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慈善大亨
字体: 16 + -

第198章 迎难而上

“这我帮不了你。”赵凯听了他的烦恼之后说道。

他对苏联解体时西方基金会对远东各军区的渗透是有一定了解的,军队沾染与这些有关的事情在目前来看绝对是大忌中的大忌。

“不过方汝霖倒是应该有办法。”他随后给肖乐出了一个主意。“他妈不是文化局的副局长吗?从那边入手应该会容易得多吧?”

这也是江海重点大学生们面对的尴尬,如果你是燕京某所重点高校的毕业生,那你肯定会有不少师兄师姐在政府任职,也许有些甚至已经到了比较关键的位置上。那些准备让子女从政的家庭多半也会让孩子报考燕京的高校。

而江海却是比较偏重经济方面的建树,这就造成了江海大学校友会里,从政的人很少,绝大多数都是在国企、外企或者是干脆已经出国了。

但方汝霖已经去了燕京,一时也赶不回来,肖乐只好请王直先把办公场地、章程之类的东西弄好。

如果实在是找不到门路,他准备以不备案、没有法人身份的状态开始基金会的工作了。这样做最大的坏处是你始终处于一个不合法的状态,政府随时可以来取缔你,而你也没有进行任何诉讼的资格,遇到了问题连诉诸法律解决的办法都没有。对于肖乐来说,后面这个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王直倒是没有提离开的事情,其实他对肖乐所描述的事业挺感兴趣的,也想看看自己到底是不是有能力来做这么个事情,肖乐拿了十万块出来给他先用来筹备,这种信任让王直很感动。

学校知道他们在做这么个事情之后,虽然不是太赞同,但也像其他创业的学生那样给予了他们不少帮助,办公场地选在江海大学余家汇本部法学专业的一间空屋里,所有水电网络都是现成的,暂时不收他们的费用。江海大学学生创业协会还派了一个年轻的指导老师来帮助他们完善各项事宜。

虽然对于肖乐这样的土豪来说这些费用并没有什么意义,不过他们还是感觉到了学校浓浓的人情味。

这个指导老师倒也不含糊,听了他们要干什么之后,他直接把江海大学教育基金会的章程给弄了过来让王直参考,还把基金会的一位老师请过来给他们介绍经验。

“不是我给你们泼冷水,但你们这个基金会真的是没有什么意义。”过来介绍经验的王老师摇了摇头说道。“宗旨是好的,想法太偏激,而且你们这个思路和‘见义勇为基金会’基本上重叠了,为什么不直接捐赠给他们,或者是和他们合作呢?”

肖乐这时候才知道华夏早已经有了见义勇为基金这么个东西,但前世的记忆里,这个基金的存在感好像很弱……

于是他调查了一下,这个华夏见义勇为基金的来头很大,是公安部、宣传部、国家政法委联合发起的一家全国性的公募基金,九三年就已经正式成立,主要目的是发扬传统美德,弘扬社会正气,倡导见义勇为,表彰奖励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宣传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慰问、扶助、抚恤见义勇为者的家属,给予困难补助金,资助见义勇为牺牲者的子女上学。

从宗旨上来说,确实和肖乐想要做的事情是重合的,而且它有国家支持,每年都有政府拨款,还有大量的社会资源和人手来做这些事情,应该比肖乐自己做这些事情要强得多。

但在肖乐的前世,偏偏它就没有达

到应有的作用,这是为什么?

肖乐于是和王直一起进一步调查了一下。

结果让他们有些惊讶,也有些无可奈何。

任何基金会的响应速度都不可能像肖乐理想状态中那样迅速,尤其是有国家和政府背景的更是如此。所有钱的出处都要能够说清楚,也不能乱用,更不能被冒用,于是需要对可能符合表彰或者是资助、抚恤条件的人员和家庭进行认真的调查和落实,对于见义勇为的事实也要进行鉴定和评判。

具体到执行上,便有了一项不成文的规定:接受见义勇为基金会表彰和资助的人员,必须由地方政府认定为见义勇为先进份子。

这在网络时代还没有到来的时候是没问题的,因为新闻的滞后性和审查程序,当基金会发现有符合条件的对象时,他们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去调查、走访、了解,然后做出是否进行表彰或者资助的决定,当一切都尘埃落定,这件好人好事才会被报道出来。于是人们看到的就是,某地发生某事,有人见义勇为受伤,政府给予认定,见义勇为基金会给予表彰和资助。

没有任何问题。

但在网络时代,这样的响应速度就太慢了。

事情发生,网络媒体已经开始炒作这个事情,闹得众人皆知,基金会这时才刚刚获得信息。

网络上开始对这个事情进行发酵,分成两方开始争论,基金会才刚刚安排人员去落实情况。

水军开始炒作“见义勇为者无人负责心灰意冷”,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政府冷嘲热讽,调查结果才刚刚上报到基金会进行审核。

舆论已经被引导到了非常不好的方向,事情沉淀下来,网民又开始因为另外一件事情而兴奋时,也许审查结果才刚刚下来。等到资金到位,政府和基金会的代表去表彰和慰问见义勇为者时,早已经来不及了。

调子早已经被定了下来:在华夏,见义勇为是没有好下场的,这是体制的问题。

后续报道根本就没有人关注,也没有人在意,甚至往往会被再一次批判:先前你们去哪儿了?最需要的时候你们不出现,被媒体批了你们倒是出来了。这说明什么?说明体制就是有问题!

