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慈善大亨
字体: 16 + -

第197章 无法逾越的高墙

退出了篮球队,因为临近期末乐团的训练也暂时停止,肖乐突然发现自己的生活节奏一下子变得很慢。

这个学期的前几个月像是一眨眼就过去了,忙得让人脚不点地。

而现在,却空虚得让人有点无聊了。

学校大概是生怕他真的退学,在确定了他的意见之后,只用了几天时间就把他的专业给转了,于是他现在成了江海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一名大二生。没见过任何同学,也没见过任何老师。

基础课不同,专业课业更不同,面临期末任课老师都忙得像狗一样,学校也没有办法真的安排给他上小课,只能态度含糊地送了一套书给他,让他先自学。

电力学院倒是专门为他搞了一个欢送会,系主任信誓旦旦地说“电力学院永远是你的家”,但就肖乐看来,他其实更多的是为失去这样一个可以大肆宣传的学生而在暗自痛心棘手,恨不得肖乐与管理学院反目成仇再转回来。

肖乐每天的任务就是早起慢跑、练拳,做好早饭叫左安安起床,然后打车到学校陪邓瑜珊上课,一起吃午饭,自习,在五点钟左右打车回家做饭,等左安安回家一起吃晚饭,帮她做点带回家的工作,要么就是一起看看电影电视剧,偶尔做点有助于身心健康的事情。

“你就不能来安澜做点正事?”赵凯有一次挖苦他道。

“陪好瑜珊和安安就是关乎安澜生死存亡的大事!”肖乐义正言辞地说道。

据赵凯说,邓宥哲接到他爷爷电话的时候态度极好,根本就听不出什么来。他以很轻松的语气表示不会介入年轻人的事情,更不会以大欺小做什么让赵凯难堪的事情,让老人家放心。

这样的反馈让肖乐根本就没办法安心,不过他对于这样的事情也无能为力,只能被动等待。

好消息是方汝霖终于和安澜花卉草签了一份协议,然后动身去燕京了,他的公司大概是交给了下面的某个经理在管着,反正一年销售额只有那么多,现在又不是旺季,很多事情在电话里遥控就能解决。他就算是消失几个月甚至半年也不会有什么致命的打击。

这样的事情很多情况下都要运作一年以上,即使是有实权位置上的伯父帮忙,从上报项目到审批至少也要大半年时间,他为了成为安澜的第四个股东应该会陷入长期在两地来回奔波的境地。

“这个胡萝卜可不好吃啊!”肖乐到机场送他的时候他这样开玩笑地说道。

“但是值得!对吗?”肖乐也笑着说道。

在肖乐和左安安给他看了安澜上半年的报表,又详细地向他说了安澜的理念和发展目标后,终于让他义无反顾了。

无所事事了将近十天,在肖乐面前消失了一段时间的王直终于又来找他了。

“我还以为你回老家找工作了。”肖乐开玩笑地说道。

“我还真有这个想法了。”王直说道。

“情况怎么样?”

“一个字,难。”王直答道。

肖乐总是会不自觉地以前世带来的模糊记忆来指导现在的行动,这让他时不时冒出一些惊人之语,也常常会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

在慈善方面也是如此。

前世两千一零年以后各种各样的社会团体和基金会已经变得很普遍,甚至有些明星出面创立了一些慈善基金,专

注于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也有企业家成立了企业的慈善基金,或者是由几家企业共同成立一家慈善基金。

肖乐自己在前世时也随同上级工会做过不少到山区捐赠学习用具、牛奶之类东西的事情,在他的印象里,或许成立一家公募慈善基金会很困难,但花自己的钱,做自己的慈善应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事实却并非如此。

此时社会团体非常之少,即使有,也多半是官方或者是半官方的身份,完全以个人身份组建的基金会,至少在王直打听的范围内并不存在。

国家对于慈善这块工作主要是由红会、宋会、华夏慈善总会等在国际上都有很高声誉的官方组织来进行,人们对此也习以为常。海外、企业和个人的捐款也往往流向这些基金会,然后由它们通过其在华夏各地庞大的分支机构来划拨、使用。

王直去民政局打听个人要怎么成立慈善基金的时候,竟然让工作人员大大的吃了一惊,因为从来都没有人办过这个事情,也没有人听说过能办这个事情。

“有钱你不会捐给红会吗?”他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个。

如果是一般人,大概就直接回来告诉肖乐不行了。

不过王直的特点就是爱较真,别人以诧异而又鄙视的眼光看他,他便非要搞清楚到底有什么规定,为此他还专门坐火车去了一趟燕京,找民政部了解相关的规定,并且找到了分管这一块的民间组织管理局。

国家适用于个人慈善基金会的管理规定只有一个八八年出台的《基金会管理办法》,条款只有十四条,内容过于简单,定义模糊,把具体的权限都给了人民银行和民政部门,这让地方上的部门很难具体操作。

比如说,其中明确规定基金会由人民银行审查批准,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发给许可证,并向地区政府备案,但王直去找人民银行,对方没有这个业务,也没有这方面的具体审核标准,更不知道该出具什么结论,只能做到对基本户进行一个管理。而民政局也表示,没有这个先例,办不了。

不可能专门为你建立一套标准和规则。

“为什么你有钱不捐给红会呢?”对方再一次问道。“自己成立一个基金会,资源浪费,效率低下,又没有什么作用,这不是吃饱了撑的慌吗?”

