小怕事的书呆子独一人,那是打死也不会有这种想法的。

    问题是,如今的独一人,不但多了几百年的见识,不但有个墨家巨子n代传人的身份。

    当然,从目前来看,这个身份并没有什么卵用。

    而且,最最重要的是,昨天夜里,无意当中,他开启了宝箱的某个功能--过目不忘。

    他十分的自信,自己有了这个记忆神器,无论李中使给他出什么书本上的难题,就算当场回答不上来,但是,只要给他一个昼夜的时间,相信自己必定能倒背如流。

    于是,独一人的脸上又堆起了春风般的笑容,趋前数步,矜持的拱拱手,说道:

    “李中使,且请留步。

    学生斗胆,敢请中使大人亲自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