肖乐能够解决的恰恰就是这个响应速度的问题。

“只要是被曝光出来,事情又存在见义勇为的可能,我们就先行进行资助,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他这样对王直说道。“如果政府最终认定下来了,那自然是好事。如果没有,我们自己的调查结果应该也出来了。最终不是见义勇为的,我们通过法律途径向他们讨回费用;如果是见义勇为,那我们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而且只要开始了就要一直坚持到最终。”

“那你们可有官司好打了。”王老师继续给他们泼着冷水。“我估计很多没钱治疗的都会想方设法把自己的事情往见义勇为上靠,先把病治好,打官司什么的,都是后面的事情了。而且就算是你们把官司打赢了,又能怎么样?能要得回来?现在企业和企业之间要钱都那么难,你们向老百姓要钱?他就是赖着不给,你能怎么样?最终的结果也许是你们资助了一百个人,九十九个都是假的,只有一个人是真的见义勇为者。然后你们的精力都放在和这九十九个骗子打官司上了,连这一个真的也没有办法弄好。”

他摇摇头,表示对肖乐的梦想完全不看

好也不支持。

“吃力不讨好,还滋长不良风气,你们这个事情根本就没有意义。”他这样说道。“政府的做法才是深思熟虑妥当的做法,既达到了目的,又没有这么多问题。”

肖乐没有办法向他们说明未来网络社会的力量,于是他笑了笑说道:“只要能帮助这一个真正的见义勇为者,那我们的基金会就有存在的价值。而且我们打官司也不是为了把钱要回来,而是要让弄虚作假者的真面目被暴露出来,精力还是在救助这块上。”

他一边考虑一边说道:“我们可以让每个受助者先签一份协议书,如果是弄虚作假,我们不但有追讨所有费用并按同期银行贷款利息追讨的权利,还可以把他们的个人信息和照片公布出来。我们可以让好人及时得到资助和回报,也能揭穿坏人的丑恶嘴脸,让大家认清他们的样子。即使钱要不回来,我觉得这也值了。”

王老师还是不认同他的想法,但他已经搞清楚自己没有说服肖乐的可能,于是便直接离开了。

“我越来越觉得这是一条不归路了。”王直摇着头说道。“怎么想都太难了。”

“那句话是怎么说的?艰难的梦想才更有实现的价值?”肖乐笑着说道。“而且这样的事情必须得有人去做,不是吗?”

“那我们必须有一个合法的身份,否则就根本没有实现你梦想的可能。”王直说道。

“我会动用手边所有的资源来做这个事情。”肖乐点点头说道。

方汝霖终于从燕京回来,肖乐便找到了他,他正忙着处理自己公司积攒下来的事情,另一方面,江海金融研究所那边虽然只是挂职,多多少少还得去应付一下。

“两地政府和农业部分管的人已经碰上面了,现在的任务是收集资料准备审核材料。”方汝霖以为他是来追问结果的。“这个事最快也要到明天年初,还得是资料完备材料写的比较好的情况。”

“肖师弟,你还真是给我画了一个大大的饼啊!”他有些抱怨地说道。

“你要换个角度想,也许等你进入公司的时候,那些股份的价值已经是两千万甚至是三千万了。”肖乐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道,他也没有想到这个事情会这么麻烦。“但你付出的代价是相同的,这还是你赚了啊!”

“你的伶牙利嘴我可是见识了,什么事情放在你这里都有理了。”方汝霖摇摇头。“你放心,我会一直盯着这个事情,不会让它黄了的。有什么情况我们及时沟通。”

肖乐点点头,然后才把自己的真实意图说了出来。

方汝霖惊讶地看了他好一阵。

“如果不是你刚刚还晃点我,我真要以为你被人打傻了。你要做的这事,有任何意义吗?想做善事的话,捐赠几个希望小学不好吗?”

“也许没什么意义,但这是我的一个梦想,我要实现它。”

方汝霖摇了摇头。“这事肯定不容易,不过我会帮你问问。”

“我准备了一份资料,你可以拿去给他们看看,有什么疑问或者是需要运作的话,你只管说。”

方汝霖看了看他递过来的资料,再一次摇了摇头。

铜版纸,精美的图表和文字,比文化局下面那些单位对外的宣传册精美多了。

有钱人的怪癖吧?

他只能这么告诉自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