其实王直心里也有这样的困惑,这时候的红会等组织口碑很好,人们也经常能够见到或者经历红会等组织下拨的救济、救助物资和资金,他没有经历过炫富门,不知道肖乐究竟是哪根筋抽了非要自己成立一个慈善基金会。

“我已经仁至义尽了。”王直把自己调查到的结果,想方设法弄到的资料厚厚的一大摞甩在肖乐面前,让他感到既震惊又感动。

这样的执行力,虽然有王直自己的偏执因素在里面,也真的是让人没有话说了。

“我有我必须这样做的理由,但现在没有办法细说。”肖乐只能饱含歉意地这样说道。

王直摇摇头。

“真的一点儿办法都没有?”肖乐还是不肯死心。

“有是有。”王直答道。“必须挂靠在一个政府部门下面,而且挂靠单位的级别不能太低。”

其实肖乐之前捐给江海大学的“思源助学基金”就是这么操作的,他捐赠的钱其实是捐给了江海大学教育基金会,只是在这个基金会

的下面又开设了一个账户,专门管理属于“思源助学基金”的那笔钱,专款专用。

“思源助学基金”没有法人,没有章程没有办公地点没有办公处所更没有专职的工作人员,只是由校办和学生会代管,有个简单的管理办法。如果真的发生什么问题或者是有了纠纷,只能由江海大学教育基金会出面来处理。

而江海大学教育基金会则是在江海市民政局合法备案的非盈利性组织,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上级主管单位是江海市教育局。这是件很奇怪的事情,因为江海大学本身是教育部直属的大学。

但没办法,这就是华夏特色。

如果肖乐坚持要自己成立一家基金会,那他首先得在江海众多的政府部门或者是机关里找到一家愿意出面来为他背书的单位,接受他们的管理,然后才能获取到合法的资格。

要么就是像“思源助学基金”的方式那样,选择一家基金会合作,在它的主账户下设立一个分账户。但这样同样会丧失控制权,也没有独立进行法律诉讼的资格。

两种办法都不是肖乐想要的结果,但就目前的局面来看,第一条路勉强可行。

可找到一家愿意来为他背书的单位也不容易,政府部门的习惯是明哲保身,没有谁会吃多了找点事情来给自己做。挂靠一家基金会看起来不是什么很严重的事情,但真的出了什么事,让那个领导来顶缸?哪家单位会愿意找个定时炸弹来自己下面放着,还放任不管?

但被别人管着,必定就不能像自己想象的那样来运作,这样的事情肖乐也不愿意接受。

肖乐有些不能理解,为什么想做个好事还这么难。

但这时候距离世界上军事力量最强大的国家解体还只有不到十年,华夏的管理者们还没有办法弄清楚在这个庞然大物轰然跌倒的背后,究竟有着什么原因。

他们只能看到,在苏联解体前,无数由西方(主要是美国)以民主、慈善等名义捐赠的各式各样的基金会向反对派和不同政见者提供了上亿美元计的资金支持,收买和瓦解中立派的力量,在这场浩劫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强大的苏联当然不可能是因为这些基金会而倒下的,但它们绝不是可以忽视的因素。

而在更早的时间,西方基金会以促进民主的名义在南斯拉夫捐助政客、工会和人权非政府组织等各种反对派团体,并通过资金援助将记者、金融专家、学者等人群都拉进自己的阵营,大肆鼓吹西方经济和政治观点,推动南斯拉夫进行结构改革,将国有企业大规模私有化,最终造成了上千家国有企业破产,失业率高达20%以上,并最终造就了南斯拉夫的社会动荡,引发了随后的民族仇杀,国家分裂和瓦解。

两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崩溃最终造就的是灾难性的后果,曾是欧洲区域性强国的南联盟国家四分五裂之后,已经完全成为欧洲的贫民窟,普通民众看不到一点希望。而苏联瓦解之后,俄罗斯人民经历了将近十年的毁灭性的混乱,却只是刚刚看到一点点恢复的苗头。

这让华夏政府不敢在华夏开放基金会的设立,而要求它们必须被置于政府的管控范围之内。

合情合理,但对于肖乐来说,这真是没有想到的问题。

就像是有一道无法逾越的高墙挡在了他的面前,让他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开展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本章完)